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目錄類
正史類
政書類
于宣帝
徵禹待诏未及问会疾死禹授尹更始更始传子咸及
翟方进胡常常授黎阳贾护季君哀帝时待诏为即授
苍梧 陈钦子佚 以左氏授王莽至将军而刘歆从尹咸
及翟方进受由是言左氏者本之贾护刘歆
班氏曰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 (第 27b 页)
徵禹待诏未及问会疾死禹授尹更始更始传子咸及
翟方进胡常常授黎阳贾护季君哀帝时待诏为即授
苍梧 陈钦子佚 以左氏授王莽至将军而刘歆从尹咸
及翟方进受由是言左氏者本之贾护刘歆
班氏曰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 (第 27b 页)
出云中塞千二百馀里至乌员(师古曰地/名也音云)斩首捕虏
至侯山百馀级(师古曰侯山山名也/于此山斩捕得人)虏马牛羊二千
馀 王莽遣厌难将军 陈钦 震狄将军王巡出云中
建武十四年秋九月平城人贾丹杀卢芳将尹由 (第 1b 页)
至侯山百馀级(师古曰侯山山名也/于此山斩捕得人)虏马牛羊二千
馀 王莽遣厌难将军 陈钦 震狄将军王巡出云中
建武十四年秋九月平城人贾丹杀卢芳将尹由 (第 1b 页)
(好呼到翻通鉴书龚胜之死遂及一时人/士又书班固之论其为监也不亦昭乎)
是岁濒河郡蝗生 河决魏郡泛清河以东数郡先是
莽恐河决为元城冢墓害(莽曾祖贺以下冢墓在/魏郡元城先悉荐翻)及决
东去元城不忧水故遂不堤塞(塞悉/则翻)
四年春二月赦天下 厌难将军 陈钦 震狄将军王巡
上言捕得虏生口验问言虏犯边者皆孝单于咸子角
所为莽乃会诸夷斩咸子登于长安市 大司马甄邯 …… (第 31b 页)
缘边大饥人相食諌大夫如普行边兵还言军士久
屯寒苦边郡无以相赡今单于新和宜因是罢兵校尉
韩威进曰以新室之威而吞胡虏无异口中蚤虱臣愿
得勇敢之士五千人不赍斗粮饥食虏肉渴饮其血可
以横行莽壮其言以威为将军然采普言徵还诸将在
边者免 陈钦 等十八人又罢四关镇都尉诸屯兵(莽置/四关) (第 39a 页)
是岁濒河郡蝗生 河决魏郡泛清河以东数郡先是
莽恐河决为元城冢墓害(莽曾祖贺以下冢墓在/魏郡元城先悉荐翻)及决
东去元城不忧水故遂不堤塞(塞悉/则翻)
四年春二月赦天下 厌难将军 陈钦 震狄将军王巡
上言捕得虏生口验问言虏犯边者皆孝单于咸子角
所为莽乃会诸夷斩咸子登于长安市 大司马甄邯 …… (第 31b 页)
缘边大饥人相食諌大夫如普行边兵还言军士久
屯寒苦边郡无以相赡今单于新和宜因是罢兵校尉
韩威进曰以新室之威而吞胡虏无异口中蚤虱臣愿
得勇敢之士五千人不赍斗粮饥食虏肉渴饮其血可
以横行莽壮其言以威为将军然采普言徵还诸将在
边者免 陈钦 等十八人又罢四关镇都尉诸屯兵(莽置/四关) (第 39a 页)
王莽下
天凤三年春二月大赦天下 民讹言黄龙堕死黄山
宫中(晋灼曰黄山宫在槐里黄图/黄山宫在兴平县西三十里)百姓奔走往观者有
万数莽恶之(师古曰莽自谓黄德/故有此妖恶乌路翻)捕系问所从起不能
得 单于咸既和亲求其子登尸莽欲遣使送致恐咸
怨恨害使者乃收前言当诛侍子者故 将军陈钦 以他
罪杀之(诛侍子事见上卷始/建国三年使疏吏翻)莽选辩士济南王咸为大
使夏五月莽复遣和亲侯歙与咸等 (第 1b 页)
天凤三年春二月大赦天下 民讹言黄龙堕死黄山
