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別史類
職官類
詔令奏議類
傳記類
史評類
雜史類
正史類
史鈔類
 (乐中海运赴北京之粟皆/苏松常嘉湖五府居多)
 明从信录洪武三十年停辽东海运
 明法传录永乐元年命 平江伯陈瑄
督海运粮赴北
  京
 宪章𩔖编成祖即位凡江南运舟派为二道(一由江/入海出)
  (直沽口白河运至 …… (第 11b 页)
  (谨按此为改官军运漕之始自浚会通河后命都/督贾义尚书宋礼以舟师运以海船大者千石工)
  (窳辄败乃造浅船以千艘运粮百万以当海运之/数 平江伯陈瑄
继之于湖广江西造平底浅船三)
  (千艘分遣官军就近挽运淮安等仓名曰支运岁/凡四次可三百馀万而海陆二 …… (第 12b 页)
  备船只运赴通州河西务等处上仓(从信录初/令民运)
 明会典宣德四年令浙江民运粮贮淮安仓令官军
  支运(从信录改转运为支运明漕运志尚书黄福/同 陈瑄
趣漕粮建议淮安仓廒具在宜复使)
  (官军支运乃令浙江民运粮于淮安仓复令官军/支运民运既就近入仓力大 …… (第 13b 页)
  所添拨军士与见运军士分班更替攒运(漕运考/攒运之)
  (初皆/攴运)
 续文献通考宣德七年始立兑运法(明漕运志 陈瑄/
言江南民运粮)
  (诣仓往返几一年误农业而浙江官军每岁以船载/至淮安载粮若令江南民对拨附近卫所官军 (第 14a 页)
 陈祥(旧浙江通志字从俭天台人永乐甲午举人授/南昌府学教授升工科给事中奉诏覈诸衙仓)
  (粮综理周密人不敢私汉庶人叛随征有功又奉/命与 平江伯陈瑄
选调江北军吏垣李培言事忤)
  (旨免官祥上疏力/救后以触近侍归)
 杜宁(旧浙江通志天台人宣德丁未 (第 7b 页)
  黄河在府西北自邳州入桃源界至清河县合于
  淮东北抵安东县云梯关入海
  运河南自宝应界抵郡城西北又西达于淮为吴
  䢴沟隋山阳渎遗迹 明平江伯陈瑄
之所导也
  草湾河在府西北二十里淮河北岸南对清江浦 …… (第 57a 页)
  清江浦在府西北三十里旧为沙河土名乌沙河

  古运道自郡城东北入淮旧志云宋转运使乔维
  岳开此直达清口明永乐初 陈瑄
重浚置闸更名
  清江浦千轴丛集居民夹岸为水陆之孔道
  建义港在府东北八十里东南流合通济沟入射
  (第 61a 页)
  山洋河在府东北六十里濒宜陵镇一曰山阳河
  相传即隋之山阳渎也北经高邮入射阳湖
  白塔河在府东北六十里南通扬子江北入高邮
  州界 明平江伯陈瑄
所穿以行漕舟
  芒稻河在府城东三十里纳诸湖之水以泄于江
  沙河在府城东十里宋转运使乔维岳所开自运 …… (第 9b 页)
  应奎山在嘉定县学南初学与留光寺逼处明天
  顺间筑土山以障之嘉靖时又增筑焉引横沥泾
  环其下
  宝山在宝山县明永乐十年 平江伯陈瑄
督海运 (第 39a 页)
   重监在府仪门内西 轻监在府大门内侧
   大军仓在署西北元建明知府任光祖增建
   东新仓在府学东明初知府范中建
   常盈仓在清江浦 明平江伯陈瑄

  (儒/学)教授署在启圣祠东 训导署在文庙后
  漕标中营兼左营副将署 中军守备署
  右营游 (第 11b 页)
  夏国公顾成墓在江宁县安德门外普化寺北
  蔡国公徐忠墓在江宁县城南十五里
  郓国公宋晟墓在江宁县聚宝门外
   平江侯陈瑄
墓在江宁县大山之原
  安远侯柳升墓在江宁县安德乡 (第 36b 页)
   威济祠在府城宋绍兴间李宝自海道御敌至

