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紀事本末類
史鈔類
傳記類
目錄類
正史類
政書類
地何者动之甚易
静之至难窃以比年以来将帅多是贵宠子孙军幢统
领亦皆故谊托附贵戚子弟未经戎役至于衔杯跃
逸气浮轩眉攘腕便以攻战自许及临大敌怖惧交
怀雄图锐气一朝顿尽乃令羸弱在前以当锐强壮居
后以卫身兼复器 (第 17b 页)

坐监车营务盗刍粟累赃数十万鞫之得实故也 翰
林医官鸿胪寺丞刘翰为殿中省尚药奉御又赐道士
元秘大师 马志
通议大夫阶仍各赐器币及鞍马开封
尹疾有瘳也
乙卯大雪 乾宁军言北汉民二千二百四十八户来 (第 18a 页)
陜西宣抚使韩绛言延州百姓 马志
诚造作妖言谋为
不顺语连将官禁勘多日取到案款委转运使孙坦躬
亲录问别无翻异已详酌逐人情罪等第断遣及与 (第 5a 页)

所断之人亲属缘坐去讫从之(此据中书时政记三年/十二月四日庚申事 马)
(志
诚再见四年三月十九日甲辰司马光日记云折继/世以绥州功除左骐骥使果州团练使赏赐无算去岁)
(病风以御药 (第 5a 页)
使医傅守视继世迎妖人 马志
诚欲奉之/发兵据青涧城指挥使拓跋忠谏使止之首下狱案验)
(久不决子华至延州斩志诚等/二十馀人以继世有 (第 5a 页)
多继世怀顺等招到蕃
性犷戾常须抚御察其意必自为拓土有功今见废弃
娄城堡窃恐疑惧不安或至生事如向者延州 马志

结架之 (第 27a 页)
(马志
诚事已见/三年十二月)上因种谔被囚绥德未赏继 (第 27a 页)
沙克今为供备使高州刺史又继世以绥州功)
(骐骥使果州团练使赏赐无算去岁病风赐以御药使/医守视继世妖人 马志
诚欲奉之发兵据青涧城指挥)
(使拓拔忠諌捕之因下狱案验久不决子华至延州斩/志诚等二十馀人以继世冇功不 (第 19b 页)
赤冠命拜坚为龙骧将军健翌日为坛于曲沃
以授之健泣谓坚曰汝祖昔受此号今汝复为神明所
命可不勉之坚挥剑捶 马志
气感厉士卒莫不惮服焉 (第 15a 页)
 俄授虎捷左右厢都指挥使领河西军节度使征太
 原为行营马军都虞侯太平兴国二年出为保静军
 节度使以疾解官诏遣内使与 道士马志
视之卒年
 四十八赠侍中命中使护葬美任气好施凡得赐予
 及俸禄尽赒亲故死之日家无馀财人多叹息之
王守 (第 45a 页)
也)失其人则三河
方为战地(此指汉三河之地为言魏/都洛阳三河则畿甸也)窃以比年将帅多
宠贵子孙衔杯跃 马志
逸气浮轩眉扼腕以攻战自许
及临大敌忧怖交怀雄图锐气一朝顿尽乃令羸弱在
前以当寇彊壮居后以卫身兼复器械 (第 13b 页)
能中(去𦍑吕翻/中竹仲翻)秦王世民问敬德曰夺槊
与避槊孰难敬德曰夺槊难乃命敬德夺元吉槊元吉
操槊跃 马志
在刺之(操七/刀翻)敬德须臾三夺其槊元吉虽
面相叹异内甚耻之 叛胡陷岚州(岚卢/含翻) 初王世充 (第 22a 页)
 新城县志八卷(康熙癸丑知县张瓒聘/钱塘张戬邑人袁浣修)
 昌化县志九卷(嘉靖间邑令马逢伯/聘邑人汪子卿修)
 昌化县志(嘉靖间邑令华文甫命/庠生戴仪校 马志
修)
 昌化县志十卷(万历壬辰邑令周/洛都修许三省序)
 昌化县志十卷(康熙癸丑知县周颂/孙聘邑人陈 (第 4b 页)
思令上疏以为师出
有功在于将帅得其人则六合唾掌可清失其人则三
河方为战地窃以比年将帅多宠贵子孙衔杯跃 马志
逸气浮轩眉攘腕以攻战自许及临大敌忧怖交怀雄
图锐 (第 49b 页)
故河汉者亦地所
以为东西南北之限也张衡云汉津者金之精气也其
本曰水按陜西乃金水之位而河汉之源并出乎此 (马/志)
  河山两戒(按旧志河山两戒绘图分划但细绎一/行之说两戒起讫俱不在境内图之恐)
  (近于凿故不 (第 32a 页)
 荡社(史记秦/本纪)西戎之君曰亳王成汤之后其邑曰荡
 社徐广曰一作汤(史记/注)汤社亳王所居今讹为杨杜
 里 (马志
北按杨杜在/三原 三十里)
泾阳 侵镐及方至于泾阳(诗经/小雅)秦昭王弟悝为泾阳
 君(史记秦本纪 …… (第 35b 页)
 (之固皆乡聚山/薮名故不录)
频阳 秦厉共公初县频阳(史记秦/本纪)频阳故城在富平
 县东北五十五里 (马/志)
…… (第 35b 页)
 遂都其地是也(水经注南按在/今陇州 二里)

