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書類
編年類
地理類
職官類
傳記類
正史類
卒追封姑孰郡公
冬十月帝还南京
十一月诏使访求贤才
以孔子五十六世孙希学(字士/行)袭封衍圣公希大世袭
曲阜县知县
元时衍圣公 秩三品帝谓礼部曰孔子万世师后嗣
秩止三品弗称其授希学秩二品赐银印置衍圣公 (第 3b 页)
冬十月帝还南京
十一月诏使访求贤才
以孔子五十六世孙希学(字士/行)袭封衍圣公希大世袭
曲阜县知县
元时衍圣公 秩三品帝谓礼部曰孔子万世师后嗣
秩止三品弗称其授希学秩二品赐银印置衍圣公 (第 3b 页)
以翰林
院官执事 乙亥亲王额森特穆尔出镇北边 丙戌
诏同佥枢密院事雅克特穆尔教阅诸卫军 戊子进袭
封 衍圣公孔思晦 阶嘉议大夫时山东廉访副使王鹏 …… (第 22b 页)
南言 思晦 袭封上公而阶止四品于格弗称且失尊崇
意故有是命 (第 23a 页)
思晦 以宗祀责重恒惧弗胜每遇祭祀必
敬必慎先是庙燬于兵后虽苟完而角楼围墙未备 (第 23a 页)
思
晦 竭力营度以复其旧金丝堂坏又一新之祭器礼服
悉加整饬又以尼山乃毓圣之地故有庙已毁民冒耕
祭田且百年 (第 23a 页)
思晦 复其田里请置尼山书院以列于学
官朝廷从之三氏学旧有田三千亩占于豪民子思书
院旧有营运钱万缗贷于民取子 …… (第 23a 页)
不输子钱并负其本 思晦 皆理而复之圣父旧封齐国
公 (第 23b 页)
思晦 言于朝曰宣圣封王而父爵犹公愿加褒崇乃
诏加封启圣王圣母王夫人五季时孔末之后方盛欲
以伪灭真害宣圣子孙 (第 23b 页)
几尽至是其裔复欲冒称宣圣
后 思晦 以为不早辨则真伪久益不可明彼与我不共
戴天乃列于族与共拜殿庭可乎遂会族人稽典故斥
之既又重刻宗谱于石 (第 23b 页)
院官执事 乙亥亲王额森特穆尔出镇北边 丙戌
诏同佥枢密院事雅克特穆尔教阅诸卫军 戊子进袭
封 衍圣公孔思晦 阶嘉议大夫时山东廉访副使王鹏 …… (第 22b 页)
南言 思晦 袭封上公而阶止四品于格弗称且失尊崇
意故有是命 (第 23a 页)
思晦 以宗祀责重恒惧弗胜每遇祭祀必
敬必慎先是庙燬于兵后虽苟完而角楼围墙未备 (第 23a 页)
思
晦 竭力营度以复其旧金丝堂坏又一新之祭器礼服
悉加整饬又以尼山乃毓圣之地故有庙已毁民冒耕
祭田且百年 (第 23a 页)
思晦 复其田里请置尼山书院以列于学
官朝廷从之三氏学旧有田三千亩占于豪民子思书
院旧有营运钱万缗贷于民取子 …… (第 23a 页)
不输子钱并负其本 思晦 皆理而复之圣父旧封齐国
公 (第 23b 页)
思晦 言于朝曰宣圣封王而父爵犹公愿加褒崇乃
诏加封启圣王圣母王夫人五季时孔末之后方盛欲
以伪灭真害宣圣子孙 (第 23b 页)
几尽至是其裔复欲冒称宣圣
后 思晦 以为不早辨则真伪久益不可明彼与我不共
戴天乃列于族与共拜殿庭可乎遂会族人稽典故斥
之既又重刻宗谱于石 (第 23b 页)
(康熙五十/五年袭职)孔继泰(六十九代雍/正四年袭职)
尼山书院学录
(书院在尼山之麓圣母祷尼山而生孔子实毓圣之/灵区也元至顺二年 衍圣公孔思晦 请设尼山书院)
(洙泗书院山长各一员本年以彭璠为山长璠卒以/益都路马犹子为山长至元三年以溪达识为山 …… (第 9a 页)
(书院在孔林之东二里许周敬王三十六年孔子自/卫反鲁乃与弟子讲道于洙泗之上鲁记所载孔子)
