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傳記類
史評類
紀事本末類
雜史類
正史類
(谨按朱彝尊高太常啬庵遗稿序云靖难师入自/金川门太常少卿高巽志洁身去其官走永嘉山)
(中穷饿以死其门人翰林侍书同里蒋兢敛而葬/之芙蓉峰北野史所载 盛庸 兵败自经者误也则)
(墓自在温州永嘉县其在/嘉兴者当是衣冠葬处耳)
明侍郎俞山墓 嘉兴县志在县 (第 4b 页)
(中穷饿以死其门人翰林侍书同里蒋兢敛而葬/之芙蓉峰北野史所载 盛庸 兵败自经者误也则)
(墓自在温州永嘉县其在/嘉兴者当是衣冠葬处耳)
明侍郎俞山墓 嘉兴县志在县 (第 4b 页)
张玉首倡靖难兵夺九门拔蓟州败耿炳文于真
定败李景隆于坝上败平安于白沟河稿城败陈
晖于潼山败 盛庸 于淮直入金川门论功封成国
公永乐四年佩征夷将军印讨安南次龙州卒年
三十七将校皆流涕追封东平王 (第 31a 页)
定败李景隆于坝上败平安于白沟河稿城败陈
晖于潼山败 盛庸 于淮直入金川门论功封成国
公永乐四年佩征夷将军印讨安南次龙州卒年
三十七将校皆流涕追封东平王 (第 31a 页)
为伯增其秩天下翕然归厚焉
滦城侯李坚尚太祖女大名公主建文初以伐燕功封
予世劵已战败被执寻卒
传 庄(建文中袭/永乐初除)
(臣/)等谨按传与表皆无禄数王圻续通考云禄千
石 历城侯盛庸 建文二年九月以守济南功封禄千石永乐 (第 25b 页)
滦城侯李坚尚太祖女大名公主建文初以伐燕功封
予世劵已战败被执寻卒
传 庄(建文中袭/永乐初除)
(臣/)等谨按传与表皆无禄数王圻续通考云禄千
石 历城侯盛庸 建文二年九月以守济南功封禄千石永乐 (第 25b 页)
(尚在朝廷倚重然/年已六十五矣)驸马都尉李坚都尉宁忠副之帅
师讨燕寻命安陆侯吴杰江阴侯吴高(良之/子)都督耿
瓛(炳文/子) 都指挥盛庸(史无/里系) 等分道并进设平燕布政
于真定以暴昭掌之(棣既反齐泰黄子澄益慷慨任/事请声其罪以致讨或难之泰)
( …… (第 42a 页)
储百馀万石势益张参政铁铉(邓州/人)趋济南(时高巍/自燕还)
(与铉遇临邑值五日誓酒同盟遂/偕入城 临邑汉置今属济南府)与都督 盛庸 等誓
以死守景隆往依之燕兵遂攻济南时景隆兵在城
下者尚十馀万棣乘其未陈驰击之景隆大败南走 …… (第 46b 页)
(在者见闻必非无据考异之说为成祖讳耳/何足为深信今仍依逊国记中诸书采辑)
秋八月承天门灾
方孝孺建议改谨身殿为正心殿午门为端门端门
为应门承天门为皋门前门为路门从之
都督 盛庸 参政铁铉击败棣兵于济南复德州 …… (第 47b 页)
谋出御河夺燕饷舟又选水卒五千人渡河攻德州
铉与庸乘夜出兵掩击燕众大败解国去铉等乘胜
复德州帝闻擢铉山东布政使参赞军务寻进兵部
尚书封 盛庸历城侯 拜平燕将军于是庸进驻德州
吴杰平安守定州徐凯屯沧州相犄角以困北平
九月诏录洪武功臣罪废者后
冬十月 …… (第 48a 页)
叶希贤(松阳/人)并言景隆失律丧师怀二心宜诛黄子
