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目錄類
詔令奏議類
政書類
職官類
別史類
紀事本末類
編年類
正史類
  除文彦博平章军国重事制
师傅道之教训先王所以迪厥官老臣重以典刑天下
所以资其智乃眷旧德时谓元勋谋合祖宗之心名载
鼎彝之器申攽赞策播告外朝河东节度管内观察处

置等使守太师开府仪同三司太原尹致仕上柱国潞
国公文彦博惇大而清明方严而信厚出则秉乎旄钺
入则总我钧衡文武兼备其才夷险能致其力毕公之
弼四世三纪于兹傅说之总百官万邦其乂爵隆无富
溢之累名遂有身退之荣神明相其寿康人心想其风
采是用还之论道倚以经邦以帝者之师臣谋议庙堂
之上以天下之大老制驭夷狄之情庶几有为底于极
治陪敦多井申衍真封于戏吕望惟贤起佐文王 之治

周公
已老留为孺子之师矧我耆英无愧前哲往宣一
德用格多盘
  赐太师平章军国重事文彦博宰相吕公著自今
   (第 66a 页)
或不待请而为之甚乃不惜以其躬卫之曰吾学吾道
如是也秦公以儒者 之治治
之又安能已乎明年庚辰
大水轨以立植无逆于泐清江旧史杨廷麟乐而记之
辞曰自古在昔乃牵乃赣乃涉其西华阳以 (第 75b 页)
  李 杜(酃县人/) 李都藩(益阳人/) 邓必科(常宁人/)
  毛正纲(华容人/) 李宗德(永兴人/)  周治
(临湘人/)
  何德朗(桂东人/) 黄 玮(善化人/) 舒宏烈(武冈人/) (第 53a 页)
 欧阳润    辜下贤(知县/)  张廷用
 曾 通(以上竹/山人) 欧阳元(竹溪人/) 熊 松(通判/)
 徐永言     周 治    
王 颀
 邓 启(判官/)  马 恺    傅 荣(知县/) (第 52b 页)
乎如予者岂足为杨君执鞭哉予与杨君居未一
月以有邵武之命别杨君即邵武僻且少警易治于建
州数倍至欲以杨君 之治治
之神气固有所不逮矣方 (第 10b 页)
 周之天下可谓极治矣以有周礼也周礼周之圣人
 作也以周之礼治周之天下故其书名曰周礼而非
 世世之礼也有王者起而损益之何世而不 周之治
 
乎故孔子曰虽百世可知也今去周公二千五百年 …… (第 7b 页)
 深遂觉此礼若自已出而外有所附真如赘疣一经
 吾目便可指摘如之何可以乱周礼方今圣天子在
 上以礼治天下天下方翘首盛 周之治
瑶不揣僭以
 是编请正于君子倘因是而得使此礼焕然复明于 (第 18b 页)
 世则岂惟吾道之幸而于国家 之治
亦未必无小补
 云
 黄虞稷曰瑶字德温休宁人嘉靖中选贡生官广西
 卫经历
王氏(应电/)周礼传
   (第 19a 页)
 以诸家之说约之以一得之愚小为之注以昭古者

 设官之本意非敢以掩前作将以俟夫后之君子且
 庶几成 周之治
复见于今也于乎如有用我执此以
 往至是而可以自信矣乎礼记本二礼之传记中如
 王制月令诸篇皆国家制度合 (第 7b 页)
 通礼以齐庄恭敬之心达于笾豆玉帛故其辞典以
 严诗以君臣父子之情吹于竹弦于丝故其辞婉以
 顺下三代而道德之意不传矣
 孙复曰虞夏商 周之治
在于六经舍六经而求虞夏
 商周 (第 3a 页)
之治
犹泳断湟污渎之中属望于海也其可至
 哉
 文彦博曰国重六经礼乐诗书备矣删诗书正义始 …… (第 3a 页)
 李清臣曰五经之道易可以潜而书可以彰春秋可
 畏而诗可乐礼严而不可踰其辞不同而为道一也
  又曰汉儒 之治
经终其身而无所倦能名其师说
 者上或召用之高下其材为博士郎大夫部刺史至 …… (第 4b 页)
 拨弃不复置力如贱丈夫今日穫而明日舍其耒耜
 故其徒华而不根未至于道而止不知致君行已之
 大操而天下 之治
因是而日衰盖古之学者乐之者 …… (第 5a 页)
 是亦足用矣 又曰六经之义验之于心而然施之
 行事而顺然后为得验之于心而不然施之行事而
 不顺则非所谓经义今 之治
经者为无用之文徼幸
 科第而已果何益哉
 苏籀曰昔仲尼于诗书易礼乐春秋惟举要发端不
 详其言非不能详 …… (第 12a 页)
 罗璧曰六经皆根人事而作周易著吉凶悔吝之理

 春秋录是非善恶之迹毛诗载政教美刺之分尚书
 陈唐虞三代 之治
礼记威仪之详备周礼制度之纤
 悉论语立身行已之大防孟子发明王道之极致无
 有空言者
 林駉曰圣人六经 (第 24a 页)
  迩因相从实望见教不意复有引荐之言闻之且惊
且惧恳陈所以不可之故至于再三始蒙惠许远别
后复虑他说间之不终前惠是用喋喋重陈向来恳
祷之意常谓天下古今治乱相循天人交胜天之胜

