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別史類
傳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職官類
目錄類
史評類
正史類
史鈔類
 力与贼抗但皆苦窘兼阙戎器惟望遣兵来援愿委

 臣总大军与诸砦乡兵约日大举 黄潜善
汪伯彦疑
 之密令扩几察榛复令扩听诸路节制扩遂留大名
 金人恐扩以援兵至急发兵攻诸砦断其汲道诸砦
  (第 17a 页)
 士拜尚书右丞兼权门下侍郎时山东大盗李成孔
 彦舟等众各数十万皆愿得张所为帅李纲荐所为
 河北招抚使 黄潜善
力沮之宗泽论车驾宜还 (第 47b 页)


 善
等请罢泽翰极论以为不可李纲罢翰言纲忠义
 英发舍之无以佐中兴今罢纲臣留无益力求去未
 许时 (第 47b 页)
潜善
奏戮陈东翰谓所亲曰吾与东皆争李纲
 者东戮东市吾在庙堂可乎求去益力章八上以资
 政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 (第 48a 页)
复落职绍兴元年召复端
 明殿学士提举万寿观二月复资政殿学士三年五
 月卒赠光禄大夫翰通经术正直不挠与黼攸 潜善
 
辈异志卒不展著论语解春秋傅 (第 48a 页)
 于东京留守宗泽泽召彦会议乃将兵万馀渡河金
 以重兵袭其后而不敢击既至汴泽大喜令宿兵近
 甸彦即以所部兵马付留守司量带亲兵趋行在见
  黄潜善
汪伯彦力陈两河忠义延颈望王师愿因人
 心大举北伐言辞愤激大忤时相意遂降旨免对以 (第 58a 页)
 天子德意人情翕然间有以破敌捷书至者金人围
 守诸郡兵往往引去而山砦之兵应招抚经制二司
 募者甚众既而 黄潜善
汪伯彦沮纲令留守宗泽节 (第 36a 页)
 制傅亮即日渡河亮言措置未就而渡河恐误国事
 纲言 潜善
伯彦沮张所傅亮所以沮臣纲退而亮竟
 罢旋以母病辞归招抚经制二司皆废两河郡县相
 继沦陷
金马用山西人 (第 36b 页)
 直小底选补散直射皆一石二斗
神宗初拣罢禁军之不如法者入并废诸军营(详见兵/制门)
熙宁之籍天下禁军凡五十六万八千六百八十八人
元丰之籍六十一万二千二百四十三人
徽宗宣和五年尚书省言昨臣僚言古制六军所以备
王之爪牙而羽林又禁卫之总名也今臣僚使令兵卒

所居营分曰六军而复有左右卫林之名称谓失当诏
令措置今欲将拣中六军并六军指挥并改为广效内
拣中六军作第一指挥左龙武第二左羽林第三左神
武第四右龙武第五右羽林第六右神武第七从之
高宗建炎元年五月始置御营司
 以 黄潜善
汪伯彦兼使副国初以来殿前侍御马步
 司三衙禁旅合十馀万人自高俅得用军政遂弛靖
 康末卫士仅三万人及城 …… (第 18a 页)
 是始置御营司以总齐军中之政令因其所部为五
 军以渊为使司都总制世忠俊傅等并为统制官又命
 光世提举使同一行事务 潜善
伯彦别置亲兵各千
 人优其廪赐议者非之
四年三省言夲府分两府而兵权尽付枢密院今又置 (第 18b 页)
  锡山忠定尝庐墓云
襄陵集二十四卷
  陈氏曰尚书右丞襄陵许翰崧老撰元祐三年进
  士靖康初入西府建炎为丞辖与 黄潜善
辈不合
  而去
横塘集三十卷
  陈氏曰尚书右丞瑞安许景衡少伊撰亦尝从程
  氏学建炎初为执政与汪 (第 10a 页)
道转运使云 建炎二年九月癸卯密州献芝草
五叶如人指掌色赤而泽郤之东汉书以草生如手指
为秉威权持国柄盖 黄潜善
汪伯彦误国胁上之应也 (第 32a 页)
位于南京改元建炎 黄潜善
等复主和议用靖康誓书
画河为界乃令刑部不得誊登极赦文下河东北两路
十月上幸扬州敌分三道入寇攻陷山东陜 (第 28a 页)
对具言其状上以楷负国恩怒甚尚书朱胜非曰彼
与金为邻与中国隔海远近利害甚明此乃曩时待之
太厚今安能责报 右仆射黄潜善
曰若以巨舟载精甲
数万径造其国彼宁无惧乎胜非曰越海征伐燕山之
事可鉴也上怒始齐时开封尹宗泽亦请遣使通 …… (第 33b 页)
  曩时待之太厚今安能责报此语固得之然政和
  之求医而献忠谋建炎之肃使而不奉诏则丽人
  固能报恩而未尝负恩矣过乎此则难以责之也
  至于 黄潜善
之妄言谬计尤其可笑所谓精甲数
  万既可袭高丽于海外胡为异时不能以此抗金
  人于维扬邪季布谓樊哙面 (第 37a 页)
谀可斩此语 潜善
(第 37a 页)
  (大夫谥/文介)