澄亦请正其罪以谢天下皆不听子澄拊膺曰大事
去矣荐景隆误国万死不足赎罪
十二月 盛庸 大败棣于东昌斩其将张玉棣遁还
先是棣袭沧州执徐凯斩万馀级降三千人谭渊一
夜尽杀之棣自长芦渡河至德 …… (第 48b 页)
军夺气其后定计南下皆由徐沛不敢复道山东
(辛/巳)三年春正月复齐泰黄子澄官
以东昌捷告太庙命泰子澄任职如故
三月 盛庸 败棣于夹河(在冀州武邑县南漳水/分流也又东入滹沱)斩其将 …… (第 49a 页)
棣耻东昌之败意殆欲稍休道衍力趣之(谓棣曰臣/前言师行)
(必克但费两日两日者/昌字也自此全胜矣)棣遂复率众南出保定 盛庸
营夹河棣将轻骑来觇掠阵过庸遣千骑追之斩其
将谭渊燕军大挫而朱能张武(溂阳/人)等殊死斗棣自
以铁 …… (第 49b 页)
(云智被执棣欲/降之不屈而死)
贬齐泰黄子澄谕棣罢兵棣不奉诏
帝闻庸军败大惧诏窜泰子澄于外密令为募兵计棣
闻二人已窜上书请罢 盛庸 吴杰平安兵帝以问方
孝孺孝孺曰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急
令辽东诸将入山海关攻永平真定诸将度 …… (第 50b 页)
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帝以为然乃遣大理寺少
卿薛嵓(阌乡/人)往报诏赦燕罪令罢兵归藩棣不奉诏
未几 盛庸 吴杰平安分道断燕饷道棣患之复遣其
指挥使武胜上书伸前请帝将许之孝孺曰兵罢不
可复聚愿毋为所惑帝乃 …… (第 51a 页)
官军驻德州资粮皆道徐沛棣遣李远以轻兵六千
诈为官军袍铠由济宁至沛焚粮艘数万河水尽热
鱼鳖皆浮死 盛庸 遣都督袁宇帅三万骑追之为远
伏兵所败
秋七月都督佥事平安攻北平不克
燕兵掠彰德陷林县安在真定度北 …… (第 51b 页)
骑走安及都督陈晖侍郎陈性善(名复初以字/行山阴人)等三
十七人皆被执(棣寻释性善归令说朝臣性/善朝服跃马入于河以死) 盛庸 独
军而南以兵数万战舰数千列淮南岸棣兵不得渡 …… (第 54a 页)
(部将杀之以降棣杀部将/具棺殓植瘗之植庐江人)
六月棣兵渡江犯京师谷王橞及李景隆迎降京师陷
帝不知所终
盛庸 徐辉祖等败棣兵于浦子口(在江宁府江浦县/东为南北津要有)
(城今设守/备驻此)会高煦引番骑来援殊死 (第 56a 页)
师讨燕寻命安陆侯吴杰江阴侯吴高(良之/子)都督耿
瓛(炳文/子) 都指挥盛庸(史无/里系) 等分道并进设平燕布政
于真定以暴昭掌之(棣既反齐泰黄子澄益慷慨任/事请声其罪以致讨或难之泰)
( …… (第 42a 页)
储百馀万石势益张参政铁铉(邓州/人)趋济南(时高巍/自燕还)
(与铉遇临邑值五日誓酒同盟遂/偕入城 临邑汉置今属济南府)与都督 盛庸 等誓
以死守景隆往依之燕兵遂攻济南时景隆兵在城
下者尚十馀万棣乘其未陈驰击之景隆大败南走 …… (第 46b 页)
(在者见闻必非无据考异之说为成祖讳耳/何足为深信今仍依逊国记中诸书采辑)
秋八月承天门灾
