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史類
編年類
史評類
地理類
故事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職官類
傳記類
載記類
時令類
目錄類
雜史類
  后汉

   卫飒(茨/充)任延  王景 
秦彭 王涣(镡显/任峻)许荆
   (祖父/武)孟尝 第五访 刘矩 刘宠(弟子岱/ 繇)
    (第 34b 页)
   (仪东宫仪注/ 耕籍仪) (后仪/车服) (王国州悬仪注/国玺 书仪) (朝会/)
汉旧仪四卷(卫/宏)蔡邕独断二卷 晋尚书仪曹新定仪
注四十一卷(徐/广)晋仪注三十九卷 晋新定仪注四十
(晋安成太/守傅瑗)晋尚书仪曹事九卷 甲辰仪五卷(江淹/撰)
晋杂仪注二十一卷 宋尚书仪注三十六卷 宋仪
注二卷 宋尚书杂注十八卷 南齐仪注二十八卷
(严植/之)梁仪注十卷(沈/约)梁尚书仪曹仪注十八卷 又二

十卷 杂仪注百八十卷 陈杂仪注六卷 陈尚书
杂仪注五百五十卷 后魏仪注五十卷(常/景)后齐仪注
二百九十卷 杂仪注一百卷 新仪三十卷(鲍/泉)理礼
仪注九卷(何/点)齐典四卷(王/逸)要典三十九卷 (王景/
之)要典杂
事五十卷 皇典五卷(邱仲/孚)五礼要记三十卷(韦叔/夏)
仪注目录四卷 中礼仪注八卷( (第 14a 页)
  孙叔敖 子产 公仪休 石奢 李离

 前汉
  文翁 王成 黄霸 朱邑 龚遂 召信臣
 后汉
  卫飒(茨/充)任延  王景 
秦彭 王涣(镡显/任峻)许荆(祖/父)
  (武/)孟尝 第五访 刘矩 刘宠(弟子岱/ 繇)仇览 (第 1b 页)
 (将行帝召入卧内敕之曰二人之心皆未可知尔至/彼彼此入朝则勿问若尚迁延顾望当以便宜从事)
汉主更名皓
赵匡赞侯益叛蜀还 汉王景
崇等击蜀兵败之
 赵匡赞不俟李恕反命已离长安王景崇等至长安
 闻蜀兵已入秦川发本道及赵匡赞牙兵千馀人 …… (第 66b 页)
 为枢密使自是政事尽决于邠
汉遣郭从义讨赵思绾白文珂王峻讨李守贞
五月河决鱼池(即鱼池口在卫/辉府滑县西南)
六月戊寅朔日食 汉王景
崇叛降于蜀
 景崇迁延不之邠州阅集凤翔丁壮诈言讨赵思绾 (第 70b 页)
 秋七月我

大清兵克衢州
  唐王聿键巡按金衢二府兼视学政 御史王景
(字/武)
  (侯吴/江人)衢州知府伍经正(安福/人)推官邓岩忠(江陵/人)皆不
  屈死鲁王以 (第 29b 页)
 秋七月曹操军合肥开芍陂屯田集览(芍陂芍音酌又/音鹊陂所以畜)

(水也崔寔月令曰楚相孙叔敖作期思陂即此郡县志/云陂周回三百二十里灌田四万顷在安丰郡寿春东)
质实(一统志云芍陂在凤阳府寿州南安丰废县即安/丰塘也乃楚相孙叔敖所筑与阳泉陂大业陂并)
(灌田可万顷 汉王景
魏邓艾/宋长沙王义欣皆尝修之)○冬十月荆州地震○十
二月操军还谯
 (操留张辽乐进李典屯合肥而还辽军 (第 2a 页)
 (死拒/之)集览(非常处分谓设/若有杀害之旨)质实(一统志云衣锦军五/代唐所置治临安县)
 (宋初废入县寻又于县置顺化军后复并/入临安县元仍旧至本朝因之属杭州府)
赵匡赞侯益叛蜀还 汉王景
崇等击蜀兵败之
 (赵匡赞不俟李恕返命已离长安王景崇等至长安/闻蜀兵已入秦川发本道及赵匡赞牙兵千馀人 …… (第 27a 页)
 (郭至本朝初罢县置定辽中卫/为辽东行都司治所𨽻山东道)
五月河决鱼池质实(鱼池有二一在西安府临潼县秦/皇陵东北五里初造陵取土其地)

(污深水积成池谓之鱼池一在重庆府城东南二百五/十里流合岷江尝有神龙游此世传为巴子鱼池二处)
(未详/孰是)
○六月朔日食○ 汉王景
崇叛降于蜀
 (景崇迁延不之邠州阅集凤翔丁壮诈言讨赵思/绾仍牒邠州会兵至是降蜀亦受李守贞官爵)
秋七 (第 32a 页)
  黄州刺史谢上表       杜 牧
奉某月某日敕旨自某官授臣黄州刺史以某月日到
任上讫臣牧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臣自出身以来任职
使府虽有官业不亲治人及登朝四任皆参台阁优游
无事止奉朝谒今日蒙恩擢授刺史专断刑罚施行诏
条政之善恶惟臣所系素不更练兼之愚昧一自到任
忧惕不胜动作举止惟恐罪悔伏以黄州在大江之侧
云梦泽南古有蛮风今尽华俗户不满二万税钱才三