 王庭秀(两浙名贤录字颖彦慈溪人登政和二年上/舍第历官监察御史迁殿中论 黄潜善
卖官)
  (售宠罢之无何苗刘为逆庭秀方密与大臣议兴/复计忽传太后旨睿圣为皇太弟天下兵马大元)
  (第 16b 页)
  (兵卒无一至者又闻张邦昌僭位欲先行诛讨会/得大元帅府书约移师近都按甲观变泽复书于)
  (王因累表劝进王即帝位于南京泽入见涕泗交/颐陈兴复大计上欲留泽 黄潜善
等沮之除龙图)
  (阁学士知襄阳府改知青州开封尹阙李纲言绥/复旧都非泽不可寻徙知开封府时敌骑留屯河 …… (第 17a 页)
  (诸将皆泣听命金人战不利悉引兵去泽威声日/著北方闻其名常尊惮之对南人言必曰宗爷爷)
  (泽前后请还京二十馀奏每为 潜善
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诸将入问疾泽曰吾以二帝蒙尘)
  (积愤至此汝等能歼敌则我死无恨众皆流涕曰 …… (第 18a 页)
  (彻于外当国者指为狂率黜监信州汭口排岸高/宗即位召为左司諌请封宗室贤者于山东河北)
  (以壮国体巡幸维扬养兵威以图恢复 黄潜善
汪/伯彦恶其言改除工部良贵以不得其言求去主)
  (管明道宫越数年除考功郎迁左司宰相吕颐浩/谓良贵曰 (第 18b 页)
  (予皆夤缘侥倖干请无厌宜节以祖宗之制且极/论和籴盐法之害不报高宗即位除御史中丞宗)
  (泽为东京留守言者附 黄潜善
等多攻其短欲逐/去之景衡奏曰泽赤心为国今若较其小短不顾)
  (尽忠之节则不恕已甚且开封宗庙社稷所在 …… (第 7b 页)
 (衡曰官吏无罪而受诛叛卒有罪而蒙赏赏罚倒/置莫此为甚卒奏罢之除尚书右丞有大政事必)
  (请间极论 黄潜善
汪伯彦以景衡异已共排沮/之罢为资政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卒谥忠简)
 陈桷(宋史本传字季任平阳人政和二年 (第 8a 页)
 许仁(天台县志字性初钜野人从杨龟山游登宣和/何涣榜进士历监察御史随跸南渡建炎初以)
  (右朝请大夫集英殿修撰知临安府疏劾 黄潜善/
汪伯彦直道不容于朝因偕修武郎赵士伫游台)
  (山卜居于邑之墨湖建思敬堂金波亭/所著有灵溪新纪编及奏 …… (第 18b 页)
  (丧次子三钦承钦绪钦弼俱登第今子孙散居常/山及西安凡五族惟开化杜川文物尤世其家)
 马伸(两浙名贤录东平人政和中进士历官左司諌/有直声随高宗南渡寓家龙邱抗疏劾 黄潜善)
  (
汪伯彦用奸误国责监濮州酒税死道中后/胡安国讼其冤请官其子孙以旌直臣不报) (第 31a 页)
  李显忠        解 元(以上保信军/节度使)
  李 光(寿春滁濠宣抚使/)
 宋南渡分辖
   黄潜善        
吕颐浩
  连南夫        汤东野 (第 4a 页)
  上书言天下大势可畏者五颇激切易程颐门人
  与苏轼不合尝论劾之
  张徵字新仲舒城人建炎三年为御史中丞劾
  潜善
汪伯彦大罪二十条罢知江州寻又谪秘书
  少监分司西京 (第 20a 页)
  六贼时李邦彦议和李纲主战因小失利罢纲东
  又上书言纲可任邦彦宜斥乃召纲高宗即位东
  复请留纲而罢 黄潜善
汪伯彦又请帝亲征以还
  二圣俱不报会布衣欧阳澈亦上书言事 (第 2b 页)
潜善

  语激怒高宗遂收东东从容如平时手书区处家 (第 2b 页)
  雷观字仲立丰城人偕同邑邹薖范璿并以文学著名

应贡入国学与陈东友善偕疏请复用李纲帝从之
及白时中罢以张邦昌为相观复上言诋之赐出身
与馆职迁太常博士复请重纪纲惜名器以抑冒滥
黄潜善
以台评谪监当绍兴间两倅潭州料院(同上)

  陈特立字致柔奉新人弱冠应科连中三举绍兴二十
一年进士乃 (第 4b 页)
黄潜善
汪伯彦事时相马士英以为讥已也凡所
陈奏及题用文武官悉被停寝群小皆谓继咸与良
玉倡和胁制朝廷适留都有伪 (第 38b 页)
  向子諲字伯恭临江人钦圣皇后从侄也补承奉郎宣

和初除江淮发运主管文字有欲浚河与江淮平者
子諲言河高江淮数丈而欲浚之使平决不可曩有
司三日一启闸复作堰储水故水不乏比年行直达
之法启闭无节堰闸率不存今复故制严禁约则无
患使者用其言漕复通进秩一等为京畿转运副使
寻兼发运副使金人犯亳州子諲以书遗金人言兵
势逆顺令退保河外金人遽以亳宋等州守禦所牒
报之约日索战诸道兵畏缩不进时康王次济州子

諲遣进士李植献金帛及本司钱榖之在济州者以
助军费张邦昌僭位使其甥刘达赍手书来子諲不
启封焚之械系达于狱迁直龙图阁江淮发运副使
以素为李纲所善故 黄潜善
斥之起复知潭州金人
破江西移兵湖南子諲闻警报率军民死守金人围
八日登城纵火子諲率官吏夺南楚门遁坐敌至 (第 17b 页)
  汪藻字彦章德兴人入太学中进士第调婺州观察推
官稍迁江西提举学事司干当公事寻除九域图志
所编修官再迁著作佐郎出通判宣州提点江州太
平观投閒凡八年高宗践祚召试中书舍人时次扬
州藻多论奏宰相 黄潜善
恶之遂假他事免为集英 (第 30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