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春秋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詔令類
載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法制類
簡帛類
金石類
性安身以专念人君之三职足以法天地之易
简致虞舜之无为诚天下幸甚
治平二年光又奏曰臣闻书曰面稽天若诗曰 文王

降在帝左右盖言王者为天之子不敢不朝夕小心祗
畏其命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也是故洪范九畴以五
行为本言 …… (第 40a 页)
悦则天道无不顺矣诗曰亹亹 文王
令闻不已又曰如
圭如璋令闻令望古之圣王未有不先其令名而能行
其政于天下者也臣伏见陛下践阼之初上自宰辅 (第 41b 页)
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
人也夫孝子善述人之志周公既成文武之业而制作
礼乐修严父配天之事知 文王
不欲以子临父故推而 …… (第 5b 页)
可以永年丕天之大御诗
曰毋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言天之日监王
者之处也又曰乃眷西顾此维予宅言天以 文王
之都
为居也宜于长安定南北郊为万世基天子从之
哀帝即位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奏言永光五年制书 …… (第 9a 页)
大于严父严父莫
大于配天王者尊其考欲以配天缘考之意欲尊祖推
而上之遂及始祖是以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
于明堂以配上帝礼记天子祭天地及山川岁遍春
秋谷梁传以十二月下辛卜正月上辛郊高皇帝受命
因雍四畤起北畤 …… (第 13a 页)
五庙皆月祭之远庙为祧有二祧享尝乃止去祧为坛
去坛为墠有祷然后祭之此宗庙之次亲疏之序也郑
玄以为祧者 文王
武王之庙王肃以为五世六世之祖
寻去祧之言则祧非文武之庙矣周之祖宗何云去祧
为坛乎明远庙为祧者无服之祖 …… (第 28a 页)
五帝太祖文皇帝配未详祭用几牛太
学博士司马兴之议案郑玄注礼记大传称孝经郊祀
后稷以配天配灵威仰也宗祀 文王
于明堂以配上帝
配五帝也夫五帝司方位殊功一牲牢之用理无差降 …… (第 40a 页)
许慎五经异义曰布政之宫故
称明堂明堂盛貌也周官匠人职称明堂有五室郑玄
云周人明堂五室帝一室也初不闻有 文王
之寝郑志
赵商问云说者谓天子庙制如明堂是为明堂即文庙
邪郑答曰明堂主祭上帝以 (第 42a 页)
文王
配耳犹如郊天以后
稷配也袁孝尼云明堂法天之宫本祭天帝而以 (第 42a 页)
文王
配配其父于天位则可牵天帝而就人鬼则非义也泰 …… (第 42a 页)
元十三年孙耆之议称郊以祀天故配之以后稷明堂
以祀帝故配之以 文王
由斯言之郊为皇天之位明堂
即上帝之庙徐邈谓配之为言必有神主郊为天坛则
堂非文庙史记云赵绾王臧欲立明堂 …… (第 42b 页)
飨祀北郊而并无配
牺牲之色率由旧章诏可明堂可更详有司又奏明堂
寻礼无明文唯以孝经为正窃寻设祀之意盖为 文王

有配则祭无配则止愚谓既配上帝则以帝为主今虽
无配不应阙祀徐邈近代硕儒每所折衷其云郊为天
坛则堂非文庙 (第 44a 页)
供便
应先祭北郊然后明堂则是地先天食所未可也兼太
常丞蔡仲熊议郑志云正月上辛祀后稷于南郊还于
明堂以 文王
配故宋氏创立明堂郊还即祭是用郑志
之说也盖为志者失非玄意也玄之言曰未审周明堂
以何月于月令则以季秋案 …… (第 3a 页)
