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編年類
史評類
正史類
史鈔類
意丹嘘唏而起太子由是遂为嗣矣
哀帝时司𨽻解光奏言赵昭仪倾乱圣朝亲灭继嗣请
事穷竟议即 耿育
上疏言臣闻继嗣失统废嫡立庶圣
人法禁古今至戒然太伯见历知适逡循固让委身吴
越权变所设不计常法致位王季 (第 8b 页)
死难之臣也
哀帝时 议郎耿育
上书言便宜因讼陈汤曰延寿汤为
圣汉扬钩深致远之威雪国家累年之耻讨绝域不羁
之君系万里难制之虏岂有比哉 (第 9b 页)
谊示
四方也请事穷竟丞相以下议正法哀帝于是免新成
侯赵钦及钦兄子成阳侯䜣皆为庶人将家属远徙辽
西郡时 议郎耿育
上疏言不宜暴露先帝私燕流傅后
世远闻百蛮近布海内甚非先帝托后之意也先是哀
帝为太子亦颇得赵太后力遂不 (第 55b 页)

蒙赦令不宜居京师于是汤与万年俱徙燉煌久之敦
煌太守奏汤前亲诛郅支单于威行外国不宜近边塞
诏徙安定 议郎耿育
上书言便宜因冤讼汤曰延寿汤 (第 66a 页)
为侍中其逼于傅太后皆此类也(哀帝之时傅/氏固为骄横)
(然史家所记如此等语意/其出于王氏爱憎之口)  议郎耿育
上书冤讼陈汤
(成帝永始二年陈汤/徙边冤讼讼其冤也)曰甘延寿陈汤为圣汉扬钩深致
远之威(言汤等深入康 …… (第 22a 页)
(令外朝大议/以正其罪)帝于是免
新成侯赵钦钦兄子成阳侯䜣皆为庶人(䜣临之/子也)将家
属徙辽西郡 议郎耿育
上疏言臣闻继嗣失统废适立 …… (第 27a 页)
未然各随指阿从以求容媚晏驾之后尊号已定万事
已讫乃探追不及之事讦扬幽昩之过此臣所深痛也 (耿育
之言是也春秋为尊者讳义正/如此探吐南翻师古曰讦音居谒翻)愿下有司议(下遐/稼翻)
即如臣言宜宣布天下 (第 29a 页)
 五日当有吉语闻居四日军书到言已解凤奏以为
 从事中郎幕府事一决于汤(后汤坐惑众不道免为/庶人徙边议郎 耿育
复)
 (讼其冤乃赦/还长安卒)
(癸/巳)河平元年春以王延世(犍为资/中人)为河堤使者塞河决
 杜 (第 32b 页)
 数赵昭仪亲灭继嗣家属当伏天诛而同产亲属皆
 在尊贵之位请穷竟议正法于是免钦及钦兄子成
 阳侯䜣皆为庶人将家属徙辽西郡(议即 耿育
上言/将顺君父之美) (第 17b 页)
  (权臣为可讥矣故特笔书之自是书免为庶人徙/燉煌则以凤死而商恶之也书诏还陈汤长安则)
  (以王氏决势而 耿育
言之也一陈/汤也纲目屡书之病汉而已矣)
(癸/巳)河平元年春以王延世为河堤使者塞河决
 (杜钦荐王延 (第 80b 页)
 (曰谓非创业之主而是适/子继先帝之正体而立者)

