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類
政書類
別史類
編年類
目錄類
正史類
紀事本末類
金石類
史鈔類
侯陈德巩昌侯郭子兴禦却之 八月寇朔州谢彦
击破之擒其将知枢密院张宝院使哈喇巴图参政
高德并其部众 十月副将军 李文忠 出朔州擒元
太尉巴延布哈 二十五年三月安庆侯仇政理振
武朔州武备 成化十三年六月和硕达吉自大同 (第 54a 页)
击破之擒其将知枢密院张宝院使哈喇巴图参政
高德并其部众 十月副将军 李文忠 出朔州擒元
太尉巴延布哈 二十五年三月安庆侯仇政理振
武朔州武备 成化十三年六月和硕达吉自大同 (第 54a 页)
哈喇丹(万历严州府志至正十七年任寿昌簿三年/再升宣差制服豪强用法平恕士民安之其)
(去也拥道遮留邑/人为建去思亭)
明
郭彦仁(献徵录无为州人归附太祖以忠谨被知 李/文忠 用兵浙西彦仁为参谋 (第 9a 页)
文忠 守严州命)
(彦仁充本司督 (第 9a 页)
文忠 待彦仁体甚隆几攻守机/略悉预裁画金华苗将蒋英等作乱杀守臣参政)
(胡大海文忠即遣彦仁率兵讨之彦仁 …… (第 9a 页)
(二百馀人皆得释民有兄弟争财谕以天伦大义/兄弟感悔如初超擢刑部右侍郎景泰元年进尚)
(书加太/子太保)
罗铭(温州府志磐石卫百户永乐九年防倭领青门/水寨十一年正月巡哨至分水 山海 遇倭船二)
(十七只铭奋勇与/战以寡不敌遇害)
刘谦(献徵录字自牧其先由北平徙居祥符永乐辛/丑 (第 37a 页)
(去也拥道遮留邑/人为建去思亭)
明
郭彦仁(献徵录无为州人归附太祖以忠谨被知 李/文忠 用兵浙西彦仁为参谋 (第 9a 页)
文忠 守严州命)
(彦仁充本司督 (第 9a 页)
文忠 待彦仁体甚隆几攻守机/略悉预裁画金华苗将蒋英等作乱杀守臣参政)
(胡大海文忠即遣彦仁率兵讨之彦仁 …… (第 9a 页)
(二百馀人皆得释民有兄弟争财谕以天伦大义/兄弟感悔如初超擢刑部右侍郎景泰元年进尚)
(书加太/子太保)
罗铭(温州府志磐石卫百户永乐九年防倭领青门/水寨十一年正月巡哨至分水 山海 遇倭船二)
(十七只铭奋勇与/战以寡不敌遇害)
刘谦(献徵录字自牧其先由北平徙居祥符永乐辛/丑 (第 37a 页)
(口遂遇害閤门三十馀口皆殉难妾沈氏匿水沟/中贼退始出遍寻死骸认素所系锦囊得尸葬之)
傅启耀(义乌县志字秀岩熹庙时守备 山海 转天津/镇海援鲜都司寻以游击从征广东改镇虔)
(吉收复江西流寇升参将癸未移京口/明年晋都督同知明 (第 25a 页)
傅启耀(义乌县志字秀岩熹庙时守备 山海 转天津/镇海援鲜都司寻以游击从征广东改镇虔)
(吉收复江西流寇升参将癸未移京口/明年晋都督同知明 (第 25a 页)
军士每处止存十馀人馀悉令屯田
(臣/)等谨按兵志言是时封皇子权为宁王调各卫
兵往守而先是 李文忠 取元上都设开平卫及兴
和等千户所东西各四驿东接大宁西接独石考
文忠之取开平事在洪武二年六月蓝 (第 3b 页)
(臣/)等谨按兵志言是时封皇子权为宁王调各卫
兵往守而先是 李文忠 取元上都设开平卫及兴
和等千户所东西各四驿东接大宁西接独石考
文忠之取开平事在洪武二年六月蓝 (第 3b 页)
首唐愚士古诗一首先生歌一首附之卷末藏之齐阁/以无忌先生之教云 杨升庵集)
(原慎得石鼓文拓本于先师 李文忠公 窦泉所谓石虽/贞而云泐纸可寿而保传胡世将所云岐下有摹即此)
(是也元至元丁未唐愚士翻刻于太学作歌纪之 (第 17b 页)
(原慎得石鼓文拓本于先师 李文忠公 窦泉所谓石虽/贞而云泐纸可寿而保传胡世将所云岐下有摹即此)
