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史評類
正史類
政書類
钦定四库全书
 山西通志卷一百三十七
  人物(三十/七) (文苑二/)
潞安府
冯逡
(第 1a 页)
子产
左将军奉世子通易太常察孝廉为郎补
 谒者建昭中选为复土校尉光禄勋于永举茂材为
 美阳令功次迁长乐屯卫 (第 1a 页)
  刘辅(迁襄/贲令) 萧望之(御吏官属/迁治礼丞) 薛宣(以大司农/斗食属察)
 (廉补不其丞又以不其/丞察廉迁乐浪都尉丞)  冯逡(野王子/迁郎)
 朱博(以太/常掾)
 (察廉补/安陵丞) 杜邺(迁/郎) 王嘉(光禄掾察廉为南陵/丞复察廉为长陵尉 (第 3a 页)
 秋桃李实 大雨水十馀日河决东郡金堤(师古曰/金堤者)
(河堤之名今/在滑州界)先是清河 都尉冯逡
奏言郡承河下流(据/沟)
(洫志逡言清河郡承河下流与兖州/东郡分水为界先悉荐翻逡七伦翻)土壤轻脆易 (第 11b 页)
  河决之患
汉元帝永光五年 初武帝既塞宣房后河复北决于
馆陶分为屯氏河东北入海广深与大河等故因其自
然不堤塞也是岁河决清河灵鸣犊口而屯氏河绝(武/帝)
(元封二年上使汲仁郭昌发卒数万人/塞瓠子河决筑宫其上名曰宣房宫)
成帝建始四年夏四月大雨水十馀日河决东郡
金堤先是清河 都尉冯逡
奏言郡承河下流土壤 (第 112a 页)
 更进益纳宜子妇人以慰释皇太后之忧愠解谢上

 帝之谴怒杜钦亦仿此意上以永为光禄大夫
秋桃李实
河决
 先是清河 都尉冯逡(逡由长乐屯卫/司马迁都尉)
奏言郡承河上
 流土壤轻脆易伤顷所以无大害者以屯氏河通两
 川分流也今屯氏河塞灵鸣犊口又益不利独一川 (第 31a 页)
 薛恭(平陵人为/频阳令)    冯唐(安陵人/为郎)
 朱博(杜陵人补/安陵丞)    王嘉(平陵人为/南陵丞)
  冯逡(杜陵人/为郎)
     平当(平陵人为/顺阳长)
 萧望之(杜陵人为/治理丞)   班彪(安陵人为/望都长)
 黄 …… (第 10a 页)
  茂材科(按汉书武帝本纪元封五年诏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者此举茂材之始)
 萧咸(杜陵人/好畤令)      冯逡(杜陵人/建昭中)
 陈纲(城固人弘/农太守)    田煇(冯翊人/侍御史)
 班彪(安陵人建武/初拜徐令)   廉 (第 11a 页)
 (曰善吾不见是因诏曰刚彊坚固确然亡欲大鸿胪/野王是也心辨善辞可使四方少府五鹿充宗是也)
 (廉洁节俭太子少傅张谭是/也其以少傅为御史大夫)集览(野王名也字君/卿 冯逡
之兄)
 实(冯野王/社陵人)
以召信臣为少府
 (信臣先为南阳太守后迁河南治行常第一视民如/子好 …… (第 64a 页)
  书法(桃李华尝三书矣惠帝五年吕氏甲寅年文/帝六年未冇书秋桃李实者秋华异也秋华)
  (而实大异也终纲目/书桃李秋实一而已)
河决
 (先是清河 都尉冯逡
奏言郡承河上流土坏轻脆易/伤顷所以阔无大害者以屯氏河通两川分流也今)
 (屯氏河塞灵鸣犊口又益不利独 (第 78a 页)
 率多附会其名为某河者未必即古之九河不名为
 某河者又未必非古之九河(如濊水浮水无棣/冓笃马河之类) 冯逡
 
云九河今既灭难明班固云自兹距汉北亡八枝郦
 道元云城地并存川渎多亡斯为实录无事深求近
 志杂乱者勿论 (第 7a 页)
 (湍电转为隐沦之脉即河/水之所潜而出于积石也)
宣帝地节中光禄大夫郭昌使行河北曲三所水流之
埶皆邪直贝丘县(师古曰/直当也)恐水盛堤防不能禁乃各更
穿渠直东经东郡界中不令北曲渠通利百姓安之元
帝永光五年河决清河灵鸣犊口(师古曰清河之灵/县鸣犊河口也)

屯氏河绝成帝初清河 都尉冯逡
奏言郡承河下流与
兖州东郡分水为界城郭所居尤卑下土壤轻脆易伤
顷所以阔无大害者以屯氏河通两川分流也今 …… (第 10b 页)
 北经魏郡清河信都勃海入海广深与大河等故因
 其自然不堤塞也元帝永光五年河决清河灵鸣犊
 口而屯氏河绝成帝初灵鸣犊口又不利清河 都尉
 冯逡
奏言郡承河下流土壤轻脆易伤屯氏河绝未
 久宜复浚以助大河泄暴水此思患豫防之道也而 (第 16a 页)
  (作宫其上名曰宣房宫导河北行二渠复禹旧迹/作瓠子之歌 此后河复决于馆陶分为屯氏河)