秦 秦城在陇州南三里秦非子所居 (马志
二按元和/志作 十五里)
汉中郡 秦惠文王二年置郡因水名也(汉中/志)
南郑 厉共公二十六年城南 …… (第 38b 页)
 在澄城县南十五里(贾/志)
王官 王官城在澄城县西北六十里左传秦伐晋取
 王官即此先言渡河史文倒耳(括地/志)王官故城在澄
 城县西北四十里 (马志
以按同州志谓王官在今河/东但 地界考之西北六十里尚) …… (第 42a 页)
 (正/义)在咸阳(通鉴注宜按是时司马欣尚据栎阳曹参/守景陵 在今咸阳县东又史记白起传)
 (云武安君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 马志
云杜邮在/今咸阳东五里按杜邮似乡聚非县邑名故附录于) (第 48b 页)
 状似门故曰土门(元和/志)景明元年省频阳县析同官
 置土门县属北地郡(宋敏求/长安志)土门县在富平县东北
 六十里 (马/志)
宜君 真君七年置有宜君水(地形/志)前秦苻坚于祋祤 …… (第 6b 页)
 (按义川今/宜川县)
云岩 大统三年于今县薛和川置永平县属义川郡
 十三年改为云岩县大统九年大水漂荡移于桑枢
 原(寰宇/记)云岩县在宜川西北七十里 (马/志)
宜川在云岩
 镇(九域/志)
太平 咸宁旧曰永宁西魏改为太平(隋书地/理志)后魏孝 …… (第 51a 页)
 (一/)
抚宁 西魏置(隋地/理志)汉圁阴地魏废帝于县东抚宁故
 城置抚宁县属抚宁郡(元和/志)抚宁县在米脂县西一
 百四十里 (马/志)
开疆 西魏置(隋书地理志脂按/开疆在今米 界) …… (第 53a 页)
 (地理/志)义宁二年于县界置郿城郡领郿凤泉二县(旧/唐)

 (书地/理志)郿城在县北十五里隋于此置郿城郡 (马/志)
凤泉 在郿县东五十里隋末析置此县地有凤泉县
 以此名(贾/志)郿县有凤泉县西距县五十里(郿县志县 (第 82a 页)
 年又移于古声口戍南声水之东黄洋之北即县治
 也(寰宇/记)平利县旧基在县东一百三十里女娲山之
 东 (马志
属按以上/六县 金州) …… (第 30a 页)
 道故城(禹贡/锥指)兴道废县在洋州城东门内(明一/统志)
西乡 武德四年析置洋源县宝历元年省(唐书地/理志)
 德元年复于西乡立洋州复移理兴道以县属焉(元/和)
 (志/)洋源县在西乡县南二十里 (马/志)
黄金 黄金县隋治巴岭镇贞观三年移于今治(旧唐/书地)
 (理/志)广德后因羌乱权移于蚌湍元和以后仍 …… (第 32b 页)
 (悉仍/唐旧)
好畤 乾宁中割属威胜军后唐天成三年还属京兆
 府(寰宇/记)同光中隶凤翔府长兴元年还隶京兆 (马志/
按)
 (好畤在/今乾州)
武功 同光中割属凤翔长兴元年却还京兆(寰宇/记)
 晋置武功郡后周复为 …… (第 35b 页)
 隶京兆府清平军使兼知终南县事县一(宋史地/理志)
终南 大观元年置终南县(宋史地/理志)终南故城在盩厔

 县东三十里即汉盩厔城也 (马/志)
商州上洛郡 领县五(宋史地理志广按/除上津在湖 界)绍兴二年守
 臣以商虢降刘豫六年邵隆收复十二 …… (第 45b 页)
 (州从未割隶鄜州明系宋/史遗简今据通考补正)
洛交 鄜州治洛交县(通考今按洛/交即 州治)
洛川 宋鄜州领洛川县(通/考)隋属鄜州唐宋皆仍旧(明/一)
 (统/志)
三川 唐为三川县宋因之明改三川驿 (马志
在按三/川县 鄜州)
 (西南六/十里) …… (第 50a 页)
 (地理/志)葭州金初为夏人所践皇统三年复立军治后
 为州正大三年改属鄜延路(元一/统志)旧州址在州南二
 百步 (马志
据按金志葭州不领/县今 元一统志补县五)
通秦 金正大三年葭州领通秦县至元六年省入州
 (元一/统 …… (第 68b 页)
 县属安西路(郿县/志)柿林废县在县东四十里元时置