   石臼山祷之因风纵火焚敌敌大败诏封祐顺
   侯庙祀之
   恭襄祠在清江浦祀 明平江伯陈瑄
   督抚名臣祠在郡治东南祀总督巡抚都御史
   江夏王竑汝阳滕昭等二十四人
   贞烈祠在郡西北窑 …… (第 6a 页)
   镇元大德元年建其后黄流冲没翰林博士孟
   承光重建于县东隅
   东坡祠在府城南台头山
   恭襄侯祠在府城祀 明平江伯陈瑄瑄
有功漕 …… (第 32a 页)
   恭

   平江伯祠在州治天妃宫之左祀 明陈瑄
   文学正祠在州学东祀明学正文祖尧
   李学正祠在州学东祀
国朝学正李煜
   王文肃祠在镇洋县 (第 37b 页)
   圆明寺在府新城东北隅
   圆通观音寺又名接待寺在府新城内明宣德间
   重建
   普应寺在府清江浦西北去治西三十里 明平江
   伯陈瑄
创建奉敕赐额
   佑济寺在府城西北五里背堤面湖旧名湖心寺
   亦曰十方禅院康熙四十四年
圣祖仁皇 (第 2b 页)
  (东入于海此两河之故道即河水自然之性也昔/元岁漕江南之粟由扬州直北出庙湾入海至永)
  (乐年间 平江伯陈瑄
始堤管家诸湖通淮河为运/道然虑淮水涨溢东侵淮郡也故筑高家堰堤以)
  (捍之起武家墩经小大涧至阜宁湖 (第 4b 页)
  从之

   平江伯陈瑄
大葺高家堰按河防一览云汉陈登
  筑堰御淮至我朝 (第 7b 页)
平江伯陈瑄
复大葺之淮扬恃
  以为安者二百馀年又按潜丘劄记云高家堰自
  建安五年至明永乐时 (第 7b 页)
平江伯陈瑄
修治中间凡
  一千二百十五六年并无人言及高堰者岂堰止
  受洪泽诸湖黄淮尚未合不闻其有溃决之患与 (第 7b 页)
  北通运至宋黄又徙而南湖日宽广成巨浸而是

  堰之所系愈重庆历间一修于发运使张纶明初
  再修于 平江伯陈瑄
至万历间河臣潘季驯复大
  修之且砌以石者三千馀丈愈巩固焉顾西南一
  带自周桥至翟坝三十里空之而弗 (第 6b 页)
  官修筑海塘南抵嘉定县界北跨刘家河长一千

  八百七十丈基广三丈面广一丈
  永乐二年冬命水官何傅督修海塘高倍于前
  十年命 平江伯陈瑄
修筑海门县捍潮堤岸
  成化八年松江府知府白行中督华亭县知县戴
  冕筑海塘自海盐抵上海县界筑三万四 (第 6b 页)
  里
  十月常州府江阴县请浚万岁河及塘泾等河从
  之
  十一月浚苏州府昆山县太平河
  是年 平江伯陈瑄
请凿徐吕二洪以通漕运更于
  洪口建闸按宋元祐四年京东转运司言清河与
  江浙淮南诸路相通因徐州吕梁 …… (第 39b 页)
  十三年五月开清江浦河明太宗实录凡漕运北
  京舟至淮安过坝度淮以达清河口挽运者不胜
  劳平江伯 陈瑄
时总漕运故老为瑄言淮安城西
  有管家湖自湖至淮河鸭陈口仅二十里与清河
  口相直宜凿河引湖水入淮以 …… (第 40a 页)
  五月修扬州府邵伯镇上下二闸

  是年 平江伯陈瑄
疏浚故沙河置闸通舟南河全
  考先是漕至淮安悉从府东北车坝入淮逆水行
  六十里至是瑄因宋乔维岳所开 (第 41b 页)
钦定四库全书
 江南通志卷五十九
  河渠志
   运河
 明洪熙元年十一月浚仪徵瓜洲坝河先是 平江伯
  陈瑄
奏仪徵瓜洲坝下河道年久淤塞请发附近
  军民疏浚上以东作方兴姑俟农隙至是命镇江
  扬州常州三府仪徵 (第 1a 页)
扬州镇江三卫共以军民二

  万疏浚仍命瑄董之宣德五年 平江伯陈瑄
言淮
  安西湖河岸乃牵挽舟船往来通路比因风浪冲
  激岸多坍塌桩木不存淮安府满浦五坝闭废已
  久 …… (第 1b 页)
  宜浚白塔河及仪徵旧江口钥匙河黄泥滩清江