(讲堂即此也元时创建请额为洙泗书院至顺二年/以 衍圣公孔思晦 之请设山长听衍圣公保举族人)
(之贤者任之孔滨五十三代由保举授山长孔思迅/五十四代孔克昌五十五代孔 …… (第 10a 页)
书院祀典
尼山书院(在曲阜县东南六十里尼山之上周显德/中创建宋庆历中文宣公孔宗愿大建祠)
(宇元至顺三年 衍圣公孔思/晦 请命重建赐额尼山书院)南为大成门(两/重)中为大
成殿(五/间)殿内祀 …… (第 30a 页)
(祐四年七月南台监察御史段杰请修兖国公庙宇建/正殿五间两庑神门泰定三年复买地二劵于园之北)
(奉敕创建新庙致和元年八月落成元天历二年冬十/一月壬辰 衍圣公孔思晦 暨曲阜县尹孔思凯等颜氏)
(五十五代孙族长秘会集诸孙预行告礼迁圣像于新/庙是日兖国公诞辰也明洪武十 (第 31b 页)
尼山书院学录
(书院在尼山之麓圣母祷尼山而生孔子实毓圣之/灵区也元至顺二年 衍圣公孔思晦 请设尼山书院)
(洙泗书院山长各一员本年以彭璠为山长璠卒以/益都路马犹子为山长至元三年以溪达识为山 …… (第 9a 页)
(书院在孔林之东二里许周敬王三十六年孔子自/卫反鲁乃与弟子讲道于洙泗之上鲁记所载孔子)
(讲堂即此也元时创建请额为洙泗书院至顺二年/以 衍圣公孔思晦 之请设山长听衍圣公保举族人)
(之贤者任之孔滨五十三代由保举授山长孔思迅/五十四代孔克昌五十五代孔 …… (第 10a 页)
书院祀典
尼山书院(在曲阜县东南六十里尼山之上周显德/中创建宋庆历中文宣公孔宗愿大建祠)
(宇元至顺三年 衍圣公孔思/晦 请命重建赐额尼山书院)南为大成门(两/重)中为大
成殿(五/间)殿内祀 …… (第 30a 页)
(祐四年七月南台监察御史段杰请修兖国公庙宇建/正殿五间两庑神门泰定三年复买地二劵于园之北)
(奉敕创建新庙致和元年八月落成元天历二年冬十/一月壬辰 衍圣公孔思晦 暨曲阜县尹孔思凯等颜氏)
(五十五代孙族长秘会集诸孙预行告礼迁圣像于新/庙是日兖国公诞辰也明洪武十 (第 31b 页)
措袭封衍圣公
元史 孔思晦 列传孔氏族人相与议 (第 24a 页)
思晦 嫡长且
贤宜袭封爵奉祠事状上政府事未决仁宗亲取
孔子谱牒按之曰以嫡应袭封者 (第 24a 页)
思晦 也复奚疑
特授中议大夫袭封衍圣公月俸百缗加至五百
缗赐四品印泰定三年山东廉访副使王鹏南言
…… (第 24a 页)
院请额设官朝廷允之许立子思书院置山长一
员职视大庠校官
山东通志尼山书院在尼山之麓实毓圣之区也
元至顺二年 衍圣公孔思晦 请设尼山书院山长
本年以彭璠为山长璠卒以益都路马犹子为山 …… (第 24b 页)
长洙泗书院在孔林之东孔子自卫反鲁与弟子
讲道于洙泗之上鲁记所载孔子讲堂即此也元
时创建请额至顺二年 衍圣公孔思晦 请设山长
听衍圣公保族人之贤者任之
阙里文献考元虞集尼山创建书院记至顺三年
(第 25a 页)
衍圣公思晦 用林庙管勾简实理言请复尼山祠
庙置官师奉祠荐彭璠可用至元二年中书左丞
王公𢡟德率同列执政者 (第 25a 页)
元史 孔思晦 列传孔氏族人相与议 (第 24a 页)
思晦 嫡长且
贤宜袭封爵奉祠事状上政府事未决仁宗亲取
孔子谱牒按之曰以嫡应袭封者 (第 24a 页)
思晦 也复奚疑
特授中议大夫袭封衍圣公月俸百缗加至五百
缗赐四品印泰定三年山东廉访副使王鹏南言
…… (第 24a 页)
院请额设官朝廷允之许立子思书院置山长一
员职视大庠校官
山东通志尼山书院在尼山之麓实毓圣之区也
元至顺二年 衍圣公孔思晦 请设尼山书院山长
