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紀事本末類
目錄類
職官類
詔令奏議類
傳記類
別史類
正史類
史鈔類
 避地于此及武王延访易履而行石迹存
金郝晋卿墓碣铭北三里杨大坂门人元好问撰文
金刘景元墓碑元郝经有读 乡先生
刘景元碑诗 (第 19b 页)
  又曰元端斋服也天子以为燕服士以为祭服大
  夫士以为私朝之服或以事亲或以摈相或既冠
  则服之以见乡大夫 乡先生
凡书传所谓委貌者
  即此元端委貌也如晋侯端委以入武宫刘定公 (第 22b 页)
  (以为丽泽之地古者五家为党党有庠今岱山可/三千家而反古者一党之不若咸淳七年魏君矩)
  (等因请于郡太守刘公黻得酒坊废基创岱山书/院刘公既捐公帑以为助又岁减酒息钱请 乡先)
  (生
许君定正席皋比与乡之人士藏修息游于其/间距今五年而书院大槩成矣余闻而叹曰何岱)
  (山多士地之偏而 (第 16a 页)
  (是之谓不密元祐以前初未有闸大率为埭以堰/水颇为高田之利而下田病之水潦大至下乡之)
  (民十百为群挟梃持刀以破埭遂有斗争格杀之/事于是 乡先生
罗公适提刑本路始议建闸酌高)
  (下以谨启闭解仇怨以全乡井意则美矣然继述/匪人诸闸既立开时常少闭时 (第 5b 页)
 王茂刚(延祐四明志居明州林村在岩壑深处刻意/读书足迹未尝妄出尤邃于周易沈焕通判)

  (州事尝访之其见趣/特出于传注之外云)
 孙枝(至正四明续志字吉甫鄞人从 乡先生
沈铢学/以真实为本教授乡校者十年与铢之子焕相)
  (友善又登朱文公之门学问益精粹著书解十三/篇袁正 (第 28b 页)
 应恕(台学源流字仁仲号艮斋括苍人朱子尝以老/友呼之其所与论学一论大学中庸一论礼书)
  (一论易本义且云尚恨闻见浅薄望详赐诲谕勿/使有待于后世 子云
也虽朱子之谦光咸受亦恕)
  (素学有足取重者如此杜清献云吾乡/故多士而阐义理之渊源实自仁仲始)
  (第 23a 页)
  谥文成馀姚王守仁(唐龙同仁祠记同仁祠御史/周汝员所建也三公皆我浙)
  (产后先奋忠协平宸濠之乱以死勤事捍大患法/皆得祀功在江西而浙辅车之地窃被其休故祀)
  (之况 乡先生
没而祭于社抑亦礼乎经始于嘉靖/丁酉十一月戊戌三月乃考成焉位以齿叙从乡)
  (也食以功合以义起也岁一 (第 54b 页)
  傍(邵宝章文懿公祠记先生寿终于兰溪里第遗/言勿干身后恩泽明年嘉靖纪元春三月将葬)
  (见素林公以应召过兰溪吊且哭焉曰古者 乡先/生
殁祭于社礼也先生天下士以义而专祠之不)
  (亦可乎于是金华郡守王侯九峰语其贰张侯齐/侯鸠工聚材即其 (第 8a 页)
   (典殷勤恳恻载在简编盖惟恐天下后世之不/闻以自同于饰非拒谏者顾讳晦其事谓为臣)

   (子之所当然殆未知我高宗之所以圣也庆元/中三山陈君德一分教京口谓古者 乡先生
没)
   (而祭于社又古者孔颜孟未奠位学者必释奠/于其国之先师若修撰陈公非京口所谓先师)
   ( …… (第 58a 页)
   契哈喇布哈墓在溧阳县北沙涨村布哈封高

   昌郡公家于溧阳后死王事谥忠悯其 子云

   郡侯契文质裔孙吏部尚书契笃哲礼部尚书
   契斯墓并在沙涨村
  明安远大将军缪大亨墓在府 (第 65b 页)
   (不施敬于民而民敬良以瞻仰游息为观感之所/由兴苟使仪容器物必沦委于狖鼯榛莽之域又)
   (何从端立教之本乎思孔不敏司会是邦慄慄焉/惟教养无术之是惧王君修学成而 乡先生
暨学)
   (之诸弟子员咸造余而请为之记且曰砻石以须/久矣余嘉王君之志与余之见固有合也今幸逢)
( (第 32a 页)
  (财用出公帑若干缗工不告劳民不知役都人莫/不欣欣焉喜也县文学徐君耒告成事属道昆勒)
  (石纪之在令甲有司主属庙祀先师博士诸生咸/在学舍法久寖废学舍旷而不居当事则又崇祀)
  (其 乡先生
为之尸祝而诱之进鲁人之陟岱必先/东山吴人之陟沧溟必先震泽其观法也近则其)
  (用力也专且国之养贤犹 (第 28a 页)
  (不可动摇乌能转毁而为成哉当是时制军长白/赫公韪之则其德于十四郡之士也甚大予因檄)
  (会稽章公秉法太守平阳卫君洪相与力行毋惑/其檄章君从人望也章君于是集其 乡先生
及三) (第 3a 页)
  陈羍字肇方安仁人父诗川以武功补沐阳令咸淳元
年父子同举进士调滁州司户参军父丧免改荆阃
粮料院又以母忧去调朐山主簿德祐元年繇海道
归杭授南安军教授不就羍少与谢枋得游会枋得
起兵安仁首拔入幕执安仁令李景景羍里人也景
请得以家赀二万赎罪羍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家
财独非朝廷钱耶声其罪斩之景子率乡民五千报
怨羍度势不敌引兵趋信州就摄郡事益王即位羍

