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史部
  考之则多矛盾惟取秦火以前诸书如左氏内外

  传孟子荀子墨子之类證之嘉靖初 梅鷟
著尚书
  谱取诸传记之语与二十五篇相近者类列之以
  證其剽窃称引极博然终未合于史传之异同
  是 (第 8a 页)
  易说(祁门/谢显)
  易学正传(宣城徐/元气)
  读易志
  易稽疑(俱宣城/梅鹗)
  古易考原三卷(宣城 梅/鷟
鹗弟) …… (第 37a 页)
  书经会要(绩溪/程传)

  读书志
  尚书稽疑(俱宣城/梅鹗)
  尚书考翼(宣城 梅鷟)
  洪范会极(泾县赵/仲全)
  书畴彝训(合肥/蔡悉)
  尔雅堂说诗四卷(上元顾/起元)
   …… (第 40a 页)
  周礼释评六卷(宣城/孙攀)

  读仪礼志
  读戴记志
  礼记稽疑(俱宣城/梅鹗)
  仪礼翼经
  仪礼逸经(俱宣城 梅鷟)
  三礼纂注四十九卷(宣城贡/汝成)
  周礼通义
  儒行注(俱青阳/施达) (第 44b 页)
 杖寻遭母忧卒万历间追谥文节

   梅鷟
曰芬博极群书尤专于易祖程宗朱有问笺
  之作
  崔桐曰舒子八图有与朱子异者朱子云虚五与
  十者太 …… (第 4a 页)
 濂字浚伯南宫人正德进士由杞县知县擢监察御

 史
补斋口授易说(无卷/数)
 不著撰人名氏题门人永丰周佐编次 梅鷟
古易考原三卷
 鷟旌德人正德举人官南京国子监助教终盐课司
 提举
  (臣/)等谨案是书谓伏羲之易已 (第 6a 页)
 楠见易类
  张云章曰此泾野门人因扣击而得之师者笔之
  于编焦氏经籍志朱氏授经图所载因问录疑即
  其书 梅鷟
尚书考异五卷 尚书谱五卷 (第 4a 页)
 之事亦不可信 又曰古文只是出于一手掇拾傅

 会
  梅鷟
曰尚书惟今文传自伏生口诵者为真古文出
 孔壁中者尽后儒伪作大抵依约诸经论孟中语并
 窃其字句而缘饰之 (第 19a 页)
 今加修饰使古文废兴之由先后义僭之辨如指诸
 掌庶几裨纂言之所未备以承吴先生之志云
 陈第曰近世旌川 梅鷟
诪张立论其断古文谓皇甫
 谧伪作集合诸传记所引而补缀为之不知文本于 (第 16a 页)
 存众说或定从一家必求至当之归而于历象玑衡
 地里皆详稽而得其依据有明一代以尚书之学著
 闻者绝少而异说杂出若 梅鷟
之流狂悖尤甚朱蔡
 之传赖先生以不坠云
书帷别记 (第 15b 页)
录五卷
林性之易经浅说八卷
唐枢易修墨守一卷
张四知周易辩疑(汝阳人嘉靖庚戌进/士浙江按察司佥事) 梅鷟
古易考原三卷
徐献忠大易心印
孙应鳌淮海易谈四卷 …… (第 11a 页)
游日章洪范释义(字学侗莆田人嘉靖己/未进士濂州府知府) 梅鷟
尚书谱五卷(旌德人正德癸酉举人南京国子监/助教复官盐课司提举力攻古文之)
 (伪/)
又尚书考异
(第 39b 页)
 (子监/博士) 又左传兵法
黄乾行春秋日录(字大同福/宁州人)
李先芳春秋辨义(辨春王正月诸注之谬并考获麟/之后威烈之前经史不传之绪)
徐献忠春秋稽传录
左璒春秋旨要

谢理春秋解
何澄春秋蒙引(字应清歙/县人举人) 梅鷟
春秋指要
丁鈇春秋疏义(字君武南直通州/人贡士平谷知府)
姚咨春秋名臣传十三卷(无锡人先是邑人邵宝为 (第 57b 页)
 洪范图解一卷(韩邦/奇) 无逸图一卷(王/洙)
       右图
 书谱二十卷(程大/昌)  尚书谱四卷 (梅/鷟)
 尚书别记名数一卷(通志/略)
 禹治水年谱一卷(郑/瑶)
       右谱
 今文尚书音一卷( (第 10a 页)
外编一卷,尚书经师系表也。经文注疏,皆以古篆书之。疑伪古文者,始于宋之吴才老,朱子以后,吴草庐、郝京 山、
梅鷟皆不能得其要领。至本朝阎、惠两徵君所著之书,乃能发其作伪之迹、剿窃之原。若刊正经文,疏明古注,则
全力尤在春秋。因沉潜反覆三十馀年,成谷梁经传补注二十四卷。其书网罗众家,折衷一是。其未经人道者,自比 于梅
鷟之辨伪书、陈第之谈古韵,略引其绪,以待后贤。文烝兼究宋、元诸儒书,书中若释禘祫、祖祢谥法以及心志不
四卷一名《周学疏原》、《易佔经纬》四卷

  钟芳《学易疑义》三卷

  王道《周易亿》四卷

   梅鷟《
古易考原》三卷

  金贲亨《学易记》五卷

  舒芬《易笺问》一卷

  季本《易学四同》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