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職官類
別史類
目錄類
史評類
正史類
傳記類
 司马康通鉴释文六卷
 史炤资治通鉴释文三十卷
 王应麟通鉴地理考一百卷又通鉴地理通释十四
  卷
  胡三省
资治通鉴广注九十七卷论十篇辨误十二
  卷
金杨云翼续通鉴 (第 17b 页)
 岚守捉𨽻大同今亦当属岢岚州
北汉岢岚军宋因之 乾德五年二月府州折德扆陷

 岢岚军以兵戍之 胡三省
通鉴注宋太宗之平太原折御卿自府州会兵
 攻刘继元先克岢岚军(在四/年)次克隆州次克岚州则
 隆州盖晋 (第 24a 页)
  送太原秀才序
仲尼之徒子思伋记中庸事列于曲台学欲服圆冠习
矩步者皆造次必于中庸闻太原生得之矣生之履行
无改是也月旅析木地居轸斿霜风动天万窍号怒摇
鞭长跋强饭自重时宝元二年十月初七日

  资治通鉴音注序        胡三省
古者国有史以纪年书事晋乘楚梼杌虽不可复见春
秋经圣人笔削周辙既东二百四十二年事昭如日星
秦灭诸侯燔天 …… (第 34b 页)
杂然并录
者粲然有别而已前代历法之更造天文之失行实著
于目录上方是可以凡书目录观邪先君素笃史学每
三省
曰史汉自服虔应劭至三刘注解多矣章怀注
范史裴松之注陈寿史虽间有音释其实广异闻补未
尽以示博洽晋书之杨 …… (第 37b 页)
休于书局为检阅官是其得温
公辟咡之教诏刘范诸公群居之讲明不应乖剌乃尔
意海陵释文非公休为之若能刋正乎 三省
捧手对曰
愿学焉乃大肆力于是书依陆德明经典释文釐为广
注九十七卷著论十篇自周讫五代略叙兴亡大致以 (第 38a 页)
  张庚撰庚字浦山秀水人乾隆丙辰荐试博学鸿
  词
  庚自述曰通鉴于地名为要地名而有关军事为
  尤要通鉴有 胡身之
注若王幼学集览冯智舒质 (第 32a 页)
  郑瑶(宁海人/嘉定令)     吴思睿(宁海/人)

  舒岳祥(宁海/人)     方寿朋(宁海人通/州教授)
  王刚中(宁海/人)      胡三省(宁海/人)
  倪澄(金华人知/处州府)    徐希林(金华/人)
  陈英𤼵(金华/人)     方永仁( (第 29a 页)
  (梧竹里稿三史纂言谈丛丛续丛残丛传丛肄昔/游录深衣图说凡二百二十卷学者称为阆风先)
  (生/)
 杨说孙(旧浙江通志九岁通贯经史人称神童有司/试经义画八卦赋河图洛书论据笔立成)
  胡三省(台州府志字身之宁海人宝祐进士终朝奉/郎因资治通鉴音义释文各本乖异刋正为)
  (广注九十七卷著论十卷以荐参贾似道军言辄/不用归而遇乱失前书复购他本为之注始以考)

(第 4b 页)
 杨说孙(旧浙江通志九岁通贯经史人称神童有司/试经义画八卦赋河图洛书论据笔立成)
 胡三省(台州府志字 身之
宁海人宝祐进士终朝奉/郎因资治通鉴音义释文各本乖异刋正为)
  (广注九十七卷著论十卷以荐参贾似道军 (第 4b 页)
 通鉴手抄(万历金华府/志何淡著) 通鉴注(两浙名贤录/赵汝谈著)

 资治通鉴音注二百九十四卷通鉴释文辨误十二
  卷(宁海县志 胡三省
著)
 通鉴撮要十卷(馀姚县志莫/叔光仲谦著)
 通鉴节要(括苍汇纪丽水/陈康子景邵著)
 通鉴集要 (第 13b 页)
  (十卷逊野稿三卷/阆风家录三卷)   东楚稿(宁海县志/陈仪仲著)
 和陶集三卷(宁海县志/蔡安仲著)  瞻山集(宁海县志隐/士赖用著)
 竹素园稿一百卷(宁海县志 胡三/省
(第 31b 页)
身之)

