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故事類
地理類
編年類
目錄類
傳記類
政書類
正史類
  靖康中持宪关右死于难故其书散落大半

  陈氏曰传家易说十一卷 冲晦处士郭雍
颐正撰
  自言其父忠孝受学于程伊川伊川示以易之艮
  曰艮止也学道之要无出于此自是方觉读易有
   …… (第 17b 页)
  陈氏曰知舒州曾穜献之集二程张游酢杨时外

  及二郭之学为一书穜尝受学于 郭白云
吕伯恭古易音训共十四卷
  陈氏曰伯恭所定篇次与吕微仲同音训则其门
  人王莘叟笔受晦庵刻之临漳会稽 (第 28b 页)
  陈氏曰不知何人所集洓水濂溪明道伊川横渠
  元城上蔡无垢以及江民表刘子翚潘子醇凡十
  一家其去取不可晓
兼山遗学六卷
  陈氏曰河南 郭雍
录其父忠孝之遗书前二卷为
  易蓍卦次为九图又次说春秋又次为性说三篇
  末卷问答杂说忠孝父子世系出 (第 17a 页)
  陈氏曰无名氏今卖卜者掷钱占卦尽用此书

揲蓍古法一卷
  陈氏曰开封郑克武子撰
蓍卦辩疑序三卷
  陈氏曰 郭雍
撰自序略言学者相传谓九为老阳
  七为少阳六为老阴八为少阴及观乾爻称九坤
  爻称六则九六为阴阳盖无 (第 13b 页)
  (县福圣观前对灵溪其东有/柳泌使君宅号紫霄山居)

 司马承祯宅 晏公类要桐柏观 白云先生
之居唐
  景云中为司马子微置
 徐灵府宅 天台山方外志县西北方瀛山唐长庆
  中徐灵府居此
 郑至 (第 38b 页)
  峰居其前石僧峰出其侧山之翠微近在杖履下
 圭山台 括苍汇纪在郡城囿山上(张敦仁登囿山/圭山台诗序予)
  (旧居北 郭白云
里嘉靖岁庚申以倭警徙入城居/是山之麓按郡志称栝苍十景其一所谓囿山清)
  (气是也宋时为王氏圃不知何 (第 20a 页)
时入官为观风台/基迩年高郡守筑台其上予以草堂密迩辟小径)
  (通之或厌尘喧则登此台以舒眺望南则南明大/梁巾山天马隐约作列障状北则寿元 白云
丽阳)
  (似锦屏然其西则小栝山檡山如伏虎而踞东则/好溪夹水诸山皆峰峦秀拔迥出天表自数百里)
  …… (第 20a 页)
  (洗花颜色不羡梁元古画张右峭壁卓异曾分造/化劳神仙占得称游遨浓岚画锁巉岩黑碧落秋)
  (晴突兀高云母径深穿顶滑翠岷棱健把根牢 白云
南面长流水閒见樛藤下渴猱石崎石岩)
 汤思退宅 干勤好古迁州治记今州治乃宋丞相
  汤思退故第也
  (第 22b 页)
  之势至丰碑巨碣庄严卓伟无异小楷戏作丛筱
  涧蒲苍翠欲滴写生家宝之
  沈贞字士怡昆山人精医学以伤寒难治取仲景
  论为本而采李浩或问 郭雍
补亡由汉而下凡论
  伤寒者集为传名伤寒会通能补仲景之未备
  缪希雍字仲淳常熟人好谈古今成败事如指 (第 15a 页)
 雍父忠孝师事程颐著易说号兼山先生雍传其学
 通世务隐居峡州乾道中守臣荐于朝召不起帝稔
 其贤每对辅臣称道之命所在州郡岁时致礼存问
 至是赐号 颐正先生
令部使者遣官就问雍所欲言
 备录来上时雍年八十三矣
秋八月日月五星聚轸 (第 60a 页)
 赤岩县北三十里

 狮子岩县北磨市里
 仙人岩县境内
 仙人洞县西二十里
 藏书洞县西二十里 宋郭雍
藏书处
 聚云洞三际和尚飞升于此
 龙门洞两崖剑立岩穴幽邃泉瀑飞注
 仙女洞清江南
 石笋县南二石若 (第 48a 页)
 刘俊初郧阳人初不肯就试父兄强之遂领乡荐一
 赴公车归遂终身逸居四时吟啸性情常发于诗歌
 中著有山居集藏于家(以上旧通志/)
直𨽻归州
  宋郭雍
宋史列传 (第 24b 页)
子和
其先洛阳人传其父忠孝 (第 24b 页)
 学通世务隐居峡州放浪长阳山谷间号 白云先生
 
乾道中旌召不起赐号 (第 25a 页)
冲晦处士
命州郡岁时致礼
 存问后更封 (第 25a 页)
颐正先生
令部使者遣官就问雍所欲
 言备录缴进熙淳初学者裒集程颢程颐张载游酢
 杨时及忠孝雍凡七家为大易粹言行 …… (第 25a 页)
 得董生之诗如搏玉屏浮层澜明金翠羽得于遐裔
 非风尘中物也
 宋管师复姓谱龙阳人与弟师常俱有盛名从胡瑗
 游师复善诗自号 白云先生
仁宗召至问曰卿所得
 何如对曰满坞白云耕不尽一潭明月钓无痕臣所
 得也不受爵命
 杨演明一统志武陵人 (第 38a 页)
 朱震曰连山首艮者八风始于不周实居西北之方