质掩文也人之胜文犯质也天胜不已则复而至于
平平则文著而行矣故凡善恶得失之应无妄焉者
而世谓 之治治
非一日之为也其来有素也人胜不
已则积而至于偏偏则文没不用矣故凡善恶得失
之迹若谬焉者而世谓之乱乱非一 (第 20b 页)
此皆蛮俗之异于华者四体勤而百用俭朴实之
风既有足取而愚拙中亦生智巧固未得以要荒
之陋鄙之而不以中国 之治治
之也若夫好利轻
生微嫌必报有犯即匿固旧习之污乃今沐浴 (第 23b 页)
欤予之所见诚
是欤他日相见两县之民欣欣然而相告语者政
成而化洽益知官于岭表者果不难于中州而必
以中州 之治治
之也 (第 12b 页)
  (以若地处若势求若效虽使禹复生恐其难矣而/或者犹譊譊然曰某为上策某为下策某为中策)
  (则惑之甚也然则奈何哉苏子曰边塞不可以中/国 之治治
也求其大治必至于大乱先王知其然)
  (是故以不治治 (第 36b 页)
之治
之以不治者/乃所以深治之也某于河亦云)治河论下(夫所/谓治)
  (之以不治者非不欲治之也盖难于其治 (第 36b 页)
也难于/其治而遂不 之治
则其患有不可胜言者君子顾)
  (忍坐视吾无辜之百姓受兹酷烈哉今夫人有病/其势笃且死也将求医以治之欤 …… (第 36b 页)
  (医欤委之于不医是待死而已矣是故谓河之不/必治者待死而委之于不医者也苟知求医矣而)
  (谓其可待以必不死且至于千百年之寿此所谓/不惟无益而又害之今 之治
河者何以异是是故)
  (亦治之以不治而已矣盖河自周定王时北徙汉/氏而下决东郡决瓠子决魏之馆陶分屯氏 (第 37a 页)
   用皆帝王御世之权而移风易俗之大机也昔者
   周室盛时辟廱钟鼓四方攸同因之重熙累洽遂
   卜年世之远论者谓 周治
尚文较夏商为明备不 (第 21b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山东通志卷二十七
  宦绩志
   周公治
鲁曰尊贤而亲亲太公治齐曰尊贤而尚
  功治固莫隆于齐鲁乎流及后世习异风殊孔子
  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 …… (第 1a 页)
 (害后改曹县为曹州即以希正知州事民负官马不/能偿户多逃匿希正裁节公费代偿九十馀匹逃者)
 (皆复业有吉水人客于曹讼一富民杀其兄认尸无/首连坐甚众希正密移吉水其人实无兄遂抵诬坐)
  (之治
曹二十三年历/知州再考乃致仕归) (第 125b 页)
 不营仕进务以义方训子四万就学者亦甚众皆亲
 切指示以孝弟忠信为谆谆其推衣解食尤其天性
 终身未尝有吝色殁后祀之于乡
  周治
世宁阳人翰林编修爰访之仲子以岁贡任利
 津教谕天性至孝幼年父卒于京时土寇蜂起治世
 于千馀里萑苻荆棘 (第 42b 页)
 氏(周珽/妻)赵氏(周珽/妾)刘氏(王玉/连妻)胡氏(高选/妻)张氏(李统/妻)
 氏(苏云/龙妻)孙氏 (周治/
泰妻)高氏(生员周/和春妻)萧氏(生员周/兆春妻)高氏(周/知)
 (妻守以上俱夫/亡 节见邑志) (第 43a 页)
苏氏(生员 周治/
皞继室)吴氏(刘玫/妻)李氏(周矩/妻)
 (以上俱夫亡/自缢见邑志)
 鱼台县元张氏(赵大妻夫/亡 (第 43a 页)
  夷杂居其不为吾民蟊贼者几希倘束以有司而
  鞭扑之狼奔鸱张在所不免前此所以鄙弃其众
  不以郡县 之治治
之也迨至我
 朝德盛化神殊域遐方罔不向化置郡县添营制仁
  渐义摩风俗渐淳若夫曲突徙薪之策驾驭钤束 (第 102a 页)
  下者不可以无本 之治治
之等语其意借钩弋宫尧母
  门之事以讥本朝之不早建储贰夫建储之事乃
宗庙
社稷万世之业所关天下苍生万 (第 40a 页)
  综采古义集诗经成句为
万寿雅九篇伏惟我
皇上圣德郅治上超三五虽恢意单辞莫可得罄(臣/)
  所撰集商 周治
世之语谱
升平太和之音诚知万分未得一端亦欲以对扬
敷锡抒写欢愉比于古者诗人之义恭呈 (第 1b 页)
  置旧有县属巨流河巡检一人乾隆四十二年省
 历代建置
 三代
  金履祥通鉴前编成王八年周公分正东都
  尚书洛诰命公后蔡沈集传成王留 周公治
洛谓
  之后者犹后世留守留后之义
  尚书序周公既没命君陈分正东郊成周(郑康成/礼记注)
  (君 (第 13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