  (东北经魏郡清/河信都入海)
 成帝建始四年秋大水河决东郡金堤
  (先是清河 都尉冯逡
奏言郡承河下流土壤轻脆/易伤顷所以间无大害者以屯氏河通两川分流)
  (也今屯氏河塞灵鸣犊口又益不利 (第 2b 页)
曲渠通利百姓安之
元帝永光五年河决清河灵鸣犊口(师古曰清河之灵/县鸣犊河口也)
而屯氏河绝成帝初清河 都尉冯逡(师古曰逡/音七旬反)
奏言郡
承河下流与兖州东郡分水为界城郭所居尤卑下土
壤轻脆易伤顷所以阔无大害者以屯氏河通两川分 (第 11a 页)
 邪直贝丘县恐水盛堤防不能禁乃各更穿渠直东

 经东郡界中不令北曲渠通利百姓安之元帝永光
 五年河决清河灵鸣犊口而屯氏河绝成帝初清河
  都尉冯逡
奏言郡承河下流与兖州东郡分水为界
 城郭所居尤卑下土壤轻脆易伤顷所以阔无大害
 者以屯氏河通两川分流 (第 42a 页)
 归(东海太守河/东平阳人)冯立(东海太守/上党潞人)鲁赐(东海太/守砀人)辕固(清/河)
 (太傅/齐人) 冯逡(清河都尉/上党潞人)
庆普(东平太/傅沛人)公孙文(东平太傅/琅邪人)
 彭宣(东平太傅/阳夏人)张禹(东平内史/河内枳人 (第 4a 页)
  (蜢虫子人因以为名见人则索酒与饼饮食之亦/不谢或取草木之不可食者与之亦辄食好事者)

  (为制新衣履旋为群丐所夺略不为意时冯方伯/成能偶遇而叩之耳语移时既而曰公可归矣 冯)
  (逡
巡未决忽以疾卒人/始异之后竟不知所终)
  明 采(崇庆州人少剃度为僧及长精止观法门/不立文字万历四 (第 75b 页)
私造刑法书于竹简)君子谓颛于是不忠用其道
而不恤其人无以劝能矣(左/传)
 吕氏春秋郑国多相悬以书者 子产令
无悬书邓析
 致 (第 29b 页)
子产
令无致书邓析倚之令无穷则邓析应之
 亦无穷 (第 29b 页)
子产
治郑邓析务难之与民之有狱者约大
 狱一衣小狱襦裤民之献衣襦裤而学讼者不可胜
 数以非为是以是为非所欲 (第 29b 页)
胜因胜所欲罪因罪郑
 国大乱 子产
于是杀邓析而民心乃服列子邓析操 (第 29b 页)
 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当 子产
执政作竹刑数难 (第 30a 页)

 产
之治 (第 30a 页)
子产
诛之 二说与传异汉书名家邓析二
 篇 说肤近无大奇
公孙黑字子哲公子騑之次子也为行人郑尉氏司氏
之乱 (第 30a 页)
 辛武贤(武都/太守)     郑吉(西域都护/骑都尉)
 辛庆忌(酒泉/太守)     冯野王(陇西/太守)
  冯逡(陇西/太守)
      王尊(安定/太守)
 冯奉世(右将军击/陇西羌)   陈汤(西域副/校尉)
 萧由(安定 (第 10a 页)
全书
 甘肃通志卷三十一
  名宦
临洮府
汉冯野王字君卿元帝时迁陇西太守以治行高入为
 左冯翊
  冯逡
(第 1a 页)
子产
野王弟建昭中为陇西太守治行廉平
 库钧光武时为金城太守与河西都尉窦融等政皆 (第 1a 页)
北行亦迤东八枝太史最北宜最短向南则
渐加长鬲津最南最长首受大河当在南宫县界也要之九河所在后人率多附会 冯逡
云九河既灭难
明班固云自兹距汉北亡八枝郦道元云城地并存川渎多亡斯为实录无俟深求)


  河之故渎自沙 (第 22b 页)
  长乐司马(律历志长乐司马可臣天麟按长乐宫/四面皆有公车司马门每门各二司马)
  (此即八屯司/马之一也)
  卫司马(谷吉/郑吉)
  卫候(冯奉世/)
  长乐屯卫司马 (冯逡/
)
  长乐户将(尹更始/) (第 12b 页)
 冯奉世为郎昭帝时以功次补武安长(冯奉/世传)

 冯野王为大子中庶子以功次补武阳长(冯野/王传)
  冯逡
为美阳令功次迁长乐屯卫司马 (第 10b 页)
(冯逡/
传)
 冯谭以孝廉为郎功次补天水司马
 薛恭本郡孝者恭次稍迁
 平当少为大行治礼丞功次补大鸿胪文学( (第 10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