本年以彭璠为山长璠卒以益都路马犹子为山 …… (第 24b 页)
长洙泗书院在孔林之东孔子自卫反鲁与弟子
讲道于洙泗之上鲁记所载孔子讲堂即此也元
时创建请额至顺二年 衍圣公孔思晦 请设山长
听衍圣公保族人之贤者任之
阙里文献考元虞集尼山创建书院记至顺三年
(第 25a 页)
衍圣公思晦 用林庙管勾简实理言请复尼山祠
庙置官师奉祠荐彭璠可用至元二年中书左丞
王公𢡟德率同列执政者 (第 25a 页)
圣王夫人(元史文/宗纪)
(圣谨案宋大中祥符中追封/ 父为齐国公)
(圣母为鲁国太夫人至是始晋王爵从 孔思晦 请/ 也)
至顺三年春正月壬午封
孔子妻郓国夫人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夫人(仝/上)
明 (第 5b 页)
(圣谨案宋大中祥符中追封/ 父为齐国公)
(圣母为鲁国太夫人至是始晋王爵从 孔思晦 请/ 也)
至顺三年春正月壬午封
孔子妻郓国夫人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夫人(仝/上)
明 (第 5b 页)
五月始改永兴至十月而雄戒亦罢免矣 初
公府止设掌书一人书籍音乐无专司元仁宗
延祐间 孔思晦 请用辟雍故事置管勾典籍司
乐三人分掌之中书集贤吏礼部胄监往复咨
问数年始得置设 元仁宗延 (第 19a 页)
公府止设掌书一人书籍音乐无专司元仁宗
延祐间 孔思晦 请用辟雍故事置管勾典籍司
乐三人分掌之中书集贤吏礼部胄监往复咨
问数年始得置设 元仁宗延 (第 19a 页)
(进士第一累官尚书郎中从金主于蔡蔡陷几被杀/以万户张柔救免世祖即位首授翰林学士承旨知)
(制诰典章制度皆所裁定卒谥文/康所著有论语集义及应物集) 孔思晦(孔子五十/四世孙资)
(质端重而性简默读书讲求义理不事词章家贫躬/耕以为养虽剧寒暑而为学弗懈远近争聘为弟子)
(师袭封衍圣公修理庙庭请加封宣圣/父为启圣王母为王夫人卒谥文肃) 王玉汝(郓人/少习) (第 57a 页)
(制诰典章制度皆所裁定卒谥文/康所著有论语集义及应物集) 孔思晦(孔子五十/四世孙资)
(质端重而性简默读书讲求义理不事词章家贫躬/耕以为养虽剧寒暑而为学弗懈远近争聘为弟子)
(师袭封衍圣公修理庙庭请加封宣圣/父为启圣王母为王夫人卒谥文肃) 王玉汝(郓人/少习) (第 57a 页)
朝特命为孔颜孟三氏教授邹鲁之人服诵遗训久
而不忘䇓气宇端重音吐洪亮讲说特精详子弟从
之者诜诜如也其弟子知名者甚多马祖常 孔思晦
瓜尔佳之奇杨刚中尤显䇓无子有经说及文集行世
吴澄序其书以为议论正援据博贯穿纵横俨然新
安朱氏之尸 (第 16a 页)
而不忘䇓气宇端重音吐洪亮讲说特精详子弟从
之者诜诜如也其弟子知名者甚多马祖常 孔思晦
瓜尔佳之奇杨刚中尤显䇓无子有经说及文集行世
吴澄序其书以为议论正援据博贯穿纵横俨然新
安朱氏之尸 (第 16a 页)
月辛未,祭先农。乙亥,营王也先帖木儿出镇北边。壬午,畋于漷州。诸王大沙、阿荣、达里俱出镇北边。戊子, 衍圣公孔思晦
进阶嘉议大夫。马忽思为云南行省平章政事,提调乌蒙屯田。庚寅,八百媳妇蛮来献方物。
三月辛丑,皇
三月辛丑,皇
思卜长出亦思宅卜卒,命塔失铁木儿、纽泽监修佛事。丙戌,诏同佥枢密院事燕帖木儿教阅诸卫军。戊子,进袭封 衍圣公孔思晦
阶嘉议大夫。以马(忽思)〔思忽〕为云南行省平章政事,提调乌蒙屯田。庚寅,八百媳妇蛮酋招南通来献方物。
