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職官類
目錄類
詔令奏議類
正史類
 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进左神策中尉军所籍凡

 十馀万存亮料柬尤精伍无罢士部无冗员敬宗初
 张韶苏 元明之
变将幸右神策或曰不如入左军近
 且速从之初右军中尉梁守谦有宠至是存亮出迎
 捧足负而入以五百骑往迎二 (第 33b 页)
  二十二年定分别收换废钱之例奉
上谕前代废钱流传至今已属无几搀和行使相沿已

 久若尽行查禁转使吏役得借端滋扰如唐宋 元明
 之
旧钱不妨仍听民便至伪号钱文则当严行禁革
 但办理不善恐小民无知以见有钱文官为收禁情
 有不愿著该督抚 (第 37b 页)
  乐亦曰金鼓左右各鼓二十四面径一尺七寸与
  今制合但乐图铙鼓横悬而有盖今则平置而有
  衣盖因革损益代有不同而我
朝鼓制固仍 元明之
旧云 (第 26a 页)
   文𨽻事而设则何必更限以时代转令千馀年文

   献无徵乎我
圣祖仁皇帝乙夜观书广为䌷绎因命词臣博采 元明之
   文章事迹并安期所编会成巨制百川归海九金
   就镕自有类书以来未有若兹之宏博富丽者也
御定佩文 (第 3b 页)
  界邻岭表别设巡抚都御史与南昌诸郡分阃而
  理自入
 本朝以来四境承平遂罢南赣巡抚之设盖十三府
  之建置沿革虽略存 元明之
旧而提封宁谧物阜 (第 2a 页)
  世争钟离居巢州来为今凤阳寿州庐州巢县之
  地降及三国六朝孙氏之濡须祖逖之谯城韦睿
  之合肥世称南北重镇而 元明之
季颍亳英霍界
  连楚豫长江左右独为隩区盖山川隔阂疆界纠
  纷居东南轇轕之会而钤辖阻深不尽如江苏所 (第 34b 页)
 宗仪见经类
蓝仁蓝山集六卷

 仁字静之崇安人仕履无考明史文苑傅附见陶宗
 仪傅中 蓝智
蓝涧集六卷
 智字性之仁弟明初以荐授广西按察使佥事明史
 文苑传附见陶宗仪传中
杨基眉庵集十二卷
  (第 2a 页)
  自郑渠废而白渠兴循泾而流东南注渭其所灌

  者才及郑渠什一耳厥后河流日下渠身益高宋
  之丰利元之王 御史明之
广惠通济等渠要皆刋
  山凿石力争上流其始未尝不灌溉优渥而后卒
  不继者总由泾水在山势甚汹涌本石囤 (第 114b 页)
 名山五岳最著望秩之典纪于虞书而禹贡载高山

 大川敷奠具详迨郭景纯山海经搜采亦悉乃兹山
 之名独不概见直至唐宋 元明之
代因 真武帝君
 而山始名何蕴之久而显之迟欤说者谓非 真武
 不足以当斯山故山以武名夫以 真武之神灵 …… (第 8a 页)
 系少分纯驳不一要以明理卫道殊途同归而已以
 文言之著作家谓荆降而楚即不与王国会盟然自
 沙邱肇都赫然称神 明之
胄鬻子以匹夫为王者师
 典坟丘索之书独其国人能识之鸡次之典铎氏之
 微虽仳𠌯劻勷间关负戴保守勿失若 (第 11a 页)
惧不敌
皆遁去士诚婿潘元绍时驻兵于乌镇之东为吕珍等
声援吴师乘夜击之元绍亦遁遂填塞沟港绝其粮道
元绍 元明之
弟也士诚知事急乃亲率兵来援达等与
战于皂林之野又败之虏其戴元帅及甲士三千馀人
 戊寅以李国凤为中书左 (第 17a 页)
  京师特置燕京留守以治民事其永平等七路总管与
各行省同明初分天下为十四布政司惟金陵称京
自永乐迁都北平始改称北京府称顺天与应天同

官曰尹曰丞列在京卿不侪于知府既裁北平布政
司其所属诸府改曰直隶府与南直隶同直隶府云
者不隶于布政司而直隶于户部也既裁布政司因
并省按察司别设守巡二道员分统顺天及直隶诸
府钱榖刑名事凡守道为布政使佐二曰参政曰参
议巡道为按察使佐二曰副使曰佥事直隶诸府既
裁布按二司于是诸道员并假山东山西河南布按
为名明制然也我


  国家因 元明之
旧官制从同

  今上御极特昉唐人京畿采访遗意置布按二司又增设
河道总督改四道员专治河务置劝农之使务 (第 2b 页)
宿忧今声教诞敷萑苻无警蛮夷风俗日以丕变
较诸唐宋 元明之
世不亦善乎因天然险隘设关
以扼海涯商樯贾艘风指云集诚炎徼之赤郡云
梧州府图说

  梧踞五岭之中囊九 …… (第 11b 页)
  思恩军民府在省治西南东至柳州府来宾县界
二百八十五里西至云南广南府土富州界七百
一十里南至南宁府宣化县界一百三十里北至
庆远府永定司界二百四十里自府治至京师八
千六百六十里明以土州升府宏治间岑浚作乱
诛灭改流置凤化县寻废设九土司割南宁武缘
县𨽻之并辖诸土府州县地袤延几二千里泗城

