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政書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職官類
傳記類
法制類
時令類
雜史類
史鈔類
旧宪故吕氏
月令见九室之义大戴之礼著十二堂之论汉承秦法
亦未能改东西二京俱为九室是以黄图白虎通蔡邕 应劭 等咸称九室以象九州十二堂以象十二辰夫室
以祭天堂以布政依天而祭故室不过五依时布政故 (第 16a 页)
月令见九室之义大戴之礼著十二堂之论汉承秦法
亦未能改东西二京俱为九室是以黄图白虎通蔡邕 应劭 等咸称九室以象九州十二堂以象十二辰夫室
以祭天堂以布政依天而祭故室不过五依时布政故 (第 16a 页)
空太尉赵谦罢太常马日磾为太尉九月蚩尤旗见于
角亢冬十月壬戌董卓杀卫尉张温十一月青州黄巾
寇泰山泰山守 应劭 击破之黄巾转寇渤海公孙瓒与
战于东光复大破之是岁长沙有人死经月复活
三年春正月丁丑大赦天下袁术遣将孙 (第 55a 页)
角亢冬十月壬戌董卓杀卫尉张温十一月青州黄巾
寇泰山泰山守 应劭 击破之黄巾转寇渤海公孙瓒与
战于东光复大破之是岁长沙有人死经月复活
三年春正月丁丑大赦天下袁术遣将孙 (第 55a 页)
一虽子长知几二良史犹昧于此姓氏
之学最盛于唐而国姓无定论林宝作元和姓纂而自
姓不知所由来汉有邓氏官谱 应劭 有氏族篇又有颍
川太守聊氏万姓谱魏立九品置中正州大中正主簿
郡中正功曹各有簿状以备选举晋宋齐梁因之故 (第 2b 页)
之学最盛于唐而国姓无定论林宝作元和姓纂而自
姓不知所由来汉有邓氏官谱 应劭 有氏族篇又有颍
川太守聊氏万姓谱魏立九品置中正州大中正主簿
郡中正功曹各有簿状以备选举晋宋齐梁因之故 (第 2b 页)
后有天下)
田氏(即陈氏陈厉公子完字敬仲陈宣公杀其太子禦/寇敬仲惧祸奔齐遂匿其氏为田陈田声近故也) (应劭 云始食采地然齐无田邑至田和篡齐为诸侯九/世至王建为秦所灭建弟假及田儋儋子市儋从兄荣)
(荣弟横弟子广 (第 21a 页)
田氏(即陈氏陈厉公子完字敬仲陈宣公杀其太子禦/寇敬仲惧祸奔齐遂匿其氏为田陈田声近故也) (应劭 云始食采地然齐无田邑至田和篡齐为诸侯九/世至王建为秦所灭建弟假及田儋儋子市儋从兄荣)
(荣弟横弟子广 (第 21a 页)
东流经合肥县南又东南入巢湖其一西北流二百
里出寿春西投于淮尔雅出同归异曰肥今谓之合
肥者以其虽二流而合于一源也 应劭 阚骃皆谓夏
水出城父东南与此肥合故曰合肥谬矣此唐人卢
潘云
豪
旃然水杜云出荥阳成皋县东入汴 (第 9a 页)
里出寿春西投于淮尔雅出同归异曰肥今谓之合
肥者以其虽二流而合于一源也 应劭 阚骃皆谓夏
水出城父东南与此肥合故曰合肥谬矣此唐人卢
潘云
豪
旃然水杜云出荥阳成皋县东入汴 (第 9a 页)
副车
秦平天下以诸侯所乘之车为副车汉制安车立车各
五乘为乘舆副车轮皆朱班重牙贰毂两辖金薄缪龙
为舆倚较文虎伏轼龙首衔轭左右吉阳筒鸾雀立衡
𣝛文画辀羽盖华蚤建大旂十有二斿画日月升龙驾
六马象镳镂钖金鍐方釳插翟尾朱兼樊缨赤罽易茸
金就十有二左纛以氂牛尾为之在左騑马轭上大如
斗其马各如方色白马者朱其髦尾为朱鬣云所御驾
六馀皆驾四后从为副车 (应劭 汉官卤簿图曰乘舆大/驾则御凤皇以金根为副)
魏因汉制五时副车置髦头云罕晋制五安车五立车
合十乘名五时 (第 10a 页)
秦平天下以诸侯所乘之车为副车汉制安车立车各
五乘为乘舆副车轮皆朱班重牙贰毂两辖金薄缪龙
为舆倚较文虎伏轼龙首衔轭左右吉阳筒鸾雀立衡
𣝛文画辀羽盖华蚤建大旂十有二斿画日月升龙驾
六马象镳镂钖金鍐方釳插翟尾朱兼樊缨赤罽易茸
金就十有二左纛以氂牛尾为之在左騑马轭上大如
斗其马各如方色白马者朱其髦尾为朱鬣云所御驾
六馀皆驾四后从为副车 (应劭 汉官卤簿图曰乘舆大/驾则御凤皇以金根为副)
魏因汉制五时副车置髦头云罕晋制五安车五立车
