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書類
故事類
目錄類
地理類
紀事本末類
正史類
那木扎尔潜谋不轨都统傅清左都御史拉布敦
以计诱而诛之逆党罗卜藏扎什等遂率众数千
纵火焚署在事文武官员俱被杀害策塔尔与 通
判常明 偕死之
赏恤如例
恩赐云骑尉世职(承袭详见/世职表)
朔隆伍
朔隆伍蒙古镶黄旗人姓博尔济吉 (第 1b 页)
以计诱而诛之逆党罗卜藏扎什等遂率众数千
纵火焚署在事文武官员俱被杀害策塔尔与 通
判常明 偕死之
赏恤如例
恩赐云骑尉世职(承袭详见/世职表)
朔隆伍
朔隆伍蒙古镶黄旗人姓博尔济吉 (第 1b 页)
自号苕溪渔隐
䂬溪诗话十卷
陈氏曰莆田 黄彻常明 撰
续广本事诗五卷
陈氏曰聂奉先撰虽曰广孟启之旧其实集诗话
耳
山阴诗话一卷
陈氏曰李兼 (第 31b 页)
䂬溪诗话十卷
陈氏曰莆田 黄彻常明 撰
续广本事诗五卷
陈氏曰聂奉先撰虽曰广孟启之旧其实集诗话
耳
山阴诗话一卷
陈氏曰李兼 (第 31b 页)
(六字耳当时得预者往往皆知名士岂献之/辈终日不能辞于十六字哉窃意古人持重)
(自惜不欲率尔恐贻久远讥议不/如不赋之为愈䂬溪 黄彻 诗话)
后序
古人以水喻性有旨哉非所以停之则清淆之则浊
耶故振辔于朝市则充屈之心生闲步于林 (第 9a 页)
(自惜不欲率尔恐贻久远讥议不/如不赋之为愈䂬溪 黄彻 诗话)
后序
古人以水喻性有旨哉非所以停之则清淆之则浊
耶故振辔于朝市则充屈之心生闲步于林 (第 9a 页)
文史类
梁刘协文心雕龙 梁任昉文章缘起
梁钟嵘诗评 晋李允翰林论
冯鉴修文要诀 唐登科题解
文选同异 诗史音辨
诗史总目正要 诗语集录
诗苑类格 叙事诗话
诗谈 韵语阳秋 黄彻 诗话 周少隐诗话
王明之诗话 王性之诗事并后记
苕溪渔隐丛话 笔墨閒录
见闻录广类 (第 101b 页)
梁刘协文心雕龙 梁任昉文章缘起
梁钟嵘诗评 晋李允翰林论
冯鉴修文要诀 唐登科题解
文选同异 诗史音辨
诗史总目正要 诗语集录
诗苑类格 叙事诗话
诗谈 韵语阳秋 黄彻 诗话 周少隐诗话
王明之诗话 王性之诗事并后记
苕溪渔隐丛话 笔墨閒录
见闻录广类 (第 101b 页)
︹名宦︺︹宋︺谢麟(瓯宁人熙宁中通判辰州会朝使拓沅/州举麟为守猺贼犯辰溪麟且捕且招)
(一方/以安)余卞(分宁人良肱子由鼎州推宫知沅州蛮/杀沿边巡检卞设方略讨平之及蛮复)
(叛断渠阳道官军不得进卞适使湖北其帅唐义/问即授卞节制诸将阴选死士三千人夜衔枚绕)
(贼背伐山开道漏未尽入渠阳黎明出战遂大破/之七遇七败蛮遂降诏废渠阳军为砦尽拔居人)
(护出/之)黄㽦(分宁人知卢阳县五溪獠犷悍/㽦为诗谕之獠感悦莫敢违教)汪长源
(绍兴中知沅州增浚城池军需悉备时巨/寇曹成来攻沅长源多方禦之成遂遁去) 黄彻(莆/田)
(人由辰溪丞调沅州判官摄倅事苗酋憾汪长源/将鼓众乘城彻入其巢谕以祸福遂愧谢权麻阳)
(第 19b 页)
(一方/以安)余卞(分宁人良肱子由鼎州推宫知沅州蛮/杀沿边巡检卞设方略讨平之及蛮复)
(叛断渠阳道官军不得进卞适使湖北其帅唐义/问即授卞节制诸将阴选死士三千人夜衔枚绕)
(贼背伐山开道漏未尽入渠阳黎明出战遂大破/之七遇七败蛮遂降诏废渠阳军为砦尽拔居人)
(护出/之)黄㽦(分宁人知卢阳县五溪獠犷悍/㽦为诗谕之獠感悦莫敢违教)汪长源
(绍兴中知沅州增浚城池军需悉备时巨/寇曹成来攻沅长源多方禦之成遂遁去) 黄彻(莆/田)
(人由辰溪丞调沅州判官摄倅事苗酋憾汪长源/将鼓众乘城彻入其巢谕以祸福遂愧谢权麻阳)
(第 19b 页)
率众围楼数重,发枪炮,纵火,傅清中三创,度不免,自刭死。拉布敦死楼下。主事策塔尔、参将黄元龙皆自杀。 通判常明
中矢石死。从死者千总二、兵四十九、商民七十七。事闻,上轸悼,宣示始末,谓其「揆几审势,决计定谋,心苦
十卷
李錞《诗话》一卷僧惠洪《天厨禁脔》三卷周紫芝《竹坡诗话》一卷强行父《唐杜荀鹤警句图》一卷 黄彻《 溪诗话》十卷郑樵《通志叙论》二卷曾发《选注摘遗》三卷胡源《声律发微》一卷
