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史部
  安定君之注水经虽其于禹贡之故道不能一一追溯而汉晋以后原委毕悉尤详于陂塘堤堰之属固有用之书也乃以过于嗜奇称繁引博反失之庞读者眩焉要其缠络未尝不釐然可按也所苦唐以后无完书据崇文总目则馆阁所储本亦祇三十五卷据元祐无名氏跋则蜀本且祇三十卷是以欧阳兖公尚未见四十卷之著录及何圣从本幸复其旧然已云篇帙不无
小失而以太平寰宇记诸书校之则逸文之不见于今本者不下数百条说者以为原本当有弱黑泾洛虖沱诸篇而今不可得见矣是岂止小失乎哉然即其所幸存者脱文讹字展转沿褫蔡正甫所谓蜀板迁就之失令人抚卷茫然难以津造虽有好学如 柳大中
谢耳伯赵清常朱郁仪孙潜夫之徒再四雠定不过正其十之三如盘洲石柱之疑而于其大者未之能及也百年以来乃有专门 (第 0003d 页)
  迸物助成(卷一九页十四行)


  一清按孙潜云迸 柳佥
本作送

  迦维国(卷一十页二十行)

  一清按维下落卫字

  三千日月万二千天地之中央也(卷 (第 6a 页)
  石上赤土又高一丈四壁直立上广四十五步(卷十一四页十
八行)


  一清按丈字衍文四当作匹直立当倒互说文匹四
丈也小尔雅倍两谓之匹孙潜云以 柳佥
钞本校正

  故俗有并沟之称矣(卷十一五页二行)

  一清按矣黄省曾本作焉 …… (第 4b 页)
  一清按决当作坎与上离字相照离南坎北盖用代

字法耳 柳佥
钞本校正

  又东南峡(卷十四六页八行)

  一清按东南下落出字孙潜校增

  水西南流注之(卷 …… (第 47b 页)
  一清按塞下落外字

  小辽水篇

  西南至辽队县入于大辽水也(卷十四二十五页五行六行)

  一清按 柳佥
钞本此十二字经文另为一条在本注
之后

  县故高句丽相之国也(卷十四二十五页七行)

  一清按汉 (第 62b 页)
  一清案一汉志分注作壹

  长安人刘终于崩(卷十八二页五行)

  笺曰刘终以下文理不属盖脱简也一清案孙潜用 柳佥
钞本校补四百二十字真希世之宝也详本卷

  忘也惠公孝公立是(至)非实也(卷十八二页八行九行十行) (第 19b 页)
  一清案方舆纪要巩昌府成县下云泥阳川在县东

五十里祝穆云水自天水谷发源东南流至泥阳镇
与栗亭水合东南入徽州界注嘉陵江隋志后魏置
泥阳县西魏废入同谷即此处也与地形志北地郡
之泥阳县盖异地而同名此县旋置旋废魏收故不
录之渥字误

  峰驻月驾矣(卷二十十页六行)

  一清案驻黄省曾作枉孙潜云 柳佥
本同

  西南至山(卷二十十页十行) …… (第 6b 页)
  一清案安帝改元有建光无建安按后汉本傅是永
初元年封此后人填写之说

  城北名焉湾中有地数顷(卷二十一十四页七行)

  笺曰疑作城比名焉一清案孙潜云 柳佥
本作马湾
若如笺说正不知作何等语也

  降栗渚(卷二十一十四页十三行) …… (第 17b 页)
  笺曰自台北陂以下原错在东南临颍县注后今据
宋本改正一清案黄省曾本之错误不待言彼文历
罡之下以台临水方百步至水受大漴经注共二十
三行计四百十字接入丘城南之上是文当移接后
又东公路台北之下陂陂水南流积为江陂之上明
白易晓朱氏误割台北陂至水受大漴经注一百七
十二字于此遂至迷瞀几不可复辨孙潜依 柳佥

本又为改正方还旧观矣 …… (第 23a 页)
  笺曰当作汴沙一清案汴沙下落为字全祖望校增

  汉氏之仪水(卷二十二三十一页五行)

  笺曰一作浚仪水一清案此下有错简孙潜依 柳佥

钞本改正浚仪水下接后三十二页九行无佗也至
三十三页十一行所谓东汜者也下接此页五行又
东北径中牟县南至 …… (第 43a 页)
  一清案上亭字衍文

  又东北径中牟县南(卷二十二三十三页五行)

  一清案又东北上落其水二字 柳佥
本校增

  又屈南至扶沟北(卷二十二三十三页十二行)

  一清案扶沟下落县字

  鲁沟又东南径 (第 45a 页)
  一清案之字衍文

  西过邓县东南入于沔(卷三十一十四页八行)

  一清案西过上落又字南入于沔四字 柳佥
钞本另
为一条在鄾聚注之后 (第 9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