诏还陈汤长安
  (议郎耿育
上书冤讼陈汤曰汤为圣汉扬威雪耻卒/以无罪老弃燉煌正当西域通道令威名折冲之臣)
 (旋踵及身复为郅支遗 …… (第 48b 页)
 (也注谓折兵冲也复为郅支遗虏所笑元帝建昭三/年陈汤矫制发兵与甘延寿袭击匈奴郅支单于于)
 (康居斩之成帝永始二年汤为王商所谮免为庶人/今 耿育
故云然枭俊仲冯曰枭善斗也故曰枭俊犹)
 (言枭将也史炤通鉴释文曰枭谓斩其首/而挂之俊谓敌之魁率也左传 …… (第 49a 页)
 (诛而同产亲属皆在尊贵之位迫近帷幄群下寒心/请穷竟议正法于是免新城侯钦等皆为庶人将家)
 (属徙辽西郡 耿育
上疏言臣闻世必有非常之变然/后乃有非常之谋孝成皇帝自知继嗣不以时立念)
 (虽未有皇子万岁之后未能持 (第 49b 页)
虽蒙
赦令不宜居京师于是汤与万年俱徙燉煌久之燉煌
太守奏汤前亲诛郅支单于威行外国不宜近边塞诏
徙安定 议郎耿育
上书言便宜因冤讼汤曰延寿汤为 (第 24b 页)
丞相以下议正法哀帝于是免新成侯赵钦钦兄子成
阳侯䜣皆为庶人将家属徙辽西郡时 议郎耿育
上疏
言臣闻继嗣失统废适立庶(师古曰适读曰/嫡次下亦同)圣人法禁
古今至戒然太伯见历知适逡循固让(师 (第 54a 页)
俊述赵充国辛庆忌傅第三十九
义阳楼兰长罗昆弥安远日逐义成郅支陈汤诞节救
在三悊(师古曰三悊谓刘向谷永 耿育
皆讼救/汤也师古曰诞节言其放纵不拘也)会宗勤
事疆外之桀述傅常郑甘陈段傅第四十
不疑肤敏应变当理(刘 (第 57b 页)
 父方与例合考异说误
诏还陈汤长安
 当书诏陈汤还长安(和帝永元十四年书/徵班超还京师可證)○按汤以
 成帝永始二年徙燉煌至是 议郎耿育
上书讼汤冤
 书奏天子还汤卒于长安纲目徒袭旧文不知书法
 之未安也当以鄙说正之(前书徙燉煌此曰还长安 (第 36b 页)
合不
得久故事不过数日因对曰已解矣屈指计其日曰不
出五日当有吉语至四日军书至言已解矣汤既徙燉
煌久之 议郎耿育
上书讼汤与延寿为圣汉扬钩深致
远之威雪国家累年之耻讨绝域不羁之臣系万里难
制之虏岂有比哉今汤块然被谗 (第 13a 页)
  也文颖曰沂水上桥也师古曰下邳之水非汜水
  也又非沂水服说是矣
金匮之计(孝成赵皇后传六十七下/)
  耿育
上疏愚臣既不能深援安危定金匮之计
  师古曰援引也金匮言长久之法可藏于金匮石
  室者也援音爰
(第 16b 页)
 纲目定本有纲无目此因通鉴补之也绍封之议不
 知始自何人然因其成说而赞其末功杜邺与有力
 焉且先继尤功亦前诏之所未发者
   耿育
讼陈汤疏 …… (第 21b 页)
 坚专君而士大夫敢言之气不衰功即不录尚有明
 其功者罪即横及尚有辨其罪者刘向之后有谷永
 谷永之后有 耿育
使育无此书则陈汤死于燉煌矣
  王嘉陈时政疏
治功立下有今之郡守重于古诸侯往者致选贤材而
贤材难得昔 (第 22b 页)
于是汤与万年俱徙敦煌。

久之,敦煌太守奏「汤前亲诛郅支单于,威行外国,不宜近边塞。」诏徙安定。 议郎耿育
上书言便宜,因冤讼汤曰:「延寿、汤为圣汉扬钩深致远之威,雪国家累年之耻,讨绝域不羁之君,系万里难制之
也。请事穷竟,丞相以下议正法。

哀帝于是免新成侯赵钦、钦兄子成阳侯䜣,皆为庶人,将家属徙辽西郡。时 议郎耿育
上疏言:

臣闻继嗣失统,废适立庶,圣人法禁,古今至戒。然大伯见历知适,逡循固让,委身吴粤,权变所设
会宗勤事,疆外之桀。述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

〔一〕 郑氏曰:「三悊,谓刘向、谷永、 耿育
皆讼救汤也。」师古曰:「诞节,言其放纵不拘也。」


不疑肤敏,应变当理,〔一〕辞霍不
,皆不复见用。徒单镒亦外官,惟孙即康诡随,乃骤至宰相。古所谓斗筲之人,即康之谓矣。铎论李新喜,其言似 汉耿育,
有旨哉。贞祐执政李革,可谓君子,其进退之际,有古人为相之风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