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史部
   宋贾南金
孝道之弘百行所从谁与贾氏实敦古风生弗离亲殁
安可弃忍令亲之玉体为泉所閟昼虽不之见接以梦
寐梦中相见宛其未死觉后求之寒灯在几得不慨兹

潸潸堕泪眷尔孝德闵我章逢栀蜡其貌黼黻其躬父
子相轧或不相容我述赞辞用发民衷
  宋忠简公画像赞     (明/)苏伯衡
公之力足以旋乾而转坤公之功足以攘夷而 安夏

以一言能返北旆而南还后以二十四疏不能回南辕
而北驾且留钥之任方切而巧言遽入于帝聪度河之
志未酬而 (第 21a 页)
 蒙逊称藩故有是命
恭皇帝
(己/未)元熙元年(夏真兴/元年)春正月立皇后褚氏

葬休平陵(在江宁府/上元县)
二月夏主勃勃还统万
 夏群臣请都长 安夏
主勃勃曰朕岂不知长安帝都
 沃饶险固然统万距魏境裁百馀里朕在长安统万
 必危若在统万则魏必不敢济河而 (第 29a 页)
 刘景玉(长安/人)     张三畏(西安人/同知)
 廉杰(城固人/知州)     刘儒(中部人庆/府长史)
  安夏(南渭人潜/山知县)
    高天衢(凤翔人/通判)
 康世隆(咸宁人/进士)    刘维礿(清涧人/进士)
 吕田(高陵 (第 80b 页)
 迁善改过即致良知之条目也果能戒慎恐惧常精
常明不为物欲所障蔽则即此是善更何所迁即此非

过更无所改一有障蔽便与扫除雷厉风行复见本体
其谓落在下乘者只是就事上点检则有起有灭非本
体之流行耳(答徐/子弼) 是非逆顺景界犹时有碍乃知声
臭未泯还是形而下学问(薛中/离语) 自其精明之无障谓
之智及自其精明之无间断谓之仁守(答徐/波石) 敬也者
良知之精明而不杂以私欲也故出门使民造次颠沛
参前倚衡无往非戒惧之流行方是须臾不离(与吕/泾野)
天理人欲同行异情此正毫釐千里之几从良知精明

流行则文武之好勇公刘太王之好货色皆是天理若
杂之以私欲则桓文之救鲁救卫攘夷 安夏
皆是人欲
先师所谓须从根上求生死莫向支流论浊清 有疑
圣人之功异于始学者曰王逸少所写上大人与填朱
(第 11a 页)
容城人)
赵瀚和雪堂草(字砥之吴江县学生隐居/不仕乡人私谥贞孝先生)
陈琏草亭集(字虬似/德清人) 安夏
九龙山樵诗( (第 20a 页)
大已/
无锡人)
方授奉川草(字子留桐/城县学生) (第 20a 页)
  (此篇专言积聚不当/留在城外以资盗贼)
海道副使谭纶云岛夷志在得财因粮于我无他转运
我能坚壁清野则失其入寇初意众既可离势亦难久
乘其敝而击之在我将易如拉朽在彼且终身创艾矣
攘夷 安夏
计无出于此者顾其事言之甚易而行之甚 (第 63b 页)
 可汗历十馀国而抵鸠摩从胡僧戒贤习大乘论译
 经语又之中天天竺戒日王所说法积十八年而以
 二象驮夹经像还至凉州上闻手诏飞骑迎之令
 夏
阿兰若译经行世而父子相率为序记侈大之噫
 彼高宗者固耳岂文皇之雄略豪气而遂衰沮不振
 至此耶彼其志得 (第 4a 页)
于九重神武光昭于四表执政操衡本兵
握算糇粮发天府之储部曲尽人官之选而浙江巡抚
右都御史赵炳然共怀攘夷 安夏
之心拯援备至巡按
福建监察御史李邦珍谊切同舟共济之义操切得宜
以故事无掣肘人皆用命乃能用寡击众一呼而 (第 32a 页)
继妻姜氏张启序妻徐氏薛起麟妻黄氏/郑仁汉妻蒋氏沈阭文妻王氏卞王臣妻虞氏陶)
(仁趾妻干氏陶学诗妻马氏 安大已
继妻杨氏张/弓妻程氏项继悌妻吴氏叶凤仪妻诸氏金尚爵)
(妻陈氏王仁孚妻张氏葛国治妻陈氏吴时珍妻/顾氏 (第 40b 页)
  (上缺)武将吏奇收八克,功奏万全,已(约缺十二字)蒙仰府覆查,而当时运筹决胜,摧锋破敌之勋,则有事弥久而论惟定者;此皆上台经文纬武, 安夏
攘夷,屹砥柱以回澜,衽上奠八闽苍赤,挽天河而洗甲,掌中靖万里烽烟,绩懋锡第,功高图阁,卑府跧伏下僚, (第 1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