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春秋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傳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職官類
法制類
正史類
目錄類
載記類
史鈔類
列傳類
况茂勋格于皇天清辉光于四
海苍生颙然莫不欣戴声教所加硕为臣妾者哉且宣
皇之胤唯有陛下亿兆攸归曾无与二 天祚
大晋必将
有主主晋祀者非陛下而谁是以迩无异言远无异望 (第 36a 页)
漠风靡若严兵守塞则冀方山固昔陇西伤破晁错
兴言匈奴慢侮贾谊愤叹方于今日皆为赊矣晋武中
主耳值孙皓虐乱 天祚
其德亦由钜平奉策荀贾折谋
故能业崇当年区宇一统况今陛下聪明圣哲天下归
仁文德与武功并震霜威共素风俱举 (第 23a 页)
君之始轻于举事
则同而持之于末则异所以有胜负强弱之分也昨者
王师之出争议盈庭一不暇顾违谏寡谋视昔何异
宋室使偏师挫锐而归欲圣心昭然觉寤知敌之未
易图而功之未易就也知敌之未易图而为谋益深知
功之未易就而用 (第 14b 页)
服之情略可论讨周之北
伐仅获中规汉氏外攘裁收下策昔在代京恒为重备
将帅劳止甲士疲力前世苦之计未能致今 天祚
大魏 (第 54b 页)
以起居郎借諌议大夫副以西上閤门使狄咏奉使辽/国行聘礼毕而辽人老主令喻使人皇孙出閤时所谓)
(皇孙后乃 天祚
也辽主嫡子死所以欲传其孙有曲燕/俾南朝使人预之鲁公即力辞曰使人将聘币以讲两)
(国之好礼既毕矣则不当 (第 10a 页)
上下之节武丁祀成汤之明日有飞雉
升鼎耳而雊武丁患其不祥其贤臣祖已作训于王言
天之所监在民王能爱民无非 天祚
武丁又责躬思道
三年编发重译来朝者六国自是服章多用翟羽孔子
曰吾于高宗彤日见修德而报之疾也苟由其道致 (第 26a 页)
豫州刺史山阳王休祐改为豫州
刺史西讨吴郡太守顾琛吴兴太守王昙生义兴太守
刘延熙晋陵太守袁标山阳太守程 天祚
并举兵反镇
军将军巴陵王休若统军东讨壬子崇宪太皇太后崩
二月乙丑以蔡兴宗为尚书右仆射壬申吴兴太守张 (第 66a 页)
王氏广宁人也年十三因事入宫得幸于平
文生昭成帝平文崩昭成在襁褓时国有内难将害帝
子后匿帝于裤中咒曰若 天祚
未终者汝无声遂良久
不啼得免于难昭成初欲定都于灅源川筑城郭起宫
室议不决后闻之曰国自上世迁徙为业今事 (第 67b 页)
 玉泉子见闻真录五卷(纪唐懿宗至/昭宗时事)封氏见闻记五

(唐封/演撰) 天祚
承归记一卷(唐萧叔和撰/记睿宗即位)唐末见闻八卷
(纪僖昭/两朝事)金华子杂编三卷(伪唐刘荣远记/太 (第 21a 页)
   右脉经(七十三部/三百一卷)

黄帝明堂经三卷 又三卷(杨元/注)黄帝明堂经三卷
路氏明堂经一卷 黄帝内经明堂十三卷 秦承祖
明堂图三卷 黄帝十二经脉明堂五藏图一卷 明
堂孔穴五卷 明堂孔穴图三卷 要用孔穴一卷
明堂偃侧图八卷 偃侧人经二卷(秦承/祖撰)神农明堂图
一卷 曹氏黄帝十二经明堂偃侧人图十二卷 明
堂人形图一卷 明堂论一卷(唐朱遂撰唐/志朱作米)明堂虾蟆
图一卷 明堂元真经诀一卷 黄帝针经九卷 徐

