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書類
地理類
編年類
別史類
職官類
傳記類
史評類
目錄類
正史類
紀事本末類
雜史類
史鈔類
列傳類
金石類
(然冰解归而返求之六经创为讲经会搜故家经/学之书讨论得失往往为先儒所未到康熙庚申)
(以贡入都玉峰徐氏令其/子弟禀学焉后卒于京邸)
万斯同(宁波府志字季野鄞人泰第八子生有异质/书过目不忘八龄在客座中背诵扬子法言)
(如倒峡十四五遍读父所藏书尤精经史从学于/黄宗羲大司寇徐乾学延请编纂礼书太学士徐)
(元文聘修明史或询以史事则曰在某卷几叶几/行如其言阅之无一爽者性不乐荣利见人惟以)
(第 20b 页)
(然冰解归而返求之六经创为讲经会搜故家经/学之书讨论得失往往为先儒所未到康熙庚申)
(以贡入都玉峰徐氏令其/子弟禀学焉后卒于京邸)
万斯同(宁波府志字 季野 鄞人泰第八子生有异质/书过目不忘八龄在客座中背诵扬子法言)
(如倒峡十四五遍读父所藏书尤精经史从 …… (第 20b 页)
(元文聘修明史或询以史事则曰在某卷几叶几/行如其言阅之无一爽者性不乐荣利见人惟以)
(读书励名节相切劘著/经史学书合三十种)
万言(宁波府志字贞一鄞人少与诸父斯大 斯同 学/于黄宗羲善古文康熙乙卯副浙榜贡入京师)
(以教习需次知县会修明史总裁徐元文特荐七/人言与焉) (第 21a 页)
(以贡入都玉峰徐氏令其/子弟禀学焉后卒于京邸)
万斯同(宁波府志字季野鄞人泰第八子生有异质/书过目不忘八龄在客座中背诵扬子法言)
(如倒峡十四五遍读父所藏书尤精经史从学于/黄宗羲大司寇徐乾学延请编纂礼书太学士徐)
(元文聘修明史或询以史事则曰在某卷几叶几/行如其言阅之无一爽者性不乐荣利见人惟以)
(第 20b 页)
(然冰解归而返求之六经创为讲经会搜故家经/学之书讨论得失往往为先儒所未到康熙庚申)
(以贡入都玉峰徐氏令其/子弟禀学焉后卒于京邸)
万斯同(宁波府志字 季野 鄞人泰第八子生有异质/书过目不忘八龄在客座中背诵扬子法言)
(如倒峡十四五遍读父所藏书尤精经史从 …… (第 20b 页)
(元文聘修明史或询以史事则曰在某卷几叶几/行如其言阅之无一爽者性不乐荣利见人惟以)
(读书励名节相切劘著/经史学书合三十种)
万言(宁波府志字贞一鄞人少与诸父斯大 斯同 学/于黄宗羲善古文康熙乙卯副浙榜贡入京师)
(以教习需次知县会修明史总裁徐元文特荐七/人言与焉) (第 21a 页)
礼伦四卷(经义考陆/陇其撰) 学礼质疑二卷礼记偶
笺三卷(经义考万/斯大撰)
读礼附论一卷(经义考 万/斯同 撰)
礼记别解(黄岩县新志/葛承杰著) 以上总解
夏小正戴氏传四卷(书录解题山/阴傅崧卿注) (第 12a 页)
笺三卷(经义考万/斯大撰)
读礼附论一卷(经义考 万/斯同 撰)
礼记别解(黄岩县新志/葛承杰著) 以上总解
夏小正戴氏传四卷(书录解题山/阴傅崧卿注) (第 12a 页)
淳熙纠缪(陈樵著见宋濂/鹿皮子墓志)
宋季逸事(张枢著见黄溍/张子长墓表)
南宋六陵遗事一卷(鄞县 万/斯同 著)
宋朝事实𩔖苑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江少虞撰)
保越录一卷(居易录记元至正十八年浙江等处行 …… (第 6b 页)
(者姓氏黄氏书目/张士诚幕客作)
守城录(温州府志王致远记/父允初守六州事)
庚申君遗事一卷(鄞县 万/斯同 著)
明书(槜李诗系沈起著字仲/方嘉兴人讫于成化)
徵吾录二卷今言二卷(内阁书目/郑晓辑)
四 …… (第 7a 页)
历代纪年又甲子图一卷(钱塘李旻著见白/钺李侍郎墓志)