  闸俱宜浚导上遣主事潘厚及扬州淮安府官审
  视仍与 平江伯陈瑄
议可否及所用人力至是厚
  还奏开浚实便白塔河仪徵坝河约用四万五千
  八百人计四十日可完清江闸河用 …… (第 2a 页)
  明年农隙修浚

  七年七月置吕梁漕渠石闸明宣宗实录 平江伯
  陈瑄
以吕梁上洪地陡水急漕舟难行奏准令民
  于旧洪西岸凿梁渠深二丈阔五丈有奇夏秋有
  水可以行舟至是复 (第 2b 页)
欲深凿置石闸二时其启闭
  以节水庶几往来无虞事闻命附近军卫及山东
  布政司量发民夫工匠协力成之
  是年 陈瑄
于白塔河置新闸潘家大桥江口四闸
  令江南粮船自孟渎河过江入白塔河至湾头入 …… (第 2b 页)
  四年五月河漕侍郎吴桂芳题请修复高邮西河

  老堤复傍老堤由圈田改挑康济越河并筑中堤
  按高邮捍湖老堤长亘四十里永乐时 陈瑄
所建
  至弘治间白昂于境内越民田三里凿康济越河
  通饷避河者为东堤其捍隔民田者为中堤中堤
  之 …… (第 32b 页)
  (昔白侍郎昂康济一河圈田之制也比南尚书吴/桂芳靠堤开越河十馀年来未闻冲圮臣以为靠)
  (堤/便)
  十三年六月宝应越河工成赐名弘济明神宗实
  录宝应有氾光湖素称重险国初 平江伯陈瑄

  石堤于湖之东蓄水以为运道上有所受而下无
  所宣因决为八浅汇为六潭则兴盐诸场皆没而
  淮水 (第 35b 页)
  六月改置南运口于三汊河靳辅治河书大江以
  南各省漕运自瓜仪而北凡四百五十馀里至清
  江浦天妃闸以入黄河此明臣 平江伯陈瑄
之所
  开也万历间河臣潘季驯以天妃闸直黄河故不
  免内灌因移运口于新庄闸以纳清而避黄后亦 …… (第 5a 页)
   二座部议覆准奉
旨依议速行(附/)张鹏翮奏(臣看得科臣陈诜疏称自天妃/闸至淮安共有五闸必复天妃)
   (闸以塞其罅然后淮水可出臣按南河志 平江伯/陈瑄
建通济新庄福兴清江板闸等五闸递相启)
   (闭以防黄河之淤又虑水发湍急难以启闭筑坝/以遏水冲每岁至 (第 32a 页)
  (民无穷/之利)

国朝许承宣请修复渠塘疏略(窃惟一方有一方之利/害善为治者收其利而)
  (绝其害伏见江北之扬州为漕运大道而扬州之/水利莫过于五塘考明永乐二年 平江伯陈瑄
总)
  (漕全资塘水宣德八年大旱四塘乾枯运舟阻滞/知府李贞奏专修五塘济运成化四年侍郎王恕)
  ( (第 20b 页)
 大成殿明洪武三年知州熊春增修正统九年郡人

  佥事陈敏千户 陈瑄
重修成化弘治间历加修葺
  嘉靖十年制增启圣祠建敬一亭贮六箴碑各县
  如之三十二年巡盐御史黄国用命 (第 40b 页)
  其兼军务者加提督有总兵之地则加赞理所辖
  地多事重者则加总督其以尚书侍郎任总督军
  务者皆兼都御史以行永为定制初成袓始命

  江伯陈瑄
治漕河内地以赡北京景泰二年特命
  都御史王竑与总兵参将(时有漕运总兵及/漕运参将之职)同理
  其 (第 1b 页)
  大(郑晓名/臣传)
  陈逊字必恭浦城人永乐间巡按吴中平苏松剧
  盗民赖以安(旧通/志)
   陈瑄
字彦纯合肥人永乐初以平江伯充总兵都
  督帅舟师海运又备倭闽海海溢江北岸崩瑄起
  堤自海门历通泰北 (第 30b 页)
  一言坏人命乃分别无罪活数千人左迁北平布

  政使治行称第一后坐事杖死天下哀之
   陈瑄
字彦纯合肥人洪武时累功授都督佥事永
  乐初封平江伯领海运岁漕米百万石至北京后
  既开会通河罢海运 (第 2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