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法制類
時令類
雜史類
載記類
金石類
高琪奏曰圣主以宗庙社稷为心法上天
行健之义忧勤庶政夙夜不遑乃太平之阶也
兴定间中都副留守郭文振上疏曰 扬子云
有言御得 (第 22b 页)

扬子云
曰获福之大莫先于和穆遘祸之深莫过于内
难每服斯言以为警戒矧今睹王室大事岂得韬笔默
尔而已哉臣将恐天下 (第 31a 页)
为商蕤
宾为角南吕为徵应钟为羽大吕为变宫夷则为变徵
他月仿此故先王之作律吕也所以辩天地四方阴阳
之声 扬子云
曰声生于律律生于辰故律吕配五行通
八风历十二辰行十二月循环转运义无停止譬如立
春木王火相立夏火王土相 (第 28b 页)
武帝曰恨不得与此人
同时及相如至终于文园令不以公卿之位处之者盖
非其所任故也谨按汉法所举之主终身保任 扬雄
(第 36b 页)
敞从之受凉州刺史杜邺沛
人援礼讲学大夫秦近亦能言之孝平时徵礼等百馀
人说文字于未央宫中以礼为小学元士 黄门侍郎扬
采以作训纂篇及亡新居摄自以应运制作使大司 …… (第 12b 页)
三辈汉武笃好经术立于学官虽章句大脩而比兴未
喻时 扬雄
司马相如由是选耎观望将迎忌讳劝百讽
一推波助澜文虽有馀不足称也然以本学寖盛时因
灾异屡起直声初或不究 …… (第 22b 页)
画本路图
一上职方所冀天下险要不窥牖而可知九州轮广如
指掌而斯在帝从之
仁宗皇祐二年司马光乞印行荀子 扬子
法言状曰臣
伏以战国以降百家蜂起先王之道荒塞不通独荀卿 (第 25b 页)
扬雄
排攘众流张大正术使后世学者坦知去从国家
博采艺文扶翼圣化至于庄列异端医方细伎皆命摹 …… (第 25b 页)
以广其传顾兹二书犹有所阙虽民间颇蓄私本文
字讹误读不可通诚恐贤达之言寝成废缺今欲乞降
下崇文院将荀子 扬子
法言本精加考校讫雕板送国
子监依诸书例印卖臣愚懵不达大体不胜区区贪陈
所见
至和二年翰林学士欧阳脩上 …… (第 26a 页)
孔子所定不敢轻议尝窃观六国以后西汉之前号缀
文之士者𩔖皆过人而过人之远者贾谊董仲舒司马
迁相如刘向 扬雄
此数子之文也盖善恶能明是非能 …… (第 33a 页)
曰爱人爱特仁之一端而安石遂以爱为仁其言中
庸则谓中庸所以接人高明所以处己孟子七篇专发
明性善而安石取 扬雄
善恶混之言至于无善无恶又
溺于佛其失性远矣
孝宗时王之望上奏曰臣闻欧阳脩曰六经之道几熄
于战国而焚于 (第 40a 页)
来厌人自黄龙竟宁时单于朝中国辄有
大故上由是难之以问公卿亦以为虚费府帑可且勿
许单于使辞去未发黄门郎 扬雄
上书谏曰臣闻六经
之治贵于未乱兵家之胜贵于未战二者皆微然而大 (第 12b 页)
丁亥广南西路转运使屯田郎中宋咸上所注 扬子

