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編年類
別史類
正史類
 军节度使
舒穆噜元毅明昌中汾阳军节度使迁同知武胜军节度

 使事
伯德梅华善明昌中武胜军节度使
乌库哩元忠明昌中顺义军节度使
伊喇呼明昌中平定州军事判官 许安仁
明昌中泽州刺史又汾阳军节度使
赫舍哩呼沙呼明昌中开远军节度使兼西南路招讨
 副使泰和末西南路招讨使改 (第 17b 页)
 浚城隍民恃无恐
魏继隆天会间任陵川令首重学校嘉惠良民
李仲略高平人文简公子幼敏悟善属对大定间官至

 都曹以父老乞归特授泽州刺史莅政刚介特立不
 阿权势值岁歉发仓赈济后自劾以闻上嘉之赐敕
 奖慰 许安仁
字子静献州交河人善属文登大定七年进士
 第明昌四年以左补阙谏幸金莲川疏奏罢幸出为
 泽州刺史作无隐论 (第 11b 页)
两属部数十年捍边者今为必里克巴鄂诱胁倾
族随去边境荡摇如此可虞若忽而不戒岂圣人万举
万全之道哉左补阙 许安仁
右拾遗路铎亦皆上疏论 (第 2a 页)
  邢炳墓 在任邱县东北黄垒村


  六郎冢 在任邱县苘井西俗传杨延昭冢

  金

  麻九畴墓 在任邱县废莫州西

   许安仁
墓 在献县西七十里

  许古墓 在交河县东北七十里

  元

  魏礼墓 在肃宁县北一里许

  (第 22a 页)
  齐巴延(任邱人奉州尹)    麻九畴(鄚人应童子科应奉翰林)

  许 古(清州人明昌年第)   师安石(清州人承安年第尚书右丞)

   许安仁(沧州人大定年第泽州刺史)
 陈 岢(沧州人大安年第司谏)

  蔡 璋(正定人正隆年第)   周伯禄(正定人大定年第节度使) (第 23b 页)
  刘 景(字可大河间人应历初为翰林学士屡直谏不听景宗即位迁尚书宣政殿学士上方欲

倚用书其笏曰刘景可为宰相历武定开远二军节度使致仕)


  金

   许安仁(字子静交河人大定七年进士历翰林修撰同知诏诰贾铉路伯达荐其守道端悫立已
纯正授礼部郎中兼左补阙明昌四年上将幸景明宫安仁上疏切谏遂罢幸出刺泽州作无隐论
十篇上之迁汾阳军节度使致仕卒谥文简)
  许 古(字道真安仁子明昌五年进士贞祐初拜监察御史宣宗迁汴信任丞相高琪无恢复之
谋古上疏指画方
(第 8a 页)
  (千万重过景斜临不可道白云欲尽难为容行/人与我玩幽境北风切切吹衣泠惜别浮桥驻)
  (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 金许安仁
诗名山终不见/真形万仞岩岩上杳冥安得云间跨白鹤下看)
  (三十六/峰青)君子山(在登封县北一/十里 (第 35a 页)
 成(单县人光/禄寺少卿)曹睿(单县人/都事)张克(单县人/侍郎)欧阳恭(城武/人参)

 (政/)王胜(城武人/布政使) 安仁(城武人/御史)
汪濮(城武人/知府)刘宁(汶上/人太)
 (仆寺/上卿)高兴(聊城人/御史)梁信(堂邑人/理问)魏士 (第 32a 页)
衣驰使归之太祖笑曰吾少贫贱不敢忘本耳濛
甚惭由是服食为之少损
李遇(阙/) 人也从太祖起兵累功授常州 刺史安仁