 郿州遗址犹存 (马/志)
同州 宋定国军元仍为同州领县五(元史地/理志)至元六
 年省冯翊县并同州隶安西路(同州/志)
朝邑 …… (第 72a 页)
 震等移南就北规模悉遵旧制(安塞/县志)
甘泉 在府城西南九十里(明一/统志)元甘泉县明因之隶
 延安府(贾/志)
安定 在府城北一百九十里(明一/统志)金安定堡元升为
 县洪武三年仍为安定县 (马/志)
保安 在府城西北一百八十里(明一/统志)元降州为县明 …… (第 92a 页)
 年徙今治(神木/县志)
府谷 在州城东北五百里(明一/统志)元府谷县洪武六年
 省十四年复置属葭州(延安府志县按 马志
有芭州/城在府谷 北九十里未详)
 (所/始)
陜西都指挥使司 领卫二十六守禦千户所四(贾志 (第 94b 页)
罅中有斧金色以杖抵之则动取之则不能出 (马/志)
金斧山在县东南二十五里(县/志) 石瓮谷在县东
五里南山半腹有石瓮寺(雍胜/略)石瓮谷有悬泉激
石 …… (第 61b 页)
(门诗/注)飞泉在石瓮谷中其水瀑泻喷激如飞 (马/志)
风谷在县东南五里即石瓮之右涧(县/志) 艾叶沟
在骊山东南十二里其中有蟒石 走马岭在骊
山东南二十 …… (第 62a 页)
西两岸尽植牡丹至今犹存 (马/志)
燕子龛在降圣观
南 石骆驼峰在西绣岭西(县/志) 坑儒谷在县西
南五里或曰县西二十里有活坑即坑儒处( (第 62b 页)
 矣其形逶迤自东南而西北故杜甫诗曰昆吾御宿

 自逶迤是也 (马/志)
圣女泉水(即滮池一/名冰池)在县西北二十里(县/志)滮池北流浸
 彼稻田(诗经/小雅)滮流貌(毛 …… (第 9b 页)
 总谓之鸿固原(城南/记)杜甫取以为号者此迤西为鲍

 陂其北为凤栖原迤西北为鸿固原其下有鸿固陂
  (马/志)
宣帝许后葬于此故名少陵(府/志)
朱坡 在县南四十里(贾/志)在御史庄东华寺(城南/记)坡瞰
 南山 …… (第 14a 页)
 在潏水东浐水西即杜伯国地故名杜原以在秦汉

 隋唐都城之东又名东原宣帝以为已陵又名杜陵
 原 (马/志)
杜原为终南之麓故南高至乐游原视秦川犹
 云如掌其高可知至秦杜县处渐卑则原之尾也其
 西即韦杜二曲(县 …… (第 14b 页)
 交河今按潏水自南山下分为二一西北流会镐水

 为交河一自东岸北流入城为通济渠 (马/志)
其字或作
 傍穴与沉字相似俗因名沈水括地志名高都水汉
 王氏五侯大治池宅引高都水入长安城字书潏音
  …… (第 19b 页)
 一冈阔七里许(县/志)今按其地有潦池故曰洪渎实即

 毕原地分言则其名有七实一原也旧志分见误 (马/志)
短阴原(短一/作矩)在县西南二十里(元和/志)渭水与丰水会于
 短阴山内水会无他高山异峦惟原阜石激 …… (第 24b 页)
 (注/)短阴原即短阴山也秦中诸原𩔖皆有山体故或
 谓之山不必峭拔也(禹贡/锥指)
高阳原 在县东南二十里秦始皇作阿房宫依此(县/志)
 与长安接界 (马/志)
鲜原 在县东二十里(贾/志)度其鲜原(诗经/大雅)文王既克密 …… (第 24b 页)
 陈陶泽(通鉴/注)陈涛泽名其路斜出故曰斜(胡三/省注)
双泉 在县北二里其水甘冽有药王庙(县/志)
要册泉 在县北八里其水极凉取汲不竭 (马/志)
李村泉 在县西北十里又县西北十五里有下村泉
 (长安/志) …… (第 26b 页)
 泉周数十步深不可测(长安/志)始平县有温泉(魏书地/形志)
 (始平故城/在县南)成国故渠东径龙泉北(水经/注)泾龙泉新泉
 相去十馀步在县西 (马/志)