 七宿之次是为东壁营室于辰为亥于律为应钟于
 时为立冬此颛帝之历所以首十月也
  郭雍
曰夏易曰连山啇易曰归藏而不名曰夏啇易
 者时未有易之名故也
 张行成曰夏曰连山天易也太玄义取之
 郑 (第 4b 页)
 谓也

  郭雍
曰易者道贯三才理该万物其实行处要须以
 人事明之
 郑厚曰易从日从月天下之理一奇一偶尽矣天文
 地理 …… (第 11b 页)
 交下经终既济未济又坎离中男中女交不交也本
 义谓易有交易变易之义先交而后变其旨深矣哉
 俞琰曰吕东莱谓经分上下始于文王 郭白云
谓序 (第 24a 页)
 晁说之曰易杂老庄而专明人事则自王弼始弼好
 老魏晋谈玄皆弼辈倡之使当暴秦之时则易岂能
 以卜筮免乎
  郭雍
曰汉兴诸儒仅能训诂举大义或复归于阴阳
 家流大失圣人言易之旨正始中王辅嗣一切革去
 易以高尚之言然辅 (第 11b 页)
 潜稽易象以述旧闻传于家使毋忘先人之业道虽
 不足志则有馀矣孟子所谓嘐嘐然曰古之人古之
 人者其庶几欤
 宋史 郭雍
(第 14b 页)
子和
其先洛阳人传其父忠孝学隐居
 陜州放浪长杨山谷间号 (第 14b 页)
白云先生
乾道中荐于朝
 旌召不起赐 (第 14b 页)
冲晦处士
后更封颐正先生 (第 14b 页)
 陈振孙曰传家易说十一卷 冲晦处士郭雍
颐正撰
 自言其父忠孝受学于程伊川伊川示以易之艮曰
 艮止也学道之要无出于此自是方觉读易有味榜
 其 …… (第 15a 页)
   未见

 中兴书目 郭雍
卦辞旨要六卷
 王应麟曰艮者限也限立而内外不越天命限之内
 也不可出人欲限之外也不可入郭冲晦云
蓍卦 (第 16a 页)
 胡一桂曰绍兴中撰
乐氏(洪/)周易卦气图

  一卷
   佚
 赵希弁曰右祝融乐洪德秀所著也河南 郭雍
为之
 序德秀尝从文定胡公父子游取饮水曲肱之义名
 所居之室号曲肱先生
刘氏(熊/)东溪易传
    (第 17a 页)
 图书原卦画明蓍策考变占为次又有蓍卦考误揲

 蓍之法见于大传 郭雍
为蓍卦辨疑三卷熹谓疏家
 小失其指而辨之者又大失焉说愈多而法愈乱因
 为考误
 王希旦曰善读易者要识 (第 4b 页)
 董真卿曰友文号隆山所集王辅嗣孔颖达周濂溪
 司马涷水邵康节程明道程伊川张横渠苏东坡游
 广平杨龟山郭兼山 郭白云
朱汉上朱文公张南轩
 杨诚斋冯缙云又两家失姓名但称先正先儒别之 (第 1b 页)
 所以明吉凶之故尽天地万物之情者岂非由性命
 自然之理哉自汉以来其说多强今其所存揲蓍之
 术详见于易学启蒙然亦但能辨明 郭雍
初挂后不
 挂之误而其馀悉皆仍旧所谓明蓍策者既不知七
 八常多六九常少之偏而所谓考变占者亦多牵合 (第 7b 页)
 新唐书历志汉历数起黄钟之龠其法一本于律其
 后刘歆又以春秋易象推合至唐一行始专用大衍
 之策则历数本于易矣
  郭雍
曰大衍之数京房以十日十二辰二十八宿为
 五十马融以太极两仪日月四时五行十二月二十
 四气为五十荀爽以 (第 3a 页)
第出身是科得陆九龄
杨简沈涣彭龟年黄裳 辛巳金以大名路诸猛安民
户艰食遣使发仓廪减价出之 壬午赐洛阳 郭雍
(第 5a 页)
冲晦处士雍
忠孝之子也忠孝师事程颐著易说雍传
其学通世务隐居峡州放浪长杨山谷间峡守任清臣
湖北帅张孝祥荐于朝被召 (第 5a 页)
凡课试命题杂出诸史无所拘忌考覈
之际稍以论策为重毋止以初场定去留从之 十一
月甲寅令陜州岁时存问处士 郭雍 
十二月大理寺 …… (第 12b 页)
玛达格为尚书右丞相赐名璟 戊子金卢沟决于上
阳村湍流成河遂因之 丙申赐 冲晦处士郭雍
号曰 (第 23b 页)
颐正先生
仍遣官就问雍所欲言备录来上时雍年八
十有三矣 宴讲官于秘书省时进读陆贽奏议终篇
赐侍讲萧璲等御筵及金 (第 23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