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編年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正史類
(馀人新/纪不书)
癸亥知制诰王益柔知通进银台司兵部郎中同提举
在京诸司库务韩缜兼勾当三班院初二职皆 天章阁

待制马仲甫
兼领会御史知杂事邓绾言 (第 20a 页)
仲甫
在三班
院不职纵吏欺谩使臣藏匿酬奖保明奏状等奸弊十
一事尝召本院主簿汲光审问称已尝摘发而未施行
乃下 (第 20b 页)
绾章韩缜根究 仲甫
遂辞兼职故改命益柔等(明/年)
(三年辛/巳可考) 邓绾言编敕删定将毕诸路一州一县敕自
庆历中删修行 (第 20b 页)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三十一
             宋 李焘 撰
  神宗
熙宁五年三月辛巳朔权御史中丞邓绾言昨弹奏
仲甫
朝廷令韩缜根治闻缜乃累责汲光分析况朝廷
增置主簿本欲振举颓弊光尽心职事若非理责令分
析恐乘此不敢措置 (第 1a 页)
非朝廷设官之意 仲甫
性素宽光 (第 1a 页)
喜检察吏人有所为辄申中书又密以三班事告绾绾
即弹奏 仲甫
从而罢去朝廷以绾章令缜案之不尽如
章也(去年十二月/癸亥绾奏)
壬午权郓州观察推官许安世为著作佐郎集 (第 1b 页)
未尝先
起事端请闻之本朝严加约束
癸亥閤门言都司使已下揭贴班簿旧止一册乞分东
西班各作一册从之
丙寅 天章阁待制马仲甫
详定除放欠负 先是权陜
西都转运使谢景温言昨赐缘边诸军见钱而邠州训
练卒五千人同在一处独不与于理未均 (第 6b 页)
  乔维岳        王嗣宗

  李昌龄        范正词
  张 焘        李师中
   马仲甫        
李 沆
  鲁宗道        吴中甫
  胡令仪        蒋 堂
  吴居厚        (第 6b 页)
   槐 京(青阳人/)  包 拯(庐州人/)

   齐天觉(青阳人/)  茹孝标(舒城人/)
    马仲甫(合肥人/)
  景祐
   程师孟(吴县人/)  郑 戭(吴县人/)
   祝熙载(吴县人/)  龚 沂(吴县 (第 16b 页)
  文紨申      王 倚(已上赵州刺史)

  李 许(防禦兼赵州刺史)  周 沆(学士知成德军)

  刘 平(中丞知沧州)    马仲甫

  王 实      吕希纯(已上待制知沧州)

  王汉之(户部侍郎知瀛州)  谢景温(侍郎知瀛州 (第 19a 页)
东至瓜州浚河百二十里以废二埭诏瑾规度以
工大不可就止置闸召伯埭旁人以为利(宋史钟离瑾/)
(传/) 马仲甫
庐江人为度支判官内侍杨永德言漕舟淮汴
间惟水递铺为便诏 (第 4b 页)
仲甫
偕往證可否还言其害十馀
条议遂格繇户部判官为发运使自淮阴经泗上浮长
淮风波覆舟岁罹其患 (第 4b 页)
仲甫
建议凿洪泽渠六十里漕 …… (第 4b 页)
者便之拜天章阁待制知瀛州(宋史 马仲甫
传/)
王琪知润州转运使欲浚常润漕河琪陈其不便诏寝
役而后议者卒请废古城埭破古函管而浚之河反狭
舟不 (第 5a 页)
 以闭塞两路俱无害矣

