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政書類
地理類
詔令類
目錄類
職官類
正史類
史鈔類
  乘者略辑其大凡汇为一编

  江防总论一卷 海防总论一卷
   姜宸英
(第 44a 页)
宸英
(第 44a 页)
西溟
慈溪人康熙丁丑进士官
  翰林院编修
  秦边纪略四卷
  不著撰人名氏
  右地理类边防
 
  (第 44a 页)
  为学先根柢而后枝叶先经史而后词章侍郎置
  身石渠金匮获窥人间未见之本而所采撷若此
  可以徵其造诣矣
  湛园札记二卷
   姜宸英
(第 10a 页)
宸英
见史类
  畏垒笔记四卷 (第 10a 页)
  一卷

   姜宸英
(第 9b 页)
宸英
见史类
  (臣/)等谨按 (第 9b 页)
宸英
未入明史馆以前自辑者为 (第 9b 页)
湛园
  
未定稿大兴黄叔琳重编为十卷其文闳肆雅健
  有北宋人之遗风
  澄怀园全集三十七卷
  张廷玉撰廷玉 (第 9b 页)
  志壑堂诗十五卷

  唐梦赉撰梦赉字济武淄川人顺治己丑进士官
  翰林院检讨
   姜宸英
序曰读其经世之言所谓筹饷积谷铜钞
  改漕之法吁谟硕画凿凿皆可见之施行
  王士祯序曰梦赉文近于蒙庄 (第 11a 页)
  查克建(海宁人凤/翔知府)   张王典(嘉善人吏/科给事)
  徐容(海盐人西/安知府)    冯千英(海盐人太/康知县)
  屠程珠(乌程人/知县)     姜宸英(慈溪人探/花编修)
  李发枝(山阴人深/州知州)   龚汝宽(会稽人馀/庆知县)
  陈至言(萧山人检讨/河南学院) (第 38a 页)
  卢生甫(平湖人丙戌进士以/下五人顺天中式)
  赵美玉(山阴/人)     查慎行(海宁人癸/未进士)
  陈于扆(海宁/人)      姜宸英(慈溪人丁/丑探花)
 康熙三十五年丙子科 (第 9a 页)
  (跌宕文史人/目为仙吏云)

  姜宸英(慈溪县志字西溟太常卿应麟曾孙工制艺/兼善诗古文康熙戊午有修明史之)
(命相国徐元文以宸英有史才荐入馆遂奉即家纂修/特恩授文林郎食七品俸己巳徐司寇乾学)
  (一统志设局于洞庭东山疏请宸英与黄虞稷偕/行寻中顺天乡试丁丑廷试一甲第三授编修时)
  (年已七十矣宸英读书以经为根本于注疏穷其/精蕴自二十一史及百家诸子之说俱经批阅为)
  (文必先立意而后下笔略无凝滞书法钟王于唐/宋诸家亦靡不临写晚尤加意章草及篆𨽻人得)
  (片纸藏弆以为宝著明史刑法志三卷列传四卷/土司传二卷一统志总论江防海防共六卷留馆)
  (中别有湛园未定稿十/卷苇间诗集八卷行世)
 周容(宁波府志字鄮山鄞人性跅弛不羁御史徐殿/臣一见赏契由是著名后殿臣避迹天童海寇) (第 20a 页)
  (跌宕文史人/目为仙吏云)

 姜宸英(慈溪县志字 西溟
太常卿应麟曾孙工制艺/兼善诗古文康熙戊午有修明史之)
(命相国徐元文 (第 20a 页)
宸英
有史才荐入馆遂奉即家纂修/特恩授文林郎食七品俸己巳徐司寇乾学)
  (一统志设局于洞庭东山疏请 (第 20a 页)
宸英
与黄虞稷偕/行寻中顺天乡试丁丑廷试一甲第三授编修时)
  (年已七十 (第 20a 页)
宸英
读书以经为根本于注疏穷其/精蕴自二十一史及百家诸子之说俱经批阅为)
  (文必先立意而后下笔略无凝滞 …… (第 20a 页)
  (片纸藏弆以为宝著明史刑法志三卷列传四卷/土司传二卷一统志总论江防海防共六卷留馆)
  (中别有 湛园
未定稿十/卷苇间诗集八卷行世)
 周容(宁波府志字鄮山鄞人性跅弛不羁御史徐殿/臣一见赏契由是著名后殿 (第 20a 页)
  午岙(傅详/忠臣)

