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詔令奏議類
紀事本末類
  (重剃染大扬宗旨西湖高僧事略师居大慈山学/者甚众山素缺水师拟飞锡夜梦神人告曰勿他)
  (之我移南岳小童子泉就师取用诘旦见二虎以/瓜跑地泉自涌出味甘如饴有 僧自南
岳至曰小)
  (童子泉涸矣咸通三年无疾而逝寿八十/三僖宗谥曰性空大师塔曰定慧之塔)
 齐安(旧浙江 (第 11a 页)
 九峰寺 严陵志在县西北五里武定门外倍郭坞

  宋宝元二年建清凉文益禅师开山邑人王嗣隆
  舍基政和五年燬 僧自南
重建山有九峰环列故
  名(新定续志前为九峰庵/后请州城废寺易其额)元末燬明洪武元年僧
  乾元即旧 (第 23b 页)
 臣摭臣寮论奏行之使经制以定兼并以塞天下幸甚
九年正月诏两淮荆湖沿江旷土军民从便耕种秋成
日官司不得分收制帅严劝谕觉察
  宋自南
渡后两淮荆湖类多旷土高宗绍兴二十年
 四月置力田科募民耕两淮田二十六年四月通判 (第 13a 页)
  司定衡量之非法多取者于是流徙复业度宗咸
  淳初洪天锡为福建安抚使亭户买盐至破家殒
  身者天锡首罢之民作佛事以报盖 宋自南
渡后
  偏安一隅经费多仰给盐酒诸利苛征之扰亦势 (第 10a 页)
 安民各指实来上以备甄别器使六年诏侍从台谏
 各举堪阃寄及饷事者述其才器劳绩以闻十二年
 八月诏举帅材
  (臣/)等谨按 宋自南
渡偏安强邻逼处闻鼓鼙而思 (第 3a 页)
    其遗本录之而文渊阁书目祗有一部二十
    册藏诸秘府其他诸家书目亦并未有储及
    之者盖其失传久矣诚已轶仅存之善本也
     宋自南
渡后史学盛行纪述之书最称该备
    迄今存者固多而蹖驳亦复不少独心传是 (第 26b 页)
光武擢卓茂为三公之意以激其气然后为之正其经
界裁其横敛则预借可革民亦获利矣议者以为切于
当时之弊然 宋自南
渡以后川蜀之赋最重科敛繁多
有诸路常平司坊场钱激赏绢奇零绢估钱布估钱常 (第 12b 页)
𤼵顺天府收入养济院居养如此则无告之民皆沾
实惠而衢路之间无悲号者矣
  悯民之穷二(丘浚/)
臣按 宋自南
渡后建都临安既于京府立养济院又于
两赤县以近城寺院充安置坊籍定老幼贫乏乞丐之
食日给米支钱以收养之我 (第 40a 页)
    官至实录院修撰以上章劾贾似道谪饶州
    通判是书乃其以承直郎差充江南东路安
    抚司干办公事时所作也 宋自南
渡后建行 (第 1a 页)
 景德寺(在黄牛坊桥东晋隆安中僧法云建本/王珣故宅元杨载本朝姚广孝俱有记)
 西禅寺(即北观音庵在吴县学前唐贞观间僧壁法/建咸通间有 僧自南
泉来称西禅和尚寺因)
 (得名宋绍兴问信安郡王孟忠厚改建为隆祐太后/荐严之所景定间兵燬惟观音像独存故 (第 16a 页)
滕宾王肯畀书参戎道意遂留滞壶关庵中
初八日有 僧自南
宁崇善寺来谓静闻以前月二十八
日子时故去予别时裁五日为之哀悼终夜不寐
初十日滕始以参戎马牌相畀又为予 …… (第 13b 页)
境至是始尽
初二日北三十二里过上控芜村东南折入石山夹三
里宿那峺
初三日东半里当前有石山巍耸大溪 自南
峡透出经
巍峰西麓抵其北折而捣巍峰北峡中东向去路亦循
之倚崖阻水止容一人扳隘入置栅为栏曰北岸寨更
过 …… (第 24a 页)
溪水穿石壑中路随之水石交乱从溪北转入北壑共
二里水复 自南
来又渡之东东一里水复 (第 36a 页)
自南
而北又
渡之乃东向出峡忽坠峡直下者一里下山是为龙安
界亦为太平南宁两郡分壤处乃知都结地直在西山
顶也 …… (第 36a 页)
者见其处有隘遂以昆崙当
之故西事洱云昆崙关不甚雄险其上多支径欲守昆
崙须慎间道亦误谓此也又十六里小水 自南
来东渡
之为上林县境自界牌岭至此皆属宾州独此水东又
为上林属以上林思笼一驿孤悬其中也过桥东北升
陟冈 …… (第 41b 页)
路左一土山自多灵夭矫下坠从其南前转西南行一
里下土山渡溪其溪 自南
来乃多灵以西石山村以东
夹成者抵石村东北山环壑尽捣入石穴过溪北抵山
麓为石山村乃饭一老人家望多灵正当 …… (第 74b 页)
莲瓣自裂可披隙进也过堡十里江流 自南
而北江阔
半庆远乃怀远镇南江也江自荔波县来至河池州东
境为金城江又南合思恩县东江南抵永顺司北境入
山 …… (第 79a 页)
下流者也渡江又十里至金村其地西往锡坑十五里
西北去南丹州五十里
二十日西北三里坞底小水 自南
而北大道南随之锡
坑道也从之北二里遂转为东西坞大溪自西来即南
出为大江者于是西溯大溪二十五里为大徐村 (第 82a 页)
    杂记已从永乐大典中裒辑刋行其履贯略

