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史評類
職官類
史鈔類
時令類
傳記類
目錄類
載記類
正史類
右符箓(一百三部一/百五十九卷)
气经新旧服法三卷(唐康仲/熊撰)康真人气诀一卷(同/上)服内
元气诀一卷(同/上)太无先生气诀一卷(唐大中/人撰)修生养气
诀一卷(唐司马/承祯撰)气诀一卷(孙思/邈撰)张果气诀一卷 达磨
诸家气诀一卷 养生服气诀一卷 调元气诀一卷
调三元气诀一卷(李真/人撰)太和真气诀一卷(河上/公述)中山
玉匮神气诀一卷 (汉张道/陵 撰)服内元气诀一卷(烟萝/子撰)内指 …… (第 23a 页)
炉鼎要妙图经一卷
金木万灵诀一卷(葛洪/撰)灵砂圣石玉路丹诀一卷 黄
舆金丹密诀一卷 刚子丹诀一卷 (张道/陵 撰)元君肘后方
三卷 大还丹金虎白龙论一卷(唐隐士还/阳子撰)太上肘后 …… (第 29b 页)
丹法
一卷 蓬莱山草药还丹诀一卷(黄元/钟撰)灵剑子(许真/君撰)剑
诀大丹法一卷 峨嵋山神异记三卷 (汉张道/陵 撰)黄牙河 …… (第 34a 页)
右金石药(三十一部/三十五卷)
灵宝神仙玉芝瑞草图二卷 太上灵宝芝品一卷
芝经一卷 灵芝记五卷 种芝经九卷 芝草黄精
经一卷 神仙芝草图二卷 灵宝服食五芝晶经一
卷 延寿灵芝瑞图一卷 白云仙人灵草歌一卷
经食草木法一卷(陶隐/居撰)神仙得道灵药经一卷 (汉张道/陵 撰)
养生神仙方三卷 洞灵仙方一卷(梁邱/子撰)仙茅根方一 (第 35b 页)
气经新旧服法三卷(唐康仲/熊撰)康真人气诀一卷(同/上)服内
元气诀一卷(同/上)太无先生气诀一卷(唐大中/人撰)修生养气
诀一卷(唐司马/承祯撰)气诀一卷(孙思/邈撰)张果气诀一卷 达磨
诸家气诀一卷 养生服气诀一卷 调元气诀一卷
调三元气诀一卷(李真/人撰)太和真气诀一卷(河上/公述)中山
玉匮神气诀一卷 (汉张道/陵 撰)服内元气诀一卷(烟萝/子撰)内指 …… (第 23a 页)
炉鼎要妙图经一卷
金木万灵诀一卷(葛洪/撰)灵砂圣石玉路丹诀一卷 黄
舆金丹密诀一卷 刚子丹诀一卷 (张道/陵 撰)元君肘后方
三卷 大还丹金虎白龙论一卷(唐隐士还/阳子撰)太上肘后 …… (第 29b 页)
丹法
一卷 蓬莱山草药还丹诀一卷(黄元/钟撰)灵剑子(许真/君撰)剑
诀大丹法一卷 峨嵋山神异记三卷 (汉张道/陵 撰)黄牙河 …… (第 34a 页)
右金石药(三十一部/三十五卷)
灵宝神仙玉芝瑞草图二卷 太上灵宝芝品一卷
芝经一卷 灵芝记五卷 种芝经九卷 芝草黄精
经一卷 神仙芝草图二卷 灵宝服食五芝晶经一
卷 延寿灵芝瑞图一卷 白云仙人灵草歌一卷
经食草木法一卷(陶隐/居撰)神仙得道灵药经一卷 (汉张道/陵 撰)
养生神仙方三卷 洞灵仙方一卷(梁邱/子撰)仙茅根方一 (第 35b 页)
枣得而食之后天而老又抱朴子云韩终服菖蒲
十三年诗载古逸当是周秦时人
汉
赵昉临晋人 张道陵 弟子有仙术后飞升今永泉里赵
昉村其遗名也旁有升仙洞存焉
北魏
罗崇之河东人受道于中条山世祖令崇立坛 (第 2a 页)
十三年诗载古逸当是周秦时人
汉
赵昉临晋人 张道陵 弟子有仙术后飞升今永泉里赵
昉村其遗名也旁有升仙洞存焉
北魏
罗崇之河东人受道于中条山世祖令崇立坛 (第 2a 页)
帝校猎上林苑历函谷关遂狩于广成苑十二月还
幸太学 桓典为侍御史宦官畏之典常乘骢马京师
为之语曰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骢马青/白杂色)典焉之孙也
