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類
編年類
政書類
正史類
赵全叔(简州人性孝友历合嘉雅三州推官累官/华文阁待制知兴元府治行皆可纪所著)
(述甚/富)
宋德之(崇庆州人庆元初累官武学博士与诸生/论八阵之象本乎八卦奇正之变往来相)
(生而不穷娓娓数千言甚得其旨出知阆州又自/湖北提刑召为兵部郎官朝论疑安丙德之言蜀)
(无安丙朝廷无蜀矣时/韪其言历官知眉州) 许 奕(简州人庆元五年第一人及第授东川节/度判官韩侂胄议开边奕贻书甚言不可) (第 14a 页)
宋德之(崇庆州人庆元初累官武学博士与诸生/论八阵之象本乎八卦奇正之变往来相)
(生而不穷娓娓数千言甚得其旨出知阆州又自/湖北提刑召为兵部郎官朝论疑安丙 德之 言蜀)
(无安丙朝廷无蜀矣时/韪其言历官知眉州)
许 奕(简州人庆元五年第一人及第授东川节 (第 14a 页)
(述甚/富)
宋德之(崇庆州人庆元初累官武学博士与诸生/论八阵之象本乎八卦奇正之变往来相)
(生而不穷娓娓数千言甚得其旨出知阆州又自/湖北提刑召为兵部郎官朝论疑安丙德之言蜀)
(无安丙朝廷无蜀矣时/韪其言历官知眉州) 许 奕(简州人庆元五年第一人及第授东川节/度判官韩侂胄议开边奕贻书甚言不可) (第 14a 页)
宋德之(崇庆州人庆元初累官武学博士与诸生/论八阵之象本乎八卦奇正之变往来相)
(生而不穷娓娓数千言甚得其旨出知阆州又自/湖北提刑召为兵部郎官朝论疑安丙 德之 言蜀)
(无安丙朝廷无蜀矣时/韪其言历官知眉州)
许 奕(简州人庆元五年第一人及第授东川节 (第 14a 页)
(层城有高楼制古丹雘存/迢迢百尺馀豁达开四门)南楼(在县南据江山之/会唐滕王元婴建)
(一统志宋太守李/献清有南楼诗序)碧玉楼(在县西南一统志 宋德/之 建于城西南隅亦名)
(十二楼以成阆苑之胜槩/旧志碧玉楼今名过街楼)清远楼(在府治大门旧/有古楼极 (第 43b 页)
(一统志宋太守李/献清有南楼诗序)碧玉楼(在县西南一统志 宋德/之 建于城西南隅亦名)
(十二楼以成阆苑之胜槩/旧志碧玉楼今名过街楼)清远楼(在府治大门旧/有古楼极 (第 43b 页)
何 蕃
王用中(内江县人士上/俱绍熙进) 王 起
范思复 李长庚
宋德之 李 蘩(俱崇庆/州人)
李 正 张有元
杨 焕 杨酉孙 …… (第 32b 页)
李子简 李仲午
李 冲 宋德之(上俱安/岳县人) 冯邦佐 何 尊
赵希行 李熙之
李 震 王 倞
…… (第 79a 页)
杨 乘 杜宿之
吕嘉言 杨齐巽
彭运成 杨 挽
史祖邾 魏 正仲
杨 史 宋 震
宋仲荣 史 起
杨君侑 杨景杰(上俱庆 (第 110a 页)
王用中(内江县人士上/俱绍熙进) 王 起
范思复 李长庚
宋德之 李 蘩(俱崇庆/州人)
李 正 张有元
杨 焕 杨酉孙 …… (第 32b 页)
李子简 李仲午
李 冲 宋德之(上俱安/岳县人) 冯邦佐 何 尊
赵希行 李熙之
李 震 王 倞
…… (第 79a 页)
杨 乘 杜宿之
吕嘉言 杨齐巽
彭运成 杨 挽
史祖邾 魏 正仲
杨 史 宋 震
宋仲荣 史 起
杨君侑 杨景杰(上俱庆 (第 110a 页)
公家人梦厅事下有坐甲者数百是日安公心忽动
俄有告变者捕为首八人诛之隆庆府后军统制官张
林知其谋命宪臣 宋正仲 鞫实狱成当死诏以其有诛
