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傳記類
正史類
  青山黛环巧比叠削城屋壮丽地大以延(明解缙雩都乐善堂记)


  由午岭隘南接信丰而连龙南由丰口隘东接会昌而
迫安远山泽不逞之徒间道窃发故惟城为要 (明黄弘纲
雩都城记)

  邑介山谷间群山竞秀若拱若揖一水漪绿映带其前
(明李涞雩都勤政楼记)

  前临南山 (第 37a 页)
  唐始迁今治立土城唐末城圯 宋绍兴乙丑县令刘
藻因旧土城增砌以砖寻被水圮开禧丁卯县令赵
希闵补筑绍定间县令邓仲度复修 元至正癸巳
通判王荣忠署县仍旧基修筑围五里高一丈三尺

建六门东迎曦西登丰南通津北望雩东南雩坛西
北小西上各建楼南临大江三面为隍阔一丈五尺
工将讫梅贼奄至遂废 明成化二十一年参政秦
民悦檄知县崔珒修之弘治二年副使张璁建城楼
五座知县黄文钺建警楼二十八间正德六年知县
刘天锡增高三分之一嗣后知县严銮署县主簿梁
珩嘉靖间典史郭尚逵署县通判韩恩修之继圯于
水知县羊修补筑 黄弘纲
记万历间知县刘昌祚杨 (第 45b 页)
  国朝康熙元年总镇姚自强督兵民开浚水循故道近

复有壅阏之患守土者宜究图焉

  雩都当众水之汇明嘉靖三十五年水涨城圮知县
羊修既筑城兼拓城外马道邑人 黄弘纲
有记万历
十五年知县杨遇增砌南门外马道二十一年知县
黄应元创设水障使趋南岸水患稍息

  国朝康熙四 (第 48a 页)
  国朝顺治间虔抚刘武元改曰濂溪书院推官周令树
知县杨文正设濂溪二程文信国木主于大堂春秋
同丁日祭东西两庑池上搆爱莲亭有亭台以居诸
生讲学肄业其中后为守兵所据知府郎永清移檄

营帅归还庠士康熙三十三年知府任进爵赣南道
白启明重修巡抚宋荦颜曰真儒过化后巡抚郎廷
极学使王綡皆有额四十八年知府朱光圉又修葺
之馀具详碑记雍正元年赣南道王世绳捐俸增修
给禀饩聚诸生肄业其中延南丰进士赵与鸿主讲
席一在雩都罗田岩为明儒何廷仁 黄弘纲
罗洪先
讲学所一在安远县老教场明隆庆间知县周昶建

  先贤书院在府城阜城坊东宋澹轩杨先生故宅其门 (第 40b 页)
  谢魁字文杓兴国人为诸生受学于王文成居常以道
义自饬选贡入太学大司成欧阳南野命二子师焉
授虞城令捍堤禦水为民利赖以不合于时改乐昌
期年辞归(同上)

  管登字弘升雩都人少与何廷仁 黄弘纲
友善为王阳
明门人励志笃学由乡贡授肇庆府判改广州升岳
州同知冰檗自持常禄外一芥若浼(同上) …… (第 44b 页)
  按何廷仁学者称善山先生论学务在平实有所
持循其言曰吾人须从起端发念处察识于此有
得思过半矣尝作格物说以示来学(原跋)

   黄弘纲
(第 46a 页)
正之
雩都人举正德乡试从阳明于虔台阳
明教法士子初至者先令高第弟子教之而后与之
(第 46a 页)
弘纲
列于高第阳明归越 (第 46a 页)
弘纲
不离者四五年阳
明卒居守其冢又三年嘉靖二十三年始任为汀州
府推官升刑部主事时塞上多故将校下狱者吏率 (第 46a 页)
刻深以逢上意 弘纲
按法不轻上下以故不为人所
喜遂请致仕归与东廓双江念庵讲学每过流连旬
月卒年七十 (第 46b 页)
弘纲
之学再变始者持守甚坚其后以
不致纤毫之力一顺自然为主其生平厚于自信而
薄迎合长于持重而短机械盖望而知 (第 46b 页)
其为有道者
也学者称 洛村先生
著有洛村集及语录行世(同上)

  谢士章字含之宁都人进士知增城县豁达明敏革耗
羡简讼狱禁轻生百姓赖 …… (第 46b 页)
  胡𡰥简字近道会昌人师事吉水罗洪先过雩又抠衣

何廷仁 黄弘纲
之门尝曰克念作圣惟此志耳罗以
小友呼之以贡授嘉善主簿清修自励勤于职业迁
令长乐均赋兴学士民爱戴之升宾 (第 50b 页)
  大理卿董天锡墓在宁都县松下里璜坊

