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政書類
目錄類
地理類
正史類
 可中字仲权休宁人
单思恭甜雪斋集二十卷

 思恭字惠仍扬州人 谢兆申耳伯
诗集八卷文集十六卷
 兆申字伯元号耳伯邵武人万历间贡生
赵宧光牒草四卷
 宧光见经类
王寰洽懒园漫稿 (第 22a 页)
 (称嘉定四先生四明谢/三宾知县事合刻其集)
又偈庵集二卷

又耦耕堂诗集三卷
又文集二卷
吴梦旸射堂诗抄(字允兆/归安人)
又北海集 谢兆申
全集二十四卷(字 (第 43b 页)
耳伯
邵武人有/书癖聚书甚多)
又麻姑游草一卷
王野吹剑稿二卷(字太古/歙人)
又觉非斋诗 (第 43b 页)
 昔人有凿石通路施倚(朱本/作傍)梯者凡渡(朱本/作度)七百渡
 梯已蹑悬絙过河河两岸相去咸八十步九驿所绝
 (朱本引法显傅作九驿所/记 谢兆申
云驿当作译)汉之张骞甘英皆不至也
 余诊诸史傅即所谓罽宾之境有盘石之磴道狭尺 …… (第 6a 页)
 (不复可读误以梵天来诸佛处以下四百二十二字/续此吴本亦然今寻绎文义原说鹫岭首尾相应而)

 (波丽国即是佛外祖国也血脉亦复易知遂割正/之后于 谢耳伯
处见宋本正复如是乃可无疑矣)
 峰双立相去二三里中道鹫鸟常居其岭土人号曰
 耆阇崛山山名耆阇鹫也又 …… (第 16a 页)
 热丘何云乃胡国外乎余考释氏之言未为佳證穆
 天子竹书及山海经皆埋缊岁久编韦稀绝书策落
 次难以缉缀后人假合多差远意 (谢兆申
云远当作/违朱云当是意多)
 (差/违)至欲访地脉川不与经符验程准途故自无会释 (第 20a 页)
 出泉挹之不穷余每读琴操(此下疑有讹/误恐不接此)见琴慎相
 和雅歌录云饮马长城窟及其扳陟斯途远怀古事
 始知信矣非虚言也顾瞻左右山树(朱本注 谢兆申/
云宋钞本作山)
 (椒/)之上有垣若颓基焉沿溪亘岭东西无极疑赵武 …… (第 15b 页)
 水出东山西南流右合中陵川水水出中陵县(县下/黄本)

 (阙一字吴本补作东字 谢兆申
云宋本作西字)东南山下北俗谓之大浴山
 其水亦取名焉东北流径中陵县故城东北俗谓之
 北右突城王莽之遮 (第 19a 页)
 翁孺自齐徙元城正直其地日月当之王氏为舜后
 土也汉火也王禁生政君其母梦月入怀年十八诏
 入太子宫生成帝为元后汉祚道沿(二字疑误 谢兆/申
云宋本作道)
 (污/)四世称制故曰火土相乘而为雄也及崩大夫扬 (第 27a 页)
 以南乡筑阳城乡亭侯李胜字公照为郡守顾原武典农
 校尉政有遗惠民为立祠于城北五里号曰李君祠庙
 前有石蹠蹠上有石的(朱曰 谢兆申
云石的疑当作石/碣㙔按会稽记县东有石的山)
 (山有石壁方二丈的的如/射侯则此石的即其类也)石的铭具 (第 16a 页)
 泉所发之麓俗谓之土亭山此水炎热倍甚诸汤下

 足便烂人体疗疾者要须别引消息用之耳不得言
 (朱本引 谢兆申
云不得言三字似衍引孙汝澄云不/得言者谓不得声言其热耳言之则更灼热矣此亦)
 (臆说终当/阙疑为是)(第 27a 页)
 地理志云西县有盐官是也其水东南径岩备戍西
 东南入汉水汉水又西南合左谷水水出南山穷溪
 北注汉水又西南兰军(朱本引 谢兆申
云兰军讹宋/本作兰单而下文又有兰坑)
 (疑作/兰坑)水出于西北至交谷(宋本作/五交谷)东南历祁山军 (第 6b 页)
 分之旧治水西常有波湖之患晋中兴之初治今处