悦龙衔素针并孔穴虾蟆图三卷 程 天祚
针经六卷
 玉匮针经十二卷 赤乌神针经一卷(张子/存撰)流注针
经一卷 商元针经一卷 谢氏针经一卷  (第 10b 页)
惶窘不知所为宣令所统皆使解甲寻戴
白幡来降即于军门伏诛四日劭腹心白直诸同逆先
屯阊阖门外并走还入殿程 天祚
与薛安都副谭金因
而乘之即得俱入臧质将大军从广莫门入同会太极 (第 46b 页)
情略可
论讨周之北伐仅获中规汉氏外攘裁收下策昔在代
京恒为重备将帅劳止甲士疲力计前世苦之力未能
致今 天祚
大魏乱亡在彼朝廷垂天覆之恩廓大造之 (第 68b 页)
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
载祀六百啇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
奸回昏乱虽大轻也 天祚
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于
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
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刘康公季子定 …… (第 5b 页)
文王质文故 天祚
之以天下夫子被文矣其昭穆又近
可以得国且夫立无跛正也视无还端也听无耸成也
言无远慎也夫正德之道也端德 (第 14b 页)
无乃不可乎晋公子善人也晋卫亲也君不
礼焉弃三德矣臣故云君其图之康叔文之昭也唐叔
武之穆也周之大功在武 天祚
将在武族苟姬未绝周
室而俾守大聚者必武族也武族惟晋实昌晋允公子
实德晋仍无道 (第 49a 页)
天祚
有德晋之守祀必公子也若复而
修其德镇抚其民必获诸侯以讨无礼君弗蚤图卫其 (第 49a 页)
继周亦昭德显行布恩
施惠六合和同至于陛下恢廓祖业功德愈盛天瑞并
至珍祥毕见秦始皇亲出鼎于彭城而不能得 天祚

德而宝鼎自出此天之所以与汉乃汉宝非周宝也上
曰善群臣皆称万岁是日赐寿王黄金十斤后坐事诛
主父偃齐 (第 42a 页)
胡戎交侵神州绝纲土崩
之衅诚由道丧然中夏荡荡一时横流百郡千城曾无
完郛者何哉亦以地不可守投奔有所故也 天祚
未革
中宗龙飞非惟信顺协于天人而已实赖万里长江画
而守之耳易称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险之时义大矣哉
斯已然 (第 22a 页)
新亭孝武即位加质为车骑
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都督江州诸军事江州刺史质率
所领自白下步上直至广莫门薛安都程 天祚
等亦自
南掖门入与质同会入太极殿生擒元凶仍使质留朝
堂封始兴郡公之镇舫千馀乘部伍前后百馀里六平
乘并 (第 17b 页)
秀检察并烧
石虎时馀残宫殿秀常乘驿往返是时病还迟为太武
所诘秀复恐惧太武寻南攻因从度河先是广平人程 天祚
为殿中将军有武力元嘉二十七年助戍彭城为
魏所获善针术深被太武赏爱封南安公常引置左右
恒劝秀令南归及太 …… (第 36b 页)
平王铄军事爽北镇义阳是岁元
嘉二十八年也魏人毁其坟墓明年四月入朝时太武
已崩上更谋经略五月遣爽秀及程 天祚
等出许洛王
元谟攻碻磝不拔败退爽亦收众南还三十年元凶弑
逆南郡王义宣起兵入讨爽即受命率部曲至襄阳与 (第 37b 页)
人皆封县侯富灵符聂庆田嗣王敬则俞道龙
宋逵之等六人皆封县子佃夫迁南台侍御史薛索免
度淮为寇山阳太守陈 天祚
又反佃夫与诸军破薛索
免降 (第 21a 页)
天祚
后转太子步兵校尉南鲁郡太守侍太子于
东宫泰始四年以本官兼游击将军及辅国将军盖次
阳与二卫参员直次阳字 (第 21a 页)
 拔氏宗族居此

阿敦山在县东南金罗索族子哈里从罗索追及辽天
 祚于朔州阿敦山天祚从数十骑逸去罗索遣哈里
 及珠德勒往见谕之使降 天祚
待于阿敦山之东罗索
 因获之
禅房山在州南七十馀里递高八里巅覆云辄雨
辘轳坪在禅房山西
梨园山在州西 …… (第 6a 页)
 西北非归化城近地也
牟那山在朔州北三百里隋大同城址在此近有耳觜

 城又有秦长城
夹山在朔州北三百四十里辽主 天祚
避金师奔夹山
 即此
黑河发源大青山东九十九泉经归化城南二十里西
 流至脱脱城西南伏流入黄河 水经河 (第 1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