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編年類
故事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目錄類
紀事本末類
別史類
職官類
傳記類
雜史類
正史類
詔令奏議類
赉约举兵取河西
河西谓夏国也欲徙董戬凉州与之相近嘉勒斯赉辞以
道远兵难合乃止(此据高永年陇右日/录并 汪藻
青唐录)契丹之妻董戬 …… (第 4a 页)
也遣使送之久留不还间而蛊其妻董戬知之杀其使
置其妻不见母乔氏喻董戬宜以契丹故亲其妻董戬
不从(此据 汪藻
青/唐录附见)
丙子屯田员外郎李师中提点广南西路刑狱师中建
言岭南自古不利戍兵乞置土丁募敢勇家丁至四 …… (第 4b 页)
与实录不同会要至和二年亦无辖乌察补副/军主事今不取本传又称辖乌察为摩正母弟与高永)
(年元符陇右录及 汪/藻
青唐录不同当考)辖戬居康古屡通贡初授澄州团
练使(授澄团在宝元二年四月居/龛谷其详附景祐三年末) 迁 …… (第 6b 页)
今还以兵来劫我可也辖戬从之遂举兵逆其女以归
生辖智及辖乌察(此据高永年陇右日录及 汪藻
青唐/录 (第 7a 页)
汪藻
云生辖智高永年云生辖乌)
(察今两/存之)而辖戬又有子曰辖乌纳克戬(辖乌纳克戬后/不及赐姓名)曰辖 (第 7a 页)
乌延正(后赐姓名曰赵济忠辖戬/凡五子此据 汪藻
青唐录)辖戬既死摩正弱不
能自立青唐族酋辖约(高永年云辖约今/岷州包顺之兄)格罗及僧罗
尊迎居洮州欲 (第 7a 页)
立以服洮岷叠宕武胜军诸羌(高永年/云武胜)
(军今/熙州)秦州以其近边逐之乃还河州(此据本传又 汪藻/
青唐录云辖约格)
(罗及僧罗尊共迎摩正徙帐居宕州欲立丈法服诸羌/秦州遣人谕之会诸羌不从摩正逐辖约复还 …… (第 7a 页)
年所云徙安乡城与本传及青唐录不同兼下载还占/和州事当考永年称都克占即李遵子熙州蕃官李楞)
(讷芝叔而 汪藻
乃以都克占为提克星/子辖智母恰凌之弟不知孰是也)
癸卯诏客省引进四方馆使自今遇有阙员须改官四
年以上 (第 7b 页)
乎乞令诸儒博议极其论难以求折衷于礼为允诏下
学士院详定(据苏颂所作孙抃行状则倡议祔后庙乃/抃也又据 汪藻
所编诏旨苏颂传颂实倡)
(议者颂以至和元年十一月同知礼院颂行状是曾肇/作抃行状云初仁宗追闵故后郭氏以 (第 9a 页)
如愿以马与中国为市宜许假道后女真卒不至(女真/卒不)
(至据 汪藻
金/盟本末增入)
丁未代州言据瓶形寨申有北人欲于瓶形寨地壕堠
尽处取直向东往团山子过往当令监押吉先说 (第 14a 页)

并取奇鼎二妻为己妻以母事董戬妻契丹公主其贡
奉朝廷犹董戬在日未遽以丧告(此据哲宗实录鄂特/凌古传 汪藻
青唐录) (第 20b 页)
(溪巴乌即辖扬乌尔/也据陇右录羌人)
(不敢斥溪巴乌名呼为辖扬乌尔经略司及沿边安抚司/各奏故称号不同 汪藻
青唐录误载此事于六年六月)
(今不/取) 进呈新历(政目二十二/日事当考)
丙子诏诸宗室殴縳人者断罪 (第 18a 页)
难之及是遂言青唐必可取即大𤼵府
库招来羌人(正月七日二月七日当参照此段实录殊/不详参取高永年陇右录 汪藻
青唐录王)
(巩甲申杂见增入之高永年所录比 (第 27a 页)
汪藻
差详或有牴/牾则存其合者曾布日录六月十二日癸未云云可考)
(今附注六月末高永年陇右录云绰尔结来奔见知 (第 27a 页)
何报没齿知荣生当竭)
(节以答圣恩死亦无憾而见哲庙诏并送史官浩之本/章绍圣间即焚之今所降者伪疏也此据 汪藻
所编诏)
(旨今浩上疏实元符元年九月藻误称绍圣间合改正/徽宗实录乃削去但于邹浩傅载浩本章及诏耳旧录) …… (第 26b 页)
元亦不载浩伪疏及元符皇后上皇太后表盖蔡京当)
(日假手施行寻亦自知不可欺世故于旧录即加删削/此段今据 汪藻
诏旨编入史院诏旨又除去上皇太后)
(表只作上皇帝比前诏旨亦复删削不知何故也玉牒/云右正言邹浩坐奏疏言 (第 27a 页)
辖正隆赞
虽相继出降然其种人本无归汉之意议者谓(议者即/王悯与)
(李远言青唐四不可守远有青/唐录 汪藻
删修遂没悯远姓名)方今王师不先修邈川
以东城壁而取青唐非计也王赡不顾后患遽入其地 (第 29b 页)
 杂流入赀人毋得收试
文武杂试 高宗建炎元年追复祖宗故事于科举之
外有文武杰特者试而官之时郡国荐士四人适至命