叛之功夺防御使除名岭南羁管云 冬十月丙子钱
象祖为左丞相史弥远为右丞相雷孝友 (第 6b 页)
俄有告变者捕为首八人诛之隆庆府后军统制官张
林知其谋命宪臣 宋正仲 鞫实狱成当死诏以其有诛
叛之功夺防御使除名岭南羁管云 冬十月丙子钱
象祖为左丞相史弥远为右丞相雷孝友 (第 6b 页)
保宁府一(阆中县附郭/)
阆中本秦旧县张仪伐蜀所置通志云张仪城在城东
二十里郡志云阆中县东二十里白沙镇是旧县治国
初徙入城按此则张仪城即旧县矣通志云本府城汉
末刘璋所筑蜀汉巴西守张飞治此增修国初千户滕
贵拓之甃以石是前郡县不同城也寰宇记云张飞冢
在刺史大厅东二十步高一丈九尺碑目阆中有张桓
侯与张辽书石刻汉文八分书 方舆胜览云唐鲁王
灵夔滕王元婴皆镇是州以衙宇卑陋遂修饰宏大之
拟于宫苑谓之隆苑其后避明皇讳改曰阆苑又云或
谓阆苑仙有五城十二楼向但有五城而楼尚阙 宋德
之
为守乃建碧玉楼于衙城之西南隅亦名十二楼以
成阆苑之胜按杜甫诗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
因依楼名取此 (第 1b 页)
阆中本秦旧县张仪伐蜀所置通志云张仪城在城东
二十里郡志云阆中县东二十里白沙镇是旧县治国
初徙入城按此则张仪城即旧县矣通志云本府城汉
末刘璋所筑蜀汉巴西守张飞治此增修国初千户滕
贵拓之甃以石是前郡县不同城也寰宇记云张飞冢
在刺史大厅东二十步高一丈九尺碑目阆中有张桓
侯与张辽书石刻汉文八分书 方舆胜览云唐鲁王
灵夔滕王元婴皆镇是州以衙宇卑陋遂修饰宏大之
拟于宫苑谓之隆苑其后避明皇讳改曰阆苑又云或
谓阆苑仙有五城十二楼向但有五城而楼尚阙 宋德
之
成阆苑之胜按杜甫诗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
因依楼名取此 (第 1b 页)
腕可断吾之笔必不可书闭门与家人俱仰药而死 宋德之
字 (第 68a 页)
正仲 蜀州人以应举擢开禧二年外省第一
历武学博士尝论八阵之象本乎八卦皆动物也奇正
之变相生不穷知此乃可致胜 (第 68a 页)
迁编修枢密院时数有
灾变 德之 疏七事皆当时至切之患又曰今敌未动而
轻变祖宗旧制命武臣帅边以自遗患是时吴曦在西
邮皇甫斌在襄汉郭倪李 (第 68a 页)
爽在西淮故 德之 以为虑及 (第 68a 页)
德之 出知阆州吴曦果 (第 68a 页)
德之 乃托跌足以避伪命事 …… (第 68a 页)
平擢本路提刑 德之 不俟代径用观察使印领事为制
帅安丙劾奏降一官历兵部郎官时朝论有疑安丙意
丞相以问 (第 68b 页)
德之 (第 68b 页)
德之 曰蜀无安丙则朝廷无蜀人有大
功不敢以私嫌废公议以此忤丞相意见罢安丙闻之
曰丙不知 (第 68b 页)
正仲 (第 68b 页)
正仲 乃知丙负 (第 68b 页)
正仲 矣乃请昏于 (第 68b 页)
德之
(第 68b 页)
德之 曰吾为天下公论非为安公也竟不许再起知眉
州监特奏召试得疾卒
杨巨源字子渊成都人倜傥有大志善骑射涉猎诸 …… (第 68b 页)
辂收巨源杀
之于途而以自缢闻其后有成忠郎李珙者作巨源传
投匦以讼其冤乃赐巨源庙曰褒忠谥忠悯
邓若水字 正仲 井研人博学攻文吴曦叛州县莫敢抗
若水为布衣愤甚将杀县令起兵讨之夜刲鸡盟其仆
曰明日谒令我顾汝即杀之至 (第 70a 页)