  知县丁积墓在宁都县南一里

  给谏胡易墓在宁都南门外延春谷

   刑部主事黄弘纲
墓在雩都西门外生佛寺右

  评事李敬春墓在兴国屋山下春口 (第 75b 页)
洪谟字宗禹在江西剔蠹兴利惠泽之及人者
甚多复兴县治盖特其一事云尔

  重修罗田岩濂溪阁记      黄弘纲

  雩都罗田岩濂溪阁者祠濂溪明道伊川三先生暨武
穆岳公阳明先师也创始于宋邑令周公颂续建于明 (第 66b 页)
日者也嗟乎道本人存地由人胜旨哉 洛村先生
之言
不可易矣刘公雅慕古人其冰檗之节引之沈公洵可
无愧兹独于先哲祠宇加之意焉其念深矣吾侪拜瞻
兹阁识 (第 46a 页)
  自文旆入敝省风教一新即虔南僻壤士咸果于自奋
台下作人之功裨益世道宏远矣病废之夫不能亲炙
宫墙亦不敢以尺一渎左右所谓山林之礼焉耳乃仰
止之思何顷不切肝臆也国史之评倚重台下则以道
德文章主盟宇内片言所寄世以之华衮斧钺者也岭
北虽不乏才然非多才俗尚敦朴故郡邑乘率戒虚浮来
教二帖生以闇昧奚辨苍素乃自儿时所慑仰者则如
首帖董公越立朝大节已见省志纯乎无议何公廷仁

笃志圣学以知过改过为入道阶梯乡人至今服习其
教语及之无不曰何先生仰不愧俯不怍者也 黄公弘
为姚江高足弟子学主戒惧而一循自然竟日渊嘿
如对君师迹其所至入于自然无欲之境矣又宁都丁
公积作宰新会六 …… (第 82a 页)
  又详教劄大都为国史言耳昨修江右名贤录意大明

一统志所载前代之人当自无遗所取者当代人物耳
故敝邑止以何公廷仁 黄公弘纲
条上而宋时敝邑人
才颇多著名馀姑不论有王鸿者隐于需岩穷探理学
濂溪先生通判虔州与之往返甚密著有米囷铭 (第 83b 页)
  虔州凤凰台重建石莲庵募疏

  吾邑念庵罗文恭公从新建王文成倡明理学新建督
抚虔南日公数过章贡因与何善山 黄洛村
二公为性
命交二公皆雩人入阳明室名与龙溪绪山齐语曰江 (第 49a 页)
  (县杨村铺十里工共设铺递八处铺司兵/四十名每年支 食银一百九十二两)
 醴泉县总铺(在南/门街)东南十里 雒村
铺十里晏村铺(至/兴) (第 43a 页)
 捌年知县陈裘佩增建东廒㭍间 常平仓陆座在
 县城内各叁间雍正㭍年建 社仓陆处在四乡赵
 村王都村阡东镇旧县里及陂北岭 雒村
各壹座座 …… (第 92a 页)
 改建丞廨为仓知县薛文辉又捐俸贸民地共增建
 陆座捌年复增建贰座于县署西 社仓捌处在四
 乡庄子坡底公庄吕家四堡及五方村敷水镇北
 村
(第 106b 页)
雒村
各壹座座各伍间雍正捌年建
  蒲城县
常平仓贰座在县城内共拾间雍正㭍年建 社仓壹
 拾叁处一在县城内 (第 106b 页)
  御史刘三五先生阳(附刘印山/)  (王柳川/)

  县令刘梅源先生晓
  员外刘晴川先生魁
   主事黄洛村先生弘纲
  主事何善山先生廷仁
  郎中陈明水先生九川
  太常魏水洲先生良弼
  解元魏师伊先生良政
   (第 2a 页)
工夫只是主静是二之也其一谓心事合一
心体事而无不在今曰感应流行著不得力是脱略事
为𩔖于禅悟也王龙溪 黄洛村
陈明水邹东廓刘两峰
各致难端先生一一申之唯罗念庵深相契合谓双江
所言真是霹灵手段许多英雄瞒昧被他一口 …… (第 22b 页)
说也格其不正以归于正乃是先师为下学反 正之

