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吕兴周” 相关资源

地理類
編年類
職官類
傳記類
正史類
別史類
史鈔類
  置末第会御史房寰劾南都御史海瑞允成奏寰

  欺妄诏以出位言事夺冠带还家久之由教授历
   礼部主事三王
并封抗疏争之未几以劾辅臣谪
  官乞假归从兄讲学东林先后居官仅六十日后
  赠光禄少卿有季时大辨小辨 …… (第 46b 页)
  觐鬻家产以资行李历湖广按察使乞休归
  薛敷教字以身武进人应旂孙万历己丑进士以
  直言忤阁臣勒回籍起历国学助教争 三王
并封
  事因申救考功郎赵南星谪光州学正乞养归垢
  衣粝食一介不取家居二十年力持清议乡人不
  敢 …… (第 47b 页)
  张纳陛字以登宜兴人万历己丑进士由刑部主

  事调礼部时有 三王
并封之议纳陛与同官顾允
  成等力争之事得寝赵南星掌内计以执法忤辅
  臣被斥复疏救甚力谪邓州判寻乞 (第 49a 页)

附三王纪年为浙江抚臣等所奏燬兹以搜访遗籍外
省奏进此书阅其体例非不尊崇本朝且无犯讳字迹
徒以附纪 明末三王
自不宜在概禁之列前命编纂通 (第 6a 页)
 尹应元(汉阳人/都御史) 谭希思(茶陵人/巡抚) 周梦旸(南漳人/推官)
 万历五年丁丑沈懋学榜
  吕兴周(大冶人/府尹)
 张嗣修(荆州人/榜眼) 费尚伊(当阳人/给事)
 李戴阳(蕲州人/太仆卿) 张希皋(安陆人/给事) (第 44b 页)
  明应天府丞太仆寺卿张文熙墓在城东三十里
垛钱山麓谕祭葬

  明分巡雷琼道按察副使洪敷诰墓在城东七里


  明应天府丞光禄少卿 吕兴周
墓在城南二十里
李家村 (第 13b 页)
  张孙振(临桂人言子户部主事)   伍 睿(全州人新仓知县详人物)

  莫与齐(马平人抑子山东参政)

  万历五年丁丑科沈懋学榜

  周时中(临桂人佥事)     吕兴周(临桂人调阳子应天府丞详人物)
  张文熙(临桂人腾霄子太仆卿详人物)  杨际会(容县人参政详人物) (第 34b 页)
  吴邦俊(临桂人琼山知县详人物) 李 念(临桂人)

  熊国兆(临桂人)    徐昌会(临桂人同知)

  董兆麟(临桂人)     吕兴周(临桂人见进士)
…… (第 3a 页)
  唐之夔(郁林人见进士)   高大正(临桂人)

  张孙美(临桂人高子定远知县详人物)张文言(临桂人)

  吕嗣简(临桂人永宁籍 兴周
子) 文立缙(永宁籍全州人见进士)

  伍世奇(全州人龙门知县详人物旧志作奇世)伍成章(全州人永昌 …… (第 16b 页)
  案全州唐良瑞州志无今删

  天启七年丁卯科

  文昌明(全州人)    张宗灿(临桂人孙绳孙知县)

  吕嗣哲(临桂人 兴周
子)   张钦明(临桂人知县)

  赵鹏程(临桂人知县)   安 道(临桂人安肃知县)

  黄有 (第 32b 页)
  谢朝纪字念溪宜山人性孝友登万历己卯乡荐
仕善化令迁判延平随擢知云南阿迷州历任清
廉政声洋溢解组归遗爱在民举入名宦居乡二

十馀年存心施济岁荒为粥赈饥全活甚众称贷
者焚劵不责偿置义田养寒士助贫弱婚葬懿行
难以尽述(旧志)

  吴邦俊临桂人万历丙子举人知琼山县为政宽
和居官廉洁火耗赎锾一毫不染清操可风(县志) 吕兴周
字渭南临桂人幼警敏勤学足不窥园下
笔千言立就万历丙子举于乡丁丑成进士年二
十授礼部祠祭司主事迁员外郎 (第 3a 页)
中时福藩倚母

郑贵妃专宠阴欲夺嫡神宗将有 三王
并封之意
举朝无敢言 (第 3b 页)
兴周
特疏争之上感悟东宫不摇中
外韪之寻转光禄少卿再擢应天府丞以疾予告
归凡乡人冠婚丧祭力不能举者皆周之以 (第 3b 页)
    丁汝谦(子益山西吉州人万历甲戌进士/十四年繇祠祭调任升四川副使)