国朝
  翰林院编修姜宸英
墓 在县北十五里花盆山(傅/详)
  (文/苑)
   奉化县
 周计然冢 嘉靖宁波府志在计然村(傅 (第 40a 页)
 元史本末(吾学编/谢铎著)

 元史𩔖编二十四卷(仁和邵远/平戒三著)
 明史刑法志三卷列传四卷土司传二卷(慈溪 姜宸/英西溟
著)
 通史三百卷(唐会要大中五/年姚思濂撰)
  霸史
 越绝书十六卷(唐书艺文志子贡撰读书附志吴 (第 3a 页)
 壶山草堂诗词一卷(钱塘吴嘉/枚介庵著)

 思绮堂四六十卷(钱塘章藻/功岂绩著)
 苇间集八卷又湛园未定稿(慈溪 姜宸/英西溟
著)
 静业堂诗集十卷(仁和翁菁/仁倩著)
 爱吾庐文集十卷(海宁张曾/裕昆诒著)思复堂集(馀姚邵廷 (第 47a 页)
   记勒石唐杜牧之有诗

国朝 姜宸英
有义渡赡产碑文(自岷山导江而下出峡/汗漫数千里至金焦一)
  (束水旋行逆折然后朝宗于海此曹子桓所为 (第 2a 页)
  梁份字质人南丰人师事易堂彭躬庵魏叔子讲经世

之学尝只身游数万里西尽武威张掖南极滇黔遍
历燕赵秦晋齐魏之墟览山川形胜访历代得失成
败荒遐轶事著有成书为人朴挚强毅退守穷约至
老不挫年八十九卒所著有怀葛堂文集 (姜宸英
序)

  汤蘧字圣游少为诸生孺慕奉亲绝意进取肆力坟典
旁涉诸艺天文地理阴阳术数悉究其蕴耿逆叛时
(第 36a 页)
泗闻说古来人果然有此事
但愿大椿茂岁岁萱花开躬耕吾能养不望檄书来

  游西山出西便门憩摩诃庵作   姜宸英

  秋风昨夜动吹遍长安城西山入我怀驾言出郊坰
始经夕月坛缅邈凌太清月魄犹挂户云生忽满楹
歇鞍野寺外落 (第 41b 页)
叶迸阶声精庐一道人焚香启幽扃
壁间留遗迹彷佛初古情真似理莫辨群言徒纷营
岂知象教设元与神化并声闻既不立了然得无生


  望摘星院           姜宸英

  寺西一拳石团团如摘星闻有巢栖子结庐穷岩陉盖
茅不数把梵筵惟一经数里下取汲縆匏上清冥
飞腾怯猿猱来 (第 42a 页)
往若遗形今者竦身去十年开禅扃
吹箫者谁子翩然下云屏天风递馀响摵摵霜叶零
我无济胜资俯首时一听声闻忽以寂默坐想精灵

  蚤发卢沟桥百里至孤山口普济寺宿

   姜宸英


  日出乱烟雾崇冈互回伏鸡鸣指前村数家连山足
朔气何茫茫草短狐兔逐东望渔阳塞西眺燕山麓
五季昔交讧荐 (第 42a 页)
居非一族此地即战场旧事满陵谷
窄径沿洄溪兢陵渡马腹孤山忽在眼近寺露深屋
僧野少逢迎碑残试扪读中堂一灯静户外群峰矗
月漏白松顶清光了可掬即事多所欢谁能眠出缩
山风打窗棂夜阑酒更续

  六聘山吊霍处士        姜宸英


  今古六聘山东西二黉水陈迹空千年发论自今始
幽冀旧沦没文物散无纪寥寥处士名高与望诸拟
何处哭孤坟大 …… (第 42b 页)
  荒郊野雾多蓁杞传闻旧有冯唐里秋风骚瑟动行
人落日潇然迷故址西山薇蕨东陵瓜昨日繁华眼
底花白首为郎何足叹歇鞍试饮赵州茶