纪元考(山阴县志/刘世鹍著)
历代纪元考(秀水钟渊映广/汉著不分卷)
历代建元考一卷(鄞县 万/斯同 辑)
世历便览六卷(钱塘郑廷/皋玉修辑)
历代谱系赞辨二十六卷(馀姚县志/赵谦著) …… (第 16b 页)
通鉴谱(嘉靖太平县志陈/问道著字图南)历代兴亡鉴(金华先民/傅章品著)
历世统谱(钱塘县志/胡文焕撰)
历代史表二十四卷(鄞县 万/斯同 著)
宋元举要历又纪年谱(嘉兴县志/俞汝言著)
纪录
帝王世纪音四卷(隋书经籍/志虞绰撰) (第 17a 页)
宋季逸事(张枢著见黄溍/张子长墓表)
南宋六陵遗事一卷(鄞县 万/斯同 著)
宋朝事实𩔖苑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江少虞撰)
保越录一卷(居易录记元至正十八年浙江等处行 …… (第 6b 页)
(者姓氏黄氏书目/张士诚幕客作)
守城录(温州府志王致远记/父允初守六州事)
庚申君遗事一卷(鄞县 万/斯同 著)
明书(槜李诗系沈起著字仲/方嘉兴人讫于成化)
徵吾录二卷今言二卷(内阁书目/郑晓辑)
四 …… (第 7a 页)
历代纪年又甲子图一卷(钱塘李旻著见白/钺李侍郎墓志)
纪元考(山阴县志/刘世鹍著)
历代纪元考(秀水钟渊映广/汉著不分卷)
历代建元考一卷(鄞县 万/斯同 辑)
世历便览六卷(钱塘郑廷/皋玉修辑)
历代谱系赞辨二十六卷(馀姚县志/赵谦著) …… (第 16b 页)
通鉴谱(嘉靖太平县志陈/问道著字图南)历代兴亡鉴(金华先民/傅章品著)
历世统谱(钱塘县志/胡文焕撰)
历代史表二十四卷(鄞县 万/斯同 著)
宋元举要历又纪年谱(嘉兴县志/俞汝言著)
纪录
帝王世纪音四卷(隋书经籍/志虞绰撰) (第 17a 页)
备而如改宋史周义成军为周义以胡瑗为
朱子门人疏谬殊甚皆不足继司马光之后
乃与鄞县 万斯同 太原阎若璩德清胡渭等
排比正史参考诸书作为是编草创甫毕欲
进于朝未果而没今原稿仅存惟 (第 1b 页)
朱子门人疏谬殊甚皆不足继司马光之后
乃与鄞县 万斯同 太原阎若璩德清胡渭等
排比正史参考诸书作为是编草创甫毕欲
进于朝未果而没今原稿仅存惟 (第 1b 页)
杨 雍(宝坻人学术深醇文体一准先正为后学模楷康熙壬子举乡试第一己未成进士改庶
吉士授翰林院检讨纂修会典恪勤厥职生平以清白自矢家无馀积卒之日几不能殓康熙五十
年祀乡贤)
王 源(大兴人流寓江淮从魏叔子治古文游京师公卿皆降爵齿而与之交与四明 万斯同 订
明史稿兵志源所作也年四十后或劝应试举康熙癸酉京兆第四人所评文章六宗行于世)
朱 纶(通州人 (第 7b 页)
吉士授翰林院检讨纂修会典恪勤厥职生平以清白自矢家无馀积卒之日几不能殓康熙五十
年祀乡贤)
王 源(大兴人流寓江淮从魏叔子治古文游京师公卿皆降爵齿而与之交与四明 万斯同 订
明史稿兵志源所作也年四十后或劝应试举康熙癸酉京兆第四人所评文章六宗行于世)
朱 纶(通州人 (第 7b 页)
盖殿为中极谨身殿为建极而大学士名官如其
初
明史职官志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万斯同 宰辅汇考成祖始设内阁其秩甚卑朝班
各依其品远在尚书侍郎下厥后解缙出为参政
胡俨改为祭酒胡广积 (第 24b 页)
初
明史职官志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万斯同 宰辅汇考成祖始设内阁其秩甚卑朝班
各依其品远在尚书侍郎下厥后解缙出为参政
胡俨改为祭酒胡广积 (第 24b 页)
(至廓州洪济梁南行二千三百里便得昆崙东去/长安止五千里而都实使还自星宿海东北至昆)