中书省各试策一道何烈对策依廷试礼称臣上以其
寒远一体推恩既而有言其疏者于是降充末名补下
州文学考官 汪藻
等皆坐黜而军中便宜借补者众诏
内有武勇之人委诸道提刑安抚司依弓马所格法比
试合格人赴御营使司审试拟定 (第 25a 页)
 旧制六论于正文及注疏内出题至是有司请除疏
 义勿用
七年诏以太阳有异氛气四合令中外侍从各举能直
言极谏一人吕祉举选人胡铨 汪藻
举布衣刘度上即
日除铨枢密院编修官而度不果召
孝宗乾道元年诏令尚书两省谏议大夫已上御史中 (第 34a 页)
 十二时 永祐陵歌(各一/首)
虞主回京畿乐曲 导引 六州 十二时 虞神(各/一)
(首/)
神主祔庙 导引一首
高宗朝郊祀乐章绍兴十三年郊祀始命学士院制宫

庙献飨及圜坛行礼登门肆赦乐章凡五十有八至二
十八年以臣僚有请改定于是御制乐章十有三及徽
宗元御制仁宗庙乐一共十有四篇馀则分命大臣与
两制儒馆之士一新撰述并懿节别庙乐曲凡七十有
四明堂亲飨时飨祫飨乐章绍兴元年太常言明堂大
礼当用乐章已循次用歌管按谱声律协请下学士院
制撰于是 翰林学士汪藻
以所撰乐章奏御付于太常
至七年宫庙献飨始用登歌大乐乃命随乐增制绍兴 (第 23a 页)
兴元郭浩以八千人守金州而玠之中部三万人分屯
仙人关内外璘并将之是以四川之兵独偏重于兴州
 给事中兼 直学士院汪藻
言金人为患今已五年陛
 下以万乘之尊而伥然未知税驾之所者由将帅无
 人而御之未得其术也如刘光世韩世忠 …… (第 4a 页)
 必军之从此又臣之所未晓也
  按建炎中兴之后兵弱敌强动辄败北以致王业
  偏安者将骄卒惰军政不肃所致 汪彦章
胡致堂
  二疏切中时弊故备录之
建炎四年诏神武右军统制张俊言牙军军兵多系招 (第 8b 页)
故事诏秘书省官以所访遗书
讨论撰次增入总目合为一书乞别制美名以更崇文
之号乃命觌及著作佐郎倪涛校书郎 汪藻
刘彦通撰
次名曰秘书总目宣和初提举秘书省官建言置补写 (第 45a 页)
  胡春秋传有牵强处然议论有开合精神

春秋指南十卷
  晁氏曰吴园先生张根知常撰以征伐会盟年经
  而国纬 汪藻
为之序
  陈氏曰专以编年旁通该括诸国之事如指掌又
  为解例亦用旁通法其他辩疑杂论诸篇略要义
   (第 15a 页)
  且据逐人碑志有传中合书名犹云公者读之使

  人不能无恨
徽宗实录二百卷
  晁氏曰皇朝程俱撰先是 汪藻
编庚辰以来诏旨
  颇繁杂俱删辑成此书且附以靖康建炎时事
  陈氏曰徽宗实录一百五十卷监修宰相汤思退 …… (第 21b 页)
  陈氏曰参政钜野李邴汉老编承平以前制诏
元符庚辰以来诏旨三卷

  晁氏曰 汪藻
编徽宗即位后诏旨未全
中兴玉堂制草六十四卷
  陈氏曰同知枢密鄱阳洪遵景严编起建炎迄绍
  兴末
(第 25b 页)
  为京文饰然京罪不可掩也
金人背盟录七卷 围城杂记一卷 避戎夜话一卷

 金国行程十卷 南归录一卷 朝野佥言一卷
  晁氏曰皇朝 汪藻
编记金人叛契丹迄于宣和乙
  巳犯京城围城杂记等五书皆记靖康时事也
  陈氏曰朝野佥言不著名氏有序建 …… (第 8a 页)
  陈氏曰何烈撰又名靖康小史又名草史
孤臣泣血录三卷 拾遗一卷

  陈氏曰丁特起撰
裔夷谋夏录七卷
  陈氏曰 汪藻

陷燕记一卷
  陈氏曰贾子庄撰记燕山初陷事子庄不知其名
  蔡靖客也
靖康录一卷 靖康遗录一卷 (第 9a 页)
  略有称改正未知谁氏所定然其目则同刘知几
  颇言此书非实录予亦云
  陈氏曰今本三卷叙录二卷叙录者近世学士新
  安 汪藻彦章
所为也首为考异继列人物世谱姓
  字异同末记所引书目按唐志作八卷刘孝标续
  十卷自馀诸家所藏卷第多 (第 6a 页)
  颂必以白哲庙其后免于迁谪盖上以为识君臣
  之礼故也年逾八十薨于建中靖国之初自草遗
  表却医屏药死生之际了然集前后序 汪藻
周必
  大撰
吕晋伯辋川集五卷 奏议十卷
  晁氏曰皇朝吕大忠字晋伯蓝田人汲公之兄皇 (第 15b 页)
  也 汪彦章
浮溪集六十卷
  陈氏曰翰林学士婺源 (第 18a 页)
汪藻彦章
撰四六偶俪之
  文起于齐梁历隋唐之世表章诏诰多用之然令
  狐楚李商隐之流是为能者殊不工也本朝杨刘 (第 18a 页)
  建中靖国初布在相位奉诏为景灵西宫碑纡之

  笔也建炎绍兴之际将漕江浙入为司农少卿知
  信衢州以卒 汪彦章
志其墓孙仲益序其文王铚
  性之其婿也
  孙鸿庆序公文章固守家法而学诗以母夫人鲁
  国魏氏为师句 …… (第 1b 页)
  氏本中而太史祖谦学于之奇其登第当绍兴辛
  未年已四十未几即入馆方乡用而得末疾
霜杰集三十卷
  陈氏曰德兴董颖仲达撰绍兴初人从 汪彦章

  师川 (第 24a 页)
彦章
为作序
妙峰集四十卷 (第 24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