    张 忠(于道山东历城人万历丁丑进士/十五年繇祠祭调任升湖广参政)
     吕兴周(维师广西桂林中卫籍湖广大治人/万历丁丑进士十六年繇主客调任)
       (升光禄少卿/历应天府丞)
    沈一中(长孺浙江鄞县人万历庚辰进士/十九年繇祠祭调任升湖广副使)
    徐即登(献和江西 …… (第 35a 页)
    王执礼(子敬直𨽻昆山人嘉靖乙丑进士万/历十年繇刑部调任改尚宝司丞历)
       (应天/府丞)
     吕兴周(见郎中下万历十/年繇祠祭司补任)
    屠 隆(长卿浙江鄞县人万历丁丑/进士十一年繇知县升任)
    陈应芳(元振直𨽻泰州籍江 (第 58a 页)
    刘 垓(达可湖广潜江县籍江西安福县人/隆庆五年进士万历五年任)

    李 桢(维卿陜西庆阳卫人隆庆五年进士/万历六年任升精膳司员外郎)
     吕兴周(维师广西桂林中卫籍湖广大冶县/人万历五年进士六年任)
    施 策(万历七年复任升本司员外郎/)
    张 志(于道山东历城县人万历五年进士/繇庶吉 …… (第 25b 页)
    林鸣盛(元和福建莆田人甲戌进士万历十/二年繇兵部武库员外升彰德知府)
    张 志(于道山东历城人丁丑进士万历十/四年繇精膳司郎中任升湖广参政)
     吕兴周(维师广西桂林中卫籍湖广大冶县/人丁丑进士万历十四年繇祠祭司)
       (员外任历应天府丞/)

(第 38a 页)
者必勃也及惠帝六年曹参卒以
王陵陈平为左右相而以勃为太尉七年惠帝崩吕太
后称制八年威权自恣杀三赵王立 吕氏三王
废少帝
复立它人之子为帝诸大臣力不能制恐祸及己陈平 …… (第 17b 页)
侯郦商之子寄与吕禄善勃与陈平
谋使人劫郦商令其子寄往绐吕禄曰高帝与吕后共
定天下刘氏所立九王吕氏所立 三王
皆大臣之议事
已布告诸侯诸侯皆以为宜今太后崩帝少而足下佩 (第 18b 页)
  焞(全州人嘉靖进士改庶吉士授御史方入台遣/监刑见杨继盛当刑即为具奏曰继盛越职妄)
(言自取重辟其妻哀恳愿以身代继盛就刑妻必/并命恐伤陛下好生之仁愿缓其死奏上不报移)

(疾/归)曹学程(全州人万历进士历知石首海宁治行/最擢御史时册封日本正使李宗诚遁)
(归神宗惑石星言欲遣给事一人充使因察视情/实学程抗言不可触怒下狱将置死子正儒刺血)
(三上书愿以身代后遇赦谪戍宁远卫天/启中赠太仆少卿崇祯中旌正儒孝子) 吕兴周
(临桂人调阳子万历进士授礼部主事迁郎中时/郑贵妃专宠神宗将并封三王举朝无敢言兴周)
(疏争中/外韪之)
唐世熊(灌阳人万历中举于乡历知永平/府值兵燹后极力拯救全活者万)
(馀人迁山东盐运使崇祯十一年分守济 (第 13a 页)
  焞(全州人嘉靖进士改庶吉士授御史方入台遣/监刑见杨继盛当刑即为具奏曰继盛越职妄)
(言自取重辟其妻哀恳愿以身代继盛就刑妻必/并命恐伤陛下好生之仁愿缓其死奏上不报移)

(疾/归)曹学程(全州人万历进士历知石首海宁治行/最擢御史时册封日本正使李宗诚遁)
(归神宗惑石星言欲遣给事一人充使因察视情/实学程抗言不可触怒下狱将置死子正儒刺血)
(三上书愿以身代后遇赦谪戍宁远卫天/启中赠太仆少卿崇祯中旌正儒孝子)吕兴周
(临桂人调阳子万历进士授礼部主事迁郎中时/郑贵妃专宠神宗将并封 三王
举朝无敢言 (第 13a 页)
兴周)
(
疏争中/外韪之)唐世熊(灌阳人万历中举于乡历知永平/府值兵燹后极力拯救全活者万)
(馀人迁山东盐运使 (第 13a 页)
亥以后,例不能详。唯丁巳复辟,甲子移官,实为逊位后两大案,而勋与有为又与清室相终始,亦不可遂没其人。 明末三王
及诸遗臣,史皆勿讳,今仿其体,并详著于篇,庶几考有清一代之本末者,有所鉴焉。

