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史部
 枢密院言向奉诏遇河外事宜𦂳急许勾备北将兵
毋得过五指挥今请不拘有无事宜委自都总管司相

度差人替兑毋得过半年轮往河外及沿河防拓仍请
额外招募土兵从之 熙河经略司言西蕃斯纳等族
背鄂特凌古奔夏国辉和尔两界往来谋取董戬侄溪巴乌
以董矩为主又兰州沿边安抚司探到董戬侄辖 扬乌
尔自西海率吐蕃辉和尔人马去青唐城二百里驻兵有
斯纳森摩隆博三族归之鄂特凌古遣弟布冯侄结察斡
等率兵追 (第 17a 页)
捕为辖 扬乌
尔所败又闻 (第 17a 页)
扬乌
尔乃斯纳
森摩隆博族召之欲以继董戬其鄂特凌古自承袭以来 (第 17a 页)
以元非种姓部族颇怀不服又据探报如此然未知辖 扬乌
尔与董戬是何亲属青唐部族肯信伏否于董戬
是亲人心归向自能渐次招集不顺鄂特凌古部族势须
持久而又青唐日 (第 17b 页)
不与夏国通婚深恐西贼乘此衅
隙援助辖 扬乌
尔遂窥青唐即于边防非便苟鄂特凌
古势寡力亏求援于汉及率众归投若拒而不纳缘系朝
廷封袭之人兼恐反顺西夏 (第 17b 页)
共抗中国为患不细若与
援助接纳又辖 扬乌
尔既是董戬苗裔部族信伏于理 …… (第 17b 页)
未见其可未审何以措置可无后患诏范育审探的实
精心讲虑预为谋画密具方略以闻(溪巴乌即辖 扬乌
尔/也据陇右录羌人)
(不敢斥溪巴乌名呼为辖 (第 18a 页)
扬乌
尔经略司及沿边安抚司/各奏故称号不同汪藻青唐录误载此事于六年六月)
(今不/取) 进呈新历(政目二十 (第 18a 页)
鄂特凌古同意本不知族下有谋万一手下自有兵马必
须用兵相敌乃是河南从此未得安静未委可与不可
先以辖 扬乌
尔事开说结斡磋使晓知祸福令其属汉毋
助鄂特凌古然后河南可以不招而定结斡磋其父被擒
终有怨汉之意若未能 (第 6b 页)
问又前令开谕鄂特凌古本路亦以
谓未可遣人前去虑因此隔绝情意不通若鄂特凌古审
知熙河已曾招其部族又有辖 扬乌
尔之衅复又西贼
拘质其使从此合谋未为安便检详元祐元年内为鄂
特凌古与其首领不和亦曾降诏戒约今可效此诏 (第 8b 页)
令范
育将先降下开谕指挥秖作帅臣意随宜增损别以勾
当为名速选有心力善辩之人往谕鄂特凌古并包容辖 扬乌
尔招安斯纳等族早至安帖无致满裕克窥伺生心 (第 8b 页)

扬乌
前来青唐为主今闻青唐已乱遣去人未敢回归
又缘辖正已迁在青唐外城万一辖 (第 20a 页)
扬乌
乘虚领众径
入青唐其势方盛未必肯归汉既未归汉即河北总噶尔
一带部族势必须归辖 (第 20a 页)
扬乌
灼然之理无可疑者辖 (第 20a 页)

初领众来邈川住坐本望汉家与之为主借助声势
平复嘉勒氏故土今已失望虽通归汉之意心怀疑贰未
必有决然出汉 …… (第 20a 页)
青唐城已来招纳未出汉部族及具措置事
件申经略司相度施行事毕如可以归河州即禀经略
司措置经略司奏所称辖 扬乌
即溪巴乌次子隆赞时
朝廷已有诏罢王悯都统制而悯未受诏也(青唐录载/二事并依)
(实录但稍删润其文耳然 (第 20b 页)
  汉郎中郑固碑

君讳固字伯坚蓍君元子也含中和之淑质履上仁(阙/三)
(字/)孝友著乎闺门至行立乎乡党初受业于欧阳遂穷
究于典籍膺游夏之文学襄冉季之政事弱冠仕郡吏
诸曹掾史主簿督邮五官掾功曹入则腹心出则爪牙
忠以卫上清以自脩犯颜謇谔造□诡辞加以好成方
类推贤达善逡遁退让当世以此服之邦后珍玮以为
储举先屈计掾奉我(阙/)贡清眇冠乎群彦德能简乎圣
心延熹元年二月十九日诏拜郎中非其好也以疾固

辞未满期限从其本规乃遘凶悯年四十二其四月廿
四日遭命陨身痛如之何先是君大男孟子有 扬乌

才善性形于岐嶷(阙二/字)见于垂髫年七岁而天大君夫
人所共哀也故建(阙/)共坟配食斯坛以慰考妣之 (第 9b 页)
十五人)
济南府 德州自卫河东岸德州卫之张家口至恩县之四女树四
十一里又自西岸左卫之郑家口至德州卫之 扬乌
屯二十里置浅铺
(下八里屯浅四里七浅耿家湾浅刘皮口浅蔡张成口浅/上八里堂浅六铺老人六人夫六十人州设 (第 16a 页)
得罪,以斯为戒,可不惧哉。十五志学,诚有其文,若年降无几,而深有志尚者,何必限以一格,而不许其进邪。 扬乌
豫玄,实在弱齿;五十学易,乃无大过。
昔中朝助教,亦用二品。颍川陈载已辟太保掾,而国子取为助教,即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