镇安皆府属割立旧疆之广殆半省焉旧自武缘
外皆土属雍正十二年增辖宾州及上林迁江二
县宾地层山峻岭上林东西抚即八寨馀孽故时
相仍煽恶延接九土司桀黠捍网者每恃为逋逃
薮裒益宜有更置也南五十里曰武缘县山水清
旷而奥折风土与瘴乡差异东南一百五十里曰
宾州有山曰领方昔尝取以名郡矣昆崙绝险以
界宾邕东北一百八十里曰上林县思邻大 明之

山绵接武绿多仙灵迹二百八十里曰迁江县武
郎之水出焉西南二百九十里曰土上林县西二
百十里曰下旺司四百五 (第 25a 页)
  富 礼(洪武间任)    吴谷贤(大庾人洪武间任)

  余 达(浙江建德人洪武间任) 叶 砥(洪武间任详名宦)

  韩守益(字仲修石首人洪武间任)  蓝 智(武邑人洪武间任)
  彭士敏(涿州人洪武间任)  刘文德(涿州人洪武间任)

  杨云举(奉化人洪武间任)  完  (第 44b 页)
 将若何曰封丘以东地势南高而北下河之北行其
 性也徒以有害于运故遏之使不得北而南入于淮
 南行非河之本性东冲西决卒无宁岁故吾谓 元明
 之
治运得汉之下策而治河则无策何也以其随时
 补苴意在运而不在河也设会通有时而不用则河
 可以北先期戒民 (第 18a 页)
(罚作新未见持纲纪天下衣冠难即振中原寇盗时复/起古来祸乱非偶然国有威灵岂常恃 元明之
宫今已)
(矣京师土木何时止南海犹催花石纲西山又起金银/寺君不见金书追夺铁劵革长安日日迎护敕 大复 …… (第 8b 页)
(䦎千门万户谁甲乙元 明之
宫推第一金碗常思埋甲/盾铜驼不解生荆棘自古威权不到头九重一怒罪人)
(收几人烈焰俱灰灭一旦冰山作水流 (第 9a 页)
  另为一志彼固谓阙里自有专志也殊不知东省
  之异于他省者正以其为圣人之乡而我
 朝
列圣之崇儒重道又高出于汉晋唐宋 元明之
上则汇
  辑一志似不可少惟以礼乐檃□其中正不必以
  雅乐另为一志也此与旧志似异而实同者也至
   (第 22b 页)
  (憸壬比周忠直其羞之世用彫政用秕润下反行/罔象遂腾灾沴重仍漂邑害稼丛降戾于兹邦厥)
  (验惟不远今天子懋建鸿基成民致神釐正祀典/京邑首观四方毁石经之庙堕 元明之
宫淫祀攸)
  (屏秩祀孔明凶人黜伏俊良交庆元元蚩蚩咸蠲/胥戚矧曰明神其有怨恫明天子克享万灵克和) …… (第 29b 页)
  (穴焉意者天授神圣以拯九州之溺而贻万世之/安事宜有之如圯桥素书榖城黄石不必尽诬也)
  (世称神禹有以也夫不然何其独擅神 明之
号也/夫以禹之劳如彼其功若此宜祀一尊迈迹则广)
  (柔为降神之乡宜祀二溯峻业则岷嶓为涤源之/首宜祀 …… (第 40a 页)
  (哉皇帝之功与神禹并也吾乃今而益知禹德焉/祗奉休命既告成事乃为究度天意推明祭义扬)
  (诩圣谟告之来兹曰/俾勿坏于成祀云)
  范涞新修扬子云草玄堂记(蜀自蚕丛立国神 明/之
胄辄有鸿裁今所)
  (传诗四章质雅道真实宝惟德厥训远矣故代有/发藻阐奇如王子渊司马长卿以下畴非艺林 …… (第 40b 页)
  (以墨而后门列户分栋隆楹峙数仞之墙指顾而/成则脉理贯通而操之有要也学亦如是矣今圣)
  (道称大兴而人各就其 性之
所近安于意之所向/以自为习百家诸子乘间开窦争门名家启岐途)
  (而塞道真钩奇翼诡之士博声华兢世利蔑 (第 62a 页)
 柔怀之深也安南交趾之国自汉唐以来叛服之不一
   羁縻之相仍
 皇上以乾坤之量帱载之以日月之光照临之溯 元明
   之
不靖经陈黎之递侵彼蛮触之时斗殆干戈之
   日寻昔人谓四夷之争中国之利此霸略之谈而 …… (第 33a 页)
  能如我

 圣 性之
粹也以
 春秋八千之权舆七年以前获兹
 嘉瑞非麟趾蚊斯之所可形容而瓞绵椒衍之所得拟
   议也夫
  …… (第 36a 页)
 盛治之淳也而犹以

八徵
圣人之勤也
皇躬之健也而犹曰
耄念
圣人之仁也(臣/)惟自昔传国之以宝称者大抵侈陈受
  命与其寿昌珍蓝田之玉炫鹄头之章皆沿其文
  而袭其器无其德而夸其祥已耳景
性之
凝命焕 (第 39b 页)
  五六人今来使首名叭猛花即系掌兵者先目亦

  系有职人员后生其土兵也自周成王时献雉之
  后数千百年未闻入贡虽 元明之
初名属内附然
  皆迫于压制并非出自谆诚未有不加兵威不事
  招致而自效恭顺万里远来如
 今日者也兹 (第 239a 页)
全书
钦定国子监志卷二十七
 监制二
  建葺
   顺治元年我
世祖章皇帝定鼎燕京
命饬新国子监扩 元明之
旧左
  庙右署规制大备时祭酒李若琳疏言满洲官员 (第 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