(是也元至元丁未唐愚士翻刻于太学作歌纪之 (第 17b 页)
哉又云房昭一出紫荆意优保易燕
王即令班师顾根本也然而失先后之权如线索出一手
当盛庸相持未决之时杨文出 山海 紫荆复乘之而盛庸等
缀之于前使燕前后衡决亦一道也而未经成算虽至计 …… (第 177b 页)
运炭翰林身上不曾饶
正德初京师有谣云西涯不及东山好东山壁立西涯例
若把西涯比东山西涯满目皆荒草西涯者 文忠 李东阳
也东山者刘忠宣大夏也
一给谏建言军国重大内一款京师士大夫好穿马尾榇
裙营操官马偷拔落膘有误边 (第 188a 页)
王即令班师顾根本也然而失先后之权如线索出一手
当盛庸相持未决之时杨文出 山海 紫荆复乘之而盛庸等
缀之于前使燕前后衡决亦一道也而未经成算虽至计 …… (第 177b 页)
运炭翰林身上不曾饶
正德初京师有谣云西涯不及东山好东山壁立西涯例
若把西涯比东山西涯满目皆荒草西涯者 文忠 李东阳
也东山者刘忠宣大夏也
一给谏建言军国重大内一款京师士大夫好穿马尾榇
裙营操官马偷拔落膘有误边 (第 188a 页)
浙江提学佥事谷应泰编
太祖平汉
元顺帝至正十七年冬十月常遇春廖永安吴祯等自
铜陵进取池州太祖命 李文忠 领兵策应永安去城十
里而遇春祯等帅舟师抵城下合攻之破其北门入城
执天完将洪元帅斩之天完徐寿辉伪号也并 (第 1a 页)
太祖平汉
元顺帝至正十七年冬十月常遇春廖永安吴祯等自
铜陵进取池州太祖命 李文忠 领兵策应永安去城十
里而遇春祯等帅舟师抵城下合攻之破其北门入城
执天完将洪元帅斩之天完徐寿辉伪号也并 (第 1a 页)
(党相见序尊卑如家人礼异姓无官/者相见不答礼庶民则以官礼谒见)
蠲北平田租
六月遣都督佥事马云征大宁平之
秋七月以 李文忠 领大都督府事
冬十二月赐汪广洋死
(广洋与胡惟庸同相惟庸所为不法广洋知而不言/占城贡方物使者至省部 (第 32b 页)
蠲北平田租
六月遣都督佥事马云征大宁平之
秋七月以 李文忠 领大都督府事
冬十二月赐汪广洋死
(广洋与胡惟庸同相惟庸所为不法广洋知而不言/占城贡方物使者至省部 (第 32b 页)
(谪交阯起文/昌县主簿)
李公纪栖白斋集(字仲修龙泉人龙凤元年同叶/子奇荐起累官应天府治中)
杨大中随手录三十卷(临海人元秘书省著作/郎洪武中徵之不起)
刘明诗集四卷(字峻明龙泉人明初 李文忠 聘之不起)
项昕竹斋小稿(字彦章号抱一翁/永嘉人明初名医)
谢矩鸣穷集(字友规鄞人洪武初以户役充浙江 (第 46a 页)
李公纪栖白斋集(字仲修龙泉人龙凤元年同叶/子奇荐起累官应天府治中)
杨大中随手录三十卷(临海人元秘书省著作/郎洪武中徵之不起)
刘明诗集四卷(字峻明龙泉人明初 李文忠 聘之不起)
项昕竹斋小稿(字彦章号抱一翁/永嘉人明初名医)
谢矩鸣穷集(字友规鄞人洪武初以户役充浙江 (第 46a 页)
州败故元将江文清兵次全宁故元丞相伊苏复
以兵迎战又败之伊苏遁去进攻大兴州乃分兵
千馀为八屯伏其归路大破之明史 李文忠 傅拜
征虏左副将军与大将军分道北征至北庆州而
还道兴州禽国公江文清等降三万七千人至红
罗 (第 13a 页)
以兵迎战又败之伊苏遁去进攻大兴州乃分兵
千馀为八屯伏其归路大破之明史 李文忠 傅拜
征虏左副将军与大将军分道北征至北庆州而
还道兴州禽国公江文清等降三万七千人至红
罗 (第 13a 页)
坤(字亦资兰溪人崇祯进士除刑部主事以平恕/称改御史疏陈崇政体宥诖误广荐举恤民命)
(宽物力五事诏所司议行寻奉命巡视 山海 居庸/二关上言乞正总督陈奇瑜法警厉疆臣帝是之)