正仲 蜀州人以应举擢开禧二年外省第一
历武学博士尝论八阵之象本乎八卦皆动物也奇正
之变相生不穷知此乃可致胜 (第 68a 页)
迁编修枢密院时数有
灾变 德之 疏七事皆当时至切之患又曰今敌未动而
轻变祖宗旧制命武臣帅边以自遗患是时吴曦在西
邮皇甫斌在襄汉郭倪李 (第 68a 页)
爽在西淮故 德之 以为虑及 (第 68a 页)
德之 出知阆州吴曦果 (第 68a 页)
德之 乃托跌足以避伪命事 …… (第 68a 页)
平擢本路提刑 德之 不俟代径用观察使印领事为制
帅安丙劾奏降一官历兵部郎官时朝论有疑安丙意
丞相以问 (第 68b 页)
德之 (第 68b 页)
德之 曰蜀无安丙则朝廷无蜀人有大
功不敢以私嫌废公议以此忤丞相意见罢安丙闻之
曰丙不知 (第 68b 页)
正仲 (第 68b 页)
正仲 乃知丙负 (第 68b 页)
正仲 矣乃请昏于 (第 68b 页)
德之
(第 68b 页)
德之 曰吾为天下公论非为安公也竟不许再起知眉
州监特奏召试得疾卒
杨巨源字子渊成都人倜傥有大志善骑射涉猎诸 …… (第 68b 页)
辂收巨源杀
之于途而以自缢闻其后有成忠郎李珙者作巨源传
投匦以讼其冤乃赐巨源庙曰褒忠谥忠悯
邓若水字 正仲 井研人博学攻文吴曦叛州县莫敢抗
若水为布衣愤甚将杀县令起兵讨之夜刲鸡盟其仆
曰明日谒令我顾汝即杀之至 (第 70a 页)
冲(冯忠恕设厅记/阆之为郡云云)有五城十二楼之胜槩(或谓阆苑山/丨丨丨丨丨)
(丨今有五城而楼尚阙 宋公德之 为守乃建碧玉楼/于衙城之西南隅亦名十二楼以成阆苑之胜槩)山
川阆山(在城南唐/先天改名)锦屏山(在城 (第 9b 页)
(丨今有五城而楼尚阙 宋公德之 为守乃建碧玉楼/于衙城之西南隅亦名十二楼以成阆苑之胜槩)山
川阆山(在城南唐/先天改名)锦屏山(在城 (第 9b 页)
之日举事已结连剑利诸军矣前一夕安公家人梦
厅事下有坐甲者数百是日安公心忽动俄有告变
者捕为首八人诛之隆庆府后军统制官张林知其
谋命宪臣 宋正仲 鞫实狱成当死诏以其有诛叛之
劳夺防御使除名岭南羁管云
冬十月丙子钱象祖为左丞相史弥远为右丞相雷孝 (第 16a 页)
厅事下有坐甲者数百是日安公心忽动俄有告变
者捕为首八人诛之隆庆府后军统制官张林知其
谋命宪臣 宋正仲 鞫实狱成当死诏以其有诛叛之
劳夺防御使除名岭南羁管云
冬十月丙子钱象祖为左丞相史弥远为右丞相雷孝 (第 16a 页)
宅(在阆中县舆地纪胜/在县东盘龙山侧)天后故宅(在广元县北舆/地纪胜在利州)
(北一里报恩寺又有梳洗/楼在州西北渡江二里)阆苑(在阆中县西故城/内舆地纪胜唐初)
(鲁王灵夔滕王元婴相继镇是州以衙宇卑陋遂/修饰宏大之拟于宫苑谓之隆苑后避明皇讳改)
(为阆苑中有五城 宋德之 为守又建碧玉楼于西/城之西南隅亦名十二楼以成阆苑之胜概旧志)
(碧王楼今/名过街楼)治平园(在府城内 …… (第 11b 页)
︹本朝︺郭嶷然(朝邑人康熙初知昭化县邑有黜妇为/众盗主前令多被挟制嶷然至首捕下)
(狱毙之馀盗解散境内以安其地尝/产金民争以献悉却之去官萧然)李向荣(冀州/人康)
(熙二十六年知剑州治称最吴三桂伪/将谭宏复叛屡加迫胁向荣不屈死之)吴邦熉(仁/和)
(人乾隆十九年知昭化县清勤自矢治狱明决是/非曲直各得其意以去岁有馀俸辄出以葺书院)
(治桥梁不以一钱/累民邑人 德之) 陈道济(望江人乾隆二十六年/知阆中县轻徭恤民兴)
