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政書類
目錄類
編年類
 卫氏秦之彦妻王氏贾成德妻边氏秦继统妻衡氏

 王国士妻许氏邹启贤妻王氏秦国干妻李氏 董鼎
 
鼐妻张氏傅启丁妻辛氏王瑗妻李氏李作敏妻甄
 氏张光亮妻章氏汤之盘妻王氏梁绳武妻乔氏杨
 连妻周氏常师 (第 24a 页)
   惠泽巡检署在州南一百二十里张家店镇
   高桥巡检署在州西九十里博望都北
   养济院在州治西北知州陈德辅建知州 董鼎

   
重修
  (儒/学)学正署 训导署俱在学宫内
  海州营游击署 中军守备署俱在州城
  东海营守备署 (第 40b 页)
  史 彩(会稽人例监康/熙二十年任)王 锬(柘城人康熙/二十五年任)

  朱万锦(通山人康熙/二十七年任)  董鼎
(正白旗人康熙/二十八年任)
  梁以楠(广东人康熙/三十年任) 陈 善(晋江人康熙/三十二年任) (第 32a 页)
  柳湖书院在德兴县十都朱子门人程珙隐居讲学之
所明嘉靖间知县俞玘重建王宗沐书额

  深山书院在德兴县八都黄勉斋门人 董鼎
讲学之所
鼎子真卿为胡双湖门人请立书院胡云峰有诗并
额之

  初庵书院在德兴县治南宋教谕黄棠建元学 (第 23a 页)
  郭 焕(龙泉人)郭 正(龙泉人)郭 湜(龙泉人)
曾 华(泰和人)曾 徽(泰和人)王邦彦(泰和人)谭定民(泰和人)段何维(庐陵人)
李彦脩(庐陵人)周之奇(庐陵人)罗天秩(庐陵人)杨德舆(庐陵人)
萧美成(庐陵人)杨 存(庐陵人)彭希韩(庐陵人)夏 泽(庐陵人)
李存之(庐陵人)杨 同(庐陵人)王 极(安福人)许邦直(安福人)
高文中(吉水人)曾蕙迪(吉水人)萧公厂(吉水人)彭泽仁(永丰人) 董鼎
(永丰人)董 旬(永丰人)董陪之(永丰人)董 奇(永丰人)
许 予(永丰人)龙 琰(永新人)龙  (第 31a 页)
  吕云伸原名天孙鄱阳人咸淳间入太学为文不逐时

好以行谊著闻后拜国子学谕尝语人曰文由道而
著如榖粟布帛人间不可无者又曰文要易而难不
可难而易也识者称之(同上)

   董鼎
(第 37a 页)
季亨
德兴人受业于黄干得其端绪著书传纂
疏同邑余芑舒亦潜心程朱之学著有书传解(明一
统志)


  张宏字子 (第 37a 页)
  董端公祠在德兴县八都唐季黄巢之乱御史董全祯
与贼战死乡人祀之苏轼题额

  忠贤祠在德兴之长丰里祀董全祯 董鼎
又董申有乂
公祠董梗妻王氏有节义祠

  刘汉英祠在乐平县东六十里相传值黄巢乱佐父刘
汾捍禦一方民感 (第 23a 页)
  书独存其善使人知所法羿浞之篡夏幽厉之灭

  周略不及之此则圣人之意可见矣 董鼎
尚书辑录纂注六卷
 鼎字 (第 9b 页)
季亨
鄱阳人
  鼎自序略曰朱子以尚书集传之功未竟以属九
  峰蔡氏既尝订定之则犹其自著也族兄介轩梦
   …… (第 9b 页)
  注引陈栎寿翁之说以此三月诰殷士为周王至
  洛之年周公居东二说兼存不以蔡之从郑为然
  也略举一二端则 季亨
之有功多矣
王天与尚书纂传四十六卷
 天与字立大号梅浦安福人官临江教授
  刘辰翁序略曰闻若稽古说三 (第 10b 页)
  本以俟后之君子云
  朱鸿曰吴子章句经一章傅十二章其内合五刑
  一章去闺门一章删去古文二百四十六字 董鼎
孝经大义一卷 (第 2b 页)
  二十卷

   未见
  董鼎
曰杞字子材眉山人
    按杞或以为朱子门人考朱子实记著录姓
    氏录甲寅问答者其字良仲平江人盖 (第 12b 页)
 纣恶不白已心不明略无回护意矣

  董鼎
曰帝王之书历代所宝前乎五帝者为三皇世
 尚洪荒非后世所可考后乎三王者为五霸习尚权
 谲又非圣人所忍为 (第 6a 页)
   未见

  董鼎
曰景字晦叔
 姓谱公安人
袁氏(默/)尚书解
   佚
 姓谱袁默字思正无锡人嘉祐进士官至湖北转运 …… (第 3b 页)
   佚

于氏(世封/)书传
   佚
 金华府志世封浦江人举进士撰书易诗传共四十卷
张氏(庭坚/)书义
   佚
  董鼎
曰张庭坚字才叔
 姓谱庭坚广安人元祐进士官右正言讼司马光吕
 公著之冤论蔡京章惇之罪荐苏轼苏辙之贤忤 (第 15a 页)
   佚