    见金华志而所作续志序乃自称侨寓是邦
    则又尝卜居会稽矣 宋自南
渡以后升越州
    为绍兴府其牧守每以宰执重臣领之屹然
    称为大藩而图志未备直龙图阁沈作宾为 (第 1b 页)
    遂误以为穜作也其书每事各标总题如袁

    枢通鉴纪事本末之例其兼以考證附目末
    则较纲目为详赡焉 宋自南
渡后以荆襄为
    前障以兴元汉中为后户天下形势恒在楚
    蜀故允蹈是书所述皆战守胜败之迹于军 (第 2a 页)
 王野梁废迹脩复之东起阳房经温岭大小水口神池荞麦川至

八角堡悉筑长城凡百八十里且筑且㔉土石相半外为壕堑二
十三年都御史曾铣谓边墙高厚弗称雁门乃复增筑之盖三关
中路之备于是称壮焉
偏头古武州地东连丫角山西逼黄河与套虏仅隔一水其地东
仰西伏故名偏头 宋自南
渡后属金元为偏头关 国朝因之堡
凡十有八关以东为马站为八柳树为老营东北为小营为水泉
北为寺堰为滑石涧 (第 18a 页)
 族输马五十有奇
麻加族居牧塞内碾伯北胜蕃沟有城堡居庐室户八十馀口二百岁输马一十有奇
奔刺族在塞内红崖沟居庐至有 僧自南
来居此遂开族输马户才二十口五十有奇
四卫罕东卫西北去卫三里西戎之别也洪武三十年酋长锁南吉刺斯入贡因置 (第 11b 页)
  寺(在洞庭西山消夏湾五峰岭/下梁散骑常侍吴猛舍宅建)上方寺(在洞庭西/山吴地记)
(上方院在吴县西南一百/二十里唐会昌六年置)包山寺(在洞庭西山吴/郡志包山禅院)
(在吴县西南一百二十里梁/大同二年建天监中再葺)水月寺(在洞庭西山/缥缈峰下吴)

(郡志梁大同四年建山/有无碍泉苏舜钦有记)西小湖寺(在洞庭西山缥/缈峰北梁大同)
(二年置吴郡志在吴县西南一百五十里即旧小/湖院也相传唐乾符中有况香观音像汎太湖而)
(来小湖僧迎得之有草绕像足投/之小湖生平叶莲花至今有之)东小湖寺(在西/洞庭)
(涵村东新安岭/宋咸淳二年建)天王寺(在洞庭西山桃花坞唐大/中元年凿井得天王像赐)
(额)西禅寺(姑苏志在吴县学前唐贞观初建咸通/间有 僧自南
泉来称西禅和尚因名寺)
  瑞光寺(在吴县盘门内姑苏志吴赤乌间僧性康/建名普济院宋时塔有五色光现诏赐 (第 45b 页)
御题南宋都城纪胜录
  宋自南
渡之后半壁仅支而君若臣溺于宴安不以
 恢复为念西湖歌舞日夕流连岂知剩水残山已无
 足恃顾有若将终焉之 (第 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