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史部
他异迹多此类也尝一日题庭前
芭蕉叶云今日还债业州县者殊不介意忽为人所害
身首异处刺史为其茶毗焉
唐忠 义传
李澄之子源自以父死王难不仕隐洛阳惠
林寺年八十馀与道人圆观游甚密忽约观自峡路入
蜀观曰予久不入繁华之 (第 14a 页)
 (奇跻高连莫云碧寒影凌苍崖清流动危石八月苗/正枯犹能变甘泽体如塔妙理悟三伊巍巍抗奇节)
 (千尺岩下松萧然独凌雪珠影虽青黄月轮岂圆阙/危石扬寒泉至今伴清绝宗教院妙 义传
天台迷云)
 (净如扫初终虽五时修短自三草结隐非此峰获藏/亦真宝秋来月正圆独照松已老空心潭碧潭发幽) (第 18a 页)
   郭先生望奎
郭望奎晋江石湖里人祖孝义先生始迁郡城中孝义
先生名尚谦以至孝文学名见志乘望奎为诸生楚楚
者尝受学于镜山先生馀未详待考核焉(何公撰孝 义/先生传
后)
   县令潘士雅先生藻
潘藻字士雅以明经仕宁德训导处诸生如朋友切磋 (第 20a 页)
火六把又据本官呈前事弘治十八
年九月二十七日巳时据环县城西西河墩守瞭小甲
王友走报称沈家山墩小甲唐仲 义传
报火三把烟三
把等因节呈到臣照得镇守陜西太监刘云武安侯郑
英俱在陜城郑英见今患病不出除移文知会外看得 (第 22b 页)
有司月给米三石敕至骥已卒卒
之前一夕大星陨舍旁遗言辞恤典从之谥文靖所著
有南斋集松江志水利切要理学正 义传
于世
  吴讷
吴讷字敏德直𨽻常熟人父遵道沅陵县主簿诬系京
师乞身代事未白而父没以学行声闻江东郡县 (第 2a 页)
三人通关
大议无故以河间上章易为顿丘拜表语情已绝徵理
必无斯则魏书存实而二李失之卤莽也
  崔休子叔 义传
传云叔义坐兄㥄铸钱为城阳王徽所杀究其实铸钱
者兄叔仁非兄长儒也魏收素与崔㥄有㕁曲借家事 …… (第 20a 页)
  斛斯椿樊子鹄贺拔胜传

与齐异规定称谋逆投身西魏率曰不材此是魏书大
病斛斯人定可但不从神武敢于致难遂至躬受诋谯
集诟弥甚耳凡易代之际人臣乃心故主辄蒙恶名无
由昭雪史官随时俯仰巧取世资或以兴王自有爱憎
或以胜国须留忌讳历代类然不独一伯起氏也唐人
纂隋书目君素为义及本朝修元史奖闵本为忠此由
帝王比踪尧舜所以史官并辔董南史之良否君与臣
实交任之贺拔兄弟无令狐周书几为魏佛助所掩读

史者于鼎革之世不可不三思母徒依史官生活也
  节 义传
节义传中石祖兴可削也祖兴营太守县令两丧赐爵
上造以愚言之守令悉属王官果有治状恒典自有国
恤即无赐襚家 (第 25a 页)
  斛斯椿传
魏收立斛斯傅曲诋之所以谄高王也北史削去乐乱
干祸之辞而犹存厥性佞巧之语天下有厥性佞巧之
人而能辞店受牛留心军国重事者耶李氏著南北史
率以诸书为蓝本史论袭旧不下一意惟于列傅旧文

或芟削以见史笔或滥存以形疵陋其中玉石较然自

  节 义传
史载郭琰沓龙超乙速孤佛保三人搜补逸漏可称良
史独傅中王玄威石祖兴一以匹夫而丧天子一以部
民而结上官长 (第 24b 页)
 (间复起除敷文阁/待制知建宁府)喻良能(义乌人累官至太常寺丞/尝进忠义传二十卷孝宗)

 (深加叹赏即命颁行以开国县男致仕/所著有诸经讲义香山集与忠 义传)
王淮(金华人/幼颖悟)
 (力学绍兴中进士为台州临海尉郡守萧振一见奇/之许以公辅器以荐除监察御史迁右 …… (第 22a 页)
 (著凡二/十四卷)卲渊(兰溪人淳熙间登第教授潭州时朱文/公为守荐其学行所著有礼记解读易)
 (管/见)应镛(兰溪人登博学宏词科仕至知开/州所著有书约义礼记纂 义传
世)陈亮(永康/人自)
 (幼颖异为文俊丽雄伟有奇志恒以经济天下自任/孝宗时六诣阙上书主于恢复兼论宰 (第 22b 页)
  当史难发时,其朋友、亲族、奴仆之为存孤计者有数人。其一马要沈修若匿廷铣一子于家,家恐祸及。修若曰:『急难相救,正在此时。若学他人畏避,安赖此亲戚为』?盖所匿者其外孙也。其一吴溇马价人,素任侠,与廷镳善,率拳勇数十人,从槛车中夺廷镳少子,认为己子。逻卒并逮价人,三受三木之刑无异词,遂率其少子去。庄君佩者,允城从弟也。狱急时,君佩者,允城从弟也。狱急时,君佩竭力营救,并给衣食,

复尽收十八人骸骨归葬祖茔之侧。庄西雍,允城族子,在京师知难发,命善走者日驰五百里至家,使区处后事,越五日逻卒始及门。廷鎏长子济字曰鳞,年十岁补博士弟子,以文名,遣戍沈阳。震泽沈镰至戍所,设奇运策而救之归。济更姓王,著有半砚斋诗稿。沈镰,见「县志」「孝 义传」
,其三仆及仆妇乳母五人皆廷钺家人。一曰计阿翁,廷钺妇潘氏媵仆也。阿翁随潘氏至戍所,事主母备尝荼苦。主 (第 185 页)
  右四人,并不见执而遁,人不知其相继潜出都门也。
  馀尚复有数人,其名不可尽知,姑阙之。其报名而未受职者,吏夏隆也。何明史著之忠 义传,
夏隆南直宜兴人,康熙二十一年始卒。 (第 29 页)
    ★黎公,广东顺德人,天启辛酉举人;先忠毅时,以南康推官应聘,分考本房,共得士七人。黎公其一也。工诗善书,淹博风雅,时称名士,尤笃于气谊,所以周视师门者甚至,乃竟与先忠毅同以节 义传,
斯无愧及门矣。■
  九年丙子正月,内阁温体仁奏,逮问知县成德之母辱臣于长安门,又持本声冤于朝。上命 (第 93 页)
  垂髫和尚,太湖东山高峰寺僧也;名大么,一名照彻;俗姓强,扬州人。以讲师名于世者,十馀年。尝语人曰:『成佛作祖,惟此血性。若无血性,修行十世,不能得度』。南京陷,师欲起义而无其资。一日,见有六大舸湖中,去岸可十里许;师掉小艇觇之,旗刃森列,乃散卒避乱者。因入其舟见主者,略与之言起义事;主者许之。与归寺中,倡众起兵,从之者千馀人;战,必杀伤无算。虏怒,重兵攻之,遂溃;师力战,死于临岩山。同战死者玄珠、玄规、云白,俱吴人为僧。

    ★檗庵曰:宋德祐初,宜兴一僧名莫谦之,合义士拒元而战死,赠武功大夫。又文山「督府忠 义传」
,言万安县有僧起兵,举旗号降魔;又曰「时危聊作将,事定复为僧」!旋亦战死。今垂髫之事,先后一揆矣。偶 (第 5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