(第 31b 页)
  赤城书堂记        (宋/)王应麟
台之宁海其先贤曰赤城先生罗公德业为元祐名臣
道义为一乡师表教思无穷踰二百年清风肃然闻者
兴起旧祠于学犹未特祀邑之宿儒前进士胡君元叔
倡率乡人仿古闾塾之制即公游息之地创为书堂令
乡之俊秀子弟而淑艾之诹诸乡评延笃学多闻之彦

前进士舒君岳详为之长前进士孙君钧赵君孟礼
君三省
前太学陈君应嵩刘君庄生为之录训之以孝
弟敬逊其规约如蓝田丽泽而稽经订史种学积文以
为有用之实衿佩济济 (第 26b 页)
 井曰应潮或云其水与江潮为盈缩麓有霹雳沟
  有曲水晋海西公疏以宴百僚宋时三月三日祓
  除于此通鉴 胡三省
注自山趾筑道坡陀以登山
  名曰龙尾一名龙广山北五里为苍山挺秀殊众
  唐地理志云江南道其名山衡庐茅 …… (第 2b 页)
  (众作诗韵险至鸡号乃罢二十四日早出寺而南/山路极峻马屡前却时云雾四兴遥视山足则日)
  (光在田禾黍映之缭黄萦碧如僧伽黎予笑语三/君不知 身之
在人间世也五里至献华岩石益奇)
  (丽中虚深可十步俨若堂宇相传唐高僧法融尝/居其中有白鸟献华之异岩 …… (第 19a 页)
  (中矶道士曰五七年前江冲矶前深不可测自立/关庙后水颇远矶而去今南徙矶东数百家矣二)
  (君皆补和前诗子崇又命行酌兴酣北望泰山东/瞰沧海灏气萦回灵光掩映不知此 身之
在天地)
  (间/也)
  赤石矶在江宁县东南城外长河东来有赤石
  枕中流居人竞种石榴花每盛夏时 …… (第 39b 页)
  南下交广东会沧溟北达淮泗自大禹所凿之迹
  无不通焉吴录云魏文帝至广陵临江观兵权严
  设固守帝见波涛汹涌叹曰固天所以限南北也
  遂归 胡三省
通鉴注云江水东流自武昌渐渐向 …… (第 40b 页)
  蔡洲在府西南十二里府志云蔡洲周回五十三
  里一名蔡家泾其别渚为张公洲通鉴晋咸和五
  年陶侃舟行直抵石头至蔡洲 胡三省
注云蔡洲
  在石头西岸又梁承圣元年王僧辨督诸军至张
  公洲注云张公洲即蔡洲 …… (第 52b 页)
  兵于新林浦即此水经注云江水经三山又湘浦
  出焉水上南北结浮桥渡水故曰版桥浦江又北
  经新林浦舆地志云梁武帝从新亭凿渠通新林
  浦 胡三省
通鉴注建康府城西南江宁镇北有版
  桥市其地与新林相近谢眺所云新林向版桥张
  舜民曰出秦淮西南行循 (第 54a 页)
  池口河在府西五里即贵池水也唐以此名州古
  称贵口亦称□口宋时始称池口沈仲玉至贵口
  不敢进齐书云沈仲玉自□口欲断江李安民进
  军破之 胡三省
通鉴注云即今之池州贵池口也
  其源五一出石埭一出古源一出洘溪一出石岭
  一出东源汇于秋浦由杜坞入 (第 42a 页)
  西州城在上元县治晋扬州刺史治所王导所创
  也及会稽王道子领扬州居东府故以此为西州
  城西则冶城东则运渎 胡三省
通鉴注云扬州治 (第 5b 页)
  以防津要三国魏志云甘露元年诸葛诞据寿春
  司马昭遣王果军硖石以逼之梁天监十四年亦
  筑城于此为魏所克
  梁城在寿州东北 胡三省
通鉴注云晋侨立梁郡 (第 31a 页)
  记云废鲁城在盱眙县南三十里