(顺帝永建初焉为/太傅焉荣之孙也)
六年春三月辛未赦天下 夏大旱 爵号皇后母为
舞阳君 秋金城河水溢出二十馀里 五原山岸崩
(纵考异曰本纪云大冇年按今夏大旱/ 使秋成亦不得为大冇年今不取) 初钜鹿张角
奉事黄老以妖术教授号太平道咒符水以疗病(妖于/骄翻)
(咒职/救翻)令病者跪拜𩠐过(首式又翻今道家所施符/水祖 张道陵 盖同此术也)或时
病愈众共神而信之角分遣弟子周行四方转相诳诱
(诳居况翻/诱音酉)十馀年间徒众数十万 (第 6a 页)
幸太学 桓典为侍御史宦官畏之典常乘骢马京师
为之语曰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骢马青/白杂色)典焉之孙也
(顺帝永建初焉为/太傅焉荣之孙也)
六年春三月辛未赦天下 夏大旱 爵号皇后母为
舞阳君 秋金城河水溢出二十馀里 五原山岸崩
(纵考异曰本纪云大冇年按今夏大旱/ 使秋成亦不得为大冇年今不取) 初钜鹿张角
奉事黄老以妖术教授号太平道咒符水以疗病(妖于/骄翻)
(咒职/救翻)令病者跪拜𩠐过(首式又翻今道家所施符/水祖 张道陵 盖同此术也)或时
病愈众共神而信之角分遣弟子周行四方转相诳诱
(诳居况翻/诱音酉)十馀年间徒众数十万 (第 6a 页)
县自汉以来属会稽郡西/北距郡城百馀里帅读曰率)遂攻会稽会稽
内史王凝之羲之之子也世奉天师道(天师道即 张道/陵 之所传也会)
(工外/翻)不出兵亦不设备日于道室稽颡跪咒(道室奉道/之室也稽)
(音/启)官属请出兵 (第 14a 页)
内史王凝之羲之之子也世奉天师道(天师道即 张道/陵 之所传也会)
(工外/翻)不出兵亦不设备日于道室稽颡跪咒(道室奉道/之室也稽)
(音/启)官属请出兵 (第 14a 页)
士余按此说是道流借吾儒经解大义/以演绎道士二字道家虽曰宗老子而西汉以前未尝)
(以道士自名至东汉始有 张道陵 于/吉等其实与佛教皆起于东汉之时) 初王僧辩与陈
霸先共灭侯景(见一百六十四卷/世祖承圣元年)情好甚 (第 8a 页)
(以道士自名至东汉始有 张道陵 于/吉等其实与佛教皆起于东汉之时) 初王僧辩与陈
霸先共灭侯景(见一百六十四卷/世祖承圣元年)情好甚 (第 8a 页)
后无子使僧明悟为后祭南北斗(为于/伪翻)剖霹□木
书天地字及上名合而佩之(霹□木者霹□所震之木/今为 张道陵 之术者用霹)
(雳木为印云有雷/气可以镇服鬼物)祝曰佩此有子当如则天皇后事觉
己卯废为庶人移别室安置 (第 33b 页)
书天地字及上名合而佩之(霹□木者霹□所震之木/今为 张道陵 之术者用霹)
(雳木为印云有雷/气可以镇服鬼物)祝曰佩此有子当如则天皇后事觉
己卯废为庶人移别室安置 (第 33b 页)
乞留中以杜谗邪 以魏博
留后何重顺为节度使 上命道士赵归真等于三殿
建九天道场亲授法箓(道家符箓起于 张道陵 盛于寇/谦之崇而信之则后魏世祖唐)
(武宗也授/当作受)右拾遗王哲上疏切谏坐贬河南府士曹(考/)
( (第 24a 页)
留后何重顺为节度使 上命道士赵归真等于三殿
建九天道场亲授法箓(道家符箓起于 张道陵 盛于寇/谦之崇而信之则后魏世祖唐)
(武宗也授/当作受)右拾遗王哲上疏切谏坐贬河南府士曹(考/)
( (第 24a 页)
晚山 太平御览吴兴记于潜县西四十里有晚山
悉是松木真墨所出也
生仙山 咸淳临安志在县南三十里 天师张道陵
生于此山之西因以名之
地风山 咸淳临安志在县南七里风多自石穴中
起
流襄山 咸淳临安志在县南 (第 42a 页)
悉是松木真墨所出也
生仙山 咸淳临安志在县南三十里 天师张道陵
地风山 咸淳临安志在县南七里风多自石穴中