孔丛子赐三品服
戊子降吏部郎中天章阁待制知随州刘元瑜为礼部
员外郎知信州坐失举也诏减诸路指使使臣 (第 9b 页)
龙图阁直学士兼侍讲司马光并为翰林学士光累奏
固辞不许上面谕光曰古之君子或学而不文或文而
不学惟董仲舒 扬雄
兼之卿有文学尚何辞光曰臣不
能为四六上曰如两汉制诏可也光曰本朝事不可上
曰卿能举进士高等而不能为四六 (第 21b 页)
耳夫死刑重生刑
轻故犯法者多而鞭扑之不能禁止者不幸皆寘之于
死以刑为不忍而不免于杀之是欲轻之而反重也
曰肉刑之刑刑也惟相时之宜而增损之则轻重有
伦而不失古之所以制刑之意矣盖治世刑重乱世刑
轻故五刑之属三 (第 28b 页)
已传萧禧兼恐理会展拓城池事未知今此张
皇是何监司指挥可速以闻(究竟/何如) 判国子监常秩等
乞立孟轲 扬雄
像于孔子庙庭仍加爵号又乞追尊孔
子以帝号诏两制与国子监礼院官同详定后不果行 (第 23b 页)
命彼后车谓
之载之是也自秦兼九国车服西汉因之大驾属车八
十一乘故东汉志曰属车八十一乘尚书御史所载又 扬雄
曰鸱夷国器托于属车张衡曰属车之簉载猃猲獢
匪惟玩好乃有秘书则是汉之属车非独载人又以载
物亦仪礼所谓毕 (第 8a 页)
而依违
苟且怀不尽之情以事陛下者非臣子之义也故臣不
敢避僭黩之诛愿毕其说夫礼莫严于祭祭莫重于天
神故 扬雄
曰祭莫重于地地莫重于天言祭祀之重莫
如天也今明堂以享天神而所祀之神忽有更易此诚
务稽古训而不牵于诸儒 (第 11a 页)
盖不可废夫人受形于天以法坏之故谓之肉刑 扬子
曰肉刑之刑刑也周穆王训刑大则五刑次则五宥又
次则赎凡十五等轻重有伦至汉文帝罢之若革秦之
敝欲休养生民 (第 2b 页)
马光者未论别事其辞枢密副使
朕自即位以来惟见此一人他人则虽迫之使去亦不
肯矣又因泛论古今人物宗孟盛称 扬雄
之贤上作色 (第 16a 页)
扬雄
著剧秦美新不佳也他日宗孟又因奏书请官
属恩上曰所修书谬甚无恩宗孟又引例书局仪鸾司 …… (第 16a 页)
等当赐帛上以小故未答王安礼进曰修书谬仪鸾司
等人恐不预上为之笑罢朝安礼戏宗孟曰 扬雄
为公
坐累(旧纪书宗孟治府第违法/罢知汝州新纪不书因依) 尚书右丞王安礼为
尚书左丞朝散大夫吏部尚书 (第 16b 页)
放诏通限十年还 诏自今春秋释奠以邹国公孟轲
配食文宣王设位于兖国公之次荀况 扬雄
韩愈以世
次从祀于二十一贤之间并封伯爵况兰陵雄成都愈
昌黎初晋州州学授陆长愈言近封孟轲为邹国公谓
宜 …… (第 25b 页)
从祀岂必其同时人也
孟子于孔圣之门当在颜子之列久未配食诚为阙典
伏请自今春秋释奠以邹国公孟子配食荀况 扬雄

愈并以世次先后从祀于左邱明等二十一贤之间左
邱明至范宁等二十一人并封伯爵乞荀况 (第 26a 页)
扬雄
韩愈
亦封伯爵自国子监及天下至圣文宣王庙皆塑邹国
公像其冠服同兖国公仍画荀况等像于从祀之列荀
况在左 (第 26a 页)
邱明之下 扬雄
在刘向之下韩愈在范宁之下 …… (第 26a 页)
礼部所请朱本又加详焉而哲宗)
(实录新旧本并于元丰八年三月二十八日辛酉书诏/孟子同颜回配享文宣王荀卿 扬雄
韩愈同左邱明从)
(祀令学士院修撰赞文似重复也盖三月二十八日但/令学士院修撰赞文耳其配享从祀则七年五 (第 26b 页)
明殿学
士知江宁府王安礼宽衣金带银帛有差(新旧录于辛/酉二十八日)
(并载诏孟子同颜回配享文宣王荀况 扬雄
韩愈同左/邱明从祀令学士院修撰赞文按此己见七年五月二)
(十四日今/并削去)
壬戍刑部言差使借差殿侍 (第 13a 页)
之德莫盛于此由学以致之也九
二九五皆曰利见大人盖非学则不能为大人故尧舜
稽古垂衣裳而天下治圣学之效也 扬雄
曰学之为王
者事其已久矣尧舜禹汤文武汲汲仲尼皇皇其已久
矣学始于伏羲至于成王易诗书所称圣人所述为万 (第 22a 页)
之务求至当以称先帝所以尊奉神灵之意黄贴子称
合祭议臣等谓不可者二十二人谓可者八人 扬子

人是其所是而非其所非将谁使正之曰万物纷错则
占诸天众言淆乱则折诸圣在则人亡则书周礼圣之
言也合祭 …… (第 15a 页)
之盖先王尊事五帝与昊天同服冢宰掌祀
五帝与祀大神祇之礼同则明堂并祀昊天五帝不为
过也秦祀白青黄赤四帝 扬雄
以为僣祭天之礼汉武
帝祀泰一五帝于明堂奉高皇帝坐配之盖天神贵者
曰泰一其佐曰五帝虽出于方士之言然所指 (第 35b 页)
仪常从在属车间时 扬雄待诏
承明奏赋以讽其略曰
想西王母欣然而上寿兮屏玉女而却虙妃言妇女不
当与斋祠之间也臣今备位夏官职在卤簿准 (第 17b 页)
舆罪在不赦而况
指斥宗庙乎虽陛下仁圣欲示兼容然而轼之情理不
顺其如国法何其如公议何此固人神之所共恶也

曰天地无不容也不容于天地者其帷不仁不义乎
陛下试考轼辙所为可谓不仁不义者矣是安可容邪
孔子曰恶居下流 (第 1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