合十乘名五时 (第 10a 页)
御史台第六
御史之名周官有之盖掌赞书而授法令非今任也战
国时亦有御史秦赵渑池之会各命书其事又淳于髡
谓齐王曰御史在前则皆记事之职也至秦汉为纠察
之任秦以御史监郡汉初叔孙通新定礼仪以御史执
法举不如仪者辄引而去是也所居汉谓之御史府亦
谓之御史大夫寺(汉御史大夫寺在大司马门内无塾/其门署用梓版不艧色题曰御史大)
(夫/寺)亦谓之宪台成帝时御史府吏舍百馀区井水皆竭
又其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晨去暮来
号曰朝夕乌乌去不来者数月长老异之后果废御史
大夫为大司空是其徵也后汉以来谓之御史台亦谓
之兰台寺(颜师古曰官曹通名为寺 应劭 官仪曰廷尉/案责上御史台又谢灵运晋书曰汉尚书为) …… (第 1b 页)
鸿胪卿(丞/) (主簿/) (典客署/) (司仪署/)
鸿胪卿(周官大行人掌大宾客之礼秦官有典客掌诸/侯及归义蛮夷史记曰韩信亡楚归汉为连敖)
(徐广注云连敖典客汉改为鸿胪 应劭 曰郊庙行礼赞/𨗳九宾鸿声也胪传也所以传声赞导故曰鸿胪景帝)
(二年令诸侯王薨列侯初封及之国大鸿胪奏 (第 30a 页)
御史之名周官有之盖掌赞书而授法令非今任也战
国时亦有御史秦赵渑池之会各命书其事又淳于髡
谓齐王曰御史在前则皆记事之职也至秦汉为纠察
之任秦以御史监郡汉初叔孙通新定礼仪以御史执
法举不如仪者辄引而去是也所居汉谓之御史府亦
谓之御史大夫寺(汉御史大夫寺在大司马门内无塾/其门署用梓版不艧色题曰御史大)
(夫/寺)亦谓之宪台成帝时御史府吏舍百馀区井水皆竭
又其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晨去暮来
号曰朝夕乌乌去不来者数月长老异之后果废御史
大夫为大司空是其徵也后汉以来谓之御史台亦谓
之兰台寺(颜师古曰官曹通名为寺 应劭 官仪曰廷尉/案责上御史台又谢灵运晋书曰汉尚书为) …… (第 1b 页)
鸿胪卿(丞/) (主簿/) (典客署/) (司仪署/)
鸿胪卿(周官大行人掌大宾客之礼秦官有典客掌诸/侯及归义蛮夷史记曰韩信亡楚归汉为连敖)
(徐广注云连敖典客汉改为鸿胪 应劭 曰郊庙行礼赞/𨗳九宾鸿声也胪传也所以传声赞导故曰鸿胪景帝)
(二年令诸侯王薨列侯初封及之国大鸿胪奏 (第 30a 页)
史记正传九卷(张/莹)
右史记(二十部一千一/百九十五卷)
汉书一百五十卷(汉护军班固撰泰/山 太守应劭 集解)御铨定汉书八十
七卷 汉书一百二十卷(颜师/古注)汉书集解音义二十四
卷 (第 2a 页)
(应劭/ 撰)汉书音训一卷(服/虔)汉书音义七卷(韦/昭)汉书音二
卷(梁寻阳太/守刘显)汉书音二卷(夏侯/泳 …… (第 2a 页)
十篇辞约而事详本末先后不失条理当世伟之学
者循习班马之日久故此书不行自唐以前犹不能
忘焉今或几乎泯矣
汉纪三十卷 (应劭/ 等撰)汉纪音义三卷(崔浩/撰)汉表十卷(袁希/之撰)
汉皇德纪三十卷(侯瑾/撰)后汉纪三十卷(袁宏 …… (第 9a 页)
职官
汉官解诂三卷(汉新汲令王/隆撰胡广注)汉官五卷 (应劭 注今/存一卷)汉官
仪十卷 (第 29a 页)
(应劭/ 撰)汉官典仪一卷(汉卫尉/蔡质撰)汉官仪式选用一
卷(丁孚/撰)魏官仪一卷(荀攸/撰)魏晋百官名五卷 …… (第 29a 页)
五刑旁通图一卷(路仁/恕纂)仪制赦书德音十卷(陈彭年/删定)
右总类(三十部七百/七十一卷)
汉朝议驳三十卷 (应劭/ 撰)汉名臣奏事三十卷 廷尉决
事二十卷 廷尉驳事十一卷 廷尉杂诏书二十六
卷 晋杂议十卷 晋弹事十卷 (第 37a 页)
右史记(二十部一千一/百九十五卷)
汉书一百五十卷(汉护军班固撰泰/山 太守应劭 集解)御铨定汉书八十
七卷 汉书一百二十卷(颜师/古注)汉书集解音义二十四
卷 (第 2a 页)
(应劭/ 撰)汉书音训一卷(服/虔)汉书音义七卷(韦/昭)汉书音二