张氏(沂/)书说
   佚
丁氏(锬/)书辨疑
   佚
董氏(琮/)尚书集义
   佚
  董鼎
曰琮字玉振号复斋鄱阳人
 姓谱复斋庆元中进士任龙阳簿 …… (第 4b 页)
   佚
潘氏(衡/)书说
   未见
康氏(圣任/)尚书解
   未见
张氏(震/)尚书小传
   未见
  董鼎
曰震字真父 (第 14b 页)
姜氏(如晦/)尚书小传
   未见
  董鼎
曰如晦字弥明号月溪
史氏(仲午/)书说
   未见
  (第 15a 页)
董鼎
曰仲午字正父
史氏(渐/)书说
   未见 (第 15a 页)
  董鼎
曰渐字鸿渐
刘氏(□/)横舟尚书讲业
   佚 (第 15b 页)
董鼎
曰□字子有
杨氏(明复/)尚书畅旨
   佚
 谢铎曰尚书畅旨杨明复著今亡
康氏(伯成/)书传 (第 15b 页)
 欲序之未遑也大德癸卯十二月五日始取大旨略
 改冠于篇端云
 又自述曰予编书解折衷宗朱蔡采诸家附已见大
 略与 深山董氏
相类第不尽载蔡传于前尔 …… (第 11a 页)
 成编今谋板行幸遇邢张子禹命工刋刻以与四方
 学者共之
 杨士奇曰书传纂疏六卷分为三册元新安陈栎辑
 栎字寿翁号定宇今读书传者率资此书及 董鼎

 注吾外氏有书传会通尤详备而今学者多未及见
 余虽见之亦未及录也
刘氏(庄孙/)书传上下篇
   …… (第 12b 页)
 简之内而前后牴牾如此何哉召洛二诰朱子之说

 具在而传不祖袭之故切疑洪范以后殆非蔡氏之
 手笔也鄱阳 董鼎季亨
父治圣人之经学朱子之学
 详稽遗语旁采诸家附于蔡氏各条之左名曰辑录
 纂注有同有异俱有所裨西伯戡黎其 …… (第 17a 页)
 作于祀洛次年之三月纂注引陈栎寿翁之说以此
 三月诰商士为周公至洛之年周公居东二说兼存
 不以蔡之从郑为然也略举一二端则 季亨
父之有
 功书经多矣澄于书经亦尝因先儒所疑而推究其
 所可知往往不能悉与旧说合观所辑纂其间乃有
 与 (第 17b 页)
予不异者 季亨
父笃行信于乡里年六十八而终
 子真卿来游京师出父书以示嘉其穷经有特见而 (第 17b 页)
 无党同护阙之弊于是为识其卷末
 陈栎曰鄱阳 深山董公
宗蔡氏书传辑朱子语录增
 诸家注解间以已见发明之
 江西通 (第 18a 页)
董鼎
(第 18a 页)
季亨
德兴人
何氏(中/)书传补遗
  十卷
   佚
余氏(芑舒/)读蔡传疑 (第 18a 页)
 未果一日余友胡庭芳挈其高弟董真卿访余云谷

 山中手携孝经大义一书取而阅之则其家君深山
 先生 董君季亨
父所辑也其书为初学设故其词皆
 明白而切实熟玩之则义趣精深又有非浅见謏闻
 所能窥者族兄明仲敬为刋之 …… (第 14b 页)
 也经秦火后颇多错简至宋大儒朱文公始取古文

 为之考订刋其缪误次其简编而后经传各有统纪
  董季亨
氏又从而注释之而其旨益明读者诚能因
 其言以求其心因心之同然而推之家国天下则天
 下之道尽在是矣惜乎 (第 15b 页)
 冀衮间逆设为河以防暴至之患未至则不妨民耕
 既至则不堕民舍程珌曰禹因地之形而逆设为九
 河凡河之道则不建都邑不为聚落不耕不牧故谓
 之逆河 董鼎
曰格言云逆河是开渠通海以泄河之
 溢秋冬则涸春夏则泄此皆踵介甫之谬以九河为
 逆河而缘饰其辞也陈师道 (第 15b 页)
 (章邱/人)张鲁(邹平人/知州)高铭(淄川人/同知)邱干(淄川/人)张斌(齐东/人知)
 (县/)谢式(齐东/人) 董鼎(济阳人/知县)
王悫(肥城/人)许整(肥城/人)王鼎
 (德州人/御史)陈敬(德州/人)赵安(德州人/御史)周让(商 (第 86b 页)
  元
金履祥尚书表注十二卷
又尚书杂论一卷
许谦读书丛说六卷(子仁及门人/俞□叟核正)
吴澄尚书纂言四卷(澄叙录分别今古文纂/言今古二十八篇也) 董鼎
书经辑录纂注六卷(鼎详稽朱子遗语旁采诸家/附于蔡传本条之左有同有)
 (异俱有所裨鼎字 (第 45a 页)
季亨
鄱/阳人子真卿乞吴澄为序)
王天与尚书纂传四十六卷
陈栎书集传纂注六卷
又书解折衷
程直方蔡传辨疑一 (第 45a 页)
  元

许衡孝经直说一卷 董鼎
孝经大义一卷
吴澄孝经章句一卷(一作/训释)
张须立孝经口义
小云石海涯孝经直解一卷
吴迂孝经附录 (第 5b 页)
  宋
岳珂读史备忘捷览六卷

黄震古今纪要十九卷
  元
曾光之十九代史略十八卷(一作/十卷)
胡一桂十七史纂古今通要十七卷 董鼎
汪亨史纂通要后集三卷
吴简史学提纲(字仲广吴江/人绍兴学录)
古今通略句解五卷
邹次陈史抄十卷(字周 (第 47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