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別史類
目錄類
正史類
 唐张光朝有荻塘西庄赠房元垂诗
 莲花庄 弘治湖州府志赵子昂别业在府治东南
  四面陂水环绕中多植莲 (释宗泐
莲花庄诗洲渚/绿萦回芙蓉面面开路)
  (从花外过山向柳边来宿鹭惊摇舫浮/鱼仰酹杯同为城郭里此地绝尘 (第 19a 页)
  (众言曰金刚楞伽皆摄心要典苟有不通质诸白/眉法师可也辞归天竺山十二年七月朔日梦青)
  (莲花生方池中清芳袭人曰此生/净土之祥也至四日书颂而寂)
  宗泐(名山藏临海人始生坐即趺跏人异之八岁从/全悟学经藏过目成诵自是深入秘密兼通古)
  (文词与僧来复齐称高帝致天下高僧泐首应诏/至主天界寺奉使西域帝喜之命与吴印蓄发将)
  (授之官印蓄发/拜官泐竟不受)
 慧昙(献徵录姓杨氏天台人年十六受具戒学律于/明庆果公习教于高丽教公真积力久忽叹曰)
  (截断众 (第 32b 页)
  (成惟三比丘与二居士往昔灵山并受佛记作此/胜事刹那顷中化瓦砾场为梵帝宫中山崇崇与)
  (堂无穷我为斯/文相其鼓钟)台州府志元复改名天宁明洪武
  中 僧宗泐
奉诏来寺临济禅宗遂盛于台崇祯中
   (第 39b 页)
宗泐
十三世裔僧破颜建雨花堂华严楼于寺后
国朝顺治中巡道狄应衡建准提阁僧超慧修葺寺中 (第 39b 页)
 金刚元解(上天竺山志善/月著字光远) 金刚新解(天台山方外/志北峰印师)

  (著/)
 金刚经集注(上天竺山志/元释性澄著) 金刚经注一卷(明一统/志 释宗)
  (泐/
著)
 金刚经注解附录二卷(两浙名贤外录释博/洽著字南洲山阴人)
 金刚三昧经注解一卷(澹生堂书/目 …… (第 2a 页)
 心经注(天台山方外志/桐江瑛师撰)  心经注(上天竺山志/释性澄著)
 心经科注一卷(天台山方外志/越溪澄师撰)
 心经注一卷(明一统志 释宗泐
著)  心经文句一卷(黄氏书/目宋濂) …… (第 2b 页)
 维摩饶舌(云溪释净/挺俍亭著)   楞伽通义六卷(上天竺/山志善)
  (月/著)
 楞伽经注四卷(明一统志 释宗泐
著)
 注释楞伽经(列朝诗集沈弘道著字/存翁桐乡密印寺僧)
 楞伽经记(慈云寺志续法著/字伯亭驻锡慈 (第 6b 页)
 萍踪道人岩艇草(明诗综释如晓著字萍踪萧山人栖/隐天台石梁下晚居湖上往来嘉禾)
 澹居稿(明诗综释至仁著字行中/番阳人住绍兴崇报寺)
 全室外集十卷(径山志 释宗泐
著字 (第 37a 页)
季/潭
临海人朱右王达序)
 望云集(列朝诗集释清濋著字兰/江天台人学士宋濂为序)
 梦室集(明诗综释至道著 (第 37a 页)
  道成云州人弘洞宗于灵岩洪武中命住天界寺

   宗泐
临海周氏子元末隐径山洪武元年应召主
  天界寺
  碧峰乾州石氏子闻法要于如海真公游憩峨嵋
  趺坐 (第 4b 页)
  石室语录(常熟僧/清珙)
  佛祖通载(松江僧/念常)
  雪村语录(镇江/僧)
 明心经注一卷(应天 僧/宗泐)