一庙骏奔万国奏可
东昏侯永元二年何佟之建议曰案祭法有虞氏禘黄
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周人禘喾而郊稷祖 文王
而 …… (第 11a 页)
武皇伦则弟为季义则经为臣设配飨之坐应
在世祖之下并列俱西向国子博士王摛议孝经周公
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 文王
于明堂以配上帝不云武
王又周颂思文后稷配天也我将祀 (第 12a 页)
文王
于明堂脱武
王之文唯执竞云祀武王此自周庙祭武王诗弥知明
堂无矣何佟之又议孝经是周公居摄时礼祭法是成 (第 12a 页)
王反位后所行故孝经以 文王
为父祭法 (第 12a 页)
文王
为祖 …… (第 12a 页)
也寻此旨宁施成
王乎若孝经所说审是成王所行则为严祖何得云严
父邪且思文是周公祀后稷配天之乐歌我将是祀
配明堂之乐歌若如摛议则此二篇皆应在复子明
辟之后请问周公祀后稷 (第 12b 页)
文王
为何所歌又国语云周
人禘喾郊稷祖文王宗武王韦昭云周公时以 (第 12b 页)
文王

宗其后更 (第 12b 页)
文王
为祖武王为宗 (第 12b 页)
文王
以文治而为
祖武王以武定而为宗欲明文亦有大德武亦有大功 …… (第 12b 页)
故郑注祭法云祖宗通言耳是以诗云昊天有成命二
后受之注云二后 文王
武王也且明堂之祀有单有合
故郑云四时迎气于郊祭一帝还于明堂因祭一帝则
(第 13a 页)
文王
配明一宾不容两主也享五帝于明堂则泛配
文武泛之为言无的之辞其礼既盛故祖宗并配参议
以佟之为允诏可国子 …… (第 13a 页)
而五明立庙之正以亲为限不过于四
其外有大功者然后为祖宗然则无太祖者止于四世
有太祖乃得为五礼之正文也 文王
世子云五庙之孙
祖庙未毁虽为庶人冠娶妻必告郑玄云实四庙而言 …… (第 28a 页)
明太祖之庙必不虚
置礼纬曰夏四庙至子孙五殷五庙至子孙七见夏无
始祖待禹而五殷人郊契得汤而六周有后稷及 文王
至武王而七言夏即大禹之身言子谓启诵之世言孙
是迭迁之时禹受命不毁亲汤为始君不迁五主文武
为二祧亦不去 …… (第 31a 页)
请付外博议永为定准灵太后令曰付八座集礼
官议定以闻四明小学博士王僧奇等议案孝经曰郊
祀后稷以配天宗祀 文王
于明堂以配上帝然则太祖
不迁者尊王业之初基二祧不毁者旌不朽之洪烈其
旁枝远胄岂得同四庙之亲哉故礼记婚 (第 37b 页)
义曰古者妇
人先嫁三月祖庙未毁教于公宫祖庙既毁教于宗室
文王
世子曰五庙之孙祖庙未毁虽庶人冠娶必告
死必赴不忘亲也亲未绝而列于庶人贱无能也郑注 …… (第 37b 页)
是故有伦注云昭穆咸在同宗
父子皆来指谓当庙父子为群不系于昭穆也若一公
十子便为群公子岂待数公而立祢乎 文王
世子云五
庙之孙祖庙未毁虽为有所援引然与朝议不同如依
其议匪直太祖曾玄诸庙子孙悉应预例既无正据窃
谓 …… (第 40a 页)
且汉宣之继孝昭斯乃上后叔祖
岂忘宗承考妣盖以大义斯夺及金德将兴宣王受寄
自兹而降世秉威权景王意存毁冕 文王
心规裂冠虽
祭则魏主而权归晋室昆之与季实倾曹氏且子元宣
王冢胤文王成其大业故晋武继文祖宣景王有伯考 (第 42a 页)
曰宗祀 文王
于明堂以配上帝祭义云祀于明堂教诸
侯孝也黄帝曰合宫尧曰五府舜曰总章布政兴治由
来尚矣周官考工记曰夏后 …… (第 2b 页)
注云此周制曰七者太祖及 文王
武王之祧与亲庙四
也殷则六庙契及汤与二昭二穆夏则五庙无太祖禹
与二昭二穆而已玄又据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 …… (第 9b 页)
退西面各一犊奏乐如南郊臣恺按诗云我将祀 文王
于明堂我将我享维牛维羊据此则备太牢之祭今云