方孝孺建议改谨身殿为正心殿午门为端门端门
为应门承天门为皋门前门为路门从之
都督 盛庸 参政铁铉击败棣兵于济南复德州 …… (第 47b 页)
谋出御河夺燕饷舟又选水卒五千人渡河攻德州
铉与庸乘夜出兵掩击燕众大败解国去铉等乘胜
复德州帝闻擢铉山东布政使参赞军务寻进兵部
尚书封 盛庸历城侯 拜平燕将军于是庸进驻德州
吴杰平安守定州徐凯屯沧州相犄角以困北平
九月诏录洪武功臣罪废者后
冬十月 …… (第 48a 页)
叶希贤(松阳/人)并言景隆失律丧师怀二心宜诛黄子
澄亦请正其罪以谢天下皆不听子澄拊膺曰大事
去矣荐景隆误国万死不足赎罪
十二月 盛庸 大败棣于东昌斩其将张玉棣遁还
先是棣袭沧州执徐凯斩万馀级降三千人谭渊一
夜尽杀之棣自长芦渡河至德 …… (第 48b 页)
军夺气其后定计南下皆由徐沛不敢复道山东
(辛/巳)三年春正月复齐泰黄子澄官
以东昌捷告太庙命泰子澄任职如故
三月 盛庸 败棣于夹河(在冀州武邑县南漳水/分流也又东入滹沱)斩其将 …… (第 49a 页)
棣耻东昌之败意殆欲稍休道衍力趣之(谓棣曰臣/前言师行)
(必克但费两日两日者/昌字也自此全胜矣)棣遂复率众南出保定 盛庸
营夹河棣将轻骑来觇掠阵过庸遣千骑追之斩其
将谭渊燕军大挫而朱能张武(溂阳/人)等殊死斗棣自
以铁 …… (第 49b 页)
(云智被执棣欲/降之不屈而死)
贬齐泰黄子澄谕棣罢兵棣不奉诏
帝闻庸军败大惧诏窜泰子澄于外密令为募兵计棣
闻二人已窜上书请罢 盛庸 吴杰平安兵帝以问方
孝孺孝孺曰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急
令辽东诸将入山海关攻永平真定诸将度 …… (第 50b 页)
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帝以为然乃遣大理寺少
卿薛嵓(阌乡/人)往报诏赦燕罪令罢兵归藩棣不奉诏
未几 盛庸 吴杰平安分道断燕饷道棣患之复遣其
指挥使武胜上书伸前请帝将许之孝孺曰兵罢不
可复聚愿毋为所惑帝乃 …… (第 51a 页)
官军驻德州资粮皆道徐沛棣遣李远以轻兵六千
诈为官军袍铠由济宁至沛焚粮艘数万河水尽热
鱼鳖皆浮死 盛庸 遣都督袁宇帅三万骑追之为远
伏兵所败
秋七月都督佥事平安攻北平不克
燕兵掠彰德陷林县安在真定度北 …… (第 51b 页)
骑走安及都督陈晖侍郎陈性善(名复初以字/行山阴人)等三
十七人皆被执(棣寻释性善归令说朝臣性/善朝服跃马入于河以死) 盛庸 独
军而南以兵数万战舰数千列淮南岸棣兵不得渡 …… (第 54a 页)
(部将杀之以降棣杀部将/具棺殓植瘗之植庐江人)
六月棣兵渡江犯京师谷王橞及李景隆迎降京师陷
帝不知所终
盛庸 徐辉祖等败棣兵于浦子口(在江宁府江浦县/东为南北津要有)
(城今设守/备驻此)会高煦引番骑来援殊死 (第 56a 页)
完固口 在献县西南十八里滹沱河北□明嘉靖
年筑堤为备又县西南有陈家口亦滹沱河口
也明建文中燕王常从此渡河击败 盛庸 军