  九山城在盱眙县西北 胡三省
通鉴注云九山店
  之东则陷冈湖南则马城淮流至此谓之九山湾
  土人呼为狮子渡北兵渡淮之津要其东凤凰 (第 37a 页)
  历阳山石文理成字与江表传之言合但历阳之
  上冠以鄱阳而吴之鄱阳郡由孙权分豫章地置
  乃今江西饶州地非和州也又 胡三省
言晋志鄱
  阳郡无历阳县有历陵县阳当作陵并引饶州图
  经所载鄱阳历陵县有石印山为证则吴志及江
  …… (第 39a 页)
  舆地志钟山又名蒋山汉末秣陵尉蒋子文讨贼
  战死于此吴大帝为立庙子文祖讳钟因改蒋山
  明一统志与旧志并采其说按 胡三省
通鉴注言
  孙权祖讳钟蒋山之名当因是而改二说互异然
  详考之胡说为长
   虎头辨
  吴郡志引 …… (第 42b 页)
  循见盗陈说利害即各散去此或传闻异词记事
  者微有参差耳又三国时魏有郭脩见三少帝纪
  而蜀后主传作郭循 宋胡三省
言循当作脩并引
  洪适𨽻释之文为证言汉𨽻法脩循二字只争一
  笔正与此类也姑苏志名宦中入彭脩全 (第 52b 页)
人)张 元(新淦人)俞梦洛(新淦人处约孙)何嵩之(新淦
人)
萧 崱(新喻人太府丞林志作萧山则泰来弟) 胡三省(新喻人)
丁 熑
(新喻人)何简易(萍乡人)黎 韶(萍乡人)卢自明(南康人博士)

  端平元年甲午乡试 (第 11a 页)
 北都无复可考故纂集理度二朝及幼主本末附
  以广益二王事其体亦编年之流盖宋之遗老所
  为也
胡三省
资治通鉴音注一百九十四卷 资治通鉴释 (第 15a 页)
  一先儒论断其醇正可取者间加甄录具载姓名
   其采于本史者则曰史臣或称某史赞以别之
  一史家音注如司马贞之于史记颜师古之于汉
   书 胡三省
之于资治通鉴并称详赡今于奥义
   奇文间采诸家之说为之笺释至如贺善之赞
   尹起莘之发明以及周礼 (第 16a 页)
张时泰等所述皆摭
   拾空谈文芜义浅并加刋削以省繁文
  一杜预解左传及 胡三省
解通鉴多有注某事始 (第 16a 页)
 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
 五者足以定之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李克出
 翟璜曰君召卜相果谁为之克曰魏成璜忿然曰西
 河 (胡三省
曰班忘魏地自高陵以东尽河东河内高/陵汉属冯翊其地在河西所谓西河之外者也)
 (今高陵县/属西安府)(第 40b 页)
 还
安王

