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史部
 其纯和及门之徒惟桐江俞和子中以书鸣洪武初
 后进犹及见之子山在南台时临川危太朴饶介之
 得其传授而太朴以教 宋璲仲珩
杜环叔循詹希元
 孟举孟举少亲受业子山之门介之以教宋克仲温
 而在至正初揭文安公亦以楷法得名传其子汯 (第 84a 页)

 孙枢在洪武中仕为中书舍人与 仲珩
叔循声名相 (第 84a 页)
 吴景奎(金华先民传字文可兰溪人酷好为诗尝游/山泽间方苦吟而雨至雨濡其衣弗知也所)
  (著集曰药房樵/唱宋濂为之序)
 
 宋璲(浦阳人物补遗字仲衡濂之次子博雅善诗文/尤精书法与宋克诸人齐名洪武中以荐为中)
  (书舍人一日帝出元内库蟠桃核半片大可盈掌/命濂记使璲书之称为双绝方孝孺称璲书为威)
  (凤冲霄祥云捧日濂亦尝谓二儿结篆铁作文所/著有水帘洞玉兔泉诸诗集子怿力学复工书)

(第 23a 页)
 (经籍志王/道隆撰)      霅川渊源录(崇祯乌程县/志沈溥著)
 吴兴人物志十卷(唐书艺文/志 宋璲
撰)
 吴兴人物志十卷(归安县志/严有谷著) (第 23b 页)
 逢两宫之圣不胜庆忭之至辄忘疏贱著其述作大

 意于篇首其挍正无讹者翰林典籍臣刘仲质国子
 助教臣储惟德正书入梓者中书舍人臣朱孟辨臣
  宋璲
臣桂慎铸印局副使臣詹希元云
 杨士奇曰春秋仲尼因鲁史之旧笔削之以著法戒
 春秋本末我太祖高皇帝命儒臣 (第 19a 页)
儒布衣能书者俱可为之不由科甲者初
授序班及试中书舍人不得迁科道部属后虽加衔九
列仍带衔办事(洪武中以 宋璲
为中书舍人濂次子也/工书法真行草篆俱入能品时人称为)
(威凤翀霄祥云捧日又宣嗣宗为中书舍人时宣宗幸 (第 42b 页)
命迁葬华阳成化中户部侍郎黄
琛为请赠谥追谥文宪二子长瓒先䘚瓒子三人慎为仪
礼司序班及恺恂皆无后次璲字 仲珩中书舍人
工书称
为国朝羲献子三人怿愠恪怿字子夷让皇召为翰林侍 (第 20a 页)
备君既满九载再迁尚宝少卿仍理旧事尝语同官
曰名固不可无题而题亦何得有遗脱哉乃旁搜博考
增前之未及者自 宋璲
而下得一百七十四人将砻贞
石重刻之以予为四十年前旧舍人也请为记惟今中
书舍人所典书天子辞命凡亲王郡王 (第 44b 页)
 最又有序行记十卷述行记十卷见经籍志
徐坚集三十卷又注史记一百三十卷晋书一百一十
卷大隐书三卷(旧唐/书)
姚思廉梁书五十六卷陈书三十六卷
邱光庭兼明书十二卷规书一卷康教论一卷海潮论
一卷海潮记一卷名贤姓氏相仝录一卷
陆羽警年十卷穷神记十卷茶记一卷教坊录一卷
沈既济选举志三卷江淮记乱一卷建中实录十五卷

陆龟蒙诗编十卷又赋六卷
沈光集十五卷
沈颜陵阳集五卷聱书十卷解聱十五卷
沈亚之集十卷(晁氏读/书志)
吴兴杂录七卷唐湖州刺史张文规撰文规张荐之后
彦远之父其为郡在会昌二年(文献/通考) 宋璲
苕川总载集十卷(宋经/籍志) (第 4b 页)
宋璲
吴兴人物志十卷璲字胜之乌程人(唐艺/文志) (第 4b 页)
为贤其次为君子宋濂事朕十有九
年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宠辱不惊始终无异
君子哉若人乎抑亦可谓贤矣濂 子璲
为中书舍人孙
慎为仪礼司序班十三年璲因事连坐有司请罪濂上
念濂旧臣乃安置于茂州卒于夔州所著有龙门子凝 (第 12a 页)
  编修傅藻

傅藻字伯长浙江义乌人洪武五年以儒学教谕徵授
编修寻改应奉为东宫文学十一年五月皇太子御文
华殿命侍臣讲读春秋乃曰诸国之事杂见于二百四
十二年间艰于考索乃命藻曹分𩔖聚先周以尊天王
次鲁以崇望国次齐晋以表主盟次宋卫蔡陈以原列
爵而楚而吴而越则列之于末缮为三十卷进呈上览
之喜赐名曰春秋本末是举也校之者典籍刘仲质助
教储惟德稽之者中书舍人朱孟辨 宋璲
桂慎铸印副 (第 12a 页)
 并较之虽永师复作不能为之高下矣虞集识(道园学/古集)
 古今人书千文甚多如赵公此卷尤秀润可贵者按
 方正学跋语 宋舍人仲珩
书评以此为公中年得意
  (第 15b 页)
仲珩
为国初书家第一手其言如此岂特他人言
 哉(匏翁家藏集/)
项刻千字文
 周兴嗣千文便于小学善书者恒写 (第 15b 页)
  世世与国同休戚不亦美乎趣令取子孙官之屡
  辞谢不敢有诏不允遂徵濂冢子瓒之子慎为殿
  廷礼仪司序班未几复召濂 子璲
为中书舍人上
  时休暇辄命题试璲与慎而戒敕之笑谓濂曰朕
  为卿教子孙濂或奏事久称倦上命璲慎共扶下 (第 16a 页)
  文运
国初学士宋濂太史令刘基待制王祎皆以文章冠天
下三人者浙产也同时者有胡翰苏伯衡张孟兼之属
后进有方希直王叔英之属又皆浙产也濂 子璲
基子
琏祎子绅亦皆能文章然皆不由科目丘浚曰国朝文 (第 12b 页)
食幽兰纫作佩聊复助熏脩庶几堪傲世一室静生香
诸尘自融会蒲团禅燕馀经卷了空外嗒然吾我忘谁
云有三际金华 宋璲
云隐居结莲社地僻无人声瑶草
穿阶绿幽兰入梦清吟诗怜楚泽分坐忆南屏色映千 (第 5b 页)
吴江潘耒、无锡严绳孙及彝尊皆以布衣入选,同修明史。建议访遗书,宽期限,毋效元史之迫时日。辨方孝孺之友 宋仲珩
、王孟缊、郑叔度、林公辅诸人咸不及于难,则知从亡、致身录谓诛九族,并戮其弟子朋友为一族不足据,所谓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