义成堡 在献县东旧志唐刘君良瀛州人四世
同居人共依之众筑为堡名曰义成 (第 41a 页)
年筑堤为备又县西南有陈家口亦滹沱河口
也明建文中燕王常从此渡河击败 盛庸 军
义成堡 在献县东旧志唐刘君良瀛州人四世
同居人共依之众筑为堡名曰义成 (第 41a 页)
板而别设伏撤桥谋尽歼燕众既而板中王马首
得逸去铉率众掩击大败之斩获无算遂复德州
进兵部尚书复与 盛庸 大败燕王于东昌斩大将
张玉燕王遁归北平由他道入京师购得铉槛至
反坐廷中责之跪不可剸其膝责之反 (第 58a 页)
得逸去铉率众掩击大败之斩获无算遂复德州
进兵部尚书复与 盛庸 大败燕王于东昌斩大将
张玉燕王遁归北平由他道入京师购得铉槛至
反坐廷中责之跪不可剸其膝责之反 (第 58a 页)
拜山东道监察御史抗章十馀上多见用建文庚辰
靖难兵起李景隆败绩诏以 盛庸 代之度密陈便宜
有东昌之捷景隆徵还复秉国政忌庸功谗之度亦
日疏辛巳夏六月济宁告急度请募兵壬午春小 (第 13a 页)
靖难兵起李景隆败绩诏以 盛庸 代之度密陈便宜
有东昌之捷景隆徵还复秉国政忌庸功谗之度亦
日疏辛巳夏六月济宁告急度请募兵壬午春小 (第 13a 页)
既响为殿者常放炮不
绝声则远近皆谓大军继至平安必骇走矣江遂进兵
与安战悉如其策大败平安又成祖师至瓜洲 盛庸 以
海艘迎战列兵沿江上下二百里皆大惊愕师渐近岸
庸等整师以御成祖麾诸将鼓噪先登以精骑数百冲
庸军南师 (第 20b 页)
绝声则远近皆谓大军继至平安必骇走矣江遂进兵
与安战悉如其策大败平安又成祖师至瓜洲 盛庸 以
海艘迎战列兵沿江上下二百里皆大惊愕师渐近岸
庸等整师以御成祖麾诸将鼓噪先登以精骑数百冲
庸军南师 (第 20b 页)
缘岸而上立我军
旗帜英士卒望见皆踊跃大呼敌众惊扰英遂斩关入
海亦麾山上军驰下前后夹攻敌悉溃走又成祖因 盛
庸 军夹河为营遂帅师东向下令曰吾观敌陈每以精
锐在前罢弱在后今当以劲师前摧其精锐中军去敌
五六里严陈以待 (第 12b 页)
旗帜英士卒望见皆踊跃大呼敌众惊扰英遂斩关入
海亦麾山上军驰下前后夹攻敌悉溃走又成祖因 盛
庸 军夹河为营遂帅师东向下令曰吾观敌陈每以精
锐在前罢弱在后今当以劲师前摧其精锐中军去敌
五六里严陈以待 (第 12b 页)
降郢州守将王虎臣王大用不应日暮风大起巴延命
顺风掣金汁炮焚其庐舍烟焰张天城破屠之
明成祖与 盛庸 军遇南兵军西南北兵军东北交战未
分胜负忽东北风大作尘起蔽天砂砾击面人咫尺不
相见成祖麾兵乘风大呼纵左 (第 15b 页)
顺风掣金汁炮焚其庐舍烟焰张天城破屠之
明成祖与 盛庸 军遇南兵军西南北兵军东北交战未
分胜负忽东北风大作尘起蔽天砂砾击面人咫尺不
相见成祖麾兵乘风大呼纵左 (第 15b 页)
邸起兵李景隆败北之时济南为燕所必据之地公
时参赞 历城侯盛庸 军务设奇饵敌燕王徒以天命
有归仅而获免嗣是东昌之捷两日不利僧道衍实
其前言本其所以捷者公实以兵部 (第 100a 页)
尚书躬至东郡
督 盛庸 军故也余于雍正二年自刑曹出守东郡念