(第 29a 页)
马嵬泉(俗名娘/娘泉)在县西二十五里今俗名娘娘泉 (马/志)

 县西周数十步深百尺流入白渠(长安/志)史家泉在县
 西三十五里又马嵬镇西北有五龙泉(县/志) …… (第 29b 页)
 平之温泉至康桥西流入漆沮其水微温冬月不冰

 中多蟹蛤(县/志)交口河北经张家村又名张家河 (马/志)
清谷水(一名清河一/名五丈河)在县北五十里自高陵界来东流
 合石川河入渭(县/册)清水东南入万年县 …… (第 34b 页)
 (志经按金谷水即/水 注之荆溪也)韦述两京记曰长水以避姚苌讳
 改名荆溪因此失其本名虽以颜师古之博而不能
 正(雍/录)荆谷水自蓝田来至咸宁平川合广谷水入浐
  (马/志)
荆谷水一名荆溪本名长水自蓝田至康村入县
 界下流合采谷石门水为浐(咸宁/县志)荆峪水发源秦岭
 荆峪 …… (第 56b 页)
 西北流与泠水合又西北合三岔河流径临潼之零
 口镇北入于渭(县志临泠水/详见 潼县)
杜化谷水 在县西南十里 (马/志)
杜化谷水出县西南零
 谷(长安/志)零谷口水在县西步高宫东历新丰原北入 (第 85a 页)
 为竹竿岭其势峻削(州/志)宋邵雍寓此诗云南秦地暖

 花开早比至春来已数番 (马/志)
天柱山 在州南五里宋邵雍最爱此山因卜居于此
 其相近有刘峪又州南八里有小刘峪多花卉(州/志)
楼山 …… (第 51b 页)
 十里有洛峪又州东九十里有大峪背峪(州/志)
鸡冠山 在州东百里峰峦攒簇为龙驹寨主山山有
 千佛洞七星洞(州/志)山有紫阳洞真人张伯端修炼处
  (马/志)
伯牙山(伯牙一/作白鸦)在州东百里耸拔纡折俗呼为白鸦山
 相传昔有樵子刈薪其上隐隐闻丝弦声寻之不得 …… (第 54b 页)
 左师军于菟和(左/传)山在上洛县东(杜/注)上洛县有菟和
 山(汉书地/理志)丹水自仓野东历菟和山(水经/注)今商州东
 有菟和山通襄汉之道 (马/志)
资峪岭即菟和山或曰资
 峪菟和之南岭也其相近有红崖洞(州/志)
长冈岭 在州东百三十里商南山阳二县接 …… (第 55a 页)
 洵河(县/册)

大任河 在县南百里(西安/府志)源出张家坪流入洵阳界
 入洵河(县/册)
乾祐河(即柞木/一作泎)在县东三里以旧县名 (马/志)
柞水西出柞
 溪南流径重崖堡西东流(水经/注)泎水在乾祐县东五
 里出万年县界秦岭下流入洵阳又蕴水在 …… (第 70a 页)
 屋河又下流为秋林川合于花水河(县/册)
龙洞川 在县东南八十里(西安/府志)其水入郧西界(县/册)
运斗潭 在县东南百里(西安/府志)
青山沟 在县南三里有龙洞祷雨取水于此(县/志)
拦马壕 在县东三十里(县/志)
活水泉 在儒学北(西安/府志)
瀑布泉 在县西四十里水自悬崖泻出有若飞练 (马/志)
凉水井 在县南十五里(西安/府志) …… (第 72a 页)
 岭阴即太华稍东即潼关重峰叠嶂自县西抵北而
 东为洛水发源处即冢岭山矣(县志州亦/见商)县西北八
 十五里有张家坪 (马/志)
燕子山 在县城北县址枕其上山势壁立环绕而西
 与梁原山冈陇相接即梁原之首也又梁原山在县
 城西县境 …… (第 73a 页)
 阶峪和尚沟之下为金堆城其西为东西桃坪(县/志)

 坪在县西九十里 (马/志)
魏坡 在县西二十里 (第 75b 页)
(马/志)
羚羊山 在县西四十里(西安/府志)
呼雷山 在县西南五里天雨雷鸣此山闻近故名(西/安)
 (府/志 …… (第 75b 页)
 山高拔石色尽赤崖之麓有宋阜民钱冶又崖之中
 有老君峪相传老子入函谷尝过此今石上有青牛
 足迹土人庙祀之(县/志)老君峪有路通武关 (马/志)
三要山 在县东南六十里南出青草河可通武关东出
 即卢氏之孔道北望阌灵皆有捷径因名三要明设巡
 检于 …… (第 77a 页)
 禹导洛始此(县志导按县境本属汉上洛地而禹贡/所云 洛者实县东之熊耳也商州亦)
 (有熊耳山人多/误指辨见商州)
唐家坡 在县东四里 (马/志)
县东五里有姚家洞高二丈 …… (第 77b 页)
 泽滑相传为仙人捣茶处(县/志)
石家坡 在县东四十里(县/志)县东四十里有罗汉洞中
 有观音罗汉塑像石刻皆宋元年号 (马/志)
…… (第 78a 页)
 一见洞有云则雨一名霪雨山又相近有罗汉洞在