注释
[一]按:
,郁郁靡所骋​​。会怀宗忌日,恸哭呕血死,遗命藁葬山中,年​​六十有二。距明亡已三十有五年矣。

明末三王
遗臣逸士,其初或起义,或言事,各有所谋,其后或蹈海,或居夷,志不少沮,皆先后云亡。及祖锡死,徐枋为之
其言,敕所司禁之。且命阁部大臣公事议于朝房,毋私邸接宾客。吏部推孟一脉应天府丞,蔡时鼎江西提学,副以 吕兴周
、马犹龙。帝恶一脉、时鼎尝建言,皆用副者。羽正率同列上言:「陛下不用一脉、时鼎,中外谓建白之臣,不惟
  本书为「选辑」的第一本。按清世祖(顺治)时代,台湾尚为荷兰人所佔据。时郑成功在金、厦两岛,与清廷抗衡于东南沿海。本书内容,都是关于郑成功的记载。但郑氏事纵与南都、福京相续,横与浙海、两粤相应,故选辑范围,扩大到 明末三王
所涉诸事并略及诸方义旅。
  又,「实录」自以清朔为准,且以干支纪年、纪日,本书特加注公元并增列日次 (第 2 页)
  乾隆四十年冬闰十月,奉谕旨:『前据各省查送应燬书籍中,有朱璘「明纪辑略」一种。朕详加批阅,其中叙及明季事实,俱称本朝为「大清」,并恭载我太祖高皇帝庙号。其词尚属敬顺,并无诞妄不经字句;本可无庸禁燬。外省所以一体查缴者,祗缘从前浙江省因此书附记 明末三王
年号,奏请销燬,曾经允行。嗣因评纂「通鉴辑览」,儒臣于本朝定鼎后即削去福王事实。朕以历朝嬗代之际,进 …… (第 1 页)
  道光庚寅闰夏,萧山蔡聘珍篴椽氏序于城南草堂。


   凡 例

  一、「佚史」原本,帝 三王
而历称其号,予其岁朔。夫著史所以传世也,阐扬名节激发忠贞也。若背于功令而所持或偏,则是野人私说矣,乌 …… (第 19 页)
得有此体例;吾于此其不能无惑也已!「史稿」于 三王
诸臣各传原据斯编为蓝本,然决无雷同之文也。夫甲申后,纪事书聚至百十馀种,胥出尔时局中人手,好恶不一、 (第 40 页)
  乾隆四十年闰十月二十四日,上谕曰:『前据各省查送应燬书籍内,有朱璘「明纪辑略」一种。朕详加披阅,其中叙及明季事实俱称本朝为大清,并恭载我太祖高皇帝庙号;其词尚属敬顺,并无诞妄不经字句,可无庸燬禁。外省所以一体查缴者,祗缘从前浙江省因此书附记 明末三王
年号,奏请销燬,曾经允行。嗣因评纂「通鉴辑览」,儒臣于本朝定鼎后,即削去福王事实。朕以历朝嬗代之际, (第 864 页)
  桂王既入缅甸,思追从;道阻,不得达,复返吴.游中州,更由秦入楚,卒无所遇.康熙己未,客胶州大竹山,郁郁靡所骋.会怀宗忌日,恸哭呕血死,遗命葬山中;年六十有二,距明亡已三十有五年矣.   凡明
末三王、遗臣、逸士、其初或起义、或言事,各有所谋;其后或蹈海、或居夷,志不少沮,皆先后云亡.及祖锡死 (第 969 页)
  汪楫「录」:『国中,不见有兵。册封日,自王庙至首里,约十数步即对立二人,执长竿如鎗,其末加短鞘;迫视之,中无寸铁也。近王城,有鎗、刀十数对;即王之仪卫云』。
    臣按 明初三王
争衡,兵革不息;至中山尚巴志,并山南、山北二王为一,渐获安居。尚德王时,奇界岛叛;尚真王时,八重山叛 (第 22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