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職官類
史鈔類
正史類
傳記類
法制類
詔令類
雜史類
載記類
元皇帝时丞相匡衡御史大夫贡禹
始建大议请依典礼孝文孝武孝宣皆以功德茂盛为
宗不毁孝宣尊崇孝武历称世宗 中正
大臣夏侯胜等
犹执异议不应为宗至孝成皇帝议犹不定太仆王舜 (第 20a 页)
怀怨 中正
卖望于下里主按舞笔于上台真伪混淆知
而不纠得者不欣失者倍怨使门齐身等而泾渭奄殊
𩔖应同役而苦乐悬异 (第 25b 页)
基谁与共图不断之患顾不大哉古语不云乎日中必
熭操刀必割负扆而立垂裳而治必取诸斧良有以也
易于乾曰刚健 中正
于夬曰刚决柔也臣望陛下体乾 (第 19a 页)
淮浦震服蛮荆者故宜畴咨博
采广开贡士之路荐岩穴举贤才徵命考试匪俊莫用
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 中正
故据上品 (第 10b 页)
语臣曰李世容当为晋匪躬之臣秦王之薨悲动感人
百僚会丧皆所目见而今以含俯就王制谓之背戚居
荣夺其 中正
天王之朝既葬不除藩国之丧既葬而除
藩国欲同不除乃当责引尊准卑非所宜言耳今天朝
告于上欲令藩国服于下此 …… (第 22a 页)
非所综悉自初见使为 中正
反覆言辞说非始平国人
不宜为 (第 23b 页)
中正
后为郎中令又自以选官引台府为比以
让常山太守苏韶辞意恳切形于文墨含之固让乃在
未薨之前葬后踌躇穷于对 (第 23b 页)
罚而摄职耳臣从弟祗为
州都督意在欲隆风教议含已过不良之人遂相扇动
冀挟名义法外致案足有所邀 中正
庞腾便割含品臣
无祁大夫之德见含为腾所侮谨表以闻乞朝以时博
议无令腾得妄弄刀笔帝不从 (第 23b 页)
有过尤不足以供一时之用耶以臣察之诸臣以清白
为质以正平为则以脩姱为能以芳菲为服媚以博謇
为好尚以 中正
为矩矱未尝有所过尤也曰然则何为
而弃梗乎曰谣诼好妒既妄谓蛾眉之善淫而灵修浩
荡又不察民心之屈抑此朋比 (第 28b 页)
笃论之所明也今之 中正
不精才实务依党利不均称
尺务随爱憎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
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 …… (第 11a 页)

结损政之道二也本立格之体将谓人伦有序若贯鱼
成次也为九品者取下者为格谓才德有优劣伦辈有
首尾今之 中正
务自远者则抑割一国使无上人秽劣
下比则拔举非次并容其身公以为格坐成其私君子
无大小之怨官政无绳奸之防 …… (第 12a 页)

开天地之德弘不讳之诏纳忠直之言以览天下之情
太平之基不世之法也然赏罚自王公以至于庶人无
不加法置 中正
委以一国之重无赏罚之防人心多故
清平者寡故怨讼者众听之则告讦无已禁绝则侵枉
无极与其理讼之烦犹愈侵枉 …… (第 12b 页)
本州党有德义朝廷有公正浮华邪佞
无所容厝今一国之士多者千数或流徙异邦或取给
殊方面犹不识况尽其才力而 中正
知与不知其当品
状采誉于台府纳毁于流言任己则有不识之蔽听受 …… (第 13a 页)
必归已进者无功以
表劝退者无恶以成惩惩劝不明则风俗污浊天下人
焉得不解德行而锐人事损政八也由此论之选 中正
而非其人授权势而无赏罚或缺 (第 14b 页)
中正
而无禁检故邪
党得肆枉滥从横虽职名 (第 14b 页)
中正
实为奸府事名九品而
有八损或恨结于亲亲猜生于骨肉当身困于敌雠子 …… (第 14b 页)
孙离其殃咎斯乃历世之患非徒当今之害也是以时
主观时立法防奸消乱靡有常制故周因于殷有所损
益至于 中正
九品上圣古贤皆所不为岂蔽于此事而
有不周哉将以政化之宜无取于此也自魏立以来未
见其得人之功而生雠薄之 (第 15a 页)
累毁风败俗无益于化古
今之失莫大于此愚臣以为宜罢 中正
除九品弃魏氏
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疏奏优诏答之
太康中太子少傅卫瓘以魏立九品且权时之制非经 …… (第 15a 页)
以少长异操疑其所守
之美而远同终始之责非所谓拟人必于其伦之义也
诚当考之于邦党之伦审之于任举之主沈为 中正
(第 17a 页)
日久忽复肉刑必骇远近且逆寇未殄不宜有惨酷之
声以闻天下于是乃止
时淮南小 中正
王式继母前夫终更适式父式父终丧
服讫议还前夫家前夫家亦有继子奉养至终遂合葬
于前夫式自云父临终母求去 …… (第 41a 页)
成帝时召南阳乐谟为郡 中正
颍川庾怡为廷尉评谟
怡各称父命不就给事中尚书令卞壸奏曰人无非父
而生职无非事而立有父必有命居职必有悔 …… (第 43a 页)
中正
人伦废矣顺怡父之意人皆不为狱官则刑辟
息矣凡如是者其可听欤若不可听何以许谟怡之得
称父命乎此为谟以名 (第 43b 页)
引吉无咎谓处萃之时已独居正异操而聚独正者危
未能以远害惟九五应之乃履正迎吉由已居下位而 中正
是托期于上应之不括囊以守禄也又言刑赏二
柄惟人主操之故曰以力役法者百姓也以死守法者
有司也以道变法者 (第 36b 页)
定谥皆累其生时美恶所以
为将来劝戒身虽死使名常存也凡薨亡者属所即言
大鸿胪移本郡大中正条其行迹功过承 中正
移言公
府下太常部博士评议为谥列上谥不应法者博士坐
如选举不以实论若行状失实 (第 11a 页)
中正
坐如博士自古帝
王莫不殷勤重慎以为褒贬之实也今之行状皆出自
其家任其臣子自言君父之行无复相是非之事臣 (第 11a 页)
不糅淳粹之性荡 中正
之气其为吏也安能分挈治柄
使教令不黩哉中庸曰率性之谓道脩道之谓教孔子
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是知为儒不可 (第 19a 页)
 犍为县民因伐木开道与南蛮相杀伤知益州任中
正奏此县岩险当云南要路请置戌兵三百命廷臣为
驻泊监押上以蜀郡久安不欲生事乃诏谕 中正
禁缘
边居民伐木开道与蛮交争
丙申曹利用等言溃散宜州贼徒追捕诛剪已尽仍上
破贼图上出以示辅臣指前军破 (第 20b 页)
南未几
逃至京师官司捕系閤门祗候谢德权尝为岭南巡检
知捷有异术为奏请得释乃解军籍刘承圭闻其事为
改名 中正
得对龙图阁具陈灵应特授许州参军留止
皇城廨舍时出游廛市常有道人偶语云即授 (第 9b 页)
中正