万贯风俗谨朴法令明具久无水旱疾疫人业不耗谨
奉贡赋不为罪恶臣虽不肖亦能守之然臣观东汉光
武明帝称为明主不信德教专任刑名二主相继联五
十年当时以深刻刺举号为称职治古之风废俗吏之
课高于此时循吏卫飒任延 王景
鲁恭刘宽陈宠之徒
止一县宰独能不徇时俗自行教化惟德是务爱民如
爱子废鞭笞责削之文用忠恕抚字之道百里之 (第 5b 页)
  濮阳县北十里即瓠河口也汉元光之年河水南
决武帝元封二年塞瓠子口筑宫于其上名曰宣
房宫故亦谓瓠子堰为宣房堰而水以瓠子受名
焉平帝以后未及修理永平十二年显宗诏 王景

治渠筑堤景乃防遏冲要疏决壅塞瓠子之水绝
而不通惟沟渎存焉(水经注)

  濮阳瓠子口在县西南十七里河 (第 14a 页)
用广溉灌岁岁增多至三万顷人得其利及后汉杜
诗为太守复修其业时歌之曰前有邵父后有杜母○
后汉章帝建初中 王景
为庐江太守郡部安丰县有楚
孙叔敖所起芍陂先是荒废景重修之境内丰给(其陂/径百)
(里灌田万顷芍音鹊 (第 13b 页)
于周服而已晋朝丧乱
移都于江南郡之卿士同奉天子何他邦之有乎
  叔母寡姑遣还未嫁而亡服议(晋/)
王景
平问妇人夫没无男其姑悯其少寡欲令更出
要其兄迎归未有所适而亡伯叔之子应为服否谷士
风议曰妇人夫没无子 (第 3a 页)
又东过荥阳北莨荡渠出焉/郦道元注云大禹塞荥泽开渠以通淮泗后汉书云初)
(平帝时河汴决坏明帝永平中乃令 王景
理渠堤坤元/录又云自宋武北征之后复皆湮塞隋炀帝大业元年)
(更令开导名通济渠西通河洛南达江淮炀帝巡幸 (第 9b 页)
繇所封葬于此/有汉六安郡故城在南梁置陈留)
(安丰二郡有芍陂楚孙叔敖所起崔实月令曰叔敖作/期思陂即此 后汉王景
为庐江太守重修之境内丰给)
(其陂径百里灌田万顷齐梁/时立屯田无复输运芍音鹊)霍丘(汉松滋县梁置安丰 (第 10a 页)
 分流则运道无患治河所以治汴也自平帝后汴流
 东侵日月益甚建武十年阳武令张汜上言时济亦
 决败水经河水注载 王景
事在荥阳蒗荡渠下(太子/贤曰)
 (汴渠即蒗/荡渠也)则河水当从此决入然荥阳以下南岸山
 脉已尽地平 …… (第 12b 页)
 王横请徙河缘西山足乘高地东北入海意皆欲复
 禹河故道而国祚阽危事不可为矣永平上距平帝
 时仅六十馀岁故道岂遽堙灭而 王景
治河唯从事
 汴济盖当时所急在运道就其利便者为之不暇远
 图耳史称景凿山阜截沟涧防遏冲要疏决壅滞十 (第 13b 页)
 (河阴二县皆其地此二句犹合河济而言之即孔传所/言济水入河并流数十里而南截河又并流数里溢为)

 (荥泽者也自此/已下专言济水)
又东至北砾溪南东出过荥阳北(水经/)
 济水分河东南流汉明帝世 王景
所修故渎也渠流
 东注浚仪故复谓之浚仪渠汉灵帝建宁四年于敖
 城西北垒石为门以遏渠口谓之石门故世亦谓 (第 10a 页)
  汴河(源出荥阳大周山合京索须郑四水东南流/即禹贡之灉水春秋时谓之邲水宣公十三)
  (年晋楚之战楚军邲即是水也秦汉曰鸿沟汉志/谓之蒗荡渠明帝遣 王景
王吴修筑亦曰荥阳漕)
  (渠又名阴沟元和志开渠以通淮泗岁久复湮晋/未刘裕灭秦发长安自洛入河开汴渠而 (第 19a 页)
    为三十八卷则卷帙更重古书著之竹帛殆

    恐不可行也之遴又云今本外戚在西域后
    古本次帝纪下又今本高五子文三 王景

    三王孝武六子宣元六王杂在诸传中古本
    诸王悉次外戚下在陈项传上夫纪表志传
     (第 50b 页)
赵/飞燕之妹)
二年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
夏四月立广陵孝王子守为王(○宋祁曰子守为 王景/
德本史馆本唐本并作)
(子宇/为王)冬行幸长杨宫从胡客大校猎(如淳曰合军聚众/有幡校击鼓也周)
(礼 (第 18b 页)
 与今本大异以理推之邦字是高祖讳又信越布后
 并诛灭史官安得盛称其美必好事者为之也又按
 之遴言真本高五子文三 王景
十三王孝武六子宣
 元六王悉次外戚下外戚次帝纪下如所云是十二 (第 69a 页)
 国朝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盛京通志卷八十八
   文学
   (臣/)等谨案辽沈山川雄秀文学始于 汉王景

   史称之而其书不传北魏时屈遵最著自辽祖
   起松漠辇致晋图书景圣之间文风蔚起逮乎
   金 (第 2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