宫中(晋灼曰黄山宫在槐里黄图/黄山宫在兴平县西三十里)百姓奔走往观者有
万数莽恶之(师古曰莽自谓黄德/故有此妖恶乌路翻)捕系问所从起不能
得 单于咸既和亲求其子登尸莽欲遣使送致恐咸
怨恨害使者乃收前言当诛侍子者故 将军陈钦 以他
罪杀之(诛侍子事见上卷始/建国三年使疏吏翻)莽选辩士济南王咸为大
使夏五月莽复遣和亲侯歙与咸等 (第 1b 页)
翟方进弟子
刘歆(又事尹咸/)
贾护弟子
新厌难将军苍梧 陈钦子佚 子博士元长孙
刘歆弟子
贾徽子逵
陈元弟子
将作大匠扶风马严威卿
治左氏春秋 (第 10a 页)
刘歆(又事尹咸/)
贾护弟子
新厌难将军苍梧 陈钦子佚 子博士元长孙
刘歆弟子
贾徽子逵
陈元弟子
将作大匠扶风马严威卿
治左氏春秋 (第 10a 页)
大云楼即府城北门楼以上各楼俱
国朝康熙二十五年知府陈天植修建
六贤堂在府城东宋绍圣中知藤州李亨伯建祀 汉陈钦钦 子元元子坚卿士燮燮弟壹子廞今废
七贤堂在府城东门外宋绍圣中知藤州李亨伯
建祀汉郡守陈稚升喻猛陈临吴滕 (第 45b 页)
国朝康熙二十五年知府陈天植修建
六贤堂在府城东宋绍圣中知藤州李亨伯建祀 汉陈钦钦 子元元子坚卿士燮燮弟壹子廞今废
七贤堂在府城东门外宋绍圣中知藤州李亨伯
建祀汉郡守陈稚升喻猛陈临吴滕 (第 45b 页)
隐居教授学者多宗之著四书讲意
卫辉府
汉贾护字季平黎阳人初尹更始以左氏春秋授胡
常常以授护哀帝时待诏为郎授苍梧 陈钦子佚
与刘歆并有闻于时由是言左氏者必本贾护刘
歆
隋崔良佐滑州人擢明经补湖城簿以母丧去官遂
不复 (第 12a 页)
卫辉府
汉贾护字季平黎阳人初尹更始以左氏春秋授胡
常常以授护哀帝时待诏为郎授苍梧 陈钦子佚
与刘歆并有闻于时由是言左氏者必本贾护刘
歆
隋崔良佐滑州人擢明经补湖城簿以母丧去官遂
不复 (第 12a 页)
从其后尚书悚然改容顾岁饥方讲荒政明年遂命
安抚司干办公事游九言恊两教授经始其事充其
司者使臣李荣董役徒 陈钦 核金谷吏罗演宋继先
俞友仁行文书魏辅李鉴录出纳计工程者军典王
永讥门者严惠卒九人典用物冯亮尉辛韩 (第 9a 页)
安抚司干办公事游九言恊两教授经始其事充其
司者使臣李荣董役徒 陈钦 核金谷吏罗演宋继先
俞友仁行文书魏辅李鉴录出纳计工程者军典王
永讥门者严惠卒九人典用物冯亮尉辛韩 (第 9a 页)
麟难
麟果何物邪孔子曰麟以为畜故兽不狘刳胎杀夭则
麟不至如此而已越自西狩笔绝而世之学士弗复知
麟之为物于是群起而要为之说曰瑞兽也曰仁兽也
曰土畜也或曰木之精(诗含/神雾)曰北方元枵之兽(鹖冠/子)曰
西方之毛虫 (陈/钦) 曰中央轩辕大角之信(蔡/邕)若是其不一 (第 14a 页)
麟果何物邪孔子曰麟以为畜故兽不狘刳胎杀夭则
麟不至如此而已越自西狩笔绝而世之学士弗复知
麟之为物于是群起而要为之说曰瑞兽也曰仁兽也
曰土畜也或曰木之精(诗含/神雾)曰北方元枵之兽(鹖冠/子)曰
西方之毛虫 (陈/钦) 曰中央轩辕大角之信(蔡/邕)若是其不一 (第 14a 页)
期/沐浴更衣公舍冇面溪一亭夷甫至其间亲督洒扫方)
(挥手指画间屹然立化犹/作指画之状见墨客挥犀)人物 陈钦(汉书云封川人也/武帝时治左氏传) 莫宣卿(开建人唐大中/间状元及第)名贤李甘(葛常之诗话载唐史/丨丨尝论郑注不可)
(相故有封州之谪 (第 4a 页)