(第 120b 页)
  北游稿

  凤山稿
  西斋稿(俱金陵梵/𤦺昙耀)
  全室集(金陵 宗泐)
  雨轩集
  南洲集(俱金陵/溥洽)
  雨花集(金陵觉/澄古溪)
  香林集(金陵/庆文)
  (第 106a 页)
  大䜣南昌人诲机问曰黄龙向泐潭得旨领徒游方及
见慈明气索汗下过在甚么处䜣云千年桃核里觅
甚旧时仁出世吴兴乌回迁凤山天竺博通经典旁

及儒家道流之说元文宗以潜龙之旧建龙翔大集
庆寺召䜣住持授以大中大夫主寺事奉敕校正德
辉重编之百丈清规著有四会语录蒲室集自号笑
隐至正四年示寂谥广智全悟大禅师葬城南拨云
山康僧会塔之旁得法弟子 宗泐
(第 28a 页)
季潭
洪武中住
持天界声光显赫云(稽古录)

  明

  来复字见心丰城人幼祝发于普庵堂后游会稽诸山 (第 28a 页)
复主灵隐寺精通内典善诗文有蒲庵集钟山稿洪
武初召至京师与 宗泐
齐名十八年以赋诗忤上意
被刑(稽古录)

  天奇进贤人父江台母徐氏年二十礼无说能和尚剃
落教看一归 (第 28b 页)
 尺上升坛东向坐侍仪使溥博西向跪受诏而出
  集幽爽而戒饬之诏已引入殿致参佛之礼听法
  于径山禅师 宗泐
受昆尼戒于天竺法师慧日复
  引而出命轨范师咒饭摩伽佗解法食凡四十有
  九饭已夜将半上复上殿群臣从 …… (第 13b 页)
  与盛哉

  钦录集云洪武五年壬子春即蒋山寺建广荐法
  会命四方名德沙门先点校藏经命 宗泐
撰献佛
  乐章既成进呈御署曲名曰善世曰昭信曰延慈
  曰法喜曰禅悦曰遍应曰妙济曰善成凡八章敕
   (第 15a 页)
 宇初字子璿贵溪人张道陵四十三世孙洪武初袭
 掌道教
释妙声东皋录三卷
 妙声字九皋吴县人洪武时与释万金同被召莅天
 下释教 释宗泐
全室外集九卷续集一卷 (第 28a 页)
宗泐
(第 28a 页)
季潭
临安人洪武初命住天界寺寻往西域
 求遗经还授左善世 (第 28a 页)
  (臣/)等谨案金明昌承安间亦有张翥字曰仲剔刘
  祁归潜志记其诗句诸书援引或误为一人非也
  今本为朱彝尊所藏明初释大杼钞本有来复
  泐
二人序跋
纳新金台集二卷 (第 26b 页)
 (于积石为中国河云考河源不见于经言之者自汉/张骞始然所云于阗葱岭两源杜佑欧阳忞等俱斥)
 (其非山海经水经注所纪又荒远不经唐刘元鼎 明/释宗泐
所言稍合又各不同惟元潘昂霄为都实撰)
 (河源志说最详舆本朝康熙间屡遣使臣考求河源/测量地度绘入 (第 39b 页)
 (尚无兵权唐以兵权授之驯至劫胁天子废兴在其/掌握朕深鉴前辙左右服役之外重者传命四方而)
 (已/)
僧宗泐(字季潭/宁海人)
使西域
 帝以佛经遗佚遣泐偕其徒往求之三年而还(泐还/额埒)
 (□军民万户府拜哲万户府俱遣使随泐朝 (第 49b 页)
 (尚无兵权唐以兵权授之驯至劫胁天子废兴在其/掌握朕深鉴前辙左右服役之外重者传命四方而)
 (已/)
遣僧宗泐(字 季潭/
宁海人)使西域
 帝以佛经遗佚遣泐偕其徒往求之三年而还(泐还/额埒)
 (□军民万户府拜哲万户府俱遣 …… (第 49b 页)
 高后崩诸王奔丧将还帝命各以一僧与之令诵经

