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政書類
紀事本末類
目錄類
編年類
詔令奏議類
傳記類
法制類
載記類
正史類
別史類
史鈔類
金石類
  并州新修庙学记
三才各有主四时大运主于天万物大生主于地人伦
大化主于夫子曰于道何主曰主其中者也然天地之
主或不能常焉而 吾夫子
之主虽终天地而不变也凡
为人君为人臣为人子者能勉而及 (第 33b 页)
吾夫子
之主则其
国治焉其家保焉其身安焉虽天地之主有时而戾固 …… (第 33b 页)
其末则不得施其本故由末而仕其末不可用而本或
不存焉非窃禄何哉且晋之俗陶唐氏之俗也 吾夫子
之道二帝三王之道也岂习俗之易而习道之难哉盖
习俗易者其法传习道难者其学废今学兴矣处吾学
者其务外勤于 (第 36a 页)
以造道德之要非直曰进取
计可也盖秀选俊造宾兴之法成于三代故士子或忘
身而徇国然犹以尧舜之道为义利之辨 吾夫子
不幸
生春秋之世干戈相寻处士横议六经之旨仁义之言
宜若无所事于天下然夫子不以无所事而不以教人
七十子 (第 4b 页)
  孔子燕居庙记        张 昌
襄陵县南有里曰东续其俗敦朴尚义而好礼岁农毕
必延师于学俾善其子弟其子弟多俊髦至正辛丑德
安王君元礼实宰斯邑理务馀暇兴学育材一以文教
化民乃令里社咸建夫子庙谨毖祀事令下众皆乐趋
东续里耆师先行之即度地定基输材鸠工凡柱桷瓴

甓锻砺丹垩不督而集人力既齐曾不踰月而厥功就
绪庙为三楹直榱短棁朱户疏牖不痹不侈规制合则
而幽爽适宜位先圣于中颜曾思孟四子列侍左右皆
弁服塑像象其生俨然肃然人知起敬既成中书分省
检校范冕其里人也状其事来速文文诸石昌惟夫子
之道至大犹天然然亦在乎日用彝伦行事之际人皆
由之而不知苟非建学立校以明之则父子君臣夫妇
长幼朋友之所以亲义别序信又焉知 吾夫子
之德邪 …… (第 22b 页)
  增修宣圣庙记         张时髦
于戏道之大原出于天非圣贤无以传故当元精钟会之

机天必生其人以为是道寄使人心传心授以神道设
教开天常而立人纪也否则是道或几乎坠矣羲轩云
邈儒先君子论道统相传之次序断自尧舜禹汤文武
周公至于孔子而后学者传焉维时见知而得其宗者
莫颜子曾子若也颜子卒其道无传曾子以其传授诸
圣孙子思而道之精微益以著后邹孟子出扩充之而
愈大其承夫自尧舜至孔子率五百岁而圣人生自孔
子至孟子百馀岁间一圣四贤继作世有先后道之在

在人心者亘古今犹一日也岂偶然哉故牖我烝黎以
迪夫民彝物则之天俾不沦胥于禽兽鬼魅之域者其
谁之力欤传曰盛德百世记曰有功于民则祀之 吾夫
德不逊于禹汤文武周公其功反有贤于尧舜故自
魏晋以降由京师而郡县崇广庙猊而通得祀者惟孔
子焉则其祀事往 (第 46a 页)
 焉故夫诗者极其至足以通天地类万物而不越乎虫

鱼草木之微诗之咏物自三百篇而已然矣孔子曰迩
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夫事父事君
忠孝大节也鸟兽草木至微也 吾夫子
并举而极言之
然则诗之道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即一物之情而
关乎忠孝之旨继自骚赋以来未之有易也此昔人咏 (第 7a 页)
  (出刑金遣训导林凤鸣刘铦往求约计万卷经史/子集秩然略备椟藏于阁师生诵观籍其出纳既)
  (成瑞进师生告之曰古之君子未有不学而成者 吾夫子
设教曰博学曰多闻见曰前言往行畜其)
  (德从可知矣读天下之书斯可与论天下之事此/监察公藏书之意也夫 …… (第 4b 页)
  (义岂徙在于进退周旋仪文器数之间哉盖实以/阴阳并运迭用柔刚斯仁义成德而人道立矣故)
  (曰射者男子之所有事而君子之所贵也 吾夫子/
矍相之射公罔之裘序点扬觯之语丁宁反覆意)
  (义具在然识其微者盖鲜应旂承乏两浙日切兢/惧诚愿与尔有 (第 5b 页)
  (昨嘉靖中克斋李公来守是郡议稍迤而右以迎/江常二水之合寻以选擢行嗣公者失公之意改)
  (西向迄今近七十年使 吾夫子
背辰向夕光景不/耀万历甲辰朱公朝望丞于衢下车谒庙憬然曰)
  (向阳明背幽关制尔乃易南而西堂高而庙下 (第 19b 页)
  徐锳(开化人举经明/行修赵府教授)  王铭(开化人举经明/行修国子助教)
  虞仕廉(开化人举经明/行修睢宁知县)  吾庆(开化人举/孝廉教谕)
  郑孔麟(开化人举聪/明正直参议)  徐庶(开化人举文/学北平佥事) (第 12a 页)
  (有榖溪/渔唱)