(庚/辰)元年(楚悼王疑元年新纲目安王以后其年或无事/可纪而七国有 君初立者则大书某年以某)
(国某君元年/分注今从之)
(壬/午)三年(秦惠公赵武侯/韩烈侯取元年)虢山崩壅河(括地志虢山在陜/州陜县西二里临)
(黄河今河滨有冈阜似是颓山/之馀 陜县即今河南陜州治)
(甲/申)五年日食 (胡三省
资治通鉴注书年而不/书月与晦朔史失之也后同)
盗杀韩相侠累
 侠累与濮阳(注见/前)严仲子有恶仲子闻 …… (第 2b 页)
 人暴其尸于市购问莫能识姊嫈(史记/作荣)闻而往哭之
 曰是轵深井里(今济源县故轵城旁有/深井堂即聂政所居)聂政也以妾
 在故重自刑以绝踪妾奈何畏没 身之
诛终没贤弟
 名遂死政尸旁
(乙/酉)六年郑弑其君骀(繻公/) …… (第 3a 页)
 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养战士要在强兵破
 游说(式芮/反)之言从(将容/反)(与衡通/胡盲反) (胡三省
注南北/曰从从者连南)
 (北为一西乡以摈秦东西曰横横/者离山东之交使之西乡以事秦)子是南平百越(言 …… (第 4a 页)
 (为简公简公卒子惠公/立惠公卒子出子立)立二年庶长改迎灵公之子
 (索隐名/师隰)于河西而立之(是为献公 胡三省
注灵公之/卒献公既不得立出居河西)
 (河西者黄/河之西也)杀出子及其母沈之渊旁时秦数乱益衰
 弱三 …… (第 5a 页)
 魏师还与齐战于桂陵(在今山东曹州/府菏泽县东北)魏师大败(明/年)
 (诸侯围魏襄陵又明年魏/归赵邯郸与赵盟漳水上)
韩寇东周
 取陵观廪邱 (胡三省
注战国时周仅有七邑汉之河/南洛阳谷城平阴偃师巩缑氏是也王)
 (幼学某览陵观地名在兖州境一统志廪邱 …… (第 12b 页)
 (其非卿大夫出言亦自以为是而士庶人莫敢矫其/非君臣既自贤矣而臣下同声贤之贤之则顺而有)
 (福矫之则逆而有祸/如此则善安从生乎)
(戊/寅)二十六年致伯 (胡三省
注伯如字/周二伯九伯之任)于秦秦使公子少
官率诸侯来朝
 先是秦会诸侯于京师(在王二/十五年)至是王 …… (第 14a 页)
 使者还报楚王大怒(陈轸请楚王赂秦以一名都与/之并力而攻齐是亡地于秦而)

 (取偿于齐也/王又不听)使屈丐帅师伐秦秦亦发兵击之明年
 秦大败楚师于丹阳 (胡三省
注此丹阳谓丹水之阳/也班志丹水出上洛冢岭山东)
 (至析入钧水地在武关之外秦楚交战当在此至上/洛今商 (第 27b 页)
州冢岭山在州西北丹水出其南下流 南)
 (阳浙川县入均/水均即钧也)虏屈丐遂取汉中 (胡三省
注自沔阳/至上庸皆楚汉中)
 (地庸沔阳今陜西汉中府沔县/上 今湖北郧阳府竹山县)楚复袭秦又大败于 …… (第 27b 页)
 秦王好以力戏力士多至大官与孟说举鼎绝脉(史/记)

 (作/膑)而薨 (胡三省
注史记甘茂传秦武王至/周而卒于周盖举鼎者举九鼎也)无子诸弟
 争立异母弟稷为质于燕魏冉与国人迎而立之 …… (第 32b 页)
 (六千里而为/雠人役信哉)
(辛/未)二十五年东周君(注见/前)如秦

 是年魏入河东地 (胡三省
注安邑/蒲阪濒河之地)四百里韩入武遂
 (史记正义本韩邑近平阳秦取/之复以与韩后韩仍献于秦)地二百里 …… (第 40a 页)
 右市人从者四百人与攻淖齿杀之于是齐亡臣相

 与永湣王子欲立之法章疑惧久之乃敢自言遂立
 以为齐王保莒城以拒燕布告国中曰王已立在莒
 矣
  (胡氏三省
曰其时乐毅以燕中军镇临淄法章已立/而保莒田单自安严保即墨奔败之馀犹可置之不)
 (问法章布告国中自言 …… (第 43b 页)
 矣于是楚计不行
(辛/巳)三十五年秦伐赵及楚
 秦白起伐赵取代光狼城(在今山西泽/州府高平县)司马错伐楚
 㧋黔中(注见/前)楚献汉北 (胡三省
注汉水以/北究叶随邓之地)及上庸(注/见)
 (前/)地明年白起复伐楚取鄢邓(注俱/见前)西陵(今湖 (第 4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