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政書類
傳記類
正史類
必也须才养才之要莫先于学今国子学堂房粗置
弦诵阙尔城南大学汉魏石经丘墟残毁藜藋芜秽游
儿牧竖为之叹息有情之辈实亦悼心况臣亲司而不
言露伏愿天慈回神纡眄赐垂鉴察若臣微意万一合
允求重敕尚书门下考论营制之模则五雍可翘立而
兴毁铭可不日而就树旧经于帝京播茂范于不朽斯
有天下者之美业也帝不从
道昭为州都又上奏曰臣闻唐虞启运以文德为本殷
周致治以道艺为先然则礼乐者为国之基不可斯须
废也是故周敷文教四海宅心鲁秉周礼彊齐归义及
至战国纷纭干戈递用五籍灰焚群儒坑殄贼仁义之
经贵战争之术遂使天下分崩黔黎荼炭数十年间民
无聊生者斯之由矣爰暨汉祖于行陈之中尚优引叔
孙通等光武中兴于拨乱之际乃使郑众 范升 校书东
观降逮魏晋何尝不殷勤于篇籍笃学于戎伍伏惟大 (第 21a 页)
弦诵阙尔城南大学汉魏石经丘墟残毁藜藋芜秽游
儿牧竖为之叹息有情之辈实亦悼心况臣亲司而不
言露伏愿天慈回神纡眄赐垂鉴察若臣微意万一合
允求重敕尚书门下考论营制之模则五雍可翘立而
兴毁铭可不日而就树旧经于帝京播茂范于不朽斯
有天下者之美业也帝不从
道昭为州都又上奏曰臣闻唐虞启运以文德为本殷
周致治以道艺为先然则礼乐者为国之基不可斯须
废也是故周敷文教四海宅心鲁秉周礼彊齐归义及
至战国纷纭干戈递用五籍灰焚群儒坑殄贼仁义之
经贵战争之术遂使天下分崩黔黎荼炭数十年间民
无聊生者斯之由矣爰暨汉祖于行陈之中尚优引叔
孙通等光武中兴于拨乱之际乃使郑众 范升 校书东
观降逮魏晋何尝不殷勤于篇籍笃学于戎伍伏惟大 (第 21a 页)
天子为大臣及诸亲举哀
后汉明帝时东海恭王薨帝出幸津门亭发哀魏大司
马曹真薨王肃为举哀表云在礼大臣之丧天子临吊
诸侯之薨又庭哭焉同姓之臣崇于异姓自秦逮汉多
阙不脩暨光武颇遵其礼于时群臣莫不竞劝 博士范
升 上疏称扬以为美可依旧礼臣位而哭之敦睦宗族
于是帝幸城东张帐而哭之及钟太傅薨又临吊焉晋
武帝咸宁二年诏 (第 21b 页)
后汉明帝时东海恭王薨帝出幸津门亭发哀魏大司
马曹真薨王肃为举哀表云在礼大臣之丧天子临吊
诸侯之薨又庭哭焉同姓之臣崇于异姓自秦逮汉多
阙不脩暨光武颇遵其礼于时群臣莫不竞劝 博士范
升 上疏称扬以为美可依旧礼臣位而哭之敦睦宗族
于是帝幸城东张帐而哭之及钟太傅薨又临吊焉晋
武帝咸宁二年诏 (第 21b 页)
郑
弘 周章 梁统(子竦元曾孙/商 孙冀)张纯(子/奋)曹褒 郑
元 郑兴(子/众) 范升 陈元 贾逵 张霸(子楷陵/楷子) …… (第 1a 页)
阴王安世与太常桓焉太
仆来历等共正议谏争及顺帝立安世已卒追赐钱帛
除子亮为郎众曾孙公业自有传
范升字 辩卿 代郡人也少孤依外家居九岁通论语孝
经及长习梁邱易老子教授后生王莽大司空王邑辟
升为议曹史时莽频发兵役 …… (第 63b 页)
元少传父业为之训诂锐精覃思至不
与乡里通以父任为郎建武初元与桓谭杜林郑兴俱
为学者所宗时议欲立左氏传 博士范升 奏以为左氏
浅末不宜立元闻之乃诣阙上疏曰陛下拨乱正本文
武并用深悯经义谬杂真伪错乱每临朝日辄延群臣 …… (第 67a 页)
不同众好故卞和泣