(大兵自天寿山入闱昌平肇坤分门拒守城破/身中四矢两刃 (第 24a 页)
(宽物力五事诏所司议行寻奉命巡视 山海 居庸/二关上言乞正总督陈奇瑜法警厉疆臣帝是之)
(大兵自天寿山入闱昌平肇坤分门拒守城破/身中四矢两刃 (第 24a 页)
(中进士在谏垣十二年以蹇锷著名谏武/宗游畋五事世宗端治本七事时论韪之) 李文忠
(字宗周废临安卫人宏治中举人官礼部员外以/议礼廷杖出为四川佥事整肃风纪历固原兵备)
(道) 王庭表(字民望阿迷人正德中进士以刑部郎/中命勘宁夏台浤之狱不避权贵改四)
(川佥事寻报罢里居三十馀年 (第 23b 页)
(字宗周废临安卫人宏治中举人官礼部员外以/议礼廷杖出为四川佥事整肃风纪历固原兵备)
(道) 王庭表(字民望阿迷人正德中进士以刑部郎/中命勘宁夏台浤之狱不避权贵改四)
(川佥事寻报罢里居三十馀年 (第 23b 页)
忠等师还,车驾出劳于江上。明日,达率诸将上《平沙漠表》。帝御奉天殿,皇太子亲王侍,百官朝服陪列,达、 文忠
奉表贺。礼成,退自西阶。皇太子亲王入贺。后定,凡大捷,择日以宣,其日不奏事,百官吉服贺,即日遣官荐告
,惟屯种则今日兵与军分,而屯仅存其名。当选各卫之屯馀,垦津门之沃土,如官种法行之。」章下所司,命太仆 卿董
应举管天津至山海屯田,规画数年,开田十八万亩,积谷无算。
崇祯二年,兵部侍郎申用懋言:「永平泺
崇祯二年,兵部侍郎申用懋言:「永平泺
曹国公 李文忠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第四,封奉天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曹国公,禄三千石,世袭。十七年三月戊戌获
未及答,反顾英。英出袖中槌击大海,中脑仆地。并其子关住、郎中王恺皆遇害。英等大掠城中,奔于吴。其后, 李文忠
攻杭州,杭人执英以降。太祖命诛英,刺其血以祭大海。
大海善用兵,每自诵曰:「吾武人,不知书,惟
大海善用兵,每自诵曰:「吾武人,不知书,惟
以为兵,庶便约束。」又请设沿海依山广海、碣石、神电等二十四卫所。筑城浚池,收集海岛隐料无籍等军。仍于 山海
要害地立堡屯军,以备不虞。皆报可。进都指挥使。久之卒,赐葬安德门。
长子荣袭职。次子英,果毅有
长子荣袭职。次子英,果毅有
困难,祇要将性质相类或内容关联之资料汇集排印即得;「选辑」殊非易事,至费周章。诚如周先生在第一三一种 「李文忠公
选集」「弁言」中所云:『要拿这样「篇幅浩繁」的全集选辑其中有关台湾的部分列为「台湾文献丛刊」之一,大 (第 4 页)
十二月,奉上谕:『明年四月初为俄君加冕之期,派李鸿章为正使,前往致贺』。公谢恩疏云:『臣以衰朽之馀年,沐生成之大德。但蒙驱策,岂避险艰!特以坛坫周旋,既异兵争之甚迫;风涛簸荡,尤非老病之所宜。非敢爱身,惟虞辱命。乃荷俯加勉励,令效驰驱;念其远涉之勤,勖以邦交之重。绎训词之深厚,真堪沦浃于髓肌;顾志力之衰颓,犹誓捐糜于顶踵。谨案「礼记」「大夫七十有适四方之事」,孔疏即指「远聘异国」而言。今合五洲强大之区,俨同七国纵横之局;为从来所未有,实交际所宜隆。况俄国本通聘最早之邦,而加冕又异俗至崇之礼;但有益于交邻之道,何敢惮夫越国之行!臣惟有勉竭愚诚,敷宣德意;期永敦于和好,冀仰答于恩知。一息尚存,万程当赴。阻重深于 山海,
未改叱驭邛之心;梦咫尺于阙廷,犹存生入玉关之望』。二十二年正月,公陛辞;皇上念垂老远行,恩赏公子经 (第 24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