兹土为公退敌之所即思立庙以祀之五年大水环
城沿河工筑方率属补 (第 100a 页)
时参赞 历城侯盛庸 军务设奇饵敌燕王徒以天命
有归仅而获免嗣是东昌之捷两日不利僧道衍实
其前言本其所以捷者公实以兵部 (第 100a 页)
尚书躬至东郡
督 盛庸 军故也余于雍正二年自刑曹出守东郡念
兹土为公退敌之所即思立庙以祀之五年大水环
城沿河工筑方率属补 (第 100a 页)
汉王高(入叛逆/目中)
汉王高煦成祖第二子母徐皇后初㕥燕王子封高阳燕
王即帝位进封汉王狙诈多智㕥材武自负也初太祖尝
召诸王子学京师王独嬉逐学不进既与世子入祭太祖
小祥舅氏魏国辉祖密奏高煦悍无赖必负陛下请留京
邸勿遣辉祖弟增寿及驸马都尉王宁力庇之窃魏国厩
马不朝辞驰去过涿州杀驿丞甲笞民无辜死者数燕王
兵起从战白沟东昌有功 历城侯盛庸 逆战浦子口燕师
却高煦适引胡骑至燕王奋钺起抚高煦背大呼儿为努
力高煦殊死战大败庸师燕世子仁贤肤体充盈 (第 87a 页)
汉王高煦成祖第二子母徐皇后初㕥燕王子封高阳燕
王即帝位进封汉王狙诈多智㕥材武自负也初太祖尝
召诸王子学京师王独嬉逐学不进既与世子入祭太祖
小祥舅氏魏国辉祖密奏高煦悍无赖必负陛下请留京
邸勿遣辉祖弟增寿及驸马都尉王宁力庇之窃魏国厩
马不朝辞驰去过涿州杀驿丞甲笞民无辜死者数燕王
兵起从战白沟东昌有功 历城侯盛庸 逆战浦子口燕师
却高煦适引胡骑至燕王奋钺起抚高煦背大呼儿为努
力高煦殊死战大败庸师燕世子仁贤肤体充盈 (第 87a 页)
之周旋
掠阵张都统之能勇给储王太守之从权吾道王府较之
论议斯文王肯播之勉旃众资群策屈力保全盛统兵者 盛庸 也馀不可考矣京城破巍缢死驿舍弟宣戍南海卫
弘光初追谥巍忠毅赠太常少卿
论曰使主父推恩之策行则燕之再 …… (第 21a 页)
诏进铉布政使赐金币诰封及三代寻升兵部尚书会 盛
庸 以平燕将军代景隆驻德州令铉参赞军事铉与庸蹑
燕王于汶上营东昌战燕军大捷已而燕军至沧州徐凯
被虏复命铉 (第 23b 页)
专守济南而 盛庸 帅兵往来邢慱间燕以铉
故不敢近济南趍东昌不利壬午春燕兵径由德州取道
东阿汶上直抵灵璧至宿州铉等率兵踵 …… (第 23b 页)
生也廪食有年于义不可纲言于上淂宥
免年九十七䘚
论曰铁鼎石守有馀而战不足者乎济南智计皆出铉
及参 盛庸 军后一胜东昌邢慱往来羽翼不展则何也
即与平安小河再捷而大势己南不复可挽岂参预不 (第 24a 页)
掠阵张都统之能勇给储王太守之从权吾道王府较之
论议斯文王肯播之勉旃众资群策屈力保全盛统兵者 盛庸 也馀不可考矣京城破巍缢死驿舍弟宣戍南海卫
弘光初追谥巍忠毅赠太常少卿
论曰使主父推恩之策行则燕之再 …… (第 21a 页)
诏进铉布政使赐金币诰封及三代寻升兵部尚书会 盛
庸 以平燕将军代景隆驻德州令铉参赞军事铉与庸蹑
燕王于汶上营东昌战燕军大捷已而燕军至沧州徐凯
被虏复命铉 (第 23b 页)
专守济南而 盛庸 帅兵往来邢慱间燕以铉
故不敢近济南趍东昌不利壬午春燕兵径由德州取道
