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史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地理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別集類
職官類
政書類
目錄類
史鈔類
正史類
出王莽秉政侍中复)
(入与中官止禁中章帝元和中郭举与后宫通拔佩刀/惊上举伏诛侍中由是复出外秦汉无定员 蔡质 汉仪)
(曰员本八人魏晋以来置四人别加官者则非数御登/楼与散骑常侍扶侍中居左常侍居右备切问近对拾) (第 22b 页)
(入与中官止禁中章帝元和中郭举与后宫通拔佩刀/惊上举伏诛侍中由是复出外秦汉无定员 蔡质 汉仪)
(曰员本八人魏晋以来置四人别加官者则非数御登/楼与散骑常侍扶侍中居左常侍居右备切问近对拾) (第 22b 页)
诸校尉附
汉武帝初置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
等校尉为八校各有司马后汉以屯骑越骑步兵长水
射声为五校皆掌宿卫兵 (蔡质 汉仪曰五营司/马见校尉执版不拜)并属北
军中候时五校官显职閒而府寺宽敞舆服光丽伎巧
必给故多以皇族肺 (第 10b 页)
汉武帝初置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
等校尉为八校各有司马后汉以屯骑越骑步兵长水
射声为五校皆掌宿卫兵 (蔡质 汉仪曰五营司/马见校尉执版不拜)并属北
军中候时五校官显职閒而府寺宽敞舆服光丽伎巧
必给故多以皇族肺 (第 10b 页)
职官
汉官解诂三卷(汉新汲令王/隆撰胡广注)汉官五卷(应劭注今/存一卷)汉官
仪十卷(应劭/撰)汉官典仪一卷(汉 卫尉/蔡质 撰)汉官仪式选用一
卷(丁孚/撰)魏官仪一卷(荀攸/撰)魏晋百官名五卷 晋公卿
礼秩故事九卷(傅畅 (第 29a 页)
汉官解诂三卷(汉新汲令王/隆撰胡广注)汉官五卷(应劭注今/存一卷)汉官
仪十卷(应劭/撰)汉官典仪一卷(汉 卫尉/蔡质 撰)汉官仪式选用一
卷(丁孚/撰)魏官仪一卷(荀攸/撰)魏晋百官名五卷 晋公卿
礼秩故事九卷(傅畅 (第 29a 页)
司徒
司徒古官少皞祝鸠氏为司徒(司主也/徒众也)尧时舜为司徒
舜摄帝位命卨为司徒卨元孙之子曰微亦为夏司徒
周时司徒为地官掌邦教(毛诗缁衣篇美郑武公也父/子相继为周司徒能善于其)
(职/)秦置丞相省司徒汉初因之哀帝元寿二年罢丞相
置大司徒后汉大司徒主徒众教以礼义凡国有大疑
大事与太尉同 (蔡质 汉仪曰司徒府与苍龙阙对厌于/尊者不敢号府应劭曰此不然丞相旧)
(位在长安时有四出门随时听事明帝东京本 (第 17b 页)
司徒古官少皞祝鸠氏为司徒(司主也/徒众也)尧时舜为司徒
舜摄帝位命卨为司徒卨元孙之子曰微亦为夏司徒
周时司徒为地官掌邦教(毛诗缁衣篇美郑武公也父/子相继为周司徒能善于其)
(职/)秦置丞相省司徒汉初因之哀帝元寿二年罢丞相
置大司徒后汉大司徒主徒众教以礼义凡国有大疑
大事与太尉同 (蔡质 汉仪曰司徒府与苍龙阙对厌于/尊者不敢号府应劭曰此不然丞相旧)
(位在长安时有四出门随时听事明帝东京本 (第 17b 页)
毕即出王莽秉政侍中复入与中官止禁