(挥手指画间屹然立化犹/作指画之状见墨客挥犀)人物 陈钦(汉书云封川人也/武帝时治左氏传) 莫宣卿(开建人唐大中/间状元及第)名贤李甘(葛常之诗话载唐史/丨丨尝论郑注不可)
(相故有封州之谪 (第 4a 页)
中兴小纪卷十六
绍兴四年(岁在/甲寅)春正月丁巳宰执论遣使事上举申包
胥曰秦伯初无伐吴存楚之志感申包胥之诚为赋无
衣秦师乃出然则合两国之成回难回之意只在使人
耳 鼎澧镇抚使程昌禹遣统制官杜湛与制置司统
制官王渥赵与同引兵攻杨么己未破皮真寨俘贼党 陈钦 等八十人夺船三十于是湖中小寇皆震恐不自 (第 1a 页)
绍兴四年(岁在/甲寅)春正月丁巳宰执论遣使事上举申包
胥曰秦伯初无伐吴存楚之志感申包胥之诚为赋无
衣秦师乃出然则合两国之成回难回之意只在使人
耳 鼎澧镇抚使程昌禹遣统制官杜湛与制置司统
制官王渥赵与同引兵攻杨么己未破皮真寨俘贼党 陈钦 等八十人夺船三十于是湖中小寇皆震恐不自 (第 1a 页)
诸儒传略
左丘明鲁人受春秋于孔子作传授鲁申申授吴起起
授子期期授铎椒椒授虞卿虞卿作抄撮九卷授荀卿
荀卿授张苍及贾谊张敞刘公子皆修左氏春秋传谊
为左氏传训故授赵人贯公为河间献王博士贯公授
子长卿为荡阴令长卿授张禹禹授尹更始更始授子
咸及翟方进胡常常授黎阳贾护哀帝时待诏为郎授
苍梧 陈钦 至将军刘歆从尹咸及翟方进受繇是言左
氏者本之贾护刘歆
吴起卫人从鲁申受春秋左氏传事魏文侯文侯以起
善 (第 1b 页)
左丘明鲁人受春秋于孔子作传授鲁申申授吴起起
授子期期授铎椒椒授虞卿虞卿作抄撮九卷授荀卿
荀卿授张苍及贾谊张敞刘公子皆修左氏春秋传谊
为左氏传训故授赵人贯公为河间献王博士贯公授
子长卿为荡阴令长卿授张禹禹授尹更始更始授子
咸及翟方进胡常常授黎阳贾护哀帝时待诏为郎授
苍梧 陈钦 至将军刘歆从尹咸及翟方进受繇是言左
氏者本之贾护刘歆
吴起卫人从鲁申受春秋左氏传事魏文侯文侯以起
善 (第 1b 页)
(福元年。为淮南節度。招抚流散。轻徭薄赋。公私富庶遂据有淮南之地。【王建】许州舞阳人。/唐僖宗初。 陈钦
瑄節制西川。田令孜为监军。召建欲致麾下。钦瑄疑止之。建怒。以兵攻成都。)
(殺钦瑄令孜。昭宗授以西川 (第 002a 页)
(殺钦瑄令孜。昭宗授以西川 (第 002a 页)
大清一统志
卫辉府(三)
︹人物︺︹汉︺贾护(黎阳人从胡常受左氏传哀帝时待诏/为郎授苍梧 陈钦子佚 由是言左氏者)
(本之/贾护)向长(朝歌人性尚中和好通老易王莽大司/空王邑欲荐之于葬固辞乃止潜隐于) (第 1a 页)
卫辉府(三)
︹人物︺︹汉︺贾护(黎阳人从胡常受左氏传哀帝时待诏/为郎授苍梧 陈钦子佚 由是言左氏者)
(本之/贾护)向长(朝歌人性尚中和好通老易王莽大司/空王邑欲荐之于葬固辞乃止潜隐于) (第 1a 页)
意楼(在容县治南又逍遥楼/在城正南俱宋时建)野望阁(在容县旧/城东北隅)爱
民堂(在梧州东园又有/乐山堂在郡圃)六贤堂(在府城东北宋元/祐间建六贤 汉陈)
(钦钦 子元元子坚卿与士/燮及其弟壹子廞皆梧人)浮金堂(在藤县/衙东山)光华堂
(在藤县北与地纪胜在州城外北 (第 59b 页)
民堂(在梧州东园又有/乐山堂在郡圃)六贤堂(在府城东北宋元/祐间建六贤 汉陈)
(钦钦 子元元子坚卿与士/燮及其弟壹子廞皆梧人)浮金堂(在藤县/衙东山)光华堂
(在藤县北与地纪胜在州城外北 (第 59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