一犊恐与古殊自晋以前未有鸱尾其圆墙辟水一依
本图晋起居注 …… (第 17b 页)
楼之上而有堂名孝经云宗祀 文王
于明堂不云明楼
明观其宜一也又明堂法天圣人示俭或有剪蒿为柱
菁茅作盖虽复古今兴制不可恒然犹依大典徵于 …… (第 22a 页)
寝之义足为明證 文王
居明堂篇带以弓韣礼于高禖
九门磔攘以禦疾疫置梁阴道以利农夫令国有酒以
合三族凡推其事皆合月令之文观其 …… (第 24b 页)
度即大寝也亦曰
黄帝曰合宫有虞氏曰总章殷曰阳馆周曰明堂斯皆
路寝之徵知非别处大戴所说初有近郊之言复称

之庙进退无据自为矛盾原夫负扆受朝常居出入
既在皋库之内亦何云于郊野哉孝经传云在国之阳
又无里数汉武有 …… (第 24b 页)
与先典不同谨按孝经云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
配天昔者周公宗祀 文王
于明堂以配上帝伏寻诏意
义在于斯今所司行令殊为失旨又寻汉魏晋宋历代
礼仪并无父子同配明堂之义惟祭法云 (第 26b 页)
周人禘喾而
郊稷祖 文王
而宗武王郑玄注曰禘郊祖宗谓祭祀以
配食也禘谓祭昊天于圆丘郊谓祭上帝于南郊祖宗
谓祭五帝百神于明堂也寻 …… (第 26b 页)
曰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祖宗自是不毁之名非谓配
食于明堂者也审如郑义则孝经当言祖祀 文王
于明
堂不得言宗祀也凡宗者尊也周人既祖其庙又尊其
祀孰谓祖于明堂者乎郑引孝经以解祭法而不晓周
公夲意 …… (第 27a 页)
肃以郊圜丘为一玄析而二之曰圜丘曰
郊非圣人意今祠令固守玄说与著式相违宜有刋正
且经严父莫大于配天宗祀 文王
于明堂以配上帝明
堂之祀天也星不足配之矣月令孟春祈榖上帝春秋
启蛰而郊郊而后耕故郊后稷以祈农诗春夏祈 …… (第 30a 页)
武后载初元年邢文伟为内史后御明堂诏文伟发孝
经后问天与帝异称云何文伟曰天帝一也制曰郊后
稷以配天祀 文王
于明堂以配上帝奈何而一对曰先
儒执论不同昊天及五方总六天帝后曰帝有六则天
不同称固矣文伟不得对
圣历 …… (第 31b 页)
朔日也此玉藻听朔同谊今元日
读时令合古听朔事独郑玄以秦制月令有五帝五官
因言听朔必以特牲告时帝及神以 文王
武王配其言
非是月令曰其帝太昊其神句芒谓宣令告人使奉时
务业月皆有令故云非天子月朔以配帝祭也告朔者 …… (第 32a 页)
考上帝天也昊天之祭宜祖考并配请以太宗高宗配
上帝于圆丘神尧皇帝配感帝南郊祭法祖 文王
宗武
王祖始也宗尊也一名而有二义经称宗祀 (第 35a 页)
文王
(第 35a 页)
文王
当祖而云宗包武王以言也知明堂以祖考配与二经
合伯仪曰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夏后
氏禘黄帝而郊 (第 35a 页)
鲧祖颛顼而宗禹殷人禘喾而郊冥祖
契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 文王
而宗武王郑玄曰
禘郊祖宗皆配食也祭昊天圆丘曰禘祭上帝南郊曰 …… (第 35a 页)
郊祭五帝五神明堂曰祖宗此为最详虞夏退颛顼郊
喾殷舍契郊冥去取违舛惟周得礼之序至明堂始两
配焉 文王
上配五帝武王下配五神别父子也经曰严
父莫大于配天又曰宗祀 (第 35b 页)
文王
于明堂以配上帝不言
严武王以配天则武王虽在明堂未齐于配虽同祭而
终为一主也纬曰后稷为天地主 (第 35b 页)
文王
为五帝宗若一
神而两祭之则荐献数渎此神无二主也贞观永徽礼
实专配由显庆后始兼尊焉今请以高祖配圆丘方泽 (第 35b 页)
观尝祀五帝矣请二礼皆用贞观礼季秋
祀五方帝五官于明堂显庆礼祀昊天上帝于明堂臣