  登上方山饭兜率院       姜宸英


  大房之山中条麓上方开凿尤自古香界中藏百二
十神仙窟宅谁能数幽径初从韩姞砦连峰直接大
安坞两壁交攒 (第 66b 页)
  崇圣德优渥庆天施阙下千官列云中一骑驰欢呼齐紫
陌拜舞遍彤墀金缕银绦赋黄麰黑秬辞称扬从古
昔徵验逊今兹解阜虞琴奏盈宁豳管吹烝尝歌亿
秭保介诵京坻一气原相感交孚信有之世咸臻浑
噩灵尽效神祗敢献嘉禾什难伸凫藻私

  永定河告成          姜宸英

  民瘼知何限 …… (第 7a 页)
  雄县道中雪         王士祯

  关河暝色冷征裘往事公孙战伐秋赵北燕南尽烟
水茫茫风雪易京楼

  贾岛峪            姜宸英


  荒坟无路草芊芊高冢何人亦道边占得千秋五字
在休将穷薄笑前贤

  安肃道中          窦 (第 29a 页)
  各按门𩔖散入本条之下庶几编次有伦而检阅
  亦便其有原按语者亦加朱昆田原按以别之
  一朱彝尊原书有 姜宸英
徐元文高士奇张鹏冯
  溥五人序及朱彝尊自序今俱移载卷末其王原
  书后语原本误置卷首谨一体录次于后 (第 22a 页)
  特踰摘星岭以形势所在深入乃可负固也

增旧志山在县西北二十五里上有摘星岭高入云霄
有寺曰上方故亦名山(一大清/ 统志)
(原阮旻锡上方山记者度卢沟循房山而西到接待亭/一望皆丹崖翠壁游 舍骑扶筇径旋步折得稍平处)
(为欢喜台前登兜率门两峰壁立中砌石级铁锁高垂/凡三转至昆卢顶山中为刹七十有二寺之古者曰兜)
(率创自隋唐多华严师遗迹峰之岐处为朝阳洞传有/白猿听经于此洞中二泉澄泓可鉴毫发山坞旱龙潭)
(龙去潭枯然纤尘不入峰最尊者为斋星陀华严于此/斋星曰摘星讹耳僧巢其巅下如飞鸟然 燕山纪游)
(增 姜宸英
上方山诗十大房之山中条麓上方开凿尤/自古香界中藏百二 神仙窟宅谁能数幽径初从韩)
(姞砦连峰直接大 …… (第 17b 页)
可贾已知小级斗泉清未觉长斋厌茶苦天寒冻合畏)
(久留落日丁丁闻樵斧道人问我来/何期须待春生遍蘅荰 姜西溟
集)
原孤山口东八里有东南西北甘池四村亦谓之长沟
谷西村之北水从石壁出凡七窦罗注为池上有河北
将军庙 (第 18a 页)
  其于世运隆替君臣谋议政治民风得失之故瞭
  然矣法戒之实不在是欤其以翼经而补史之所
  不及者尤作书之深意不可以无察也慈溪 姜宸
  英
(第 19a 页)
 至治快无垠幸际斯文启咸占吾道伸东巡告成礼奕

  祀颂
皇仁
圣驾东巡幸阙里恭纪     (纂修/官) 姜宸英
  轩皇传裳得天纪七曜聚合如璧珠经岁四千五百
  六贞元之会今同符康熙纪元
天子圣二十三年文教敷
  (第 44a 页)
   丁未九卿遵
旨磨勘顺天乡试中式举人试卷并议覆江南道御史鹿
   祐疏参考试不公一案拟将顺天正副考官李蟠
    姜宸英
等革职
上谕大学士等曰此科考试不公已极且闻倩代之人亦
 复混入闱中京师何地可如此乎此案若照议完结仍 (第 6a 页)
  泗水南径高平山山东西十里南北五里高四里众
山相连其山最高顶上方平故谓之高平山县亦取
名焉泗水又南径高平县故城西汉宣帝地节三年
封丞相魏相为侯国(全氏曰 姜宸英
曰此二句是后人所妄加盖善长既知高平是
王莽所改则魏相所封非此高平明矣岂尚引之乎何焯曰弱翁所封盖临淮之 (第 12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