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库 史部
(铁絙乃/可上)铜钉山(与鼓台相雄长尖/峰高耸雄峙东南)宜娘山(与铜钉/山相近)
(山顶平衍可容万人上有垒址相/传宋时有宜娘屯兵于此故名)香垆山(在城西/南十五)
(里峭拔 高竦/ 与清平接)金星山(在城西三里正临/兑方下有蟠桃洞)斗岩山(在/城)
(西五里亦曰西岩山有洞高五尺 (第 23a 页)
(山顶平衍可容万人上有垒址相/传宋时有宜娘屯兵于此故名)香垆山(在城西/南十五)
(里峭拔 高竦/ 与清平接)金星山(在城西三里正临/兑方下有蟠桃洞)斗岩山(在/城)
(西五里亦曰西岩山有洞高五尺 (第 23a 页)
升国之图箓秘籍悉积其下台西即朱明阁直侍之
官出入所由也其水夹御路南流径蓬台西魏神瑞
三年又毁(疑/衍)建白楼楼甚 高竦 加观榭于其上表里
饰以石粉□曜建素赭白绮分(宋本/作粉)故世谓之白楼
也后置大鼓于其上晨昏伐以千 (第 8a 页)
官出入所由也其水夹御路南流径蓬台西魏神瑞
三年又毁(疑/衍)建白楼楼甚 高竦 加观榭于其上表里
饰以石粉□曜建素赭白绮分(宋本/作粉)故世谓之白楼
也后置大鼓于其上晨昏伐以千 (第 8a 页)
司马迁咸升其岩望九江而眺钟彭焉庐山之北有
石门水水出岭端有双石 高竦 其状若门因有石门
之目焉水导双石之中悬流飞澍近三百许步下散
漫数十步上望之连天若曳飞练于霄中矣下 (第 26b 页)
石门水水出岭端有双石 高竦 其状若门因有石门
之目焉水导双石之中悬流飞澍近三百许步下散
漫数十步上望之连天若曳飞练于霄中矣下 (第 26b 页)
国之图箓秘
籍悉积其下台西是朱明阁直侍之官出入所由也
其水夹御路南流径蓬台西魏神瑞三年又建白楼
楼甚 高竦 加观榭于其上表里饰以石粉□曜建素
赭白绮分故世谓之白楼也后置大鼓于其上晨昏
伐以千椎为城里诸门启闭之 (第 9a 页)
籍悉积其下台西是朱明阁直侍之官出入所由也
其水夹御路南流径蓬台西魏神瑞三年又建白楼
楼甚 高竦 加观榭于其上表里饰以石粉□曜建素
赭白绮分故世谓之白楼也后置大鼓于其上晨昏
伐以千椎为城里诸门启闭之 (第 9a 页)
人恍置身其间乃石钟之佳趣仅傅数语不得坡公之记世人固无有能言之者矣)庐山之北
有石门水水出岭端有双石 高竦 其状若门因有石
门之目焉水导双石之中悬流飞澍近三百许步下
散漫千步步上望之连天若曳飞练于霄中矣下有 (第 27b 页)
有石门水水出岭端有双石 高竦 其状若门因有石
门之目焉水导双石之中悬流飞澍近三百许步下
散漫千步步上望之连天若曳飞练于霄中矣下有 (第 27b 页)
而外国之图箓秘籍悉积
基下台西即朱明阁直侍之官出入所由其水夹御路
南流径蓬台西魏神瑞三年又废建白楼甚 高竦 加观
榭其上表里饰以石粉□曜建素赭白绮分故世谓之
白楼也后置大鼓于其上晨昏伐以千椎为城里诸门
启闭之 (第 11b 页)
基下台西即朱明阁直侍之官出入所由其水夹御路
南流径蓬台西魏神瑞三年又废建白楼甚 高竦 加观
榭其上表里饰以石粉□曜建素赭白绮分故世谓之
白楼也后置大鼓于其上晨昏伐以千椎为城里诸门
启闭之 (第 11b 页)
匝藤萝而舞鹍雀者深深莫极旁睨则
北山矗矗一阴一阳闪倏孤日含濡云彩山之上平衍西五里有岭
焉是曰长城苍黯 高竦 下视前坂其巅瓦磔纵横微有雉堞剥蚀沅