谓周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 文王
于明堂以配上帝先
儒以天为感帝引太微五帝著之上帝则属之昊天郑 …… (第 6a 页)
副其在宗庙礼之大者岂可失哉礼祖有功而宗
有德祖宗之庙百代不毁故殷太甲为太宗太戊曰中
宗武丁曰高宗周则 文王
为太宗武王为中宗汉则文
帝为太宗武帝为世宗其后代有称宗者以方制海内
德泽可宗列于昭穆期于不毁称宗之义 …… (第 12b 页)
于圆丘根證章章故
臣谓禘止五年宗庙大祭了无疑晦其十难一曰周颂
雍之序曰禘祭太祖也郑玄说禘大祭也太祖谓 文王
也商颂长发大禘也玄曰大禘祭天也商周两颂同文
异解索玄之意以禘加大因曰祭天臣谓春秋大事于
太庙虽曰大得 …… (第 14a 页)
主祔德明兴圣庙鸿胪卿王权申衍之曰周人祖文王
宗武王故诗清庙章曰祀 文王
也故不言太王王季则
太王王季而上皆祔后稷故清庙得祀 (第 36b 页)
文王
也太王王
季之尊私礼也祔后稷庙不敢以私夺公也古者先王
迁庙主以昭穆合藏于祖庙献懿主宜祔兴圣庙则太
(第 36b 页)
言不能胡此畏忌听言则对谮言则退此之谓也又曰
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天下未尝无士也然而 文王
独言
以宁者何也 (第 17a 页)
文王
好仁则仁兴得士而敬之则士用用
之有礼义故不致其爱敬则不能尽其心不能尽其心
则不能尽其力不能尽其力则不 (第 17a 页)
于岩廊之上垂拱无为而天下太平 周文王
至于日昃
不暇食而宇内亦治夫帝王之道岂不同条而共贯与
何劳逸之殊也盖俭者不造玄黄旌旗之饰及至周室
设 …… (第 8b 页)
残贼百姓
伯夷太公皆当世贤者隐处而不为臣守职之人皆奔
走逃亡入于河海天下耗乱万民不安故天下去殷而
周文王
顺天理物师用贤圣是以闳夭大颠散宜生
等亦聚于朝廷爱施兆民天下归之故太公起海滨而
即三公也当此之时纣尚 (第 10a 页)
在上尊卑昏乱百姓散亡故 文王
悼痛而欲安之是以日昃而不暇食也孔子作春
秋先正王而系万事见素王之文焉繇此观之帝王之 …… (第 10a 页)

之矣言出于已不可塞也行发于身不可掩也言行治
之大者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故尽小者大慎微者著
诗云惟此 文王
小心翼翼故尧兢兢日行其道而舜业 …… (第 16a 页)
称诵之失则天下咸言之行发于近必见于远故谨选
左右审择所使左右所以正身也所使所以宣德也诗
云济济多士 文王
以宁此其夲也春秋所以大一统者
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今俗吏所以牧民者非有礼义
科指可世世通行者也独设刑法 (第 31b 页)
济其
弱振贷以赡其之十年之后既笄者必盈巷二十年之
后胜兵者必满野矣
明帝初莅政司空陈群上疏曰诗称仪刑 文王
万邦作
孚又曰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道自近始而
化洽于天下自丧乱以来干戈未戢百姓不识王教之
隆惧 …… (第 2a 页)
通凡人脩行黎庶励节刑罚悬
而不用律令存而无施适足以隆太平之雅化飞仁风
于无外矣又策曰昔帝舜以二八成功 文王
以多士兴 (第 27a 页)
为禄仕
此忠鲠之人所以窃叹而臣亦耻之十室之邑必有忠
信况朝廷之大卿大夫之众陛下选授之精欤假令不
能如 文王
之多士其中岂不有温故知新可懋陈政要
而亿则屡中者陛下议政之际曾不采其一说尧之畴 (第 4a 页)
彻御罢去声乐况以一人而躬行者乎然羔羊在位节
俭虽以化 文王
而有刑威之政存焉臣愿陛下明诏四
方痛革前日侈靡之弊有不惩者重寘以法自京师贵
近始则此风可消而天下富足 (第 14a 页)