中章帝元和中郭举与后宫通拔佩刀惊上举伏诛侍
中由是复出外秦汉无定员 (蔡质 汉仪曰员本八人汉/官曰无员侍中舍有八区)
(论者因言员本八人其省门题尚书/寺此孝明帝治于东宫尚书模也 (第 12b 页)
中章帝元和中郭举与后宫通拔佩刀惊上举伏诛侍
中由是复出外秦汉无定员 (蔡质 汉仪曰员本八人汉/官曰无员侍中舍有八区)
(论者因言员本八人其省门题尚书/寺此孝明帝治于东宫尚书模也 (第 12b 页)
八座连名而有不合得建异议(自顺帝永建元年/初令三公尚书入)
(奏事其八座具/历代尚书中)二汉皆属少府 (蔡质 汉仪曰凡三公列/卿将大夫五营校尉行)
(复道中遇尚书令仆射左右丞郎御史中城侍御史皆/引车先相回避卫士 (第 28a 页)
(奏事其八座具/历代尚书中)二汉皆属少府 (蔡质 汉仪曰凡三公列/卿将大夫五营校尉行)
(复道中遇尚书令仆射左右丞郎御史中城侍御史皆/引车先相回避卫士 (第 28a 页)
持书侍御史
御史中丞旧持书侍御史也初汉宣帝元凤中感路温
舒尚德缓刑之言季秋后请谳时帝幸宣室斋居而决
事令侍御史二人持书持书御史起于此也后因别置
冠法冠有印绶与符节郎共平廷尉奏事罪当轻重后
汉亦二人铜印青绶选明法律者为之 (蔡质 汉仪曰选/御史高第者补)
(之/)凡天下诸谳疑事掌以法律当其是非自桓帝之后
无所平理苟充其位而已魏置 (第 16a 页)
御史中丞旧持书侍御史也初汉宣帝元凤中感路温
舒尚德缓刑之言季秋后请谳时帝幸宣室斋居而决
事令侍御史二人持书持书御史起于此也后因别置
冠法冠有印绶与符节郎共平廷尉奏事罪当轻重后
汉亦二人铜印青绶选明法律者为之 (蔡质 汉仪曰选/御史高第者补)
(之/)凡天下诸谳疑事掌以法律当其是非自桓帝之后
无所平理苟充其位而已魏置 (第 16a 页)
诸校尉
汉武帝初置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
等校尉为八校各有司马后汉以屯骑越骑步兵长水
射声为五校皆掌宿卫兵(按大驾卤簿五校尉/在前各有鼓吹一部)各有司
马 (蔡质 汉仪曰五营司/马见校尉执版不拜)并属北军中侯时五校官显职
閒而府寺宽敞舆服光丽伎巧必给故多以皇族肺腑 (第 20b 页)
汉武帝初置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
等校尉为八校各有司马后汉以屯骑越骑步兵长水
射声为五校皆掌宿卫兵(按大驾卤簿五校尉/在前各有鼓吹一部)各有司
马 (蔡质 汉仪曰五营司/马见校尉执版不拜)并属北军中侯时五校官显职
閒而府寺宽敞舆服光丽伎巧必给故多以皇族肺腑 (第 20b 页)
蔡邕曰群臣朝见之仪视不晚朝十月朔之故以问
胡广广曰旧仪公卿以下每月常朝先帝以其频故
省唯六月十日朔朝后复以六月朔盛暑省之
蔡质 汉仪曰正月旦天子幸德阳殿临轩公卿将大
夫百官各陪朝贺蛮貊胡羌朝贡毕见属郡计吏皆
陛觐庭燎宗室诸刘 (第 17b 页)
胡广广曰旧仪公卿以下每月常朝先帝以其频故
省唯六月十日朔朝后复以六月朔盛暑省之
蔡质 汉仪曰正月旦天子幸德阳殿临轩公卿将大
夫百官各陪朝贺蛮貊胡羌朝贡毕见属郡计吏皆
陛觐庭燎宗室诸刘 (第 17b 页)
又取从军死事者之子孙养羽林教以五兵号曰羽
林孤儿(少壮令/从军)羽林有令丞 宣帝令中郎将骑都