叛焚东塘以袭常州遇出战望仁义大骂仁义曰遇敢
辱我如此必有伏兵遂引去已而迁宣州观察使高祖
嗣王位徐 (第 12a 页)
  考證旧图经云昔有杨氏女笃孝躬耕给养父母
  死后乡里为之立祠
许公庙在县西一百步
  考證旧经云 许公名安仁
晋黄门侍郎也
隋陈司徒庙在县西南五里
  考證唐咸通五年置郎隋陈果仁也唐封忠烈公 (第 15b 页)
昔人建离宫今但存古瓦盖金时于此建景明宫为避
暑之所 许安仁
疏有金莲千里之外语以距京师道里
计之亦相合又今什巴尔台少西北有和洛和山盖即
今史所谓曷里浒者川在其东 (第 25b 页)
  ︹三国︺︹魏︺张合墓(在任邱县废/鄚州北门外)︹晋︺欧阳建墓(寰宇记/在临津)
(县东门二/十七里)︹后魏︺封隆之墓(在景州东十/五里老师村)高允墓(在/景)
(州西南三十/五里高义村)︹北齐︺刘昼墓(在阜城县/南义门乡)︹隋︺刘炫墓(在/献)
(县东八/十里)︹宋︺邢炳墓(在任邱县东/北黄垒村) 金︺许安仁
(在献/县西) …… (第 28b 页)
子过失不能用太子废罢/归乡里士衡以礼教诸生当时永平贾公彦赵李)
(元植皆以/经学显)李安静(网之孙兄 安仁
永徽中为太子/左庶子太子忠废还邸僚属奔)
(散独 (第 42a 页)
安仁
泣拜而去安静天授中为右卫将军武/氏革命群臣皆劝进安静独无所请及收系狱来)
(俊臣问状安静曰正以我唐旧 …… (第 42a 页)
  刘景(河閒人好学能文初为翰林学士屡直谏不/听景宗即位以景忠实迁尚书宣政殿学士)
(上方欲倚用书其笏曰刘景可为宰相历武定开/远二军节度使致仕子慎行为北府宰相时上多)
(即宴饮行诛赏/慎行谏止之) 金︺许安仁(交河人幼孤能自刻苦/读书善属文登大定进)
(士历翰林院修撰同知制诰贾铉路伯建荐其守/道端悫立已纯正超授礼部郎中兼左补阙明昌)
(四年上将幸景明宫安仁与同列疏谏遂罢幸出/为泽州刺史作无隐论十篇上之升汾阳军节度)
(使致仕卒/谥文简)
许古(安仁子明昌中词赋进士贞祐初/拜监察御史宣宗迁汴信任丞相)
(高琪无恢复之谋古上疏直言诏付尚书省 (第 44b 页)
  刘景(河閒人好学能文初为翰林学士屡直谏不/听景宗即位以景忠实迁尚书宣政殿学士)
(上方欲倚用书其笏曰刘景可为宰相历武定开/远二军节度使致仕子慎行为北府宰相时上多)
(即宴饮行诛赏/慎行谏止之)︹金︺许安仁(交河人幼孤能自刻苦/读书善属文登大定进)
(士历翰林院修撰同知制诰贾铉路伯建荐其守/道端悫立已纯正超授礼部郎中兼左补阙明昌)
(四年上将幸景明宫 安仁
与同列疏谏遂罢幸出/为泽州刺史作无隐论十篇上之升汾阳军节度)
(使致仕卒/谥文简)许古 (第 44b 页)
(安仁
子明昌中词赋进士贞祐初/拜监察御史宣宗迁汴信任丞相)
(高琪无恢复之谋古上疏直言诏付尚书省累迁/右司 (第 44b 页)
  王士言(靖康初诏往河东防秋金兵攻泽州毕力/守禦城陷巷战死赠拱卫大夫忠州团练)
(使)︹金︺刘敏行(平州人高平令城圯不修盗掠县镇/不能禦敏行出俸钱缮完之百姓入)
(保贼不/能犯)左泌(蓟州人皇统初为泽州刺史废一切/钩距细苛不严而治刑狱猥积决遣)

(无留平南山之盗革守城繁役秋粮纳粟/请折以未费省不赀历政三年清俭自处) 许安仁
(交河人明昌中为泽州刺史作无隐论上之几十/篇曰本朝曰清欲曰养心曰田猎曰公道曰养源)
(口冗官曰育材曰限田曰/理财在郡二年多善政)
杨廷秀(华州人大定中/进士泰和初自)
(献州刺史移刺泽州/政平讼理民用康乂)︹元︺段直(晋城人至元中 (第 65b 页)
 墓(在景州西南三/十里高义村)刘昼墓(在阜城县南义门乡宋时/县人刘豫自言昼之后靖)
 (康初知济南府金/人立为帝后废死)邢炳墓(在任丘县东/北黄垒村) 许安仁
(在/献)
 (县西七/十里)吕嗣芳墓(在景州东三里堤上嗣芳永乐中/为万泉教谕致仕其子训𨗳本自) …… (第 42b 页)
 (补尚书令史从宣宗迁汴擢枢密院经历官累迁御/史中丞官至尚书右丞正大间尝上书陈自古兴衰)
 (之理名曰万/年龟镜录) 许安仁(献州交河人幼孤自刻苦读书/善属文登大定中进士调河间)
 (主薄以廉平见称累迁翰林修撰后为泽州刺史尝/作无隐论十篇上之卒谥文简安仁质实无华澹然)