 永安寺后(县/志)
南原 房家原 俱在县南一里(西安/府志)南原一名小庵
 原 (马/志)
龙首山 在县东南脉自翠屏山来望之如龙首翠屏
 山在县南三里又县东南十里有凤凰原(西安/府志)龙首 …… (第 85a 页)
 阴有湘子洞内有石窦四时不涸分前后门一门东

 向一门西向又名钟馗洞又有笔架山稍低小又有
 丘形如聚米名聚米丘(县/志)
苦竹原 在县北二十里 (马/志)
高碥山 在县北五十里凿石如门险塞可守即州南
 之高碥山也(县册四按 (第 85b 页)
马志
有石门在/县北 十里亦即此也)
仙人龛 在县西北五里相传仙人吕洞宾韩湘子游
 此宋邵康节侨寓旬月龛 (第 85b 页)
有勒石(县/志)
梅峰山 回龙山 俱在县西五里(西安/府志)

鸣马山 在县西十里(寰宇/记)
桐峪 在县西二十里峪口有凉水泉(西安/府志)铜洞在县
 西三十里(县/志)
白云洞 (马志
作/华犁洞)在县西四十里(西安/府志)
安禅岭(禅一/作善)在县西五十里道通镇安(县/志)
鹞子岭  …… (第 86a 页)
 说法洞在坪西南(县/志)
象山 狮山 并在县西八十里扈家原南北对峙金
 水从中流出(县/志)县西八十里有马家山 (马/志)
杀虎岭(一作沙/狐岭)在县西九十里山高路险绵亘二十馀
 里昔有勇士杀虎于此(西安/府志)沙狐岭绵亘 (第 86b 页)
若长城高
 入云端(县志盖按杀虎岭即沙/狐岭 以音近而讹也)
竹凹 在县西九十里 (马/志)
行者洞在县西九十里(县/志)
上高山 下高山 俱在县西百里连附蕨岭(县/志) …… (第 86b 页)
 向如揖不交合者仅尺馀仰望青天如一线非亭午
 不见日其中一溪南泻水声如雷(县/志)白石崖在县西
 南百二十里 (马/志)
五峰山 在县南二十里山有五峰相传为宋时屯兵
 处(西安/府志)
黄毛山 在县南九十里(西安/府志) (第 88a 页)
宽坪在县南百里 (马/志)
嵦臼山(嵦艾/平声)在县南百十里(西安/府志) …… (第 88a 页)
 (段成式/名山记)天柱山在山阳壁立万仞上有池(潜确/类书)宋邵
 雍向商守给户帖居此有诗云一簇烟岚锁乱云孤
 高天柱好栖真又有青石峡在县东南九十里 (马/志)

 柱山一名天竺山唐罗公远宋邵康节皆隐于此(西/安)
 (府/志)相传吕洞宾曾居此山山有摘星岩摩天 …… (第 89a 页)
 洞朝阳洞又有龙眼洞在山槐境前后有门可容三