费哀《文章正派》十卷《 ……十卷
李錞《诗话》一卷僧惠洪《天厨禁脔》三卷周紫芝《竹坡诗话》一卷强行父《唐杜荀鹤警句图》一卷 黄彻《 溪诗话》十卷郑樵《通志叙论》二卷曾发《选注摘遗》三卷胡源《声律发微》一卷
费哀《文章正派》十卷《
李錞《诗话》一卷僧惠洪《天厨禁脔》三卷周紫芝《竹坡诗话》一卷强行父《唐杜荀鹤警句图》一卷 黄彻《 溪诗话》十卷郑樵《通志叙论》二卷曾发《选注摘遗》三卷胡源《声律发微》一卷
费哀《文章正派》十卷《 ……十卷
李錞《诗话》一卷僧惠洪《天厨禁脔》三卷周紫芝《竹坡诗话》一卷强行父《唐杜荀鹤警句图》一卷 黄彻《 溪诗话》十卷郑樵《通志叙论》二卷曾发《选注摘遗》三卷胡源《声律发微》一卷
费哀《文章正派》十卷《
盖自三才建而天地不居其功,一中传而圣人代宣其蕴.有行道之圣,得位以绥猷;有明道之圣,立言以垂宪.此正学所以常明,人心所以不泯也.粤稽往绪、仰前徽,尧、舜、禹、汤、文、武达而在上,兼君师之寄,行道之圣人也;孔子不得位,穷而在下,秉删述之权,明道之圣人也.行道者,勋业炳于一朝; 明道者,
教思周于百世.尧、舜、文、武之后 (第 75 页)
盖自三才建而天地不居其功,一中传而圣人代宣其蕴.有行道之圣,得位以绥猷;有明道之圣,立言以垂宪.此正学所以常明、人心所以不泯也.粤稽往绪,仰前徽:尧、舜、禹、汤、文、武达而在上,兼君师之寄,行道之圣人也;孔子不得位,穷而在下,秉删述之权,明道之圣人也.行道者,勋业炳于一朝; 明道者,
教思周于百世.尧、舜、文、武之后,不有孔子,则学术纷淆、仁义湮塞,斯道之失传也久矣;后之人而欲探二帝 (第 69 页)
台湾府常平仓,一百九十,额贮谷二十万石.淡防厅常平仓六处,计十座、六十一.乾隆五十六年,同知袁秉义领项修,额贮谷二万石.澎湖厅常平仓四座,计二十四.乾隆五十六年, 通判常明
领项修,额贮谷一千五百石.玛兰厅常平仓两处,计四十.嘉庆二十一年,通判翟淦建造,额贮谷二万石.台湾 (第 175 页)
盖自三才建,而天地不居其功;一中传,而圣人代宣其蕴.有行道之圣,得位以绥猷;有明道之圣,立言以垂宪.此正学所以常明、人心所以不泯也.粤稽往绪、仰前徽,尧、舜、禹、汤、文、武达而在上,兼君师之寄,行道之圣人也;孔子不得位穷而在下,秉删述之权,明道之圣人也.行道者勋业炳于一朝, 明道者
教思周于百世;尧、 (第 227 页)
盖自三才建,而天地不居其功;一中传,而圣人代宣其蕴,有行道之圣,得位以绥猷;有明道之圣,立言以垂宪.此正学所以常明、人心所以不泯也.粤稽往绪,仰前徽,尧、舜、禹、汤、文、武达而在上,兼君师之寄,行道之圣人也;孔子不得位,穷而在下,秉删述之权,明道之圣人也.行道者勋业炳于一朝, 明道者
教思周于百世;尧 (第 287 页)
盖自三才建,而天地不居其功;一中传,而圣人代宣其蕴.有行道之圣,得位以绥猷;有明道之圣,立言以垂宪.此正学所以常明、人心所以不泯也.粤稽往绪、仰前徽,尧、舜、禹、汤、文、武达而在上,兼君师之寄,行道之圣人也;孔子不得位,穷
而在下,秉删述之权,明道之圣人也.行道者勋业炳于一朝, 明道者 教思周于百世;尧、舜、文、武之后,不有孔子,则学术纷淆、仁义湮塞,斯道之失传也久矣.后之人而欲探二帝 (第 5 页)
而在下,秉删述之权,明道之圣人也.行道者勋业炳于一朝, 明道者 教思周于百世;尧、舜、文、武之后,不有孔子,则学术纷淆、仁义湮塞,斯道之失传也久矣.后之人而欲探二帝 (第 5 页)
等汛衙署一座、塘房十三间、并墩楼牌坊等项、巡船一只,共需工料银七百四十四两三钱五分五釐;泉州府马家巷 通判常明
会同署同安营参将事游击倪宾册开,马家巷、万家村等汛塘房三十间、并墩楼牌坊等项,共需工料银七百六十四两 (第 9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