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別史類
傳記類
職官類
正史類
目錄類
載記類
史鈔類
金石類
北固漳邺东分梁 宋至
于汝南韩据全郑之地南尽颍
川南阳西达虢略距函谷固宜阳北连上党皆锦亘数
州相错如绣考云汉山河之象多者或 (第 83a 页)
 不竭即文路公三渠之源也东北流入于汾土人谓
 即石桐水 按石桐当出绵山
鸑鷟泉在县东南三十五里狐岐山下北入于汾 宋至
 道间碑有鸑鷟池
连山水在县东南四十里图经水出连山其源甚微
悬泉在县东南四十里东谼谷南山之上岩巅有泉 (第 24a 页)
 学记白氏六帖镂板守素赍至中朝行于世大中祥
 符九年子克勤上其板补三班奉职次子克恭尚昶
 女銮国主归 宋至
左监门卫将军
王曙字晦叔隋东皋子绩之后世居河汾后侨河南第
 进士调定国军节度推官咸平中举贤良方正科入 (第 2a 页)
 登兴定二年进士第为时帅鄂屯邦献完颜色埒所

 知故多在兵间后辟宁陵令有治迹入为尚书省令
 史使 宋至
扬州应对敏给宋人重之还为太学助教
 转枢密院经历官俄迁右司都事稍见信用及内族
 色埒行省事于邓州以渥 (第 26b 页)
 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二十一
  人物志
   志书之有人物盖自汉晋以来矣襄阳耆旧汝南
   先贤其记载之权舆乎唐 宋至
今凡一郡一邑之
   志洎夫天下之通志无不蒐罗史籍探索金石以
   表章懿淑垂轨将来亦敦崇世教风励人 (第 1a 页)
  王士祯序曰黄晦木比其诗于陆剑南若论其奇

  创之才则逊于陆绵至之思则胜之至其五七言
  古体有陈师道元好问之风
  纬萧草堂诗六卷
   宋至
撰至字 (第 9a 页)
山言
商邱人吏部尚书荦之子康熙
  癸未进士官翰林院编修
  澹初诗稿八卷附见山堂诗钞一卷
  沈翼机撰翼 (第 9a 页)
  (一在纪家桥华严寺故/址宋治也今皆不存)
  (谨按钱塘县治在灵隐山者见于水经注在钱湖/门外者考旧志中无之在钱塘门内者自唐历 宋)
  (至
南渡后始迁于纪家桥/不独唐治并皆郡志之误)
 宋钱塘县尉司 咸淳临安志在钱塘门外(武林旧/事相传) (第 18a 页)
  (李唐间物籀而字/之者赵松雪也)

 圆通寺银杏 弘治嘉兴府志二株历唐 宋至

 屠氏圃双桂 秀水县志在县西屠氏圃垂荫数亩
  数百年物也
 真如寺古松 秀水县志叶燮古松歌序真 (第 42a 页)
  彭始抟(字方洲河南邓州人康熙戊辰进士四/十五年以右春坊右谕德兼修撰任)
  吴垣(字云岩河南人康熙乙/丑进士四十八年任)
   宋至(字山言河南商邱人康熙癸未进/士五十一年以翰林院编修任)
  汪湰(字荇洲湖广籍江南休宁人康熙甲/戌进士五十二年以侍讲学士任)
  马豫(陜西绥德人康熙庚辰 (第 6b 页)
  彭始抟(字方洲河南邓州人康熙戊辰进士四/十五年以右春坊右谕德兼修撰任)
  吴垣(字云岩河南人康熙乙/丑进士四十八年任)
  宋至(字 山言
河南商邱人康熙癸未进/士五十一年以翰林院编修任)
  汪湰(字荇洲湖广籍江南休宁人康熙甲/戌进士五十 (第 6b 页)
 虞谦(开化县志号樵谷善琴尝听人读大学圣经倚/而谱之作商调曰读书声其高弟汪一恒为续)
  (中庸语孟之首篇/知音者竟赏之)
 徐旸(常山县志字用辉邑之东山人自其先梅友翁/以医名于 宋至
𤾉大显善于脉理精穷微妙江) (第 21b 页)
  废址周显德五年居民茅承翰申汉南王乞于旧
  址立宁国寺宋治平元年改圆通寺明洪武二十
  四年定为教寺寺有银杏二株历唐 宋至

 先福寺 至元嘉禾志在县东一十八里唐乾元间 (第 9a 页)
  知县马骏改建东南门

  徽州府
  府城在乌聊山麓唐汪华筑东半抱山西半据平
  麓历 宋至
元代有修补明初总兵邓愈加筑周九
  里七十步高三丈二尺广一丈五尺东西北三面
  有濠阔二丈四尺深一丈 (第 4b 页)
  (于河者无不为之经始于丁酉三月以是年六月/毕工通判鲍克宽具事颠末来请记予尝考之吴)
  (城䢴沟昉于左传渠通江湖载之迁史唐漕江淮/撤闸置堰 宋至
绍兴易堰以闸则漕河出于扬境)
  (者最为切要漕法之讲于先儒者最为详备漕数/之给于县官者最为丰溢大抵 (第 11a 页)
  盐城县儒学在县治南宋绍兴间知县黄万顷建

  自 宋至
元凡三燬于兵明洪武初知县陈天瑞重
  建永乐景泰成化间相继修治正德初知县王明
  彻重修嘉靖间知县姜 (第 22a 页)
下一统而直以鹑
火为周分则疆埸舛矣七国之初天下地形雌韩而
雄魏魏地西距高陵尽河东河内北固漳邺东分梁 宋至
于汝南韩据全郑之地南尽颍川南阳西达虢
略距函谷固宜阳北连上地皆绵亘数州相错如绣
考云汉山河之象多者或 (第 7b 页)
  营盘墩(在瑞昌县西四里平地特起五墩螺溪流绕四面其中少凹如盘明初追伪汉尝屯兵于此)
思贤桥(府城南跨甘棠湖上为思李渤建也今迁南薰门外)太平桥(府城南三十里唐开元时
建)
龙开河浮桥(建自 宋至
明弘治间主事白士珍重修旧仕小江南岸海天堤后襄阳孙徽移 (第 62a 页)
突门毁垣之
虞矣于乎岂非仁人之功哉

  宋宝庆通判赠敷文阁待制曾忠悯公祠堂碑

  尹 台

   宋至
咸淳德祐之后天下事殆若破堤坏鄣不知垫溺
所从出矣大臣窜身图免则忘顾主之忠小臣献城乞
降则甘事雠之辱反 (第 39b 页)
  则引律比附定拟罪名达部议定奏闻若辄断决
  致罪有出入者以故失论大抵明律视唐简核而
  宽厚不如 宋至
其恻隐之心散见各条可举一以
  推也如罪应加者必赃满数乃坐(如监守自盗赃/至四十贯绞若) (第 19a 页)
 出战昭远㨿胡床不能起全斌进击大破之斩首万
 馀级昭远走投东川匿仓舍下悲嗟流涕目尽肿俄
 而宋追骑至与宗韬俱被执
蜀太子元哲(字遵/圣)将兵禦 宋至
绵州遁还王全斌进次
魏城(西魏县今为驿/在绵州东北)蜀主昶降(后蜀自孟知祥至昶/凡二世合三十二年) (第 40a 页)
(为独言齐 宋至
尔大国言齐宋远国言江黄则以其馀/为莫敢不至也 谷梁传贯之盟不期而至者江人黄)
(人也江人黄人者远国 (第 68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