者司命真君也承圭遂筑新堂乃以景德四年五月十
三日降堂之练帱中戴冠佩剑服皆青色自是屡降 (第 9b 页)

常达其言既得天书遂东封加号司命天尊是为圣 …… (第 9b 页)
祖凡瑞异 中正
必先以告辛卯授 (第 10a 页)
中正
左武卫将军致
仕给全俸赐第通济坊恩遇甚厚 诏诸军校准赦当
迁者所在叙其劳效及询其所欲以闻上以诸军增俸 (第 10a 页)
差遣
丙午姜遵自陜西还言知襄州夏竦抚俗有方莅事无
滞诏奖之又言知阶州许申知文州胡靖知三泉县房 中正
皆有治绩诏审官院记姓名代还日升陟任使(胡/靖)
(房 (第 29b 页)
中正/
未见)
戊申判吏部流内铨陈尧咨言旧制河北河东缘边幕
职州县官不许挈家赴任代还日免其守选近准赦文
并许 (第 29b 页)
民田系赋籍虽开治者以乡县保證除其赋悉颁为定
令 赐钦州钱岁百缗以犒交趾人
刑部奏举新知侯官县韩 中正
为详覆官上曰 (第 7a 页)
中正

失入人罪比引对不与改秩奈何举充法吏壬辰判刑
部石宗道罚金八斤详覆官梁如圭罚铜十斤
癸巳龟兹国王智 (第 7a 页)
丁未赠步军副都指挥使静江军留后刘平为忠武节
度使兼侍中殿前都虞候邕州观察使石元孙为 中正
军节度使兼太傅仍赐平信陵坊第封其妻赵氏为南
阳郡太夫人子孙及诸弟皆优迁未官者录之凡十五
人录元孙之子 (第 6b 页)
以水注之
中则正满则覆虚则欹率如家语荀卿淮南之说其制
度精好度等列侍观之帝曰日中则昃月盈则亏朕欲
中正
临天下当与列辟共守此道度拜曰臣等亦愿
无倾满以事陛下因言太宗常作此器真宗亦尝著论
庚辰帝制后述以赐度 (第 15b 页)
军等而官司上下须
索无虑十倍以上凡诸行陪纳猥多而赍操输送之费
复不在是下逮稗贩贫民亦多以故失职肉行徐 中正
等以为言因乞出免行役钱更不以肉供诸处故有是
诏上因谓执政曰近三司副使有以买靴皮不良决行 (第 7b 页)
撼陛下自求重耳此固不可恕上始欲黜惠卿蔡)
(州由是大怒夺其职使知单州安礼曰惠卿之辩足以/饰非不于诰命 中正
其罪明示天下则得以为说上曰)
(卿自为之安礼于上前草其词命舍人承行之上览之/曰是为有辞而辟之非卿不能 (第 21a 页)
旧辂处己无屋见一物倾仆于地品目甚多尚昏)
(黑莫能辨问守卫者何物云玉辂也中夜为屋倒所坏/及朝会毕入馆 中正
字邓谨思馆吏王元云昨夕宿直)
(亲开馆门内其辇木至中夕有三中贵示拆屋方出四/辂遽遣百馀人登屋而拆之昏 (第 2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