(第 59b 页)
 (之理名曰万/年龟镜录)许安仁(献州交河人幼孤自刻苦读书/善属文登大定中进士调河间)
 (主薄以廉平见称累迁翰林修撰后为泽州刺史尝/作无隐论十篇上之卒谥文简 安仁
质实无华澹然) …… (第 59b 页)
 (有古君/子风)刘守真(河间人名完素早遇陈希夷服仙酒/醉觉得悟素问玄机著原病式一卷)
 (宣明论/五卷)许古 (安仁
子明昌中词赋进士贞祐初自左/拾遗拜监察御史时宣宗迁汴信任高)
 (琪无恢复之谋古上疏甚切迁侍御/史哀 (第 60a 页)
至于此。既往之失,其思悛改。」庚午,上将幸景明宫,御史中丞董师中等上书切谏,不报。壬申,章再上,补阙 许安仁
、拾遗路铎皆谏,乃止。制定民习角牴,枪棒罪。以工部尚书胥持国为参知政事。丙子,特赐有司孔端甫及第,授
,修德销变。矧夫逸游,古人所戒,远自周、秦,近逮隋、唐与辽,皆以是生衅,可不慎哉,可不畏哉。」左补阙 许安仁
、右拾遗路铎亦皆上书论谏。是日,上御后阁,召师中等赐对,即从其奏,仍遣谕辅臣曰:「朕欲巡幸山后,无他
使。章宗问质临事若何,张万公对曰:「胜其兄贲。」章宗曰:「及其兄亦可矣。」后以礼部尚书致仕,终。 许安仁

   许安仁,
字子静,献州交河人。幼孤,能自刻苦读书,善属文。登大定七年进士第,调河间县主簿。累迁太常博士,兼国史院编修官。章宗为皇太孙, 安仁
以讲学被选东宫,转左补阙、应奉翰林文字。上即位,改国子监丞,兼补阙,徙翰林修撰,同知制诰,兼职如故。侍御史贾铉以 安仁
守道端悫,荐于朝。同知济南府事路伯达继上章称其立己纯正,宜加显任,超授礼部郎中,兼左补阙。适朝议以流人实边, 安仁
言:「昔汉有募民实边之议,盖度地营邑,制为田宅,使至者有所居,作者有所用,于是轻去故乡而易于迁徙。如 ……之徒寒饿困苦,无聊之心,靡所顾藉,与古之募民实塞不同,非所宜行。」上然之。明昌四年春,上将幸景明宫, 安仁
与同列谏曰:「昔汉、唐虽有甘泉、九成避暑之行,然皆去京师不远。非如金莲千里之外,邻沙漠,隔关岭,万一 ……材、曰限田、曰理财。在郡二年,徙同知河南府事,升汾阳军节度使,致仕。泰和五年卒,年七十七,谥曰文简。 安仁
质实无华,澹然有古君子风,故为时人所称云。

梁襄

  梁襄,字公赞,绛州人。少孤,养于叔父宁。性
宁、右丞相襄请上出猎,旭劾奏其非,上慰谕之,为罢猎。明昌元年,登闻鼓院初设官,宰执奏司谏郭安民、补阙 许安仁
及旭皆堪擢用。改侍御史,四迁都水监,以治河防劳进官一阶,授西京路转运使,卒。旭性警敏,练达时政,与王
水势。诏工部尚书胥持国与铎同检视。章宗将幸景明宫,是岁民饥,不可行。御史中丞董师中上书谏,铎与左补阙 许安仁
继之,赐对御阁。诏尚书省曰:「朕不禁暑热,欲往山后。今台谏言民间多阙食,朕初不尽知,既已知之,其忍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