入觐迁宗正寺簿太府寺丞领江东安抚使出上饶
接应郡县所部才千馀人屯火烧山越数月战溃被
执至豫章元帅怜其才羁縻馆留之遁去后三年复
起兵寻败入积烟山中自刎死所著有鹤心集弟年
同时被执死焉(宋史)

  赵良淳字景程丞相汝愚曾孙累世以学行名号贤宗
子良淳少学于其 乡先生
饶鲁知立身大节及仕所
至以干治称而未尝干人荐举为冗官二十馀年考 (第 31b 页)
进士丁锷来求记之
于是尽得诸先达前记而读之未尝不深叹其人物之
多文章之盛也如此嗟夫谢章二公以名法从为 乡先
所以致意于后来学者皆拳拳于心术之正其言不
可不深思之也谢公之言曰古之教也尚德今之学者
尚文是欲其人之 …… (第 8b 页)
  蓝山书院者弋阳张君卿弼之所作也卿弼字希契故
宋时繇太学登咸淳戊辰进士第除福州司户辟充教
授仕至兴化倅而宋亡归弋阳隐居不出门生弟子从
受业者甚众郡邑方内附学校多废佥提刑按察司事
王公强起之至县学以为师县人士翕然来从之乃新

作县学江东宣慰使王公又迎至郡学以为师以教一
郡六邑之人又作郡学于是有列荐之于朝者非其志
也即摄衣而归至元十七年其门人杨应桂申益章以
来学者之众无所息游也规为学舍以处之得地于县
之水南广长几八里中为宫焉有庙堂以祀夫子两庑
翼焉有明伦堂以讲学有祠以奉其 乡先生
其左右斋
曰稽古学易约史兴诗立礼成乐祭器有藏庖湢有所
前为大门略如郡县学之制明年九月告成名之曰蓝 (第 28b 页)
  至正辛卯冬予客游宁都识筠阳宋才卿氏才卿于是
为贤判官见其二子国宾其次也眉目娟秀又为宋氏

才子弟方读书有大志因内交焉癸巳秋变起仓卒才
卿死王事尚书全侯子仁令国宾摄先职谒大府俨然
在忧服之中予固知其志不在是也次年国宾之 乡先
艾君祥氏谳狱凡癸巳之首祸歼之国宾始泄其愤
又次年天子升尚书参江西大政僚属以次迁转国宾
亦授镇抚之职君 (第 61a 页)
足徵焉而任侯于此可谓知为政者矣虽然衰疾之馀
独见无询徒勤皇甫之心辄有师丹之忘其不备者尚
有待于后之君 子云


  送张鸣玉序         杨士奇

  赣为郡居江右上流所治十邑皆僻远民少而散处山
溪间或数十 (第 20a 页)
  在国朝事事摹古而于明制犹所率由以为法不可变

道愈不可变也王道之极大莫如教养人材而学校以
进身反成谋利之地书院以穷理犹近为己之门有志
者宜何图焉是故余于江西务尽复诸书院如鹿洞鹅
湖白鹭次第修举最后乃及澹台祠也成而北上矣然
时迫不遑规模才具一立之师脂车遂迈则余怦乎惧
其不卒祠故有田若干是 乡先生
所醵置以供会者事
在初盛将逮百年郓欢龟阴之不反齐鲁俱讥余言之
诚无过既得读纪略书知有拊辄应亦终无以余 (第 10b 页)
  春秋二曰辨日月褒贬之例三曰特笔四曰论三
  传所长所短五曰世变五论闳肆而严正春秋大
  旨具是矣圭叔少嗜学师事 乡先生
王昭昭为北
  溪陈淳弟子淳受业晦庵渊源之来人称温陵宗 (第 8a 页)
也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见于母母拜之见于
兄弟兄弟拜之成人而与为礼也玄冠玄端奠挚于君
遂以挚见于乡大夫 乡先生
以成人见也成人之者将
责成人礼焉也责成人礼焉者将责为人子为人弟为
人臣为人少者之礼行焉将责四者之行于 (第 8a 页)
 张中丞庙在县西五十里祀张巡
 银青光禄大夫庙在县东四十里相传王姓唐将以
 破贼有功后人立庙祀之
 止斋先生祠在城隍庙左祀 乡先生
万贞
  通山县
 三闾大夫祠在通津桥南
 关帝庙在县西半里
 谢公祠在学宫北专祀谢枋得 (第 36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