左惟蒙
一省再省少垂察纳其一曰六行之义以孝为首虞舜
之德以孝为称故太子以朝夕视君膳为职左右就养
无方 文王
之为世子可谓笃于事亲者也故能擅三代
之美为百王之宗自顷圣体屡有疾患数阙朝侍远近
观听者不能深知其故以 …… (第 15a 页)
不朝其间容刀五日之制起汉高祖身为
天子父犹庶人万机事多故阙私敬耳今主上临朝太
子无事专主孝养宜改此俗 文王
世子篇曰王季一饭
亦一饭再饭亦再饭安有逸豫五日一觐哉缵又陈今
迎太子神柩孤魂独行太孙幼冲不可涉道谓可 …… (第 24b 页)
则哲垂谟 文王
以多士兴咏取之于正人鉴之于灵镜
量其器能审其检行必宜度机而分职不可违方以从
政若其惑于听受暗于知人则 (第 35b 页)
矣盖尧之为教先亲后疏自近及远其传曰克明俊德
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及周之 文王
亦崇厥化
其诗曰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是以雍雍穆
穆风人咏之昔周公吊管蔡之不咸广封懿亲以蕃屏
王 …… (第 17b 页)
盟异姓为后诚骨肉之恩爽而不离
亲亲之义实在敦固未有义而后其君仁而遗其亲者
也伏惟陛下咨帝唐钦明之德体 文王
翼翼之仁惠浃
椒房恩昭九亲群臣百寮番休递上执政不废于公朝 (第 17b 页)
  经国
晋侯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
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
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
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太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

是以不嗣虢仲□叔王季之穆也为 文王
卿士勋在王
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
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惟偪乎亲以宠 (第 1b 页)
穷宇宙之变态以一人之防虑而欲胜亿兆之
奸欺役智弥精失道弥远故宣尼述陶唐之盛曰惟天
为大惟尧则之周诗美 文王
之德曰不识不知顺帝之
则是皆覆育万物浑然大同无好无恶不忌不克之谓
也项籍纳秦降卒二十万虑其怀诈复叛一 …… (第 29b 页)
可以感神明动天地朝
施之于事则可以服庶𩔖怀万方何忧乎乱人何畏乎
厄运何患乎天下不宁昔太公以避狄而兴 周文王
(第 39a 页)
圣王矣故古之圣王莫不以时进退握乾知几舜自耕
稼陶渔以至为帝知进也以天下与人不私其子而以
与禹知退也 文王
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知退也
武王遂伐殷而有天下知进也汉高帝不与项羽校蠖
屈汉中知退也还定三秦以讨羽 (第 42a 页)
文王
孙子本支百世易曰大君有命开国承家皆所
以明德睦亲维城作翰汉祖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
太山如砺国以永存爰 …… (第 20b 页)
年推寻
旨格谓无世减之理请近遵高祖减食之谟远循百代
象贤之诰退由九伐进从九仪则刑罚有伦封不虚黜
斯乃 文王
所以克慎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公侯伯子
男乎今旨访冤滞愚以此为大者求寻光锡之诏并诸