(崙亦不过三十日程何至如霞客所言之远且西/域之昆崙与星宿海绝无交涉 万季野 云朵甘思)
(去云南丽江西北止一千五百里去四川马湖正/西亦止三千里苟欲穷星宿海既至鸡足山便当) (第 21b 页)
(崙亦不过三十日程何至如霞客所言之远且西/域之昆崙与星宿海绝无交涉 万季野 云朵甘思)
(去云南丽江西北止一千五百里去四川马湖正/西亦止三千里苟欲穷星宿海既至鸡足山便当) (第 21b 页)
又出海外南至积石山下有石门河水冒以西南流(全氏曰杜
君卿之讥水经诚有过者胡东樵欲为水经护法而以为错简以愚考之则亦非也水经开卷数语纯引山经
盖以为河水缘起葱岭而下则申明乃开卷数语之释文此其行文之拙非后人所窜易也但其所引山经亦
有甚不同者则可怪也 万斯同
曰山海经河水出昆崙之东北以行其北西南入于渤海水经则谓东南入于
渤海山海经积石之下有石门河水冒以西流水 (第 24b 页)
君卿之讥水经诚有过者胡东樵欲为水经护法而以为错简以愚考之则亦非也水经开卷数语纯引山经
盖以为河水缘起葱岭而下则申明乃开卷数语之释文此其行文之拙非后人所窜易也但其所引山经亦
有甚不同者则可怪也
渤海山海经积石之下有石门河水冒以西流水 (第 24b 页)
诸国年表
卷五十三
五代
诸镇年表
臣等谨案补历代史表五十三卷
国朝 万斯同 (第 11a 页)
斯同 (第 11a 页)
季野 鄞县人是书以十 …… (第 11a 页)
王世表将相大臣及九卿年表宗新唐书之
例作方镇年表诸镇年表其宦者侯表大事
年表则 斯同 自创之例也其书自正史本纪
志传以外参考唐六典通典通志通鉴册府
元龟诸书及各家杂史次第 …… (第 11b 页)
将相公卿大臣兴废拜罢之由率略而不书
近人作十六国年表亦多舛漏其网罗繁富
类聚区分均不及 斯同 之赅备惟晋书既补
功臣世表则历代皆所当补十六国如成赵
燕秦既有将相大臣年表则十国如南 …… (第 12a 页)
四分而凿度可推历志不可推其为误也多矣四明 万
季野 吾友履安先生之少子也先生以文章风节高天
下而 (第 15b 页)
季野 克继之其读书五行并下弘羊潜计安世默
识 (第 15b 页)
季野 准之诚不足怪而尤熟于明室之典故会修明
史当事诸公无不咨其博洽尝慨二十一史多无表乃
悉从而补之得六十卷 …… (第 15b 页)
考索而 季野 能追考于千载之上岂不谓尤奇耶余向
读史时尝有意为斯事忽忽未果嘉 (第 16a 页)
季野 之克成余志
也故为叙之如此
康熙壬申岁季秋姚江黄宗羲太冲撰
太史公撰史记上自黄帝至本朝又以并时异世年 …… (第 16a 页)
八人皆好学而少子 季野 尤颍异甫总角辄能读父书
弱冠时忾后汉书无表因补作诸王功臣世表外戚宦
官侯表及将相大臣九卿年表凡四篇自 (第 17a 页)
后遂遍作三
国晋宋齐梁陈魏北齐周隋下及五代凡六十篇而他
僭窃诸国亦附见焉 季野 于史学可谓勤矣夫兰台生
于东汉去西京不远本朝文献方策未亡然其王子侯
表尚有失书侯所食邑名者某人嗣不具 (第 17a 页)
年月者百官
表有姓名不具者失载迁免者俱为史之阙文今 季野
生千载而后惟从故籍中精览详稽心通本末定其世
次岁月以补前人所未有其事益难太史公论作史之
法一曰深思一 (第 17a 页)
曰深考盖从来著述家未有不审于经
营慎于證辨而能成一家之书者也 季野 益习于有明
三百年文献又尝作开国以后至监国行朝功臣将相
内外诸大臣年表以备史官采录 (第 17b 页)
季野 修吾乡郡乘
先览旧书诸列传见所载某年先辈为某官行 (第 17b 页)
季野
随览随判其上曰是年某月此公已迁去代者为某何 …… (第 17b 页)
得以甲冒乙如是甚多他人覆验之不爽月日 季野 第