莽是曰秦皇之址有泉出马是曰马跑苞稂覆之眢将矣又西二里
有台焉是曰 (第 32b 页)
北山矗矗一阴一阳闪倏孤日含濡云彩山之上平衍西五里有岭
焉是曰长城苍黯 高竦 下视前坂其巅瓦磔纵横微有雉堞剥蚀沅
莽是曰秦皇之址有泉出马是曰马跑苞稂覆之眢将矣又西二里
有台焉是曰 (第 32b 页)
楼(在大同县南魏书太祖纪登国八年幸羖羊原/赴白楼南齐书魏虏传拓跋魏自佛狸至万民)
(世增彫饰正殿西筑土台谓之白楼万民禅位后/常游观其上水经注魏神瑞三年建白楼甚 高竦)
( 加观榭于上表里饰以石粉故世谓之白楼元史/察罕传金将定薛拥重兵守野狐岭帝命鼓行而)
(前破其军围白/楼 (第 23b 页)
(世增彫饰正殿西筑土台谓之白楼万民禅位后/常游观其上水经注魏神瑞三年建白楼甚 高竦)
( 加观榭于上表里饰以石粉故世谓之白楼元史/察罕传金将定薛拥重兵守野狐岭帝命鼓行而)
(前破其军围白/楼 (第 23b 页)
合流为/双溪港支流入大泊湖)石门涧(在德化县南四十/里庐山水经注庐)
(山之北有石门水水出岭端有双石 高竦 其状若/门水导双石之中悬流飞瀑近三百步许下散漫)
(数千尺望之若曳飞练于霄中矣寰宇记石门涧/在庐山西 (第 46a 页)
(山之北有石门水水出岭端有双石 高竦 其状若/门水导双石之中悬流飞瀑近三百步许下散漫)
(数千尺望之若曳飞练于霄中矣寰宇记石门涧/在庐山西 (第 46a 页)
铜钉山(在黄平州南四里黔记耸秀如朝/冠亦名七星山以山有七峰也)宜娘山
(在黄平州南五里黔记相/传宋有宜娘者营兵于此)朝阳山(在黄平州南十/五里黔记山左)
(列琴板山右列石/旺山为州城屏障)鼓台山(在黄平州南五里绝顶/孤峰危悬天半中有一)
(径至山巅屈曲陡峻梯/石为磴挽铁索而上)香炉山(在黄平州西南十/五里峭拔 高竦 明)
(时叛苗常屯据于此/黔记在州东四十里)金星山(在黄平州西三/里端直圆秀)斗崖
山(在黄平 (第 61b 页)
(在黄平州南五里黔记相/传宋有宜娘者营兵于此)朝阳山(在黄平州南十/五里黔记山左)
(列琴板山右列石/旺山为州城屏障)鼓台山(在黄平州南五里绝顶/孤峰危悬天半中有一)
(径至山巅屈曲陡峻梯/石为磴挽铁索而上)香炉山(在黄平州西南十/五里峭拔 高竦 明)
(时叛苗常屯据于此/黔记在州东四十里)金星山(在黄平州西三/里端直圆秀)斗崖
山(在黄平 (第 61b 页)
(寿县北六十里上有周文/王庙前有龙池水极清冽)东林山(在平山县北二十/里上有长老洞万)
(寿寺静修庵其西为西林山山顶一石 高竦 数尺名/曰仙棋盘旁有二石室内刻石佛像俗名千佛堂百)
(佛/堂)房山(在平山县西北六十里寰宇记汉章帝 (第 8b 页)
(寿寺静修庵其西为西林山山顶一石 高竦 数尺名/曰仙棋盘旁有二石室内刻石佛像俗名千佛堂百)
(佛/堂)房山(在平山县西北六十里寰宇记汉章帝 (第 8b 页)
东苑,在崎山。王宫以南一带石山,皆名崎山;石状甚奇。苑门西向,入门茵草遍地。板亭南面,二间。更进有屋三间,面南。屋上有「潮音应世」匾额,为天启五年诏使指挥同知萧崇基所书。亭东土阜一邱,形如覆盂,颇 高竦;
「汪录」云是「雩坛」。更进少屈,南下西转,山岩下有石狮、石虎尚存。激溜养鱼处,皆已废撤。南面,皆山 (第 5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