 徐履诚(弘治衢州府志号迂叟龙游人精春秋为学/者宗师有司屡以明经荐不赴有城南集)
  吾庆(衢州府志字善有开化人举博学为本县训导/升东莞教谕淳古博洽文不属藁所在称为吾)
  (夫/子)
 徐以昭(弘治衢州府志字用晦龙游人读书谈道不/求仕进所作文必有裨名教有风月交谈集)
 方瑛(天启衢 (第 31b 页)
 徐履诚(弘治衢州府志号迂叟龙游人精春秋为学/者宗师有司屡以明经荐不赴有城南集)
 吾庆(衢州府志字 善有
开化人举博学为本县训导/升东莞教谕淳古博洽文不属藁所在称为 (第 31b 页)
吾)
  (夫/子)
 徐以昭(弘治衢州府志字用晦龙游人读书谈道不/求仕进所作文必有裨名教有风月交谈集)
 方瑛(天启衢 …… (第 31b 页)
 徐惟辑(衢州府志号紫崖江山人博学能文少时咏/回文诗知名嘉靖乙未进士为内阁中书舍)
  (人相国徐阶应诏掣青词命惟辑代/为之上未尝不称 善有
诗集行于世)
 余湘(天启衙州府志字毓灵龙游人以贡授临武知/县性疏旷不慕声华为文飞扬跋扈薄时艺好) (第 32b 页)
  (饰毋庸也钱于是去服饰屏侍婢以疏布亲操作/内姻欲强沨试礼部出千金视沨妻曰能劝夫子)
  (驾则畀汝对曰 吾夫子
不可劝吾亦不受此金也/当事或割俸金为寿不得却坎而瘗之里贵人请)
  (墓铭拒弗许尝出游天台居石梁左右 (第 8b 页)
  吾不及此夫康子不得子贡从越而思子贡尝时
  之能言必足以免已于盟此则子贡未尝入越之
  明徵也吴越春秋又言句践既诛文种求贤圣
  夫子
奉先王雅琴礼乐往奏句践不得志而反越 (第 52b 页)
 (浊每岁夏秋之间车骑络绎解衣盘薄致足乐也/至若樵者牧者耕而馌者负担者靡不就而荡涤)
  (称快事焉 吾夫子
曰清斯濯缨浊斯濯足如斯之/内外迥分贵贱俱适有道君子流连其间当必有)
  (喟然而嘉叹者矣独是既有胜地 (第 25b 页)
   (以邑大夫斋宫无不毕具噫君之灵应与吴侯/之勤民嘉侯之好义尽于此矣予独思当春秋)
   (时志兴王室者唯 吾夫子
耳君为文武子孙备/知三代礼乐又序次当立以大圣人辅一贤侯)
   (足使东周复兴生民被泽瞥然高蹈又处人 (第 20a 页)
伦/骨肉之变此君之大痛亦 吾夫子
之忧天下之)
   (不幸也虽然自君以让德显天下被其教者无/智愚贵贱皆知重伦义轻禄位以推梨让枣为) …… (第 20a 页)
   (来圣莫盛于孔子孔子殷人也虞廷五相契作/司徒敷五教其后大于商汤以帝制六百祀而)