六兄充宗博通经学每读一经辄尽集古今先儒诸说
择其言尤精者率蚊脚细书岁积至十馀卷所撰仪礼
商周官辨 …… (第 18a 页)
得未尝勿憾焉鄞人 万斯同 字 (第 19a 页)
季野 取历代正史之未
著表者一一补之凡六十篇益以明史表一十三篇揽
万里于尺寸之内罗百世于方册之间其用心也勤 …… (第 19a 页)
有快于心庶几成学之助而无烦费
无用之失者与昔之论史者每以汉书古今人物表为
非然韩祐续之犹见收于唐志矧 季野 所编皆历代正
史所必不可阙者用以镜当世之得失虽附诸史并颁
之学宫奚不可也 (第 19a 页)
卷五十三
五代
诸镇年表
臣等谨案补历代史表五十三卷
国朝 万斯同 (第 11a 页)
斯同 (第 11a 页)
季野 鄞县人是书以十 …… (第 11a 页)
王世表将相大臣及九卿年表宗新唐书之
例作方镇年表诸镇年表其宦者侯表大事
年表则 斯同 自创之例也其书自正史本纪
志传以外参考唐六典通典通志通鉴册府
元龟诸书及各家杂史次第 …… (第 11b 页)
将相公卿大臣兴废拜罢之由率略而不书
近人作十六国年表亦多舛漏其网罗繁富
类聚区分均不及 斯同 之赅备惟晋书既补
功臣世表则历代皆所当补十六国如成赵
燕秦既有将相大臣年表则十国如南 …… (第 12a 页)
四分而凿度可推历志不可推其为误也多矣四明 万
季野 吾友履安先生之少子也先生以文章风节高天
下而 (第 15b 页)
季野 克继之其读书五行并下弘羊潜计安世默
识 (第 15b 页)
季野 准之诚不足怪而尤熟于明室之典故会修明
史当事诸公无不咨其博洽尝慨二十一史多无表乃
悉从而补之得六十卷 …… (第 15b 页)
考索而 季野 能追考于千载之上岂不谓尤奇耶余向
读史时尝有意为斯事忽忽未果嘉 (第 16a 页)
季野 之克成余志
也故为叙之如此
康熙壬申岁季秋姚江黄宗羲太冲撰
太史公撰史记上自黄帝至本朝又以并时异世年 …… (第 16a 页)
八人皆好学而少子 季野 尤颍异甫总角辄能读父书
弱冠时忾后汉书无表因补作诸王功臣世表外戚宦
官侯表及将相大臣九卿年表凡四篇自 (第 17a 页)
后遂遍作三
国晋宋齐梁陈魏北齐周隋下及五代凡六十篇而他
僭窃诸国亦附见焉 季野 于史学可谓勤矣夫兰台生
于东汉去西京不远本朝文献方策未亡然其王子侯
表尚有失书侯所食邑名者某人嗣不具 (第 17a 页)
年月者百官
表有姓名不具者失载迁免者俱为史之阙文今 季野
次岁月以补前人所未有其事益难太史公论作史之
法一曰深思一 (第 17a 页)
曰深考盖从来著述家未有不审于经
营慎于證辨而能成一家之书者也 季野 益习于有明
三百年文献又尝作开国以后至监国行朝功臣将相
内外诸大臣年表以备史官采录 (第 17b 页)
季野 修吾乡郡乘
先览旧书诸列传见所载某年先辈为某官行 (第 17b 页)
季野
随览随判其上曰是年某月此公已迁去代者为某何 …… (第 17b 页)
得以甲冒乙如是甚多他人覆验之不爽月日 季野 第
六兄充宗博通经学每读一经辄尽集古今先儒诸说
择其言尤精者率蚊脚细书岁积至十馀卷所撰仪礼
商周官辨 …… (第 18a 页)
得未尝勿憾焉鄞人 万斯同 字 (第 19a 页)
季野 取历代正史之未
著表者一一补之凡六十篇益以明史表一十三篇揽
万里于尺寸之内罗百世于方册之间其用心也勤 …… (第 19a 页)
有快于心庶几成学之助而无烦费
无用之失者与昔之论史者每以汉书古今人物表为
非然韩祐续之犹见收于唐志矧 季野 所编皆历代正
史所必不可阙者用以镜当世之得失虽附诸史并颁
之学宫奚不可也 (第 19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