血仲尼圣德而不容于世况于竹帛馀文其为雷同者
所排固其宜也非陛下至明孰能察之臣元窃见 博士
范升 等所议奏左氏不可立及太史公违戾凡四十五
事案升等所言前后相违皆断截小文媟黩微辞以年
数小差掇为巨谬遗 (第 67b 页)
弘 周章 梁统(子竦元曾孙/商 孙冀)张纯(子/奋)曹褒 郑
元 郑兴(子/众) 范升 陈元 贾逵 张霸(子楷陵/楷子) …… (第 1a 页)
阴王安世与太常桓焉太
仆来历等共正议谏争及顺帝立安世已卒追赐钱帛
除子亮为郎众曾孙公业自有传
范升字 辩卿 代郡人也少孤依外家居九岁通论语孝
经及长习梁邱易老子教授后生王莽大司空王邑辟
升为议曹史时莽频发兵役 …… (第 63b 页)
元少传父业为之训诂锐精覃思至不
与乡里通以父任为郎建武初元与桓谭杜林郑兴俱
为学者所宗时议欲立左氏传 博士范升 奏以为左氏
浅末不宜立元闻之乃诣阙上疏曰陛下拨乱正本文
武并用深悯经义谬杂真伪错乱每临朝日辄延群臣 …… (第 67a 页)
不同众好故卞和泣
血仲尼圣德而不容于世况于竹帛馀文其为雷同者
所排固其宜也非陛下至明孰能察之臣元窃见 博士
范升 等所议奏左氏不可立及太史公违戾凡四十五
事案升等所言前后相违皆断截小文媟黩微辞以年
数小差掇为巨谬遗 (第 67b 页)
以病去职遂将妻子居渑池复被徵不得已乃著短
布单衣谷皮绡头待见尚书及引见伏而不谒自陈
愿守所志帝乃许焉 博士范升 奏党曰臣闻尧不须
许由巢父而建号天下周不待伯夷叔齐而王道以
成伏见太原周党东海王良山阳王成等蒙受 (第 26a 页)
布单衣谷皮绡头待见尚书及引见伏而不谒自陈
愿守所志帝乃许焉 博士范升 奏党曰臣闻尧不须
许由巢父而建号天下周不待伯夷叔齐而王道以
成伏见太原周党东海王良山阳王成等蒙受 (第 26a 页)
四人(易施孟梁邱京氏尚书欧阳大小夏侯诗/齐鲁韩氏礼大小戴春秋严颜各一博士)
(华峤汉书曰初欲立左氏传 博士范升 以为左氏浅末/不宜立陈元闻之乃诣阙上疏争之更相辩对凡十馀)
(上帝卒立/左氏学)掌以五经教子弟国有疑 (第 18a 页)
(华峤汉书曰初欲立左氏传 博士范升 以为左氏浅末/不宜立陈元闻之乃诣阙上疏争之更相辩对凡十馀)
(上帝卒立/左氏学)掌以五经教子弟国有疑 (第 18a 页)
夷数
谏不从(数所/角翻)及当出廷议尤固言匈奴可且以为后先
忧山东盗贼莽大怒策免尤 大司空议曹史代郡 范
升(汉公府诸曹有掾有/史有属皆公自辟置) 奏记王邑曰升闻子以人不间
于其父母为孝(间古/苋翻)臣以下不非其君上为忠(贤曰论/语孔子) (第 17a 页)
谏不从(数所/角翻)及当出廷议尤固言匈奴可且以为后先
忧山东盗贼莽大怒策免尤 大司空议曹史代郡 范
升(汉公府诸曹有掾有/史有属皆公自辟置) 奏记王邑曰升闻子以人不间
于其父母为孝(间古/苋翻)臣以下不非其君上为忠(贤曰论/语孔子) (第 17a 页)
等至京师
(处昌吕翻/会古外翻)党入见伏而不谒(凡朝谒者必拜稽首以/姓名自言见贤遍翻)自
陈愿守所志 博士范升 奏曰伏见太原周党东海王良
山阳王成等蒙受厚恩使者三聘乃肯就车及陛见帝
廷(见贤/遍翻)党不以礼屈伏而 (第 37a 页)
(处昌吕翻/会古外翻)党入见伏而不谒(凡朝谒者必拜稽首以/姓名自言见贤遍翻)自