(学造士一时有/政简民安之乐)王赞武(普安人嘉庆二 (第 24a 页)
(北一里报恩寺又有梳洗/楼在州西北渡江二里)阆苑(在阆中县西故城/内舆地纪胜唐初)
(鲁王灵夔滕王元婴相继镇是州以衙宇卑陋遂/修饰宏大之拟于宫苑谓之隆苑后避明皇讳改)
(为阆苑中有五城 宋德之 为守又建碧玉楼于西/城之西南隅亦名十二楼以成阆苑之胜概旧志)
(碧王楼今/名过街楼)治平园(在府城内 …… (第 11b 页)
︹本朝︺郭嶷然(朝邑人康熙初知昭化县邑有黜妇为/众盗主前令多被挟制嶷然至首捕下)
(狱毙之馀盗解散境内以安其地尝/产金民争以献悉却之去官萧然)李向荣(冀州/人康)
(熙二十六年知剑州治称最吴三桂伪/将谭宏复叛屡加迫胁向荣不屈死之)吴邦熉(仁/和)
(人乾隆十九年知昭化县清勤自矢治狱明决是/非曲直各得其意以去岁有馀俸辄出以葺书院)
(治桥梁不以一钱/累民邑人 德之) 陈道济(望江人乾隆二十六年/知阆中县轻徭恤民兴)
(学造士一时有/政简民安之乐)王赞武(普安人嘉庆二 (第 24a 页)
(史极论道学所系尝撰涪州学记諌官指为谤讪夺/职谪居房州终显谟阁直学士奉祠卒谥文节所著)
(有后/溪集) 宋德之(蜀州人庆元初擢外省第一累官武学/博士与诸生论八阵之象本乎八卦奇)
(正之变往来相生而不穷出知阆州又自湖北提刑/召为兵部郎官朝论疑安丙德之言蜀旡安丙朝廷)
(无蜀矣后/知眉州) 李蘩(崇庆晋原人第进士为隆州推官摄/绵州赈饥活十馀万人又知永康提)
(刑成都路兼提举常平岁凶活百七 (第 50a 页)
(有后/溪集)宋德之(蜀州人庆元初擢外省第一累官武学/博士与诸生论八阵之象本乎八卦奇)
(正之变往来相生而不穷出知阆州又自湖北提刑/召为兵部郎官朝论疑安丙 德之 言蜀旡安丙朝廷)
(无蜀矣后/知眉州)李蘩(崇庆晋原人第进士为隆州推官摄/绵州赈饥活十馀万人又知永 (第 50a 页)
(有后/溪集) 宋德之(蜀州人庆元初擢外省第一累官武学/博士与诸生论八阵之象本乎八卦奇)
(正之变往来相生而不穷出知阆州又自湖北提刑/召为兵部郎官朝论疑安丙德之言蜀旡安丙朝廷)
(无蜀矣后/知眉州) 李蘩(崇庆晋原人第进士为隆州推官摄/绵州赈饥活十馀万人又知永康提)
(刑成都路兼提举常平岁凶活百七 (第 50a 页)
(有后/溪集)宋德之(蜀州人庆元初擢外省第一累官武学/博士与诸生论八阵之象本乎八卦奇)
(正之变往来相生而不穷出知阆州又自湖北提刑/召为兵部郎官朝论疑安丙 德之 言蜀旡安丙朝廷)
(无蜀矣后/知眉州)李蘩(崇庆晋原人第进士为隆州推官摄/绵州赈饥活十馀万人又知永 (第 50a 页)
之文集》三十卷又《涉斋课槁》九卷《黄干文集》十卷《锦屏先生文集》十一卷((不知名))
祝充《韩文音 义》五十 卷宋德之《青城遗槁》二卷《沈涣文集》五卷《王述文集》二十卷
《毛友文集》四十卷王性之《雪溪集》八卷
祝充《韩文音 义》五十 卷宋德之《青城遗槁》二卷《沈涣文集》五卷《王述文集》二十卷
《毛友文集》四十卷王性之《雪溪集》八卷
八月卒,年五十六。端平三年,郡守赵汝谈请于朝,特赠中大夫、宝章阁待制,谥「忠简」。子:野,自有传。 宋德之
宋德之, 字正仲,其先京兆人。隋谏大夫远谪 彭山, 子孙散居于蜀,遂为蜀州人。 德之 以应举擢庆元二年外省第一,为山南道掌书记。召除国子正,迁武学博士。与诸生论八阵之象本乎八卦,皆动物也 ……。
