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章师古” 相关资源

編年類
職官類
转击云杜安陆(贤曰安陆县属江/夏郡今安州县)
多略妇女还入绿林中至有五万馀口州郡不能制又
大司马士按 章豫州(师古曰有上章相告者就而按治/之豫州部颖州汝南沛郡梁国鲁)
(国/)
为贼所获贼送付县士还上书具言状(还从宣翻/又如字)
大怒以为诬罔因下书责七公曰(七公谓四/辅三公) (第 26b 页)
杜安陆(贤曰安陆县属江/夏郡今安州县)
多略妇女还入绿林中至有五万馀口州郡不能制又
大司马士按章豫州 (师古
曰有上章相告者就而按治/之豫州部颖州汝南沛郡梁国鲁)
(国/)为贼所获贼送付县士还上书具言状(还从宣 …… (第 26b 页)
如字)
大怒以为诬罔因下书责七公曰(七公谓四/辅三公)夫吏者理
也宣德明恩以牧养民仁之道也抑彊督奸 (师古
曰督/谓察视也)
捕诛盗贼义之节也今则不然盗发不辄得至成群党 …… (第 26b 页)
为如是(数所/具翻)贼曰以贫穷故耳贼护出我今俗人议者
率多若此惟贫困饥寒犯法为非大者群盗小者偷冗 (师古
曰冗谓/穿墙为盗也)不过二科今乃结谋连党以千百数是逆
乱之大者岂饥寒之谓邪七公其严敕卿大夫卒正连
率 …… (第 27a 页)
授以库兵与刻石为约樊崇等
闻之不敢入界况自劾奏(劾户/槩翻)莽让况未赐虎符而擅
发兵此弄兵也厥罪乏兴 (师古
曰擅发之罪/与乏军兴同科也)以况自诡
必禽灭贼故且勿治(治直之/翻下同)后况自请出界击贼所向
皆破莽 …… (第 27b 页)
斯/氏翻)况上言盗
贼始发其原甚微部吏伍人所能禽也(部吏部盗贼之/吏郡贼曹县游)
(徼乡亭长之类是也 师古
曰伍/人同伍之人若今伍保者也)咎在长吏不为意县欺 …… (第 27b 页)
其郡郡欺朝廷实百言十实千言百朝廷忽略不辄督
责遂至延蔓连州 (师古
曰延/音亦战翻)乃遣将帅多使者传相监
(传知恋翻监古衔翻 (第 28a 页)
师古
曰趣读曰促)郡县力事上官应塞诘对 (第 28a 页)
(师古/
曰力)
(勤也塞当也塞悉/则翻诘去吉翻)共酒食具资用以救断斩 (第 28a 页)
(师古
曰交/惧斩死之)
(刑也共读曰供断/丁管翻又丁乱翻)不暇复忧盗贼治官事(复扶又翻/治直之翻)
帅又 …… (第 28a 页)
尉大夫
况去齐地遂败
三年春正月九庙成纳神主(木主/也)莽谒见大驾乘六马
以五采毛为龙文衣著角长三尺 (师古
曰以被马上也/著陟略翻长直亮翻)
又造华盖九重(古今注曰华盖黄帝所作也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常有云 …… (第 29a 页)
衡翻)初樊
崇等众既寖盛乃相与为约杀人者死伤人者偿创(创/初)
(良/翻)其中最尊号三老次从事次卒史 (师古
曰言不为大/号余谓三老从事)
(卒史皆郡县史也崇等起于民伍所识止此耳其后党/众日盛气势日张则攻长安立 …… (第 29b 页)
翻) 莽
又多遣大夫谒者分教民煮草木为酪(服虔曰煮木实/或曰如今饵木)
(之属也如淳曰作杏酪之/属也 师古
曰如说是也)酪不可食重为烦费 (第 30a 页)
(师古
曰/重直用)
(翻/) 绿林贼遇疾疫死者且半乃各分散引去王常成
丹西入南郡号下江兵王凤王匡马武及其支 …… (第 30a 页)
军)各从吏士百馀人乘传到部募士
(传知/恋翻)尤谓茂曰遣将不与兵符必先请而后动是犹绁
韩卢而责之获也 (师古
曰绁系也韩卢古韩国之/名犬也黑色曰卢绁音私列翻) 蝗
从东方来飞蔽天 流民入关者数十万人乃置养赡
(第 30b 页)
禀食之 (师古
曰禀给也音/彼甚翻食读曰饲)使者监领(监古/衔翻)与小吏共
盗其禀 (第 30b 页)
(师古
曰盗其禀/者盗所给之物)饿死者什七八先是莽使中黄
门王业领长安市买(先悉/荐翻)贱取于民民甚患之业以 …… (第 30b 页)
烈著于不灭何与军覆于中原身膏于草野功败名丧
耻及先祖哉 (师古
曰与犹知/也丧息浪翻)丹不听衍左将军奉世曾
孙也冬无盐索卢恢等举兵反城附贼 (第 32a 页)
(师古
曰索卢姓/也恢名也吕氏)
(春秋禽滑釐有门人索卢参反城据城以反也一曰反音/幡今语贼犹曰幡城索音先各翻 …… (第 32a 页)
当且休士养威匡不听引兵独进丹随之合战成昌 (师/古)
(
曰成昌地名也余据后/汉书亦当在无盐县界)兵败匡走丹使吏持其印韨节
付匡(韨音/弗)曰小儿可走吾不可遂 …… (第 32b 页)
以立秋材
官都试骑士日劫前队大夫甄阜及属正梁丘赐(莽改/南阳)
(曰前队置大夫职如太守属正职/如都尉 师古
曰队音遂甄之人翻)因以号令大众使轶
与秀归舂陵举兵以相应于是演召诸豪桀计议曰王
莽暴虐百姓分崩今枯旱 (第 34b 页)
  帝中六年更名将作大匠属官有石库东园主章

  左右前后中校七令丞(如淳曰章谓大材也旧章/作大匠主材吏名 章曹掾)
  (师古
曰东园主章掌大/材以供东园大匠也)又主章长丞 (第 26a 页)
(师古
曰掌/凡大木也)
  帝太初元年更为东园主章为木工成帝阳朔三
  年省中候及左右前后中校五丞
   (第 26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