陈愿守所志 博士范升 奏曰伏见太原周党东海王良
山阳王成等蒙受厚恩使者三聘乃肯就车及陛见帝
廷(见贤/遍翻)党不以礼屈伏而 (第 37a 页)
(南华风始于二守焉/ 任延字长孙宛人)
徵处士周党(字伯况太/原广武人)严光(本姓庄避明帝讳改严/光字子陵会稽馀姚人)王
良(字仲子东/海兰陵人)至京师党光不屈以良为谏议大夫
党入见伏而不谒自陈愿守所志 博士范升(字辨卿/代郡人) 奏曰伏见周党王良等蒙受厚恩使者三聘乃肯就
车及陛见帝廷党不以礼屈伏而不谒偃蹇骄悍同
时俱逝党 (第 33a 页)
徵处士周党(字伯况太/原广武人)严光(本姓庄避明帝讳改严/光字子陵会稽馀姚人)王
良(字仲子东/海兰陵人)至京师党光不屈以良为谏议大夫
党入见伏而不谒自陈愿守所志 博士范升(字辨卿/代郡人) 奏曰伏见周党王良等蒙受厚恩使者三聘乃肯就
车及陛见帝廷党不以礼屈伏而不谒偃蹇骄悍同
时俱逝党 (第 33a 页)
(晋武帝太康元年苍梧郡名注见武帝元鼎/五年九真郡名注见唐宣宗大中二年交阯)
徵处士周党严光王良至京师党光不屈以良为谏议
大夫考异(按光本姓庄后避明帝讳史改作严据建元/六年分注庄助元狩五年书庄青翟皆改旧)
(史从本姓此亦当/书庄光传录误耳)
(党入见伏而不谒自陈愿守所志 博士范升 奏曰伏/见太原周党东海王良山阳王成等蒙受厚恩使者)
(三聘乃肯就车及陛见帝庭党不以礼屈伏而不谒/偃 …… (第 23b 页)
(任音壬堪也/不堪登途也)正误(臣愿与坐云台之下今按与上声/欲与周党等坐于云台下而考试)
(也/)质实(一统志云 范升 代郡人严光馀姚人富春山/在严州府桐庐县西三十里一名严陵山清)
(丽奇绝号锦峰绣岭乃汉严子陵隐/钓处 …… (第 24b 页)
(栖楚柳公权郑朗杜光庭王朴惟/吴通玄韦渠牟杜光庭为讥焉)
发明(严光之节奋乎百世之上下闻者莫不兴起/而见之纲目所书者乃与周党王良并召观)
(范升 之毁党与友人之诮良则二人非光之比明/矣宜光之愈不屈也且光乃帝握手故人帝不以)
(手书招致乃以诏书 (第 25a 页)
徵处士周党严光王良至京师党光不屈以良为谏议
大夫考异(按光本姓庄后避明帝讳史改作严据建元/六年分注庄助元狩五年书庄青翟皆改旧)
(史从本姓此亦当/书庄光传录误耳)
(党入见伏而不谒自陈愿守所志 博士范升 奏曰伏/见太原周党东海王良山阳王成等蒙受厚恩使者)
(三聘乃肯就车及陛见帝庭党不以礼屈伏而不谒/偃 …… (第 23b 页)
(任音壬堪也/不堪登途也)正误(臣愿与坐云台之下今按与上声/欲与周党等坐于云台下而考试)
(也/)质实(一统志云 范升 代郡人严光馀姚人富春山/在严州府桐庐县西三十里一名严陵山清)
(丽奇绝号锦峰绣岭乃汉严子陵隐/钓处 …… (第 24b 页)
(栖楚柳公权郑朗杜光庭王朴惟/吴通玄韦渠牟杜光庭为讥焉)
发明(严光之节奋乎百世之上下闻者莫不兴起/而见之纲目所书者乃与周党王良并召观)
(范升 之毁党与友人之诮良则二人非光之比明/矣宜光之愈不屈也且光乃帝握手故人帝不以)
(手书招致乃以诏书 (第 2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