 县下有小江源出□山谓之□浦径县下西流注于
 浦阳薅山下注此浦浦西通山阴浦而达于江广一
 百(朱笺 谢兆申
云宋本江广百丈黄本/作江广一百固误吴本作百里亦非)狭处二百步
 高山带江重荫被水江阅渔商川交樵隐故桂 (第 22b 页)
  安定君之注水经虽其于禹贡之故道不能一一追溯而汉晋以后原委毕悉尤详于陂塘堤堰之属固有用之书也乃以过于嗜奇称繁引博反失之庞读者眩焉要其缠络未尝不釐然可按也所苦唐以后无完书据崇文总目则馆阁所储本亦祇三十五卷据元祐无名氏跋则蜀本且祇三十卷是以欧阳兖公尚未见四十卷之著录及何圣从本幸复其旧然已云篇帙不无
小失而以太平寰宇记诸书校之则逸文之不见于今本者不下数百条说者以为原本当有弱黑泾洛虖沱诸篇而今不可得见矣是岂止小失乎哉然即其所幸存者脱文讹字展转沿褫蔡正甫所谓蜀板迁就之失令人抚卷茫然难以津造虽有好学如柳大中 谢耳伯
赵清常朱郁仪孙潜夫之徒再四雠定不过正其十之三如盘洲石柱之疑而于其大者未之能及也百年以来乃有专门之学顾 (第 0003d 页)
  朱谋㙔水经注笺序曰在昔志地禹贡而下代有撰述
迄于齐梁至二百四十四家陆常侍澄任太常昉先后
集为一部名地理书极称该博隋唐之际图史散失陆
任所纂已不可得而别集自行者犹五十馀家乃今所
傅仅山海佛国十洲神异数种而已然而奇编奥记往
往散见水经注中造语命词殊为彪炳则知水经一注

撷彼二百四十四家菁英居多岂不诚为六朝异书哉
顾傅写既久错简讹字交棘口吻至不可读余甚病焉
间尝䌷绎割正十之六七已与友人绥安 谢耳伯
婺源
孙无挠商确校雠十得八九则惧古今闻见互有异同
未敢轻致雌黄也乃援引载籍以为左券名曰水经注
笺箧而 …… (第 17a 页)
然校之黄氏吴中之刻吴氏白下之编大不侔矣谢 耳伯
(第 21b 页)
兆申
孙无挠名汝澄李嗣宗名克家三子与
有功焉同时钟伯敬谭友夏亦开梓是书兼为评点
不过标取字句之藻饰供俭腹者 (第 21b 页)
  一清按黄省曾本傍作倚度梯二字倒互作凡度七
百梯(句)度已(句)于文义为顺


  九驿所绝(卷一五页六行)

  笺曰法显傅作九驿所记 谢兆申
云驿当作译一清
按谢说是也温水注引林邑记曰重九译而来旧唐
书张仲武傅李德裕铭云万里昆夷九译而通李商 …… (第 2b 页)
  不应何在敦煌南数千里(卷一十六页十三行)

  笺曰何疑作向一清按非也何乃河字之讹

  后人假合多差远意(卷一十六页二十行)

  笺曰 谢兆申
云远当作违㙔谓意多差违一清按依
本文自通纷纷臆说终属辞费

  至若访地胍川(卷一十七页一行)

  …… (第 8b 页)
  其一源出于阗国南山(至)河水又东与于阗河合(卷一四页

二十行五页一行)


  笺曰 谢兆申
云疑其一源以下至与于阗河合三十
字是注㙔按玉海引水经其一源以下至蒲昌海皆
经文河水又东与于阗河合是注 (第 14a 页)
文一清按玉海所
引是也谢说非也朱氏既述深宁之言又存 耳伯

说请归画一无事两岐

  治西城(卷二五页四行)

  笺曰西城旧本作西域一清按杭世骏云西城见汉 …… (第 14a 页)
  浑水斯涨(卷二十页二十行)

  一清按浑孙潜校改潭

  溢流为海(卷二十一页一行)

  笺曰古本作溢海为海吴琯本作溢流诸 兆申
据宋 …… (第 18b 页)
  河水又东北(至)与麦田泉水合(卷二三十一页五行)

  一清按十八字是注混作经

  河水又东北径麦田山西(卷二三十一页七行)

  笺曰 谢兆申
云宋钞本西下有谷川二字一清按十
字是注混作经谢说谷川之川是山字之误于文为
河水又东北径麦田山西谷(句 …… (第 32b 页)
  奢延水又东黑水入焉出奢延县黑涧(卷三十七页六行)

  笺曰㙔云当作奢延水又东与黑水合黑水出奢延
县黑涧 谢兆申
云按宋本黑水入焉水出奢延县黑
涧宋刻本无焉水二字一清按原文只出字上落水 (第 51a 页)
  水出西北梁山(卷四五页九行)

  一清案水出下落县字

  径汉阳太守殷济精庐南(卷四五页九行)