故为是不得已之词所谓不正者亦指夫意之所及者
言非本体有所不正也不善体者往往赚入袭取窠臼
无故为伯 …… (第 27a 页)
可谓知止之功乎(答 黄/洛村)
 试以诸公之所以疑于仆者
请之有曰喜怒哀乐无未发之时其曰未发特指其不
动者言诚如所论则发而中节一句无 (第 30b 页)
谓良知不𩔖往岁癸卯洪先与 洛村黄君
闻先生言必
主于寂心亦疑之后四年丁未而先生逮送之境上含
涕与诀先生曰嘻吾自胜之无苦君辈也其容翛然其 (第 51a 页)
良说阳明学问初亦未成
片段因从游者众夹持起歇不得所以成就如此有举
似先生者曰也是如此朋友之益甚大
  主事黄洛村先生弘纲
(第 26b 页)
黄弘纲
(第 26b 页)
正之
(第 26b 页)
洛村
江西雩县人举正德十一年乡
试从阳明于虔台阳明教法士子初至者先令高第弟
子教之而后与之语先生列于高第阳 …… (第 26b 页)
此归寂
之宗所由立也一时同门与双江辨者皆从已发见未
发亦仍是析情于发析性于未发其情性不能归一同
洛村
语录自先师提揭良知莫不知有良知之说亦莫 …… (第 28b 页)
 主事何善山先生廷仁
何廷仁字性之号善山初名秦江西雩县人举嘉靖元
年乡试至二十年始谒选知新会县喜曰吾虽不及白
沙之门幸在其乡敢以俗吏临其子弟耶释菜于祠而
后视事迁南京工部主事满考致仕三十年卒年六十
六初闻阳明讲学慨然曰吾恨不得为白沙弟子今又

可失之耶相见阳明于南康当是时学人聚会南赣而
阳明师旅旁午希临讲席先生即与中离药湖诸子接
引来学先生心诚气和不厌缕覼由是学者益亲己从
阳明至越先生接引越中一如南赣阳明殁后与同志
会于南都诸生往来者恒数百人故一时为之语曰浙
有钱王江有何黄指绪山龙溪 洛村
与先生也先生论
学务为平实使学者有所持循尝曰吾人须从起端发
念处察识于此有得思过半矣又曰知过即是良知 (第 32b 页)
里退处中离山中二十年一意讲学学邃养
纯语门人曰欲致良知者其研几矣乎于是门人日记
所闻萃为录命曰研几 黄弘纲
(第 85b 页)
洛村
江西雩县人武庙末年阳明以节钺镇
虔军务之暇与诸生讲学不倦 (第 85b 页)
弘纲
时已举于乡偕计
归往谒而听之凡三日忽悟心理合一之旨始信圣人
可学而至遂以所闻告其友何善山管义泉相率趋 …… (第 85b 页)

弘纲
苦心察识悟之甚艰执之甚确官至刑部主事罗
念庵铭其墓称 (第 86a 页)
洛村
之学始者持守甚坚其后以不致
纤毫之力一顺自然为主至其平生终始未尝少变大
抵厚于自信而薄迎合长于持重而 (第 86a 页)
短机械仓卒不撼
琐屑不入盖望而知为有道也
何秦字廷仁以字行复字性之江西雩县人与同邑
洛村
谒阳明是时廷仁有继母之丧斩然以衰服见阳
明曰是可谓不学以言而学以躬也嘉靖壬午举于乡 (第 86a 页)
缙雩都/乐善堂记)
由午岭隘南接信礼而连龙南由礼口隘东接会昌而
迫安远山泽不逞之徙间道窃发故惟城为要 (明黄弘/纲
雩都) (第 29a 页)
杨涟等善,勒令致仕,寻卒。仁度,名父子,克自振励,邹元标亟称之。

何廷仁,初名秦,以字行,改字性之 。黄弘
纲,字正之。皆雩都人。廷仁和厚,与人接,诚意盎溢。 而弘
纲难近,未尝假色笑于人。然两人志行相准。廷仁初慕陈献章,后闻王守仁之学 于弘
纲。守仁征桶冈,诣军门谒,遂师事焉。嘉靖元年举于乡,复从守仁浙东。廷仁立论尚平实,守仁殁后,有为过高 ……释菜献章祠,而后视事。政尚简易,士民爱之。迁南京工部主事,分司仪真,榷芜湖税,不私一钱。满考,即致仕 。弘
纲由乡举官刑部主事。

守仁之门,从游者恒数百,浙东、江西尤众,善推演师说者 称弘
纲、廷仁及钱德洪、王畿。时人语曰:「江有何、黄,浙有钱、王。」然守仁之学,传山阴、泰州者,流弊靡所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