 四十家欲登者用数丈梯始得入(县/志)樱桃凹在县东
 南百二十里 (马/志)
任岭 在县东南百三十里与湖广上津接界(县/志)
湘子洞 在县东七里近乾沟亦名湘子洞(县/志)
圈 …… (第 90a 页)
 东北三里许(县/志)洛峪在县东五十里(西安/府志)
孤山 在县东六十里官道南四围坦平孤峰独耸(西/安)
 (府/志)其相近有凤凰山在中村西有火焰山在中村南
 土石皆赤(县/志)
乾石峡 在县东七十里 (马/志)
其相近有捷峪又县东七
 十五里有申家垤(县/志) (第 90b 页)
天台山 在县东八十里盛产梅每遇花开山如缀玉
 (西安/府志)
核桃坪 在县东百五十里 (马/志)
华皮原 在县东二百里(西安/府志)与商南接界其相近有
 碾子坪(县/志)
光照山 在县东二百十里其 …… (第 91a 页)
 阳县有甲水(隋书地理志南丰/阳故城在县)甲河以甲于诸水在
 县西百二十里南流入汉或以方向名旧云夹河非
 是 (马/志)
金井河一名金津河(西安/府志)自镇安柴家庄东来
 合花水诸河至董家沟合于丰水(县/志)合河以众水所 …… (第 92a 页)
 注甲水(水经注县按阳亭聚在今县北今二水/相合在 境则合处亦旧属上津地也)色河
 源自秦岭流入丰阳河 (马/志)
关柎色河其上源曰安武
 水又名下关坊河出会刘岭之水经苦竹原土桥子
 仙人龛西流至石碥合于丰水又至县西 …… (第 93a 页)
  商南县
龙山 在县东北一里与虎山对峙蜿蜒高耸状如龙
 蟠(西安/府志)
虎山 在县西一里蹲踞如虎 (马/志)
商洛山 在县南一里(贾/志) (第 95b 页)
界岭 在县北二十里岭势雄壮登眺甚远(西安/府志)
千丈山 在县西北五十里接雒南界(西安/府志)
寡山 在县西三里其相近有鸡公峪(西安/府志)索峪在县
 西七里 (马/志)
分水岭 在县西十里岭有水东西分流故名(西安/府志)
四条岭 在县西五十里南自清油河入岭登降凡四
  (第 96a 页)
 七十里(县/志)
官井 在县西二里泉出山源上有海潮庵(县/志)
  边外
骆驼山 在定边县北套内 在卯孩水东南 (马志
外/按边)
 (山水叙次皆由西而东由套内而/套外仍以郡邑约略分属之焉)
错子山 在定边县北套外 唐会 …… (第 119a 页)
 (志/)

犁元山 在府谷县北套内 在东古城南 (马/志)
石门山(即卢朐山一/名石门障)在府谷县北套外 太初三年光
 禄徐自为出五原塞数百里远者千里筑城障列 …… (第 125b 页)
 有枝渠东出谓之铜口东径沃野县故城南(沃野故/城在天)
 (德军北六十里/今靖边县北)又北屈而南河出焉 (马志
云河自灵/州北行至此始)
 (折而/东流)河水又北迤西溢于窳浑县故城东(窳浑故城/在废夏州)
 (西 (第 126a 页)
北今靖/边县北)河水又屈而东流为北河 (马志
云河分流/析支城在此按)
 (汉卫青绝梓岭梁北河即此也杜佑曰河经灵武郡/西南便北流千馀里过九原郡乃东 …… (第 126a 页)
 一二百里惟黄甫川之南焦家坪及娘娘滩羊圈渡
 口为最近云(延绥/志)
咂把湖 在定边县北套内 在旧临戎县南(延绥/志)
 骆驼山东 (马/志)
屠申泽(一名/浑泽)在靖边县北套内 窳浑县有道西北出 …… (第 128b 页)
 东海子山有水出其下白城子红城子交城子之东
 有北海子水佛堂寺沟水鸳鸯湖水卯孩水紫河水
 皆混涛历峡东注于河(延绥/志)佛堂寺沟在鸳鸯湖东
  (马/志)
神水滩 在靖边县东北套内 有水一泓周百馀步
 平地突出数丈迸珠溅玉旱潦并无增减(榆林/府册)在镇 (第 129b 页)
 城门民见门色青又名青城门亦曰青门(水经/注) 内家
 桥之西有沈家桥以姓得名(张礼游城/南记注)下杜城有丈八
 沟沈家桥赖家桥 (马/志)
 赤栏桥与第五桥相近隋开皇
 三年引香积厨水自赤栏桥经第五桥入 (第 6a 页)
(马/志)
水边杨
 柳赤栏梁(孙蕡/诗) 下马桥在建福门北(胡三/省注)唐薛元赏 …… (第 6a 页)
  咸宁县
霸桥镇 在县东二十里(宋敏求/长安志)明置递运所于此(府/志)
高桥镇 在县东南二十五里(县/册)
引驾回镇 在县东南四十五里(县/册)
杜曲镇 在县南微东三十里(县/册)

三赵镇 在县南微东三十里(县/册)
王曲镇 在县南三十五里(县/志)
鸣犊镇 在县东南四十五里(县/册)镇西原下有鸣犊泉
 故名武宗猎于太白原即镇西原也(宋敏求/长安志)咸宁鸣
 犊镇(金史地/理志)在两川口有汉武鸣犊泉 (马/志)
新住镇 在县北微东三十里(县/册)亦曰新筑镇(府/志)
 (附县境/古隘)九曲寨在县东北(旧/志) …… (第 7a 页)
 名咸阳桥今废秋作桥水涨用船其地以桥名亦以
 渡名明嘉靖间以舟为浮桥又曰渭阳古渡(县/志)
嘉麦渡 在县东二十五里渭河上以产嘉麦故名 (马/志)
 嘉麦渡在县东(宋敏求/长安志)
 (附县境/古渡)安刘渡在县东(宋敏求/长安志)在渭河上因安刘二 …… (第 11b 页)
 此关隘也唐新丰在府东五十里凡自长安东出而
 趋潼关路必由此故项羽东入即驻鸿门也(雍/录)
项王营 在县东南十五里 (马/志)
…… (第 14a 页)
 (地形志景明元年冯翊/置广阳县盖即今镇地)
田市镇 在县东北七十里西属临潼东属渭南(县/志)
相桥镇 在县东北七十里(县/册)
康桥镇 在县东北八十里(县/志)
关山镇 在县东北九十里界蒲富临渭之交旧名上