  笺曰旧本作精庐尚 谢兆申
云宋本作尚在此脱一
在字也吴本改为精庐南似误一清案谢说非也此
云径精庐南言陶渠水之所向耳岂可因误本尚 …… (第 5b 页)
  与诸从𨽻府户(卷五二页十五行)

  一清案从当作徒

  夷齐之歌所以曰登彼西山(卷五二页十九行)

  笺曰 谢兆申
云宋本作夷齐之歌所以曰登彼西山 …… (第 26a 页)
  楚师山河水(卷五十三页十九行)


  笺曰 谢兆申
云宋本作楚师决河水一清案赵琦美
云竹书是出字于山字相近

  正南有陟躔陛上方轨是由(卷五十四页四行 (第 39a 页)
  水溢平流(卷六二十四页三行)

  一清案流当作地名胜志校改

  水谒泉山之上顶(卷六二十四页五行)

  笺曰 谢兆申
云出谒泉山之顶上一清案上顶字不


  又东(卷六二十四页十一行)

  笺曰又一作入一清案又东之 …… (第 14b 页)
  北济又东北径冤朐县故城北(卷八一页十五行)


  一清案十二字是注混作经

  又东北与濮水(卷八一页二十行)

  笺曰 谢兆申
云濮水下疑有合字或会字一清案会字
是也六字是注混作经

  故班固云大堙酸枣也(卷八二页七行)

  (第 40a 页)
  铜鞮又南径胡邑西(卷十三页十六行)

  一清案铜鞮下落水字

  又东北过屯留县潞县北(卷十三页十九行)

  笺曰 谢兆申
云宋本无屯留县三字一清案全祖望
(第 28b 页)
谢耳伯
所见是误本非真宋本也上文注云壶关
在屯留东不得先壶关而后屯留则经文以屯留置
壶关之后明矣道元所以纠之 (第 28b 页)
 一清按黄省曾本作燕太子丹今校正

  燕太子称荆入秦太子与知谋者(卷十一八页八行九行)

  笺曰 谢兆申
云宋本无燕太子称以下十三字当删
之一清按此亦妄说也燕太子当作燕丹子渭水注
引燕丹子曰秦王为机发之桥盖 (第 8b 页)
袭用其说也风萧

萧之歌高渐离宋如意之事皆出于燕丹子故知
之非荆下落轲字

  宋如意知之(卷十一八页十二行)

  一清按知黄省曾本作和

  又东过束州县 …… (第 9a 页)
  起御坐于松园建祗洹于东圃东北二面岫嶂高深(卷十
一十页十六行十七行)


  笺曰古本云起御坐于松园建祗洹东圃北二面岫
嶂高深 谢兆申
云宋本无东字疑当作建祗洹园东
北二面云云一清按本文无误字朱氏乃引古本误
文以相证何也若如谢说文义岂可 …… (第 12a 页)
  一清按汉书地理志上谷郡有昌平县后魏废入军
都县魏书地形志幽州燕郡军都县有昌平城孝昌
中陷于杜洛周天平中置东燕州领平昌郡复立昌
平县𨽻焉道元卒于孝昌二年天平复置郡县之事
所不及知也


  左右芹城水(卷十四二页十三行)

  笺曰谢云宋本作芹城水注之一清按非也右当作
合注之二字 耳伯
所缪增

  又东南流注湿馀水(卷十四二页十三行)

  笺曰又古本作水一清按又字不误上云水出北山 (第 44b 页)
  笺曰克家云也疑作北一清案也字不误承上其一
者为文

  犹为羲神实中(卷二十二三十七页十九行)

  笺曰 谢兆申
云当作羲城一清案全祖望云非也神
即祠也

  清惠著闻(卷二十二三十八页六行) (第 48a 页)
  汶水又西径汶阳县故城北而注(卷二十四二十五页七行)

  一清按而当作西

  洗水出焉(卷二十四二十五页九行)

  笺曰 谢兆申
云洗当作洸克家云出焉当作注焉一
清按出字不误洙水注云洸水出东平阳上承汶水
又云洗水又东南流注于洙水则 (第 26b 页)
  笺曰原本此十字是注文谢云据宋本作经文一清

按沔水篇多混注作经原本十字是注此蛛丝马迹
之犹可追寻者也 谢耳伯
又改易之误矣沔阳下落
县字

  即汉王位于此(卷二十七二页十五行)

  一清按蜀志先主传云群下上 (第 2b 页)
  谓之邵陵浦口水也(卷三十八二页一行)


  笺曰 谢耳伯
云当作浦水口一清案本文不误谢说
非也

  县故邵陵也(卷三十八二页五行)

  一清案邵陵当作昭陵 (第 28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