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年類
別史類
故事類
地理類
傳記類
目錄類
政書類
大致减损卒官赠侍中卫将
军相州刺史孝武初重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尚书左仆射雍州刺史谥曰贞翻弟毓字 道和 敦笃有
志行卒于太中大夫子世良世轨齐史有传世良长于
政治列在良吏目中
许彦字道谟高阳新城人也祖茂仕慕 (第 34a 页)
军相州刺史孝武初重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尚书左仆射雍州刺史谥曰贞翻弟毓字 道和 敦笃有
志行卒于太中大夫子世良世轨齐史有传世良长于
政治列在良吏目中
许彦字道谟高阳新城人也祖茂仕慕 (第 34a 页)
粟于畿内之百姓也然则不能量入为出以制国
用虽竭天下之力以奉之多为法以取之秪益见
其不足耳
天宝中岁以钱六千万缗赋诸 道和 籴斗增三钱每岁
递输京仓者百馀斛米贱则少府加估而籴贵则贱价
而粜
贞元初吐蕃劫盟召诸道兵十七万戍边关 (第 16b 页)
用虽竭天下之力以奉之多为法以取之秪益见
其不足耳
天宝中岁以钱六千万缗赋诸 道和 籴斗增三钱每岁
递输京仓者百馀斛米贱则少府加估而籴贵则贱价
而粜
贞元初吐蕃劫盟召诸道兵十七万戍边关 (第 16b 页)
大精粗其运无乎不在其明而在数度者旧法世传
之史尚多有之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搢绅
先生多能明之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
道和 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其数散于天下而
设于中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天下大乱贤
圣不明道德不一天 (第 7a 页)
之史尚多有之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搢绅
先生多能明之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
道和 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其数散于天下而
设于中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天下大乱贤
圣不明道德不一天 (第 7a 页)
寿宁院(在铅山县龙琚山唐会昌中龙窟院南唐升元中改灵隐宋治平中赐今名有甃殿碑)
章法院(在铅山县东天柱山唐 僧道和 初结草庵后遂为精蓝乾宁五年名西林院宋治平二年改赐
今额有中和堂山光阁芙蓉轩水月池) (第 45b 页)
章法院(在铅山县东天柱山唐 僧道和 初结草庵后遂为精蓝乾宁五年名西林院宋治平二年改赐
今额有中和堂山光阁芙蓉轩水月池) (第 45b 页)
数度者旧法
世传之史尚多有之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
绅先生多能明之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 道和 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其数散于天下而设
于中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天下大乱贤圣不
明道德不一天下多 (第 5b 页)
世传之史尚多有之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
绅先生多能明之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 道和 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其数散于天下而设
于中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天下大乱贤圣不
明道德不一天下多 (第 5b 页)
朝廷诏追赠其父母立庙祭三世敕愈为之记碑以
元和八年十一月立(集古/录)
唐乐善寺处 道和 尚塔铭
唐归登撰并行书篆额元和八年(访碑/录)
唐知内侍省赠开府刘贞亮碑
唐归登撰王伯良书元和九 (第 27b 页)
元和八年十一月立(集古/录)
唐乐善寺处 道和 尚塔铭
唐归登撰并行书篆额元和八年(访碑/录)
唐知内侍省赠开府刘贞亮碑
唐归登撰王伯良书元和九 (第 27b 页)
太子宾客韦光裔碑(冯抗撰一书并篆额/贞元十 年 京兆)
相国赵璟碑(权德舆撰十八分书月李腾篆/额 贞元 三年五 立 洛)
乐善寺处 道和 尚塔铭(撰并行书/元和八年) (篆额/京兆)
统军刘昌启碑(韩愈撰八八分书/ 元和 年 洛) (第 6a 页)
相国赵璟碑(权德舆撰十八分书月李腾篆/额 贞元 三年五 立 洛)
乐善寺处 道和 尚塔铭(撰并行书/元和八年) (篆额/京兆)
统军刘昌启碑(韩愈撰八八分书/ 元和 年 洛) (第 6a 页)
明而在数度者旧法世传之史尚多有之其在诗书礼乐
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 道和 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其数散于天下而设于中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天下大乱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 (第 2b 页)
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 道和 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其数散于天下而设于中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天下大乱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 (第 2b 页)
王右军十七帖
唐摹硬黄十七帖前明神庙时藏临邑邢太仆子愿家
子愿手自钩摹刻石来禽馆为天下十七帖第一比之
世俗流传本少一十五行盖脱失也此宋拓全本为锡
山秦氏所摹不唯与世俗流传本天地悬隔并与唐摹
亦微不同如吴之为□养之为□不之为□楼之为□
笔法全异余见十七帖不下百数来禽馆刻本外唯此
为最爰取耻庵王孙所赠白宋笺精摹一本流示子孙
十七帖多言蜀中事自昔相传以为蜀郡太守书黄伯
思云淳化第八卷有周益州送此邛竹杖帖十七帖中
亦有去夏足下所致邛竹杖皆至帖则知此盖与周益
州者益州名抚字 道和 穆帝永和三年桓温攻成都李
势降以抚为益州刺史益州平封建成公在官十年卒 (第 1b 页)
唐摹硬黄十七帖前明神庙时藏临邑邢太仆子愿家
子愿手自钩摹刻石来禽馆为天下十七帖第一比之
世俗流传本少一十五行盖脱失也此宋拓全本为锡
山秦氏所摹不唯与世俗流传本天地悬隔并与唐摹
亦微不同如吴之为□养之为□不之为□楼之为□
笔法全异余见十七帖不下百数来禽馆刻本外唯此
为最爰取耻庵王孙所赠白宋笺精摹一本流示子孙
十七帖多言蜀中事自昔相传以为蜀郡太守书黄伯
思云淳化第八卷有周益州送此邛竹杖帖十七帖中
亦有去夏足下所致邛竹杖皆至帖则知此盖与周益
州者益州名抚字 道和 穆帝永和三年桓温攻成都李
势降以抚为益州刺史益州平封建成公在官十年卒 (第 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