东阿汶上直抵灵璧至宿州铉等率兵踵 …… (第 23b 页)
生也廪食有年于义不可纲言于上淂宥
免年九十七䘚
论曰铁鼎石守有馀而战不足者乎济南智计皆出铉
及参 盛庸 军后一胜东昌邢慱往来羽翼不展则何也
即与平安小河再捷而大势己南不复可挽岂参预不 (第 24a 页)
兵合遂斩能父子
于阵通渊聚皆死精兵万馀人陷没夹河之战有都指挥
楚智最骁常从宋国胜凉国玉出塞有功会平燕 将军盛
庸 战却被执不屈死之皂旗张者名能时以都指挥充偏
将力挽千斤每战辄麾皂旗先登转战山东屡有俘馘夹 …… (第 54a 页)
马宣(曾/浚)余瑱(孙泰/彭聚)卜万(朱/鉴)
马宣建文初为北平都指挥使燕兵起巷战不利走蓟州
悉发兵西逆还与镇抚曾浚婴城守燕王使人反覆谕之
不夺力竭城破被执与浚俱骂不绝口死弘光中追赠全
椒伯谥直壮浚未详恤典
余瑱建文初以都督守北平燕王猝起不及战出保居庸
都督宋忠以大兵自开平入援次居庸令瑱守居庸而身
退壁怀来瑱单关破亦走怀来燕师疾击怀来忠先败瑱
犹坚壁燕兵绐曰石头城已破瑱曰石头城虽破吾自不
释怀来力战被执不屈死时都指挥孙泰裹血陷阵死都
指挥彭聚亦阵死河北指挥使张伦率两卫官军南奔结
盟报国初从大将军景隆继从 盛庸 军尝先登卒死义弘
光初追赠瑱东阳伯谥翼悯泰象山伯谥勇悯伦保昌伯
谥贞勇聚左都督
卜万建文初以都指挥恊 …… (第 56a 页)
力学通经史洪武中以明经
荐为山东道御史紏绳不避权要疏十馀上多见采行燕
兵起将军李景隆累败退保济宁诏以 盛庸 代之度密陈
便宜遂有东昌之捷及徵景隆还不诛反用事忌庸并谗
度度稍黜燕兵南下急度复请募兵有小河之捷敕度 (第 69b 页)
于阵通渊聚皆死精兵万馀人陷没夹河之战有都指挥
楚智最骁常从宋国胜凉国玉出塞有功会平燕 将军盛
庸 战却被执不屈死之皂旗张者名能时以都指挥充偏
将力挽千斤每战辄麾皂旗先登转战山东屡有俘馘夹 …… (第 54a 页)
马宣(曾/浚)余瑱(孙泰/彭聚)卜万(朱/鉴)
马宣建文初为北平都指挥使燕兵起巷战不利走蓟州
悉发兵西逆还与镇抚曾浚婴城守燕王使人反覆谕之
不夺力竭城破被执与浚俱骂不绝口死弘光中追赠全
椒伯谥直壮浚未详恤典
余瑱建文初以都督守北平燕王猝起不及战出保居庸
都督宋忠以大兵自开平入援次居庸令瑱守居庸而身
退壁怀来瑱单关破亦走怀来燕师疾击怀来忠先败瑱
犹坚壁燕兵绐曰石头城已破瑱曰石头城虽破吾自不
释怀来力战被执不屈死时都指挥孙泰裹血陷阵死都
指挥彭聚亦阵死河北指挥使张伦率两卫官军南奔结
盟报国初从大将军景隆继从 盛庸 军尝先登卒死义弘
光初追赠瑱东阳伯谥翼悯泰象山伯谥勇悯伦保昌伯
谥贞勇聚左都督
卜万建文初以都指挥恊 …… (第 56a 页)
力学通经史洪武中以明经
荐为山东道御史紏绳不避权要疏十馀上多见采行燕
兵起将军李景隆累败退保济宁诏以 盛庸 代之度密陈
便宜遂有东昌之捷及徵景隆还不诛反用事忌庸并谗
度度稍黜燕兵南下急度复请募兵有小河之捷敕度 (第 69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