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史部
宫宜令仪鸾司止用油幕为屋以备宿
卫不须覆以芦竹
己卯罢江南和籴(实录称江淮/前月已罢矣)
庚辰知扬州 许逖
请令两浙路权罢和雇船所冀行商
得载粮斛以济活旱民从之逖歙县人也
解池盐自生凡数十里陈尧叟等所献凡四千 (第 11a 页)
六百人秋又借刈穫夫千五百人岁入甚广后转运使
张选改其法召水户四十一分种之未几皆诉免务遂
废景德二年 转运使许逖
复奏兴之而岁参役兵夫至 …… (第 32b 页)
十三万馀缗唐
州四万馀缗得不偿失故废之(转运使当是余献乡耿/望事见咸平二年四月)
(与此差异欧阳修为 许逖
行/状亦不载复营田务事当考)
壬申命翰林学士夏竦蔡齐知制诰程琳等重删定编
敕时有司言编敇自大中祥符七 (第 33a 页)
  王禹偁        魏 羽
  柴成务        王化基
  曾致尧        凌 策
   许 逖        
薛 颜
  戚 纶        王 随
  王允明        周 起
  盛 京        (第 18a 页)
  江资深(婺源人举明/经官教谕)江友直(资深子举明/经官教谕)
   王 肇(婺源人官/太学录)  许 逖(祁门人/官知府)
   李德由(祁门人以功/举官监司)葛 湘(绩溪人屯/田郎中)
   戴 恺(绩溪人官武/显大夫) (第 12b 页)
利焉昔 许逖
出知兴元府大修山河堰堰水旧溉民田
四万馀顷世传汉萧何所为逖行坏堰顾其属曰酂侯
方佐汉取天下乃暇为此以 (第 34b 页)
 慎知礼(衢州人太平/兴国三年)  王嗣宗(汾州人/太宗时)
 范晞(太平兴/国中)     温仲舒(河南人/淳化中)
 汉王元佐(太宗子真宗/时兴元牧)  许逖(大中祥/符间)
 郑骧(河南/人)      李丕绪(成纪/人) (第 90a 页)
 堂以表之(洋县志酷按宋史韩缜本/传言缜 暴与洋志颇异)

张中庸真宗时知洋州政事精明人号水晶灯龙(旧/志) 许逖
祥符间为兴元守府有堰溉田万顷世传萧何所
 为逖乃治木石修之堰成岁大丰欧阳永叔为记其
 事(马/志) (第 87a 页)
  陈瓘字莹中南剑沙县人知卫州专以仁慈及民

  庭无滞讼两被内除皆辞不就
   许逖
歙州人以献策召试汲尉三年汲人诣京师
  请逖为令迁秘书省校书郎知县事数上书论事
  皆切时政
  邵 (第 85a 页)
宋师入江南金陵危急雄谓诸子曰
吾必死国难尔辈不从吾死非忠孝也诸子泣受命(一/云)
(后主徵雄兵/语具 许逖
传)雄乃紏兵东下以救之至溧阳猝遇宋师
遂与田钦祚战失利与其子力战俱死不同行者亦死
于他阵父子八人无生 (第 18b 页)
 以田赋民租收半税先是二州荒田咸平初转运使

 耿望奏置务岁入甚广后转运张巽改其法务遂废
 景德中转运 许逖
复奏兴之至是转运使言其非便
 诏遣屯田员外郎刘汉杰按视汉杰言二务共得谷
 三十九万馀石为缗钱十一万馀 (第 17b 页)
  张度支
张度支谔字昌言歙县人能诗有吏才仕江南为秘书
丞通判鄂州王师南下与州将许昌裔叶谋归款太祖

召见劳问赐赉甚厚授右赞善大夫蜀平选知阆州太
平兴国中就除西川转运使先是中土罕习舟船谔以
其军分𨽻诸州自是无覆舟之患后以三司度支判官
出为荆湖江浙等道制置茶盐副使以子秉故累赠太
子太傅
  许司封
许司封逖字景山歙州人(题名碑言 许逖
祁门人而安/定先生为许俞作传言黟县)
(人今从欧阳公所/作行状言歙州)唐睢阳太守远五世孙曾祖儒不义 (第 12a 页)
可及也后数月宗
贯复巡行堰上忻羡不已爰命孔庙奎文阁典籍许节
之持致仕参议刘廷振孙廷昭所所为事纪徵言夫

景山
脩萧何故堰而成大利赵思宽脩信臣故渠而致
沃壤广莫如海范文正筑之以灌通泰深莫如洛严熊
穿之以溉重泉以及 (第 35a 页)
  留萧何汉中

  解题曰按世家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
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欧阳文忠公 许逖
行状曰兴元府山河堰溉民田四
万馀顷世傅萧何所为酂侯方佐汉取天下乃暇为此以溉其农)


  陈仓

   (第 31b 页)
时调/延津尉治行第一)陈尧佐(阆中人天禧/中河决起知)
(滑州造木龙以杀水怒又/筑长堤人呼为陈公堤) 许逖(歙州人真宗时试/汲尉二年汲人德)
(之群诣京师请逖为/令迁校书郎知县事)
寇瑊(临汝人仁宗时知滑州/总领修河既以岁饥罢)
(役瑊言楗刍已集若积之经年则朽腐为弃/物后复兴工敛之 (第 69a 页)
 (洋州有惠政后/人为建袭美堂)陈彭年(咸平中知金州以文学饰吏/事吏民敬爱之尝上疏言五)
 (事/) 许逖(真宗时知兴元府躬治木石修山河堰/以溉田堰成岁大丰欧阳脩为记其事)
张中
 庸(真宗时知洋州政事清/明人称为水晶灯笼)杨绘(仁宗时知兴元府吏/请摄穿窬盗库缣者)
 (绘 (第 45a 页)
屯田总四千二百馀顷,河北岁收二万九千四百馀石,而保州最多,逾其半焉。

襄、唐二州营田既废,景德中, 转运使许逖
复之。初,耿望借种田人牛及调夫耨获,岁入甚广。后张巽改其法,募水户分耕,至逖又参以兵夫,久之无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