尉监羽林秩比二千石 (蔡质 汉仪曰羽林有左监主/羽林左骑八百右监主右骑)
(九百/人)又有羽林黄头郎(枚乘传注习/水战者也) (第 6a 页)
林孤儿(少壮令/从军)羽林有令丞 宣帝令中郎将骑都
尉监羽林秩比二千石 (蔡质 汉仪曰羽林有左监主/羽林左骑八百右监主右骑)
(九百/人)又有羽林黄头郎(枚乘传注习/水战者也) (第 6a 页)
有汉官五卷汉官仪十卷今惟存此一卷载三公
官名及名姓州里而已其全书亡矣李埴季允尝
续补一卷
汉官典仪一卷 续补一卷
陈氏曰汉 卫尉蔡质 撰杂记官制及上书谒见礼
式隋志有汉官典职仪式二卷今存一卷李埴亦
补一卷其续者皆出于史中采拾 (第 1b 页)
官名及名姓州里而已其全书亡矣李埴季允尝
续补一卷
汉官典仪一卷 续补一卷
陈氏曰汉 卫尉蔡质 撰杂记官制及上书谒见礼
式隋志有汉官典职仪式二卷今存一卷李埴亦
补一卷其续者皆出于史中采拾 (第 1b 页)
太尉
太尉往谕谒者十人皆掊兵而去代王遂入夜拜宋昌
为卫将军(班表前后左右将军皆周末官秦因之汉不/常置 蔡质 汉仪汉兴置大将军骠骑将军位)
(次丞相车骑将军卫将军左右前后将军皆金紫位次/上卿余据大将军始于灌婴骠 (第 22b 页)
太尉往谕谒者十人皆掊兵而去代王遂入夜拜宋昌
为卫将军(班表前后左右将军皆周末官秦因之汉不/常置 蔡质 汉仪汉兴置大将军骠骑将军位)
(次丞相车骑将军卫将军左右前后将军皆金紫位次/上卿余据大将军始于灌婴骠 (第 22b 页)
得翻)朝廷肃然永辟扶风鲍恢为都官从事(百官志司/𨽻校尉从)
(事吏十二人都官从事主察举百官犯法者 蔡质 汉仪曰都官主雒阳朝会与三府掾同)恢亦抗直
不避彊禦帝尝曰贵戚且敛手以避二鲍永行县到霸
陵(司𨽻校尉 (第 31b 页)
(事吏十二人都官从事主察举百官犯法者 蔡质 汉仪曰都官主雒阳朝会与三府掾同)恢亦抗直
不避彊禦帝尝曰贵戚且敛手以避二鲍永行县到霸
陵(司𨽻校尉 (第 31b 页)
雒阳令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
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
亭候之(雒阳十二城门夏门位在亥 蔡质 汉仪曰雒阳/十二城门门一亭贤曰夏门雒阳城北面西头)
(门门外有万寿/亭乘绳證翻)驻车叩马(叩近/也) (第 28a 页)
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
亭候之(雒阳十二城门夏门位在亥 蔡质 汉仪曰雒阳/十二城门门一亭贤曰夏门雒阳城北面西头)
(门门外有万寿/亭乘绳證翻)驻车叩马(叩近/也) (第 28a 页)
书左丞右丞各一/人掌录文书期会左丞主吏)
(民章报及驺伯史右丞假署印绶及纸笔墨诸财用库/藏秩皆四百石 蔡质 汉仪曰总典台中纲纪无所不统)
(上时/掌翻)棱举奏龙论为城旦 龟兹姑墨温宿诸国皆降
(降户/江翻)十 (第 31b 页)
(民章报及驺伯史右丞假署印绶及纸笔墨诸财用库/藏秩皆四百石 蔡质 汉仪曰总典台中纲纪无所不统)
(上时/掌翻)棱举奏龙论为城旦 龟兹姑墨温宿诸国皆降
(降户/江翻)十 (第 3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