条格所夺所请事事穷审 …… (第 22b 页)
名言象所绝略陈梗槩实所庶几爱敬蒸蒸劳而不倦
大舜之孝也访安内竖亲尝御膳 文王
之德也每宪司
谳罪尚书奏狱大小必察枉直咸举以断趾之法易大
辟之刑仁心隐恻贯彻幽显大禹之泣辜也正色直言 (第 29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五
           明 杨士奇等 撰
  仁民 周文王
作灵台及为池沼掘地得死人之骨吏以闻于 (第 1a 页)
文王
(第 1a 页)
文王
曰更葬之吏曰此无主矣 (第 1a 页)
文王
曰有天下者
天下之主也有一国者一国之主也寡人固其主又安
求主遂令吏以衣冠更葬之天下闻之皆 (第 1a 页)
文王
贤矣 (第 1a 页)
泽及朽骨又况于人乎或得宝以危国 文王
得朽骨以
喻其意而天下归心焉 (第 1b 页)
文王
问于吕望曰为天下若何对曰王国富民霸国富
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道之国富仓府是谓上溢而下
(第 1b 页)
文王
曰善对曰宿善不祥是日也发其仓府以振鳏
寡孤独
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
爱民而已曰 (第 1b 页)

德宗时杜佑上三朝行礼乐制议曰晋司律中郎将陈
颀云昔杜夔傅旧雅乐四曲一曰鹿鸣二曰驺虞三曰
伐檀四曰 文王
皆古声辞太和中左延年改夔驺虞伐 …… (第 11a 页)
文王
三曲更作声节其名虽存而声实异惟夔鹿鸣
今不改易也魏代正朝大会太尉奉群后行礼东厢雅
常作者也后有三篇第 …… (第 11b 页)
曰于赫篇咏武帝声律与古
鹿鸣同第二曰魏魏篇咏文帝用左延年所改驺虞声
第三曰洋洋篇咏明帝亦用左延年所改 文王
声第四
复用鹿鸣之声重用而除古伐檀及晋初食举亦用鹿
鸣按左傅穆叔如晋晋侯享之工歌鹿鸣之三三拜鹿
鸣所 …… (第 11b 页)
右盻可及彝章不泯令式斯在昔舜庭奏乐而鸟兽率
舞燕谷吹律而草木遂萌 文王
行礼而虞芮怀惭范宣
护功而栾黡知变夫金石至和非有乐于鸟兽而鸟兽
自舞草木无情非必应于律吕而律吕能通西 …… (第 15b 页)
下有上下然后有礼义礼义备则人知所厝矣夫妇人
伦之始王化之端故 文王
作易上经首乾坤下经首咸
恒孔子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夫妇之道所谓顺也尧
典曰釐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降者下也 (第 30b 页)
礼记公仪仲子之丧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闻仲子舍
其孙而立其弟何也子服伯子曰仲子亦犹行古人之
道也昔者 文王
舍伯邑考而立武王发微子舍其孙盾
而立弟衍仲子亦犹行古之道郑注曰仲子为亲者讳
耳立子非也 (第 25b 页)
文王
之立武王权也微子嫡子死立其弟
衍殷礼也子游问诸孔子曰不立孙注曰据周礼然则
商以嫡子死立嫡子之母弟周以 (第 25b 页)
缪古礼天子宫悬诸侯轩悬大夫判悬士特悬皇后礼
数德合王者名器所资岂同于大夫哉孝经言严父莫
大于配天宗祀 文王
于明堂以配上帝即五精之帝也
礼记王制庶羞不踰牲燕衣不踰祭服论语禹卑宫室
尽力于沟洫恶衣食致美于黻冕何 …… (第 17a 页)
武王作大
武从夏以来年代久远唯有名字其声不可得闻自殷
至周备于诗颂故自圣贤已下多习乐者至如伏羲减
文王
足琴仲尼击磬子路鼓瑟汉高击筑元帝吹箫
汉高祖之初叔孙通因奏乐人制宗庙之乐迎神于庙 (第 33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