 修佛事吴僧道衍(即姚广孝/长洲人)先以 宗泐
荐名在燕府
 籍中见燕王棣即深相纳数以奇谋进棣甚信任之
冬十月更定都察院官制
 初吴元年置御史台设御 (第 64a 页)
儒术至诸子百家靡不贯)
(穿故其文章闳丽诗律高简皆超绝尘世虽名人魁士/心服其能每以为不及也洪武十五年 僧宗泐
举至京)
(师朕皇考太祖高皇帝一见异之命住持庆寿寺事朕/藩邸每进见论说勤勤恳恳无非有道之言察其所以) (第 16a 页)
    泰(子楷朱万/良姚居秀)张鹤鸣(弟鹤/腾)杨鹤(子嗣/昌)陈奇瑜 态文

     灿
    卷二十六 方外列传
      宗泐
来复 永隆一初道成 梵琦昙噩宝金(应/元)文康
     清远本善 祖镫(怀/信)溥洽 昌海(善/启 (第 89a 页)
 状伏锧而待烹可以无怼其君之罪


  吴印
吴印山西孟人洞贯今古元末隐于缁流为钟山寺住(持)
太祖奇 宗泐
与印令蓄发授室且官之 (第 27a 页)
宗泐
辞印受官遂
以为山东布政使久之改云南又改陕西先是浦江人张
孟兼负逸才气上人太史令刘基尝言今天下文章臣 (第 27a 页)
 有万岁楼空夜月寒之句(诗曰谯橹年来战血乾烟花犹/自半凋残五洲山近朝云乱万)
(岁搂空夜月寒冱水无潮通铁瓮野田有路到/金坛萧梁事业今何在北固青青眼倦看) 僧宗泐
(第 3b 页)
诫曰此岂释子所当言意小南朝矣七年宋濂荐会稽释
氏郭传文成雄赡上览之为著拔儒僧文明年诏天下僧
能通儒者言给官衍就礼部试中选不硕仕赐僧服还山
十五年孝慈皇后崩诏十王之国王与高僧一讽经禳荐
衍以 宗泐
荐得见燕王藩邸则乘间请曰臣观大王骨相
非常英武冠世今皇图草昧东宫仁柔硕厚自爱大王试
乞臣府中臣奉白帽 …… (第 4a 页)
而退六年入朝北京时广孝年八十有四
矣自号独庵老人或曰逃虚子三月预知逝期上临问后
事对曰臣出家复何事幸 释季潭
狱上从之敛衽端坐而
寂七日异香不散上为卜地西山砻石建塔而火之心舌
与齿坚固不坏得舍利皆五色为御制神道 (第 6a 页)
 方外传
   宗泐
来复 (第 3a 页)
宗泐
(第 3a 页)
季潭
浙江临安人始生坐即跏趺人异之八岁从
全悟学经藏过目成诵自是深入秘密兼通古文词典僧
来复齐名历游宛陵悦 (第 3a 页)
泾川水西之胜止焉洪武四年十
二月徵高僧十八人蒋山太平兴国寺建广荐法会明年
正月上服皮弁搢玉圭礼佛前后各再拜跪三献请馔时
泐首应诏主天界寺读道衍京口诗知其有远略奉使西
域归帝心善之巳泐宣法于径山禅寺上就听受 尼戒
于天竺法师慧日命泐与吴印咸蓄发将授之官泐独不

奉命后论入胡党狱成押往凤阳喂虎既而赦之遂终于
江浦之石洞
来复字见心江西礼城人徵会钟山教部精密兼通诗文
一日召见赐膳上诗称谢有金盘苏合来殊域自惭无德
诵唐虞之句上大怒即殊字不反朕耶朕德不唐虞也无
安得诵之立诛复
 论曰道衍从龙 宗泐
喂虎出处不同吴印蓄发来复吟
 诗生死不同总是禅悦 (第 3b 页)
 狱衍已位少师将行时乘舆临视问所欲言衍以洽

 为言不及他事洽前著有金刚经注解并诗集行世
 万金字西白宝积寺僧洪武中住天界寺与 宗泐

 奉诏注楞伽金刚心经所作有淡泊斋稿
大祐字启宗号蘧庵俗姓吴氏幼开悟闻诵楞严咒
 随口成诵年十二出 (第 16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