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库 史部
洪松龙(淳安/人) 翁应弼(寿昌人工/部侍郎)
吴溁(永嘉人/青田令) 赵汝筑(永嘉人/知全州)
戴侗(永嘉/人) 刘良贵(永嘉人/侍郎)
翁夔(永嘉/人) 徐俨夫(平阳人状元/礼部侍郎) (第 9a 页)
吴溁(永嘉人/青田令) 赵汝筑(永嘉人/知全州)
戴侗(永嘉/人) 刘良贵(永嘉人/侍郎)
翁夔(永嘉/人) 徐俨夫(平阳人状元/礼部侍郎) (第 9a 页)
云暂见也则原有日之易矣易上之日自为虫首非
日无疑舛谬七也罗泌云日月为易而文正为勿勿
者月光之散者也是犹疑勿与月之不同仅指为月
光也其后 戴侗 周伯琦辈袭夫新奇竟改作□冒字
矣圣人至理悉去其饩羊可不辨哉 又曰他书引
用易语今不可考者未知是篇 (第 40a 页)
日无疑舛谬七也罗泌云日月为易而文正为勿勿
者月光之散者也是犹疑勿与月之不同仅指为月
光也其后 戴侗 周伯琦辈袭夫新奇竟改作□冒字
矣圣人至理悉去其饩羊可不辨哉 又曰他书引
用易语今不可考者未知是篇 (第 40a 页)
(北左对繁田元和志郫江一名成都江在县西一/十里总志源出岷江禹贡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即)
(此禹贡注引尔雅释水自江出为沱诗地理考南/郡枝江县有沱水其流入江而非出于江也 戴侗)
( 曰沱名不一梁州之沱特其大者耳括地志县有/繁江首受郫江即禹贡沱江也唐志武后时彭城)
(长史刘易从决 (第 21b 页)
(此禹贡注引尔雅释水自江出为沱诗地理考南/郡枝江县有沱水其流入江而非出于江也 戴侗)
( 曰沱名不一梁州之沱特其大者耳括地志县有/繁江首受郫江即禹贡沱江也唐志武后时彭城)
(长史刘易从决 (第 21b 页)
荣幅/尺之幅幅舄之幅荷校之校阑校之校之类)以
上皆郑氏说摭其大略如此学者可以触类而通他如
张有复古编 戴侗 六书故等书亦兼考之可也兹不具
载云
字体
㐲羲氏始画八卦获景龙作龙书炎帝氏因嘉禾作穗
书黄帝之 (第 8b 页)
上皆郑氏说摭其大略如此学者可以触类而通他如
张有复古编 戴侗 六书故等书亦兼考之可也兹不具
载云
字体
㐲羲氏始画八卦获景龙作龙书炎帝氏因嘉禾作穗
书黄帝之 (第 8b 页)
元
洪炎祖尔雅翼音注三十二卷
程端蒙大尔雅
胡炳文尔雅韵语
许谦假借论一卷
杨桓六书统二十卷(至大元年/倪坚序)
又六书溯源十三卷
又书学正韵三十六卷
倪镗六书类释三十卷(安仁人晋/宁州知州) 戴侗 六书故三十六卷(延祐七年/赵凤仪序)
泰不华重类复古编十卷
吾衍说文续解
又学古编二卷
包希曾说文解 (第 52a 页)
洪炎祖尔雅翼音注三十二卷
程端蒙大尔雅
胡炳文尔雅韵语
许谦假借论一卷
杨桓六书统二十卷(至大元年/倪坚序)
又六书溯源十三卷
又书学正韵三十六卷
倪镗六书类释三十卷(安仁人晋/宁州知州) 戴侗 六书故三十六卷(延祐七年/赵凤仪序)
泰不华重类复古编十卷
吾衍说文续解
又学古编二卷
包希曾说文解 (第 52a 页)
(李阳冰篆书而慧义寺弥勒像碑彭元/曜墓志为李潮书则其非一人明矣)
今人读阳冰为阳凝非也文苑英华有林滋阳冰赋
戴侗 六书故曰说文冰冻也冰水坚也俗作凝孙氏
鱼陵切说文盖以冰为凝按冰于隶楷不能独成文
故后人加水焉凝之 (第 31a 页)
今人读阳冰为阳凝非也文苑英华有林滋阳冰赋
戴侗 六书故曰说文冰冻也冰水坚也俗作凝孙氏
鱼陵切说文盖以冰为凝按冰于隶楷不能独成文
故后人加水焉凝之 (第 31a 页)
广其旨徐铉增翻切以明其音铉弟锴撰通释以
衍其义虽或辨其舛戾而犹淆以俗体张有次复
古编郑樵作六书略 戴侗 述六书故莫不原于许
氏然张失之拘郑过于奇戴病于杂间尝摭字书
之常用而疑似者以声类之参稽古法集 (第 23b 页)
衍其义虽或辨其舛戾而犹淆以俗体张有次复
古编郑樵作六书略 戴侗 述六书故莫不原于许
氏然张失之拘郑过于奇戴病于杂间尝摭字书
之常用而疑似者以声类之参稽古法集 (第 23b 页)
也黏者为黍不黏者为稷稷可作饭黍可酿酒犹
稻之有粳与糯也其色有赤白黄黑数种稷熟最
早为五谷长元 戴侗 六书故曰稷穄同声实一字
也群芳谱曰南人承北音呼稷为穄谓可供祭也
考后汉书乌桓傅曰其土地宜穄新 (第 7a 页)
稻之有粳与糯也其色有赤白黄黑数种稷熟最
早为五谷长元 戴侗 六书故曰稷穄同声实一字
也群芳谱曰南人承北音呼稷为穄谓可供祭也
考后汉书乌桓傅曰其土地宜穄新 (第 7a 页)
炭 宋王曾行程录曰深谷中多以烧炭为业元
一统志大宁路和众县土产木炭盖塞外多树故
为炭较易今所产视内地特佳
碱 元 戴侗 六书故谓碱为卤之凝著者今建昌
县之南即明史大宁卫东南之大碱场地
盐 塞外食盐皆蒙古境内所产泡 (第 16b 页)
一统志大宁路和众县土产木炭盖塞外多树故
为炭较易今所产视内地特佳
碱 元 戴侗 六书故谓碱为卤之凝著者今建昌
县之南即明史大宁卫东南之大碱场地
盐 塞外食盐皆蒙古境内所产泡 (第 16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