 寨明万历初改为镇建城池系抚民厅驻劄后废(县/志)
 (附县境/古隘)李靖营在县东二十里 (马/志)
 栎阳有粟邑镇
 (金史地/理志)
戏河桥 在县东三十里跨戏水上(县/志)
板桥 在县东南三里跨石瓮 …… (第 16b 页)
 (附县境/古桥渡)望仙桥在华清宫(天宝/遗事) 分襟桥在丁村北
 项村南木涨渠上乃前马处士尚宾师处士维学讲
 学相别之所 (马/志)
 赵村渡在县北十里河崩久废(县/志)
  渭水有田王渡田家渡周夏渡圣力渡万安渡孟
 渡(宋敏求/长安 …… (第 18b 页)
 (附县境/古隘)鹿台戍在县西南二十五里鹿苑原上今废

 (县/册)元季李思齐筑以屯兵处 (马/志)
郭桥 在县东十里昌连渠经其下(县/志)
阿石桥 在迎翠门南一里润人斗边高望渠经其下
 (县/志) (第 19b 页)
张桥 在阿石桥东八里亦高望渠所经(县/志)
高桥 在县北三里中南渠所经(县/志)
孙张渡 在县西南三十里良村铺前渭水上(县/志)
新开渡 在县西南十里(县/册)渭桥西二里渭河上(县/志)

渭桥渡 在县南十五里渭水上(县/册)北通蒲城富平诸
 处二县各有一舟协济(县/志)东渭桥所今桥废用舟济
 故以渡名 (马/志) (
附古东/渭桥)汉高帝造以通栎阳之道(贾/志)
 景帝五年作阳陵渭桥索隐曰渭桥在长安东北通
 高陵路( …… (第 20a 页)
 (三秦/记) 蓝田县有焦戴镇(九域/志)

会波桥 在县东门外会诸涧水引渠入城 (马/志)
蓝桥 在县东南五十里跨蓝峪水上(贾/志)唐中和元年
 监军杨复光与朱温战败之逐至蓝桥而还蓝桥在
  …… (第 24b 页)
 凭山峡垒石为马头增二练上翼栏杆下支巨木(钱/受)
 (祺重建蓝/桥碑记)
干涧桥 在南关外蓝田东流诸水皆由此合流入灞
  (马/志)
鹿原桥 在县西门外大寨水通石门汤泉 (第 25a 页)
(马/志)
故景桥 在县西北四十里跨黑沟(县/图)
蔡王村桥 在县北二十里跨三里头河(县/图)
毓圣桥 在县北 …… (第 25a 页)
 (附县境/古渡)泾河有百光渡宁甘渡泾甘渡并县西南刘洪
 渡在县南张茹渡郭渡孙渡并县东南(宋敏求/长安志)今皆废 (马/志)
  三原县
王店镇 在县东三十里东北隅一方居民会集之所
 南临清河北枕乾沟(县/志) …… (第 29a 页)
 即司马望邓艾据之以拒姜维之地(通鉴/胡注)
通仙桥 在县东十五里冯尚铺(县/志)

母猪江桥 在县东二十五里终南镇西(县/册)跨二泉渠
  (马/志)
东河桥 在县东四十五里趷□头(县/册)
映柳桥 在县东六十里(县/册)原马店沙河上(县/志)
白沙 …… (第 34b 页)
 鄠县界(县/志)

太古桥 在县东南五十里龚家庄(县/册)
遇仙桥 在县东南六十里跨甘河上通鄠县及省路
  (马/志)
在甘河镇王重祖师遇披毡裘二先生处(府/志)
通济桥 在县东南六十里(县/册)双溪镇西(府/志)赤谷甘 …… (第 35a 页)
 下(县/志)
瑞福桥 在县东南六十里祖庵镇东一名祖庵桥(县/册)

 瑞福河上通鄠县 (马/志)
白马桥 在县东南六十里韩村白马河(县/册)
浮水桥 在县东南七十里甘峪河上(县/册)
陈姑坊桥 在 …… (第 35b 页)
 于水知县章泰捐俸改造(县/志)
天渠桥 在县西三十里亚柏镇西(县/册)通连云栈跨天