卷(梁寻阳太/守刘显)汉书音二卷(夏侯/泳 …… (第 2a 页)
十篇辞约而事详本末先后不失条理当世伟之学
者循习班马之日久故此书不行自唐以前犹不能
忘焉今或几乎泯矣
汉纪三十卷 (应劭/ 等撰)汉纪音义三卷(崔浩/撰)汉表十卷(袁希/之撰)
汉皇德纪三十卷(侯瑾/撰)后汉纪三十卷(袁宏 …… (第 9a 页)
职官
汉官解诂三卷(汉新汲令王/隆撰胡广注)汉官五卷 (应劭 注今/存一卷)汉官
仪十卷 (第 29a 页)
(应劭/ 撰)汉官典仪一卷(汉卫尉/蔡质撰)汉官仪式选用一
卷(丁孚/撰)魏官仪一卷(荀攸/撰)魏晋百官名五卷 …… (第 29a 页)
五刑旁通图一卷(路仁/恕纂)仪制赦书德音十卷(陈彭年/删定)
右总类(三十部七百/七十一卷)
汉朝议驳三十卷 (应劭/ 撰)汉名臣奏事三十卷 廷尉决
事二十卷 廷尉驳事十一卷 廷尉杂诏书二十六
卷 晋杂议十卷 晋弹事十卷 (第 37a 页)
杂家
尸子二十卷(秦相卫鞅上/客尸佼撰)吕氏春秋二十六卷(秦相吕/不韦撰)
(高诱/注)淮南子二十一卷(汉淮南王刘/安撰许慎注)又二十一卷(高诱/注)
淮南鸿烈音二卷 风俗通义三十卷 (应劭/ 撰)嘿记三卷
(吴大鸿胪/张俨撰)抱扑子外篇三十卷(葛洪/撰)金楼子十卷(梁元/帝撰)
博物志十卷( (第 3a 页)
尸子二十卷(秦相卫鞅上/客尸佼撰)吕氏春秋二十六卷(秦相吕/不韦撰)
(高诱/注)淮南子二十一卷(汉淮南王刘/安撰许慎注)又二十一卷(高诱/注)
淮南鸿烈音二卷 风俗通义三十卷 (应劭/ 撰)嘿记三卷
(吴大鸿胪/张俨撰)抱扑子外篇三十卷(葛洪/撰)金楼子十卷(梁元/帝撰)
博物志十卷( (第 3a 页)
野
王令刘梁集三卷 郑元集二卷 左中郎将蔡邕集
二十卷 又蔡邕外文一卷 尚书令士孙瑞集二卷
太山 太守应劭 集四卷 别部司马张超集五卷
少府孔融集十卷 侍御史虞翻集三卷 讨虏长史
张纮集二卷 处士祢衡集二卷 (第 34a 页)
王令刘梁集三卷 郑元集二卷 左中郎将蔡邕集
二十卷 又蔡邕外文一卷 尚书令士孙瑞集二卷
太山 太守应劭 集四卷 别部司马张超集五卷
少府孔融集十卷 侍御史虞翻集三卷 讨虏长史
张纮集二卷 处士祢衡集二卷 (第 34a 页)
即丁香陈藏器以鸡舌香为丁香母今按沈括
考究诸义直是丁香无疑齐民要术云鸡舌香世以其
似丁子故一名丁子香 应劭 为汉侍中年老口臭帝赐
鸡舌香含之后来三省故事郎官日含鸡舌香欲其奏
事对答芬芳日华子曰丁香治口气正以此 (第 4a 页)
考究诸义直是丁香无疑齐民要术云鸡舌香世以其
似丁子故一名丁子香 应劭 为汉侍中年老口臭帝赐
鸡舌香含之后来三省故事郎官日含鸡舌香欲其奏
事对答芬芳日华子曰丁香治口气正以此 (第 4a 页)
六赗
赠之礼一依太尉陆玩故事诏赠侍中司空谥曰文穆
谟博学于礼仪宗庙制度多所议定文笔论议有集行
于世总 应劭 已来注班固汉书者为之集解谟初渡江
见彭蜞大喜曰蟹有八足加以二螯令烹之既食吐下
委顿方知非蟹后诣谢尚而 (第 44a 页)
赠之礼一依太尉陆玩故事诏赠侍中司空谥曰文穆
谟博学于礼仪宗庙制度多所议定文笔论议有集行
于世总 应劭 已来注班固汉书者为之集解谟初渡江
见彭蜞大喜曰蟹有八足加以二螯令烹之既食吐下
委顿方知非蟹后诣谢尚而 (第 44a 页)
也当今晋未有书天下大乱旧事荡灭非凡才所能立
君少长五都游宦四方华夷成败皆在耳目何不述而
裁之 应仲远 作风俗通崔子真作政论蔡伯喈作劝学
篇史游作急就章犹行于世便为没而不朽当同其时
人岂少哉而了无闻皆由无 (第 55b 页)
君少长五都游宦四方华夷成败皆在耳目何不述而
裁之 应仲远 作风俗通崔子真作政论蔡伯喈作劝学
篇史游作急就章犹行于世便为没而不朽当同其时
人岂少哉而了无闻皆由无 (第 55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