起
流襄山 咸淳临安志在县南 (第 42a 页)
(桃树千年一度生是谁来窃去须问董双成字画/精楷其背有王母乘凤傍有云气亦一奇事云)
汉
张道陵(神仙通鉴字辅汉留侯八世孙建武十年生/于吴郡天目山时黄云覆室紫气盈庭年及)
(冠身长九尺二寸庞眉广颡绿睛朱顶垂手过膝/美须髯望之俨然从学者十馀人天目山南三十)
(里西北八十里皆有讲诵之堂临安神仙观馀杭/通仙观即其地也永元四年乐蜀之溪岭深秀遂)
(隐其山按方炼龙虎大丹三年丹成年六十馀饵/之而容貌益少永寿二年九月九日在巴西赤城)
(渠亭山中太上遣使者并五帝部从持玉册授正/一真人之号以盟威都功等诸品秘箓斩邪二剑)
(玉册玉印授其长子衡于云台峰白日升天时年/一百二十三岁也笔丛道陵教法凡祈祷服罪之)
(人以三符授之一着/山上一地下一水中)
(第 2a 页)
(渠亭山中太上遣使者并五帝部从持玉册授正/一真人之号以盟威都功等诸品秘箓斩邪二剑)
(玉册玉印授其长子衡于云台峰白日升天时年/一百二十三岁也笔丛 道陵 教法凡祈祷服罪之)
(人以三符授之一着/山上一地下一水中) (第 2a 页)
汉
张道陵(神仙通鉴字辅汉留侯八世孙建武十年生/于吴郡天目山时黄云覆室紫气盈庭年及)
(冠身长九尺二寸庞眉广颡绿睛朱顶垂手过膝/美须髯望之俨然从学者十馀人天目山南三十)
(里西北八十里皆有讲诵之堂临安神仙观馀杭/通仙观即其地也永元四年乐蜀之溪岭深秀遂)
(隐其山按方炼龙虎大丹三年丹成年六十馀饵/之而容貌益少永寿二年九月九日在巴西赤城)
(渠亭山中太上遣使者并五帝部从持玉册授正/一真人之号以盟威都功等诸品秘箓斩邪二剑)
(玉册玉印授其长子衡于云台峰白日升天时年/一百二十三岁也笔丛道陵教法凡祈祷服罪之)
(人以三符授之一着/山上一地下一水中)
(第 2a 页)
(渠亭山中太上遣使者并五帝部从持玉册授正/一真人之号以盟威都功等诸品秘箓斩邪二剑)
(玉册玉印授其长子衡于云台峰白日升天时年/一百二十三岁也笔丛 道陵 教法凡祈祷服罪之)
(人以三符授之一着/山上一地下一水中) (第 2a 页)
杜光庭(宣和书谱字宾圣号东瀛子括苍人懿宗设/万言科选士光庭试其艺不中乃弃儒入道)
(著道家书颇研极至理条列科教自 汉张道陵 暨/陆修静撰集以来始末备尽羽流咸宗僖宗临御)
(光庭充麟德殿文章应制一时流辈为之敛衽尝/撰混元图 (第 26b 页)
(著道家书颇研极至理条列科教自 汉张道陵 暨/陆修静撰集以来始末备尽羽流咸宗僖宗临御)
(光庭充麟德殿文章应制一时流辈为之敛衽尝/撰混元图 (第 26b 页)
博原宠字世龙正德元年岁贡
明国子助教洪鼐墓 寿昌县志在石郭岭(传详/儒林)
分水县
汉桐柏真人墓 分水县志 张天师道陵 之父也在
九都生仙外乡其家谱载在桐庐之西北乡盖汉
时未析为分水也 (第 16b 页)
明国子助教洪鼐墓 寿昌县志在石郭岭(传详/儒林)
分水县
汉桐柏真人墓 分水县志 张天师道陵 之父也在
九都生仙外乡其家谱载在桐庐之西北乡盖汉
时未析为分水也 (第 16b 页)
曰天目又有洞府三十六所每至深秋风雨晦冥而叵
测盖灵异之所潜藏神仙于焉居宅异时尝有徐五仙 张道陵 或饵霞而服气或举室而飞升近世亦闻隐者
结庐危层高卧栖真每下视山半荟蔚䌷隮如闻婴儿
之声必有霶霈虚霫大 (第 33b 页)
测盖灵异之所潜藏神仙于焉居宅异时尝有徐五仙 张道陵 或饵霞而服气或举室而飞升近世亦闻隐者
结庐危层高卧栖真每下视山半荟蔚䌷隮如闻婴儿
之声必有霶霈虚霫大 (第 33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