   (周代之周衰代周者其在汤孙乎 吾夫子
继周/而起称素王天之命也天若曰作君而王者吾)
   (王之劳以九州其建号也有涯作师而王者吾/弗王之劳 …… (第 21b 页)
   (宇充塞天下优俳奴𨽻得而创之荐以亵味祝/以淫词其徒方自以为恭而不知亵乃滋甚也)
   (敬在外非由内也 吾夫子
之祀京师郡邑而外/罔敢亵举举之者非奉诏旨则圣人之后也而)
    (第 22a 页)
(吾夫子
在天之灵赫赫洋洋陟降左右士自八/岁入小学十五入大学即凛凛祗畏不敢斁思)
   (不必入庙始敬也敬在内 (第 22a 页)
   (孝尤德之本行之所宜先朱公则优之夫有生/孰无父母有知孰不可为孝人有性孰不可诲)
   (而从感而动则四三公而像之俾得之闻见诵/说其不兴起者几希昔 吾夫子
设为德行言语)
   (政事文学四科曾子得圣传不后颜冉孝经一/篇特为曾子设则以其能尽孝于亲而得夫所) (第 22a 页)
  (奠必有合也其登歌清庙下管象舞大武是也故/月令仲春上丁命乐正习舞舍盖学校礼乐所自)
  (出小有舍菜而以食为主大有释奠而以饮为主/其于学校习舞与声大合六代之乐一也 吾夫子)
  (
以圣人享南面王爵历代尊崇礼颂之缛情文之/备至于今莫之能尚也唐贞观间太宗以文治然)
  (其庙享圣人袭 (第 37b 页)
  (偏期年民恬于化俊曰可矣乃召父老端笏斋服/而令曰嘻子来前若知有父子乎曰有知有君臣)
  (乎曰有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所从来乎曰不知/也俊起立以手加额曰此 吾夫子
之教也教犹天)
  (也天可忘乎吾尝爱仰敬畏如父母神明日月雷/霆也人不知有父母神明日月雷霆则狂愚聋瞽 …… (第 32a 页)
  (州洁已爱人为政期年民怀其惠士服其善视庙/屋不修礼器不中度同列议更之一日谒庙毕怃)
  (然曰滁为古名郡前守多名贤以文教治民治民/之本盖自 吾夫子
出天朝崇道兴学以昭化原今)
  (庙貌如此凡吾政人与尔学子安乎闻者莫不感/奋输赀效力以先市良材命良工 (第 53a 页)
  钱德洪字洪甫号绪山浙江馀姚人王守仁平濠归越
德洪与同邑范引年管州等数十人会于天中閤同
禀学焉嘉靖五年成进士守仁征思田德洪与王畿
承守越中书院七年奔守仁丧至贵溪群弟子议丧
服德洪曰 吾夫子
殁于道路无主丧者弟子不可以 (第 28b 页)
  天子所与分治其民者侯牧也封建为郡县而郡太守
实当古侯牧之任其治民也有政焉有教焉政以导之
使不为恶教以化之而使为善也教民必自士学始后
世教民之道虽不能纯如古而牧民之守必崇士学则

由汉以至于今未之有改也崇士学之目不一而尊立
教之人为之纲古之建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而春
秋入学亦皆释奠示不忘本也 吾夫子
为万世儒教之
宗历代尊事随时而举至唐开元而服衮冕之服正南
面之位祀以王礼遂为定制凡释奠者必大合乐因古 …… (第 4b 页)
者讲求其意条陈其目以教今之士俾不废乎其所已
学而兼进乎其所未学一一如 吾夫子
之所以教于经
则明于行则修可以厚伦可以美俗士风丕变民风亦
丕变将见南安之境人人相敬让相慈爱蔼然为仁义 …… (第 6a 页)
而挠县政侯莅官甫七日遄弃去金溪之治视华容临
湘无异侯之所以过人者非他其 善有
五而廉为本廉
一也明二也仁三也能四也公五也在金溪六年其去
也士民思其德传以纪之者数千言诗以诵之者数千 (第 25b 页)
用功地者即是而
在万世之学道者此其的矣天下之大川四而江为首
观水如江非他川比也今彭泽之学既据江为胜而
夫子
肖像在庙凡为师生而从事于斯者盍相与追川
上之游求源于深拟进于渐期与于大脩为大德发为
小道而慎独以始终 (第 47a 页)
  朝文教之渐濡者远也学博毛君明遴告余曰临阳郡
学昔滨江明嘉靖间江陵陈公大宾创议徙建今所康熙
丁未蕲州高公培复加修治岁久颓圯今太守陈公克
峻莅任是邦百废具举尤注意学校捐赀倡率僚属共相
佽助鸠工庀材戊午撤棂星门之旧而新之今将修葺
正殿两庑仍建诸生讲肄号舍十二间俟工毕乞为文
以记之余曰唯唯越明年秋再谒先师则庙貌巍然而
明伦堂及诸生号舍亦焕然新矣余惟先王之世上自

天子公卿大夫下逮民之秀者莫不务学故于教有师
于国有学乡有序党有庠家有塾凡所为三才万物之
理孝弟逊让廉耻之道礼乐射御书数之文讲之有素
闲之有具以成文武之材而就道德之实故人材蔚兴
化行俗美臻上理也由此言之学固与治二乎哉而
夫子
之道其德仁义礼智其言易象诗书春秋其治尧
舜禹汤文武周公虽火于秦漓于汉杂于功利窃于佛
老而揭于天壤者久 …… (第 19b 页)
其地为俎豆礼乐之域不芳草重芳乎
且王好学下士曾为菁莪书院韩山青山等皆王庄久
为士人混据重起而新之以祀 吾夫子
以赡吾诸子弟
王之泽世享之矣昔梁萧王恢舍宫殿为永福寺寺至
今存也至今犹知其为萧梁宫殿也为寺与为学为书 (第 31a 页)
  东峰记            前人
由祠北降而东取道松间忽有物行松上大如鼠尾芃
芃然闻人声矍视不复动仆辈拊掌激之越树去行二
里所至山祠入观焉山水画满壁颇似范宽家法而浑
不及范余笑曰此中著此画作者固无足责命之者谁
欤老君殿中居杨师迓余余谒之再拜因思 吾夫子

见之犹龙口张而不能嗋吾安敢不拜师出果茗松花
粉供余并以万年松数十本为赠盖卷柏之属而不屈 (第 18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