秋七月城筚篥
 初秦州生户为谅祚劫而西徙有空地百里名筚篥
 知州 马仲甫
请城而耕之韩琦从其说枢密院难之
 琦奏自来鄜延环庆泾原等路缘边例皆以城寨包
 卫熟户使诸族知有家计则 (第 4a 页)
不之他所而之妪不半岁大饶富今
之逐什一之利者慎勿规近利哉(代醉/录)
太宗时同年数辈取名似姓者为句云 马子山
骑山子
(马给事字 (第 11a 页)
子山
穆王/八骏马有山子之名)久之人对曰钱衡水盗水衡钱
(钱某为/衡水令)人谢之曰正欲作对实非有盗也
吴人 (第 11a 页)
以淮南不受/陈粟为逃谴计拯始请凡未至而不可上供者以)
(廪军又贮浙西米于润仓/以时运自是漕增而费省) 马仲甫(庐江人为淮南/转运使真扬诸)
(州地狭出米少官籴之多价常踊登滨江米狼戾/而农无所售仲甫请移籴以纾其患两益于民从)
(之又建议凿洪泽渠/六十里漕者便之)
蒋之奇(宜兴人为淮东转运/副使岁恶民流之奇)
(募使修水利以食流者如扬之天长三十六陂宿/之临涣横斜三 (第 34a 页)
增而费省)马仲甫(庐江人为淮南/转运使真扬诸)
(州地狭出米少官籴之多价常踊登滨江米狼戾/而农无所售 仲甫
请移籴以纾其患两益于民从)
(之又建议凿洪泽渠/六十里漕者便之)蒋之奇(宜兴人为淮东转运/副使岁恶民 (第 34a 页)
河汇入其中毗连清河桃源接安徽/泗州盱眙等境东岸即高家堰为两河之关键宋)
(史神宗四年开洪泽湖达于淮又 马仲甫
为发运/使自淮阴经泗上浮长淮风涛覆舟岁罹其患 (第 25b 页)
仲)
(甫
建议凿泽渠六十里漕者便之漕运考在县西/南九十里自东北而西南迤逦滂湃于山清桃泗)
(天长高宝之间此湖往 (第 25b 页)
二十馀卷乐记五卷)双渐(无为人庆历/中进士博学)
(能文知本军后知汉阳为政/和易吏民见思有古循吏风) 马仲甫(亮之子为度/支判官内侍)
(言漕舟淮汴间水递铺为使仲甫条其害议遂格/累官淮南转运使凿洪泽渠六十里漕者便之)
   朱翌(舒人政和间进士时人讳言诗翌独况涵六/艺文思飙发南渡后为中书舍人掌书命文)
(章忤时宰谪 (第 4a 页)
本军后知汉阳为政/和易吏民见思有古循吏风)马仲甫(亮之子为度/支判官内侍)
(言漕舟淮汴间水递铺为使 仲甫
条其害议遂格/累官淮南转运使凿洪泽渠六十里漕者便之)
   朱翌(舒人政和间进士时人讳言诗翌独况涵六 (第 4a 页)
 (知秦州蕃酋药家族作乱讨平之居镇阅岁未尝以/边事闻英宗使问故对曰将在边期于无事不敢妄)
 (以寇贻/主忧) 马仲甫(知秦州得箄栗城故址自鸡川砦筑/堡北抵南谷环数百里为内地诏赐)
 (名甘/谷堡)
张诜(知秦州前此将吏贪功多从羌地猎射因/起边患诜至申令毋得犯得一人斩诸境)
 (上群羌/感悦)蔡抗( (第 46b 页)
,往往荐进之。或讥以德报怨,拯曰:「同僚不协,所见异也;谏官所言,职也。又何怨乎?」时论服其长者。 马仲甫
马仲甫,
字子山,庐江人,太子少保亮之子也。举进士,知登封县。轘辕道险厄,遂佣民凿平为坦涂,人便其行,为刻石颂美。通判赵州,知台州,为度支判官。

内侍杨永德言漕舟淮、汴间,惟水递铺为便。诏 仲甫
偕往订可否,还言其害十馀条,议遂格。出为夔路转运使。岁饥,盗粟者当论死, 仲甫
请罪减一等,诏须奏裁。复言:「饥羸拘囚,比得报,死矣,请决而后奏。」

徙使淮南。真、扬诸州地狭,出米少,官籴之多,价常踊登,滨江米狼戾,而农无所售。 仲甫
请移籴以纾其患,两益于民,从之。遂繇户部判官为发运使。自淮阴径泗上浮长淮,风波覆舟,岁罹其患。 仲甫
建议凿洪泽渠六十里,漕者便之。

拜天章阁待制、知瀛州秦州。古渭介青唐之南,夏人在其北,中通一径,小警则路绝。 仲甫
得筚栗城故址,自鸡川砦筑堡,北抵南谷,环数百里为内地,诏赐名甘谷堡。故时羌人入城贸易,皆僦邸, 仲甫
设馆处之,阳示礼厚,实闲之也。

熙宁初,守亳、许、扬三州,纠察在京刑狱,知通进银台司,复为扬州,提 ……七十六而卒。


论曰:长卿性务廉洁,以能臣称,中师用法刻深,以治辨称,虽均为材吏,而优劣自见。拯及 仲甫
俱能为国兴利除害。构始开西南边,诜遂拓泸夷被进用,虽有他善,而不能逭清议。至于沆决河议,绥远民,折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