初,囊加台据蜀叛,死于难,特赠推忠秉义效节功臣、资善大夫、中书右丞、上护军,追封蜀郡公,谥忠悯。 孔思晦
孔思晦, 字明道,孔子五十四世孙也。资质端重,而性简默,童丱时,读书已识大义。及长,授业于导江张,讲求义理, ……水不入口者五日。至大中,举茂才,为范阳儒学教谕。延祐初,调宁阳学。先是,两县校官率以廪薄不能守职,而 思晦 以俭约自将,教养有法,比代去,学者皆不忍舍之。于是孔氏族人相与议: 思晦 嫡长且贤,宜袭封爵,奉祠事。状上政府,事未决。仁宗在位,雅崇尚儒道,一日,问:「孔子之裔今几世,袭爵为谁?」廷臣具对曰:「未定。」帝亲取孔氏谱牒按之,曰:「以嫡应袭封者, 思晦 也,复奚疑!」特授中议大夫,袭封衍圣公,月俸百缗,加至五百缗,赐四品印。泰定三年,山东廉访副使王鹏南言:「袭爵上公,而阶止四品,于格弗称,且失尊崇意。」明年,升嘉议大夫。至顺二年,改赐三品印。 思晦 以宗祀责重,恒惧弗胜,每遇祭祀,必敬必慎。初,庙毁于兵,后虽苟完,而角楼围墙未备, 思晦 竭力营度,以复其旧。金丝堂坏,又一新之,祭器礼服,悉加整饬。又以尼山乃毓圣之地,故有庙,已毁,民冒耕祭田且百年, 思晦 复其田,且请置尼山书院,以列于学官,朝廷从之。三氏学旧有田三千亩,佔于豪民,子思书院旧有营运钱万缗,贷于民取子钱,以供祭祀,久之,民不输子钱,并负其本, 思晦 皆理而复之。圣父旧封齐国公, 思晦 言于朝曰:「宣圣封王,而父爵犹公,愿加褒崇。」乃诏加封圣父启圣王,圣母王夫人。
五季时,孔末之后方盛,欲以伪灭真,害宣圣子孙几尽,至是,其裔复欲冒称宣圣后。 思晦 以为:「不早辨则真伪久益不可明,彼与我不共戴天,乃列于族,与共拜殿庭,可乎?」遂会族人,稽典故斥之,
孔思晦, 字明道,孔子五十四世孙也。资质端重,而性简默,童丱时,读书已识大义。及长,授业于导江张,讲求义理, ……水不入口者五日。至大中,举茂才,为范阳儒学教谕。延祐初,调宁阳学。先是,两县校官率以廪薄不能守职,而 思晦 以俭约自将,教养有法,比代去,学者皆不忍舍之。于是孔氏族人相与议: 思晦 嫡长且贤,宜袭封爵,奉祠事。状上政府,事未决。仁宗在位,雅崇尚儒道,一日,问:「孔子之裔今几世,袭爵为谁?」廷臣具对曰:「未定。」帝亲取孔氏谱牒按之,曰:「以嫡应袭封者, 思晦 也,复奚疑!」特授中议大夫,袭封衍圣公,月俸百缗,加至五百缗,赐四品印。泰定三年,山东廉访副使王鹏南言:「袭爵上公,而阶止四品,于格弗称,且失尊崇意。」明年,升嘉议大夫。至顺二年,改赐三品印。 思晦 以宗祀责重,恒惧弗胜,每遇祭祀,必敬必慎。初,庙毁于兵,后虽苟完,而角楼围墙未备, 思晦 竭力营度,以复其旧。金丝堂坏,又一新之,祭器礼服,悉加整饬。又以尼山乃毓圣之地,故有庙,已毁,民冒耕祭田且百年, 思晦 复其田,且请置尼山书院,以列于学官,朝廷从之。三氏学旧有田三千亩,佔于豪民,子思书院旧有营运钱万缗,贷于民取子钱,以供祭祀,久之,民不输子钱,并负其本, 思晦 皆理而复之。圣父旧封齐国公, 思晦 言于朝曰:「宣圣封王,而父爵犹公,愿加褒崇。」乃诏加封圣父启圣王,圣母王夫人。
五季时,孔末之后方盛,欲以伪灭真,害宣圣子孙几尽,至是,其裔复欲冒称宣圣后。 思晦 以为:「不早辨则真伪久益不可明,彼与我不共戴天,乃列于族,与共拜殿庭,可乎?」遂会族人,稽典故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