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史部
也至如赋役旧法乃是圣祖典 章行之
百年人以为便
兵兴之后供亿不恒乘急诛求渐隳经制此所谓时之
弊非法弊也时有弊而未理法无弊而已更扫庸调之 …… (第 20b 页)
浮不督课而人自乐耕不防闲而众皆安土斯亦当今
富人固本之要术在陛下举而 行之
其四论税期限迫
促曰夫建官立国所以养人也赋人取财所以资国也
明君不厚其所资而害其所养故必先人事而借其 …… (第 40b 页)
公廪安得广储风俗安得不贪财货安得不壅昔
之为理者所以明制度而谨经界岂虚设哉斯道浸亡
为日已久顿欲修整 行之
实难革弊化人事当有渐望
令百官集议参酌古今之宜凡所占田约为条限裁减 …… (第 46b 页)
言过当然则愁怨之事何由上闻煦育之恩何由下布
典籍所戒信而有徵一亏圣猷实可深惜臣又闻于书
曰非知之艰 行之
唯艰窃唯陛下所以惊疑于微臣之
言者但闻之未熟耳此乃股肱耳目之任仰负于陛下
诚所谓知之非艰尚未足深累圣 (第 47b 页)
  建于县郭溪南元至元后复徙渎田(久/圮)
  仙岩书院(在县西五十/里浆安村) 龙泉县志宋咸淳间邑
  人 章公权
(久/圯)
  仁山书院(在县东二/十二都) 旧浙江通志明嘉靖三年
  知县朱世忠建
  龙渊义 (第 42a 页)
    潜说友(缙云人端/明殿学士)
  王唐圭(松阳人摄/监察御史)   潘起岩(遂昌/人)
   章公权(龙泉/人)
     鲍雷(龙泉/人) (第 9b 页)
 军国大计乞圣慈留意(范文正/公集)
神宗熙宁元年二月知青涧城刘怤言所𨽻归明号箭
 手八指挥凡三千四百馀人马九百匹连岁不登愿
 以丹州储粮赈恤诏下其 章转运司行之(宋史/兵志)
 八
 月赐鄜延路转运司空名诰敕募民入粟实边(神宗/本纪)
  二年令诸军馀粮愿粜入官者计价支钱复储 (第 55a 页)
辰刑部言吴潜丁大全两党人内已量移程泍胡用存
程坰石正则吴泳汪洵之并自便永不叙用倪垕量移
信州张棻饶州 章公权
抚州任伯凤建宁府叶隆礼徽
州何子举押归本贯吴衍抚州翁应弼临江军赵时诂
衡州刘锡瑞州王立爱信州程若川建 (第 50a 页)
 (湍六帝沦亡后三吴不定观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曾极涉金陵大江诗)
 (雄兵岁岁涉江干将帅诛求盍少宽未得三军如挟/纩凭谁数处卧风寒 仙岩章公
权长江问对篇问)
 (长江以汝卫南邦北人遥想心已降方今大势全倚/汝不知汝亦许不许周人皆悠悠我心良独忧 (第 2b 页)
褒忠庙记(叶梦/得作)
蒋武帝庙记      栖霞寺佛殿记
摄山白云庵记     能仁寺记
天庆观记 (章公/权
作)     吉祥寺记
永宁院记(刘岑/作)     戒坛寺记(韩元/吉作) (第 20b 页)
 和之有老鹤唳风之句写之壁间未竟有白鹤数十

 翔舞北极坛上徘徊而去 淳祐初留守别公之杰
 倡诸司捐金粟重脩之 太学正章公权
为之记(记云/汉兴)
 (三世至于孝文好道家之学躬脩玄默而清净之化/流我真宗皇帝绍修圣绪以时考之亦汉 …… (第 2a 页)
 (初建碑刻具详隳于火久不复合重建既备乌可竟/泯其傅故即羽流所述记其略焉淳祐十二年正月)
 (日承直郎新除太学/正古括 章公权
撰)
报恩光孝观在府治西南
 考證观基元系陈朝进奏院故址崇宁二年十二月
 奉𠡠江宁府合置观赐崇宁观 (第 3a 页)
摄山白云庵记(宋侍读张瑰尝读/书王安礼为记)
能仁寺记(游九/言作)
天庆观碑 (章公/权
作)
吉祥寺记(寺旧在城隍庙东后以寺基为太庙/徙置城南二里记乃徙寺时作也)
永宁院记(刘岑/作)
(第 94b 页)

崔菊坡奏疏一部三册  赵庸斋琐闼一部十册
赵庸斋表笺一部一册  龙升之中兴政要(一部十/四册) 章公权
进卷一部一册  牟清忠公奏议一部三册
郑立庵内制一部三册  郑立庵外制一部六册
楼山奏议一部三册   (第 48a 页)
之众其不蛾伏而屏息无几也乃若州去藩司方千馀里岁时建白
例必得请乃按 章行之
固也籍令捍禦机宜睹于眉睫必候报可乃
举得无有日中弗 坐致失时之虑者乎诚急假之专断弗束以格
例宁独渠阳 (第 48a 页)
  茂建安二十二年封万岁亭侯二十三年改封平舆侯
黄初三年进爵徙封乘氏公七年徙中丘茂性慠很少
无宠于操及丕立又独不王太和元年徙封聊城公其
年为王诏曰昔象之为虐至甚而大舜犹侯之有庳近
汉氏淮南阜陵皆为乱臣逆子而犹或及身而复国或
至子而锡土有虞建之于上古汉文明 章行之
乎前代
斯皆敦叙亲亲之厚义也(原注汉书淮南厉王长文帝时谋反迁于蜀而死帝怜淮 (第 49b 页)
青涧城刘怤言:“所隶归明号箭手八指挥,凡三千四百馀人、马九百匹,连岁不登,愿以丹州储粮振恤。”诏下其 章转运司行之。
二年,郭逵奏:“蕃兵必得人以统领之。若专迫以严刑,彼必散走山谷,正兵反受其弊。当设六术以用之:曰 ……蕃官,即依旧在本辖汉官之下。诏从其请。且诸路蕃官,不问官职高卑,例在汉官之下,所以尊中国,制远人也。 行之
既久,忽然更制,便与不相统辖之官依品序位,即边上使臣及京职官当在蕃官之下十有八九,非人情所能堪。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