迁编修枢密院。时兵衅有萌,会赤眚见太阴,犯权星,未浃日,内北门鸱尾灾,延及三省、六部,诏求言, 德之 奏:「离为火,为日,为甲胄;坎为水,为月,为盗,为隐伏。故火失其性,赤气见,忧在甲兵;水失其性,太阴 ……制,命武臣帅边以自遗患。晋叛将、唐藩镇之祸基于此矣。」时吴曦在西陲,皇甫斌在襄汉,郭倪、李爽在两淮, 德之 预以为虑。
除太常丞,出知阆州。会曦变,托跌足以避伪,事平,始赴阆。擢本路提点刑狱,制帅安丙奏: 「德之 傲视君命,不俟代者之来,径用观察使印领事。」诏降一官,改潼川路转运判官、湖南路提刑,改湖北。
召为兵部郎官。朝论有疑安丙意,丞相史弥远首以问 德之, 德之 对曰:「蜀无安丙,朝廷无蜀矣,人有大功,实不敢以私嫌废公议。」忤时相意,遂罢。安丙深感 德之, 尝谓人曰:「丙不知 正仲, 正仲 知丙;丙 正仲, 正仲 不负丙。」请昏于 德之, 不许。论者益称 德之 之贤。起知眉州,监特奏名试,得疾而卒。 德之 大父耕,性刚介,一朝弃官去,莫知所终。从父廉语 德之 曰:「吾昔至临安府,有人言蜀有宋宣教者过浙江而去,吾适越求之,则入四明矣。」 德之 渡浙江寻访,至雪窦,有蜀僧言:「闻诸耆老云:山后有烂平山,有三居士焉,其一宋宣教也。」 德之 跻攀至烂平,见丹灶,置祠其上而归。
杨大全
杨大全,字浑甫,眉之青神人。乾道八年进士,调温江尉,摄邑 ……敦厚老成。袁燮学有所本。吴柔胜、游仲鸿名在伪学。观李祥讼赵汝愚,公论藉是以立。王介、杨大全直道而行。 宋德之 其知兵者欤?
宋德之, 字正仲,其先京兆人。隋谏大夫远谪 彭山, 子孙散居于蜀,遂为蜀州人。 德之 以应举擢庆元二年外省第一,为山南道掌书记。召除国子正,迁武学博士。与诸生论八阵之象本乎八卦,皆动物也 ……。
迁编修枢密院。时兵衅有萌,会赤眚见太阴,犯权星,未浃日,内北门鸱尾灾,延及三省、六部,诏求言, 德之 奏:「离为火,为日,为甲胄;坎为水,为月,为盗,为隐伏。故火失其性,赤气见,忧在甲兵;水失其性,太阴 ……制,命武臣帅边以自遗患。晋叛将、唐藩镇之祸基于此矣。」时吴曦在西陲,皇甫斌在襄汉,郭倪、李爽在两淮, 德之 预以为虑。
除太常丞,出知阆州。会曦变,托跌足以避伪,事平,始赴阆。擢本路提点刑狱,制帅安丙奏: 「德之 傲视君命,不俟代者之来,径用观察使印领事。」诏降一官,改潼川路转运判官、湖南路提刑,改湖北。
召为兵部郎官。朝论有疑安丙意,丞相史弥远首以问 德之, 德之 对曰:「蜀无安丙,朝廷无蜀矣,人有大功,实不敢以私嫌废公议。」忤时相意,遂罢。安丙深感 德之, 尝谓人曰:「丙不知 正仲, 正仲 知丙;丙 正仲, 正仲 不负丙。」请昏于 德之, 不许。论者益称 德之 之贤。起知眉州,监特奏名试,得疾而卒。 德之 大父耕,性刚介,一朝弃官去,莫知所终。从父廉语 德之 曰:「吾昔至临安府,有人言蜀有宋宣教者过浙江而去,吾适越求之,则入四明矣。」 德之 渡浙江寻访,至雪窦,有蜀僧言:「闻诸耆老云:山后有烂平山,有三居士焉,其一宋宣教也。」 德之 跻攀至烂平,见丹灶,置祠其上而归。
杨大全
杨大全,字浑甫,眉之青神人。乾道八年进士,调温江尉,摄邑 ……敦厚老成。袁燮学有所本。吴柔胜、游仲鸿名在伪学。观李祥讼赵汝愚,公论藉是以立。王介、杨大全直道而行。 宋德之 其知兵者欤?