 河渠 (马志
亚按府志/一名 柏桥)
涧河桥 在县东北四十里西寨堡(县/册)
卢家河渡 在县东十里王唐村堡(县 …… (第 36a 页)
 (按来化疑/素化之讹)下邽县有来化镇(九域/志)
凭信镇 在县东北七十里(县/册)
明光桥 在县东三里 (马/志)
跨明光峪康熙九年知县孙
 熿建(县/志) (第 38a 页)
西阳桥 在县东八里 (马/志)
跨西阳峪(县/志)
东阳桥 在县东八里 (第 38b 页)
(马/志)
跨东阳峪(县/志)
赤水桥 在县东二十五里一名法济桥(县/图)跨赤水交
 华州界(县/册)
湭水桥  …… (第 38b 页)
 南师仲记(府志万按县图/一名 里桥)
三岔桥 在县西跨三岔河(县/志)
杜化桥 在县西二十里跨杜化峪(县/册)
方家渡 在县西北二十里(县/图)
沙家渡 在县西北十五里(县/图)
上涨渡 在县北十里渭河上 (马/志)
官船二只水夫十名
 (县/志)
下涨渡 在县东北十里渭河 (第 39a 页)
(马/志)
官船二只水夫十 (第 39a 页)
 名(县/志)
蔡渡 在县东北三十里渭河上 (马/志)
民船渡(县/志)开门当
 蔡渡(白乐/天集)
 (附县境/古桥)关门桥在县东郭门外以骤雨暴水冲激大 …… (第 39b 页)
 (地理/志) 青化镇在县东北六十里宋太平兴国中筑
 号青化堡加兵戍守西控青化川口庆历中增修建
 砦 (马/志)
县有青化丰林二镇(九域/志)
延水桥 在府东门外延水上弘治十五年知府王彦
 奇重建更名永济(贾/志) …… (第 44a 页)
 明置巡司今裁遗址尚存(县/志)
新兴堡 在县西南一百五十里(县/册)新砦控延州东北
 疆远川一带宋太平兴国中筑 (马志
新按新/砦即 兴堡)
 (附县境/古隘)龙安砦在县西四十里高数百丈状如盘龙 …… (第 46a 页)
 隘道因命部将狄青筑招安砦于谷傍(宋史庞/籍传)元符
 二年废招安砦为驿后仍为招安砦(地理/志)今废遗址
 存(县/志) 塞门寨在县西北一百五十里 (马/志)
本在夏州
 宁朔县界开元二年移就芦子关南金镇所安置(元/和)
 (志/)淳化五年讨李继迁命开治塞门鸦 …… (第 47a 页)
 尾九族都巡检使驻兵黑水堡(地理/志)延川有黑水堡
 (九域志定/今属安)东控城平川西控黑水川路入芦子关北
 自大理河至横山最为要害 (马/志)
 安定堡在县城东 …… (第 50a 页)
 头镇在县东六十里(府/志)延川县有丹头砦(九域/志)旧号
 丹头堡东接宽州路宋庆历中修元至元初置丹头
 县后并入安定县 (马/志)
今废(县/册) …… (第 50b 页)
 果七年知庆州姚古克之即威德军(地理/志) 顺宁砦
 在县北四十里(明一/统志)东北控扼黄河一带蕃部 (马/志)

 历四年置(九域/志)崇宁四年夏人寇顺宁砦鄜延第二
 副将刘延庆击败之(宋史徽/宗本纪)东至平戎 …… (第 52b 页)
 七十里南至园林堡五十一里北至杏子堡四十里
 (宋史地/理志)保安有平戎寨(金史地/理志)今城址犹存 (马/志)
 靖
 边镇即靖边寨在县西南一百里明有官兵防守今 …… (第 53a 页)
 太宁永和乡宁吉州近河居民贸易往来不通大路
 (县/志)
  延川县
延水关 在县东南七十里吐延川口东临黄河北通
 山西永和 (马/志)
魏置文安县隋废唐改延水宋省为镇
 入延川今为延水关(府/志)延水关者古渡口也东则晋
 之狐讘西则秦之 …… (第 55b 页)
 镇俱在县东北今废 又有毛公镇今废(县/志)
漆水桥 在县城东一里跨漆水上(贾志畤按县城东/门外 沟河俗名)
 (漆水 马志
谓县无漆/水即湋水之讹者误)
泰川桥 在县东北二十里跨泰川上(府/志) …… (第 64a 页)
 奴遣将尉迟菩萨自武功南渡渭攻围趋栅克之(通/鉴)
  清湫镇在县东二十五里以近清湫水而名元至
 正十四年歹驴所筑城址尚存 (马/志)
西硙口渡 在县西北十里西硙里渭河上通岐山船 (第 66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